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5451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docx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设计

第四组作家笔下的动物

导语

动物和我们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的大家庭里。

在作家的眼里,在作家的笔下,动物是什么样的?

本组教材围绕“作家笔下的动物”这一专题,编排了中外作家写的4篇文学作品,前两篇《白鹅》《白公鹅》,是不同作家写的同一种动物;后两篇是同一作家写的不同的动物。

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爱尽职的母鸡,无不性格鲜明,栩栩如生,可亲可爱。

每一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让学生通过读书感受动物的可爱、可敬;而是通过同题阅读,使学生体会到,同样是写动物,观察的角度不同,心里体验不同,运用的表达方法就不同,语言也就各具特色。

学生从中可以体会到不同风格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通过充分读书,体会每一种动物的特点,感受动物的可爱,体会几位作家语言的不同风格,比较文章表达上的不同特点。

配合本组专题,语文园地也做了相应的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让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自己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我的发现”引导学生发现作家语言的特点,体会作家表达喜爱之情的特别方式。

进行课文教学时,教师应注意到这个特点,把读思、读与写有机的结合起来。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0—13课时。

其中,精读课文4—5课时,略读课文2—3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趣味语文”1—2课时。

 

13白鹅

(主备者邹代平)

一、教学目标

 1、认识“颈厉”等8个生字。

会写“颈、郑”等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高傲、郑重、厉声、京剧、倘若、侍侯、脾气、供养、邻近”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体会作者对动物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具体生动描写动物的写法,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

  4、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注意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白鹅的特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难点

领悟并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教学准备

 1、认真观察生活中的白鹅。

 3、生字词卡片及白鹅的挂图(或制作课件)

五、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积累背诵。

诵读《咏鹅》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挂图,导入新课。

(三)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学习小组检查生字新词的预习情况。

(或同桌互教互查)

  2、教师分类检查生字词的读音。

(如,8个认读的生字,课文中注音的其他词,“待”等容易读错的词语。

  3、指名分自然段试读。

(注意正音、读通读准)

  4、指导写字。

(引导观察、发现,自主识记字形,重点指导笔画多和字形复杂的字。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自由读课文,想一想:

这是一只什么样的白鹅?

(用课文中的词概括)

  1、口头填空:

这是一只-----------------的白鹅。

(高傲、傲慢、从容不迫、一丝不苟、架子十足、有着老爷脾气、需要人侍侯......)

  2、你从哪里知道这是一只高傲的白鹅?

(引导学生找相关段落,并完成如下板书。

  姿态:

左顾右盼

  叫声:

引吭大叫

  步态:

从容不迫

  吃相:

架子十足

  ◆初识“高傲”

  1、朗读第一自然段,思考:

你从哪里看出白鹅的“高傲”

  2、品词:

伸长头颈,左顾右盼。

  3、表情朗读: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

(四)抄写、积累。

1、写生字。

2、朗读课文,划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背下来。

第二课时

(一)积累背诵

听写词语,比赛背诵描写白鹅高傲的句子。

(二)细读重点句段

◆学习第三、第四自然段,再识“高傲”

  1、出示两句话:

  ⑴鹅的叫声很高傲。

  ⑵鹅的步态,更是傲慢。

2、讨论:

作者是怎样把叫声和步态写具体的?

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写法。

3、小练笔(填空)

  ⑴厉声_______厉声_________________大叫厉声______________大叫(从这五个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⑵鹅的步调_______,_______的,颇像_______________出场。

(从这句中你体会到什么?

  ◆研读第五、六、七自然段,总结“高傲”

  1、引导学生尝试提出问题,并带这问题研读、交流。

  如:

⑴“鹅的吃饭,常常使我们发笑”,哪些地方使我们发笑?

最可笑的是什么?

  ⑵鹅吃饭时为什么“非有人侍候不可”?

是怎么侍侯的?

  ⑶作者怎样仔细观察鹅的吃相?

是怎样具体描写的?

  ⑷鹅的吃相表现出它的高傲,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品读自己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为什么喜欢?

  ⑴食料简单的句子。

(一日三餐、三样东西)

  ⑵吃法有板有眼的句子。

(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先......再......然后......)

  ⑶鹅老爷脾气的句子。

(每逢......就......责备、架子十足)

  ⑷有人“侍候”的句子。

(堂倌、非......不可)

  ⑸狗“扬长而去”的句子。

  3、返顾全文:

鹅的“高傲”,具体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三)表达运用

◆体会情感,朗读背诵

  1、作者写鹅的“高傲”,你有什么看法?

(透过字面体会作者对鹅深深的喜爱之情)

  2、朗读、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四)交流汇报

谈谈自己对白鹅的认识、感受。

(五)拓展延伸

在我们生活中肯定也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回家后请认真观察,看它主要有哪些特点。

(六)板书设计

13白鹅

姿态:

左顾右盼

叫声:

引吭大叫

步态:

从容不迫

吃相:

架子十足

六、教学反思:

 

14*白公鹅

(主备者邹代平)

 

【教学目标】

1、学生能以一定的速度进行默读,能够体会这只白鹅的特点。

2、比较《白鹅》和《白公鹅》在表达上的异同之处,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

3、体会作者对白鹅的具体描写,唤起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通过作者的具体描写初步体会作者表达方式的不同。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积累背诵

背诵上课描写白鹅优美的句子。

二、对比导入

同学们:

我们刚刚认识了丰子恺笔下哪只“架子十足”的白鹅,它是那样可笑而可爱。

今天,我们又要去认识俄国作家叶•诺索夫描写的鹅。

(板书)

白公鹅在学课文之前,让我们大胆推测一下,这只鹅会有哪些特点?

谁来说说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根据学生交流随机板书:

高傲、好斗……

三、初读感知

叶•诺索夫是怎样描写这只白公鹅的?

两位作家的描写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同学们已经做出了很多猜想,下面就让我们读一读这篇课文,看看两只鹅到底有什么异同,作者的写法又与丰子恺有哪些异同呢?

读书时有了新发现,可以在书上写一写。

1、生读书、批注。

2、交流初读:

⑴谁来说说这只白公鹅给你的印象是什么?

你是从哪些地方读出来的?

⑵这究竟是只什么样的白公鹅?

请大家再次默读课文,概括一下:

(耀武扬威)的大公鹅

(威风凛凛)的大公鹅

(派头十足)的大公鹅

⑶好一只拥有海军上将衔的大公鹅,那丰子恺笔下的白鹅又是怎样的呢?

谁来概括一下?

(高傲的)白鹅

四、对比阅读

学到这里,同学们讨论一下:

同是白鹅,但不同作者的笔下又各有姿态,两位作家的写法有哪些相同?

哪些不同?

1、抓片段,进行对比阅读:

同样是写“步态”,两段的相同点是什么?

不同点是什么?

⑴自由读文:

感受白公鹅的派头。

⑵作者怎样写白公鹅的走路:

①每一步动作。

②过路的结果。

③被狗追赶时的缓慢行走。

(同:

傲慢、派头;异:

一个从容不迫、大模大样;另一个慢条斯理,仔细掂量。

一个通过对比,一个具体写如何“落步”、过泥泞路、狗在身后追赶的步态。

⑶请几个同学朗读课文。

2、抓重点段,进行对比阅读:

⑴丰子恺怎样写鹅的吃相?

(食料简单、吃法有板有眼、需要等候)

⑵叶•诺索夫怎样写鹅的“玩相”?

(戏水、抢占地盘、主宰一切)

⑶朗读感受鹅在河里的活动:

作者是怎样写白公鹅在水里的活动。

①翅膀的扇动有力。

②强占地盘。

③公然吞食鱼肉饵。

总的特点:

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3、请喜欢的同学起来读一读。

五、领悟方法

讨论:

两位作者为什么要把这两部分写的这么详细?

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1、感受作者语言的能力。

2、写法:

拟人、夸张。

3、具体的句子(见书)。

4、语言:

幽默风趣。

5、两位作者对白鹅有什么样的感情?

相同点:

抓特点,围绕特点来写。

不同点:

前者抓住一个特点:

高傲,围绕总写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三个方面(叫声、步态、吃相)突出其高傲;后者先写大白鹅应当荣膺海军上将衔,然后再写为什么应当荣膺?

在解释说明中写出了白鹅的特点。

我们写作文时,就应该抓住事物的特点,突出其特点。

六、作业超市

1、抄写课文中生动有趣的句子。

2、阅读《白公鹅》原文。

3、模仿《白公鹅》的方法写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走路的姿势

白公鹅海军上将的派头可爱

水中主宰者

教学反思:

 

15猫

(主备者邹代平)

一、教学目标

1.学会4个生字,掌握“稿纸”等词。

理解“古怪、尽职、屏息凝视”等词语,积累“生机勃勃”等词语。

2.读懂课文内容,了解猫的特点。

3.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4.体会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培养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感情,激发学生观察小动物的兴趣。

5.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猫的特点的。

三、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事物特点真实具体地描写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课件

五、教学环节

第一课时

(一)积累背诵

诵读古诗《忆江南》。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学生介绍认识的猫。

2.教师予以归纳。

猫:

哺乳动物,面部略圆,躯干长,耳壳短小,眼大,瞳孔随光线强弱而缩小放大,四肢较短,掌部有肉质的垫。

行动敏捷,善跳跃,能捕鼠,毛柔软,有黑、白、黄、灰褐色。

据说猫还是老虎的师傅呢!

3.教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老舍先生写的《猫》。

(三)学习生字,初读课文。

1.明确自学要求。

⑴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词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⑵自由读课文。

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⑴教师随意地抽出下列词语卡片。

指名读一读,其他正音。

任凭无忧无虑尽职稿纸抓痒丰富多腔遭殃蹭责打折腾枝折花落

⑵教师根据学生的认读情况进行读音上的再强调。

重点注意:

“蹭、痒、凭、殃,注意“折”的多音。

⑶指名说说生字在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重点注意“耍”与“要”、“乖”与“乘”、“虑”与“虚”的区别。

⑷教师再次出示以上的生字新词,让学生一起读一读,读中巩固对生字的掌握。

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⑸理解词语的意思。

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任凭:

无论。

不管。

尽职:

做好本职工作。

遭殃:

遭受灾殃。

丰富多腔:

本课指猫的叫声种类多。

无忧无意:

没有忧虑。

4.再读课文。

理清课文脉络。

⑴自读课文,思考:

每个自然段都写了猫的什么特点?

作者分别写了什么时候的猫?

分别在哪几个自然段中?

⑵交流。

第一自然段:

写大花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第二自然段:

写大花猫高兴与不高兴时的表情。

第三自然段:

写大花猫又胆小又勇猛。

第四自然段:

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第一至第三自然段写大花猫的特点,第四自然段写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体会小花猫的可爱

1.自学第四自然段,读懂什么就说什么。

2.学生汇报读懂的内容,教师相机引导。

学生: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好玩。

教师引导:

哪些句子描写小猫淘气、好玩?

找出来,读一读。

(引导朗读,要读出小猫的可爱。

学生:

读懂了小猫很勇敢、很坚强、不怕摔、不怕疼。

教师引导:

把这些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坚强、可爱来。

学生:

读懂了小猫很淘气,折腾得花草枝折花落。

教师引导:

对,把句子找出来,读一读,读出淘气来。

3.教师归纳:

⑴这么淘气的小猫,如果是你家的,你会怎么评价它?

根据老师的指示说说。

这真是一只

⑵老舍又是怎样评价它的?

从文中找出两个词语来评价它。

(生气勃勃天真可爱)

⑶读了课文,和老舍先生产生的感情一样么?

说一说。

(喜欢、喜爱)

⑷一起读一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喜欢的感情。

四、课堂小结

教师:

可爱的一只小猫。

全身都洋溢着淘气与生气,它长大后会有怎样的表现?

我们明天再学。

(四)抄写、积累

1.抄写词语。

2.背诵第四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积累背诵

课文第四自然段

(二)细读重点句段

自学课文

1.提出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

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

(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吭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

研读品味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

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为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过渡:

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

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

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B.它很贪玩。

4.学生讨论。

(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5.教师:

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

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

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

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渎。

2.品味“蹭”字:

“蹭”是什么意思?

谁能表演“蹭”的动作?

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

(“蹭”的意思是摩擦。

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

3.A句和B句哪句更好?

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4.教师:

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

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

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叫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

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

教师:

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

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

㈢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

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

3.学生说。

(三)表达运用

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

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2.追问:

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3.教师:

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四)交流汇报

(五)拓展延伸

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

从老舍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

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动物,他都会爱它,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

那我们是否有一颗同样的心呢?

那就让我们付诸行动吧!

 

(六)板书设计

老实贪玩

古怪贪玩尽职可爱

温柔冷漠

胆小勇敢

六、教学反思:

 

16*母鸡

(主备者邹代平)

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3、比较《母鸡》和《猫》在写法上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感受母鸡作为一个母亲的形象,体会母爱的伟大。

教学过程:

一、背诵积累

诵读诗人罗隐的诗《蜂》。

二、导入新课

最近我们学习了几片描写小动物的文章,文章中表达了作者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揭示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永恒主题。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另一篇文章,(板书课题)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鸡的什么态度?

将向我们揭示了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呢?

三、学习课文

1、默读课文

要求:

圈出生字新词,多读几遍。

a、标出自然段的序号。

b、想想作者对母鸡的态度前后发生为什么了变化?

哪些自然段是写作者讨厌母鸡的?

写喜欢母鸡的自然段是?

2、反馈交流并板书

过渡:

为什么作者会讨厌这只母鸡,你从哪些词句中看出来的?

用笔画出来。

3、学习1-3段

a、根据学生的回答点拨,深化认识:

抓住:

颤颤巍巍、如怨如诉,体会母鸡无病呻吟。

趁其不备、狠狠,体会母鸡欺软怕硬、暗箭伤人。

运用夸张的手法体现母鸡拼命炫耀自己。

b、读出母鸡以上的品行。

过渡:

作者既然那么讨厌母鸡,后来为什么改变了对母鸡的态度,你找到了秘密了吗?

4、学习4-10自然段

a、要求:

自读用笔画一画,这些语句中体现了母鸡什么样的魅力与情怀?

b、点拨并让学生发挥想象,体会母鸡的勇敢、负责、慈爱、辛苦:

母鸡可能会怎样警告自己的鸡雏?

小鸡躲在妈妈的怀抱里会说些什么?

抽学生上台模拟母鸡,小鸡的想法和做法来表演。

四、升华主题

a、看到这令人心灵震撼的一幕幕,作者此时还仅仅是喜欢那么简单吗?

(敬佩地读)

难怪作者会这样的赞叹道:

读,第九段。

b、作者仅仅是在赞美鸡妈妈吗?

带着对母爱的崇敬,读。

五、反复回味,拓展练写

1、同学们,看,老舍先生通过对母鸡态度的变化,为我们塑造了一位“伟大的鸡母亲”的形象,我们还学了老舍先生的另一篇文章《猫》,那么,这两篇文章在写法上各有什么特点?

请四人小组讨论讨论。

2、交流:

(1)结构上都有一个过渡句。

(2)情感上《母鸡》是先讨厌后喜欢。

《猫》是一向喜欢。

(3)都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写出了动物的特点。

3、师:

我觉得这两篇文章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离不开敏锐细致的观察。

在我们身边,并不缺少爱,缺少的是发现“爱”的眼睛。

(课件出示:

“爱”的画面)同学们,请用你的笔,模仿5——8自然段的写法,以“爱”为话题写一段话。

六、最后老师再向大家推荐几篇写母爱的文章:

老舍《我的母亲》、郭沫若《芭蕉花》、屠格涅夫《麻雀》、王宗仁《藏羚羊的跪拜》。

老师相信,只要我们多读多写,一定能够谱写出人世间美妙的爱的乐章的!

板书设计

16母鸡

负责

讨厌喜欢敬佩慈爱

勇敢

教学反思:

 

语文园地四

(主备者邹代平)

  学习目标

   1.交流自己喜欢的动物。

交流时做到态度自然、大方,能根据口语交际的要求进行流利的表达,内容比较充实。

   2.写一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要求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写好后与同学交流,学习彼此的长处,互相修改习作。

   3.学习掌握透过字面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方法,并在说话、作文中运用。

   4.积累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课前准备

   1.实物投影仪

   2.观察、记录自己喜欢的动物(外形、脾气、怎样进食、嬉戏、休息),或收集照片,描画动物。

   3.查找带动物名称的成语。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谈话导入

  高傲的白鹅,性格古怪的猫,慈祥、尽职的母鸡……在喜爱他们的作者笔下,一只只小动物栩栩如生.同学们,你有自己喜欢的动物吗?

在于动物的相处中,你一定觉得很有趣吧!

今天,我们通过交流,共同分享这些乐趣,好吗?

  二、全班交流

  说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的名称。

  三、分组交流

  1:

分组: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

  2出示要求:

  a)具体说出动物的特点;

  b)表达真情实感;

  c)认真听,进行评议。

  3分组交流。

  四、全班汇报

  汇报提示:

  1形式:

可结合展示“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或表演,进行发言。

  2内容:

可从外形、脾气、进食、嬉戏、休息等方面说说特点。

  评价提示:

  可采用问答、发表看法、评选等方式,促进学生积极互动。

  五、拓展延伸

  喜欢同一种动物的同学自由组成一组,把自己的“观察记录”“动物照片”“动物画像”等材料组合成一份手抄报,向大家展示自己最喜欢的动物。

第二、三课时

作文

 一、 展示台

  展示各组完成的手抄报,激发兴趣。

 二、 明确习作要求

  学生自读习作提示,:

明确要求:

具体写出动物的特点,表达真情实感。

  三、精彩回放

  1、回忆自己和动物相处中发生的事。

注意哪些情景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

  2、与同桌交流印象最深的一幕。

 四、 习作与评议

  1、学生试写,教师巡视,了解情况,个别指导。

  2、出示学生习作片段,引导评议,进行修改。

  3、四人小组轮流读自己的习作,共同进行评议。

教师巡视,及时点拨。

  4、每组推选一个精彩片断,交流赏析。

  五、修改习作,誊写习作。

  展示优秀习作,优秀习作贴在“学习园地”展示,其他同学参观评议。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1、自由读文中的三个句子。

  2、想一想:

小林和小东有什么发现,你同意他们的看法吗?

为什么?

  3、小林说的“学习运用这种方法”指的是什么?

  4、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句子,说说你的发现。

  

(1)自主发现;

  

(2)组内交流。

  5、想想生活中是否有这样的例子,进行交流。

  6、联系自己的习作,有运用这种方法吗?

  日积月累

  1、自读成语,要求读的正确。

  2、你发现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3、自选一个成语,讲讲成语的故事或意思。

  4、游戏:

成语接龙

  5、竞赛。

每组推荐一名学生在括号里填上动物的名称。

看看谁是胜者。

    九( )一毛  对( )弹琴  如( )得水  ( )死狐悲

    杯弓( )影  ( )毛蒜皮  ( )立鸡群  指( )为马

    为( )作伥  车水( )龙  万( )更新  门可罗( )

    ()()点水  顺手牵( )  哀( )遍野  抱头( )窜

  课外延伸

    尝试积累带有十二生肖的成语。

 

第四单元试卷分析

基本情况

 

80分以上人数

60—70分人数

40分以下人数

前三名学生

后三名学生

 

 

试卷分析及措施

 

学生答题情况

分析

 

 

教学改进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