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
《社会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概论串讲资料.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学概论串讲资料
4月社会学概论串讲资料
第一章 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社会学创立的历史条件:
1、社会变革的需要2、自然科学发展的推动3、社会经验研究积累。
图尔干认为个人应服从社会,社会制约个人的需要。
芝加哥学派的主要学术成就是:
1、开拓了现代城市社区研究。
2、开拓了人文区位学的先河。
3、创建符号互动论。
第二章 社会学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社会学概念-----齐美尔的观点:
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实地研究-------又称田野调查,是一种深入对象内部,以参与观察和非结构访问的方式收集资料,并通过对这些资料的定性分析来解释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
非介入性研究方法-------它不是直接从研究对象那里收集所需资料,而是通过搜集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画面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分析和探讨各中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社会现象的一种研究方法,又成为文献法。
(简答)社会学研究功能
解释性功能、描述性功能、预测性功能、规范性功能
第三章 社会
社会-------是以一定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
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发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合。
社会结构------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人口资源---------指在特定区域内具有一定数量、质量和关系的人的总称。
(多项)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素包括:
人口资源、自然资源、文化资源。
(简答)
一、社会的基本特征:
1、社会以人为主体。
2、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
3、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4、社会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二、马克思主义社会观:
1、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
2、劳动是理解全部社会发展的钥匙。
3、需要是人们社会行为的动力。
4、人类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5、马克思主义社会观是科学的社会观。
三、建立与发展新型的社会关系:
1、逐步建立新型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
2、努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3、加强党风和社会风气的建设。
4、加速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四、可持续发展的内在矛盾:
1、人与自然的矛盾。
2、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1、是消除贫困不可缺少的条件。
2、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联合起来。
3、强调代际之间的机会均等。
4、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方式。
5、改变对自然界的传统态度。
第四章 文化
文化-------广义是指人类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产品和非物质产品的总合。
狭义:
精神文化,文学艺术、音乐、体育等。
习俗-----也称民俗,指历代相延积久而成的被人们普遍遵守的行为模式。
文化传播---某种文化元素随同社会交往而扩散,为其他社会所吸收的过程。
文化采借----又称文化杂交,指一种文化接受另一种文化的某些文化元素,融入本文化的过程。
(简答)
一、文化的功能:
1、社会整合功能:
价值整合、规范整合、结构整合。
2、社会导向功能:
提供知识、积累成果。
3、反功能。
二、宗教的正向功能:
1、维护社会秩序。
2、振奋民众精神。
3、为个人提供精神安慰。
三、宗教和邪教的区别:
1、宗教劝人们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等。
2、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
3、宗教宣传博爱。
第五章 社会化
社会化----社会对个人文化教化和个人对社会主动选择与能动调适的统一过程。
继续社会化----是人在成年以后的社会化,或二级社会化。
1、社会是不断发展的2、科学技术飞速发展3、教育范围的局限性4、社会责任
(简答)
一、社会化的功能:
1、文化传承功能。
2、社会稳定功能。
3、个人自我完善功能。
二、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1、生活技能社会化 2、价值观念社会化 3、政治社会化 4、行为社会化 5、角色社会化
第六章 社会互动
社会互动-----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拟剧论------用表演和比喻来说明日常生活中人的互动理论。
常人方法学的基本假设-----在现实生活中,社会成员依据一定的规则和程序来进行社会互动,这些日常生活中不成文的、大家公认的互动规则是一切社会生活的基础。
符号-----由一群人所共同认可的,有意义地代表其自身以外的别的事物的东西。
社会网络-----是经过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简答)
一、社会网络的特征:
1、形成地缘、血缘。
2、反映个人和社会关系的本质。
3、个人之间的社会互动所形成的。
4、对个人来是具有效益。
5、社会网络是相对稳定的。
第七章 群体
群体---人们通过某种社会关系联结起来进行共同活动和感情交流的集体。
初级群体:
又称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中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生活的基础群体。
家庭----是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最基本的形式。
利益群体----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利害与需求、共同的经营与命运的群体。
(简答)
一、群体的特征:
1、有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
2、有一定目标。
3、有归属感。
4、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5、时间上有一定的持续性。
二、初级群体的特征:
1、规模小2、有长期的互动3、宽松的氛围4、角色之间的位置难以替换。
5、习惯、伦理道德和感情在维系群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三、家庭的功能:
1、规范性行为功能。
2、经济生活功能。
3、精神生活功能。
4、教育功能5、抚养、赡养功能。
四、利益群体的特征:
1、利益关系2、群体的规模不确定性。
3、成员间的交往具有多样性。
第八章 组织
组织----人们为了达到特定目标而有计划地建立起来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上的,以正式规则为管理主体的,具有职权分工和职位等级体系的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
权变理论----又称情势理论,组织者应该根据不同的环境和具体情况,灵活地决定组织的领导方式。
公共部门----指被国家授予公共权力,并以社会的公共利益为组织目标,管理各项公共事务,向全体社会成员提供法定服务的政府组织。
第三部门----既不是政府属下某个组织,也不追求物质利益的组织,介于国家和市场之间的部门。
(简答)
一、组织的特征:
1、具有特定的组织目标。
2、具有一定的权威体系。
3、组织成员的角色化。
4、正式而比较明确的规定
二、科层制的特征:
1、固定的权限。
2、职位等级。
3、执行职位建立在公文基础上。
4、职务的专业化和量才录用。
5、照章办事。
三、科层制的优、缺点:
行政管理效益高。
缺点:
1、形式主义2、繁文缛节3、用人困境 4、人情味欠缺 5、对外界反应不灵敏
四、超Y理论观点:
人们是带着不同的需要和动机加入工作组织的。
2、不同的人对组织管理方式的要求不同。
3、组织目标、工作性质、职工素质等因素对组织和领导方式的效率有很大影响。
五、第三部门的特征:
1、以公共利益为组织目的。
2、独立与政府部门。
3、不以营利为组织目标。
4、自主管理的自治组织。
5、成员自愿参与。
六、第三部门的作用:
1、提供公共物品。
2、满足不同群体对公共物品的多样化需求。
3、可以向弱势群体提供所需物品。
5、提供服务渠道。
6、志愿精神的实践领域。
第九章 社会制度
社会制度----基于一定的价值标准而设立和形成的一套稳定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准受的规范体系。
家庭制度----关于家庭的性质、形式、关系、功能、权力和义务的整套规范体系。
(简答)
一、社会制度的特征:
1、社会制度的核心是价值标准2、社会制度是非人格化的权威力量3、社会制度具有稳定性和差异性4、社会制度具有抑扬性
二、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
1、行为导向功能2、行为调控功能
3、文化创性能 4、社会化促进功能
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制度的建设和创新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社会主义法制体系的逐步完善。
2、释放了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改变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运行机制。
四、我国社会制度变革与创新的未来走向:
1、国家和政府在制度创新中的权威作用加强。
2、各种社会群体的利益在制度创新中重新定位。
3、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主动性,维护人民群众利益。
第十章 社区
社区:
一定地域为基础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1、地理区域2、关系网络3、集体认同
农村社区---指以农业生产为主要谋生手段的人们为主体构成的共同体。
社区发展----社区依靠自身的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改善社会生活质量的过程。
社区和睦运动----是通过在城市的贫民区中设立社区睦邻服务中心,帮助人们开发本社区的资源,采用自助和互助的方式,改善贫民生活状况。
(多项)社区的构成要素:
人口、区位、经济、文化、组织
(简答)
一、社区的功能:
1、经济生活功能2、社会化功能3、社会控制功能
4、社会参与功能5、社会保障功能
二、农村社区的特点:
1、人口密度低。
2、经济活动相当简单。
3、社会结构简单4、社会变迁比较缓慢。
三、城市社区的特点:
1、分工复杂2、初级群体作用减弱。
3、趋向功利化4、文化差异
四、集镇社区的特点:
1、起着桥梁的中介作用。
2、人口结构比较复杂
3、经济自筹、自主性4、地理环境优越5、是城乡结合的社区文化。
第十一章 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社会分层----依照一定的标准将人们划分为高低不同的登记序列。
单位----机关、团体或属于机关团体的各个部门,它是将个人和国家直接联系起来的制度化的中介,是中国经济、政治生活的基层组织形式。
社会分流----指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的移动。
简答:
社会分流的意义:
1、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2、是取得社会地位的途径3、增强社会的活力4、对社会的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论述题:
一、社会分流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
动力机制:
1、工业化和科学技术进步是社会分流的根本动力2、城镇化是社会分流的又一强大动力3、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是社会分流的巨大推力。
制约因素:
1、人口因素2、自然因素3、地区发展因素4、制度因素5、政策因素6、个人因素
第十二章 社会控制与偏差行为
偏差行为----指一定的社会中社会成员不同程度地偏离或违反了深规范的行为。
标签理论----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行为是因为社会的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偏差行为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为偏差的行为。
社会控制----广义指组织通过社会规范以及相应的方式和手段,对社会成员的社会行为进行指导和限制,对各类社会关系加以调节和制约,对社会成员的价值观进行引导和约束的过程。
狭义指对偏差行为给予惩处和重新教育的过程。
(多项)社会控制的特点:
普遍性、规范性、多重性
(简答)
一、偏差行为的负面功能:
1、干扰生活秩序2、损害社会利益
3、减弱他人遵从规范的意愿4、破坏成员间的相互信任。
二、偏差行为的正功能:
1、认识社会规范2、加强团结3、社会预警4、社会变迁
(论述题)
社会控制的适度问题:
要避免社会“失控”或社会“过控”。
(然后展开论述)
第十三章 社会问题
社会问题----指因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失控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儿影响到正常生活,妨碍事和协调发展的问题。
多项:
社会问题的一般特征:
1、普遍性2、特殊性3、复杂性4、群体性
社会解组----是指社会中的客观规则对约束个人的行为失去效力,社会不能提供给人们以预期的奖赏和回报,也不能对违规的行为以惩罚。
腐败:
滥用权力,谋求私利的行为。
(简答)
一、社会问题防治的意义:
1、维护社会稳定 2、可以避免和减少社会问题造成的损失 3、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
4、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5、提高有关机构的效能。
二、社会问题防治的战略措施:
1、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改革上次建筑和意识形态。
3、发展科学技术。
4、建立社会预警系统。
5、发挥**监督作用。
第十四章 社会变迁
社会变迁----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基本形态的变异。
社会现代化----是现时代社会变迁的新形式,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以经济发展为核心。
多项:
社会现代化的系统包括----工业化、城市化、**化、管理科层化、社会结构化、人的现代化、生活方式的世俗化。
(简答)
一、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1、是一项革命进程。
2、是一项长期的全球化进程。
3、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4、不是“全盘欧化”或“全盘西化”的过程。
二、社会变迁的原因:
1、根本原因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
2、社会物质需要和利益冲突。
3、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4、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5、意识形态的改变。
6、人口状况的改变。
7、外来入侵、环境破坏、自然灾害。
三、中国的社会现代化特点:
1、四项原则是根本前提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 3、坚持对外开放政策,艰苦奋斗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四、全球化的特征:
1、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
2、是一个**度的过程。
3、是全世界各国共同性与差异性相统一的客观要求。
4、是一个不断出现矛盾和冲突的过程。
五、全球化的阶段:
1、萌芽阶段2、开始阶段3、起飞阶段4、增强阶段
六、全球化的特征:
1、以跨国公司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
2、交通与通讯的全球化 3、信息全球化 4、政治的多极化 5、文化全球化
社会学概论名词解释、简答、论述题
一、名词解释
2003年4月-2007年4月自考真题汇总
1.社会学--------是研究个人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社会科学。
2.参照群体------是指被某一群体成员用来作为某种参照对象并试图效法的群体。
3.社会现代化------是现时代社会变迁的新形式,是有计划的社会变迁。
4.定量方法----是对社会现象的数量特征、数量关系和数量变化进行分析的一种分析方法。
5.社会结构--------是指社会诸要素之间在相互作用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关系。
6.标签理论—---一种行为之所以被视为偏差,是因为权力集团给这种行为贴上了偏差的标签,只是一种被社会定义的偏差行为。
7.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或收养关系的人们组成的长期共同生活的群体,是人类生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群体。
10.社区睦邻运动-------20世纪初,在英、美、法国内,通过在城市的贫民区设立社区睦
邻服务中心,帮助人们开发本社区内的资源,采用自助和互助的方式,改善贫民的生活。
11.社会风险---
12.社会问题--------是指因个人与社会关系失调或社会结构与环境失调,影响社会成员的正常生活,妨碍社会协调发展。
13.社会互动----------是人们对他人采取行动或对他人的行动作出反应的过程。
14.初级群体--------又称作首属群体,是社会群体最古老、最基本的形式,是个人参加社会活动的基础群体。
15.社区发展---------指城乡民依靠社区自身力量,在政府和其他组织机构的支持下,促进社区进步,改善社区经济、社会、文化,提高生活质量。
16.定性方法--------是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分类、比较,对某个或某类社会现象的性质和特征做出概括的分析。
17.角色------------是包括职位和由职位产生的权利义务以及行为规范、行为模式的总和,由个人与社会结合而产生出来比个人更具体的概念。
18.文化冲突--------是指异质文化在传播、接触过程中出现的互相排斥的倾向和状态。
19.交换------------是指在一定的规则下,交换者为获得回报而采取的行动,并获得回报的社会互动形式。
20.组织--------是人们为了特定的目标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比较严密结构的制度化的群体。
21、社会事实--------又为唯实论。
把社会看成是超越人类个体的客观存在的物。
22、社会唯名论---------否认一般的客观现实,认为只有个别的事物才是真实存在的,社会只是单纯的名称,只有个人才是真实存在的。
23、社会网络---------是各种媒介,通过社会互动所形成的个人之间的复杂联系网。
24、利益群体--------是在社会利益体系中,具有相同的利益地位,有着共同的厉害与需求,共同的境遇与命运的群体。
25、社会横向格局--------是指一个社区中的各种组织或子系统在本社区内部彼此之间的结构和功能关系,这种结构关系主要通过社区各单位之间的协调方法来维持。
26、社会安全阀----------美国社会学家刘易斯、科赛,社会群体冲突时提出的理论。
释放社会结构性张力,保护社会秩序免遭破坏的制度。
27、继续社会化-------是基本社会化的延续和完善,是成年人在自己的生活中,主动学习和接受更新的文化,重新调整自己的社会角色。
28.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人文化教育,个人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并主动去调整自己适应社会的过程。
29.科层制--------是指建立在法理型统治基础之上,以规章制度为管理主体的,职权明确、等级分明的体系组织形式。
30.赞助式流动-------较高的社会地位不是个人竞争得来的,而是由更高地位的人根据某种既定的标准授予的。
31.社会解组--------指社会秩序已失效,社会即不能提供人们所需要的,也不能对违规行为给予处罚。
32.群体------------人们通过某种社会联系,聚集一起进行共同活动的感情交流的集体。
33.社会制度---------按照一定价值标准制定形成的一套相对稳定的、模式化的,被人们习惯和自觉遵守的规范体系。
34.社会流动---------人们从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向另一种社会地位或职业的转移。
35.失范-------------如果打乱社会秩序,社会对个人意愿失去控制,社会放任个人行为。
二、简答题
1.简述群体的特征。
有一定数量的成员; 有一定的目标; 有一定的行为准则;
有明确的成员关系,归属感强烈; 时间上有一定的持续性。
2.简述非正式组织正功能。
满足个人工作外的一些心理需要,个性特征、情境和共同兴趣。
在构成非正式群体中发挥重要作用。
3.简述文化的一般特征。
创造性; 习得性; 共享性; 累积性; 特殊性和共性。
4、简述初级社会群体的特点。
历史上最早最原始的关系; 是简单和初步的关系;
人们之间直接互动,交往最密切,相互影响最强烈;
5.简述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工业化; 城市化; **化; 管理科层化;
社会结构分化; 人的现代化; 生活方式世俗化。
6.简述私人部门的缺陷。
简称市场失灵。
--------并非所有人都能获得私人部门的产品;
--------为追求利润最大化,不考虑生产的外部成本;-
--------消费者不能以最低的价格获得最好的产品和服务;
--------虽然认为市场是私人部门提供物品的最好场所,但如果仅依靠他们的话,将会导致公共的严重不足。
7.简述社区的内涵。
----一定的地理区域空间,人们在这里生活;
------是一个社会关系网络,它的形成是人们在生活中的互动造成;
------社区是集体认同的一个标志,由于共同生活在一起,对社区区域和文化产生了心理认同,视自己为社区的一员。
8.简述宗教和邪教的区别。
------宗教热爱生活,尊重世俗,维护社会秩序;邪教宣传世界未日,丑恶社会,破坏社会秩序。
-------宗教的神是超人间的,宗教教义有经典;邪教的神在人间,把教主当神,把教主的话当经典。
------宗教宣传博爱,爱教徒,爱大众;邪教害人,手段残忍。
9.简述社会的基本特征。
以人为主体; 以物质生活为基础;
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 来源于自然又不同于自然。
10.简述基本社会化的任务。
-----生理成熟。
通过人化的生理发育,形成完善健全的身心基础;
-----社会性成熟。
通过社会文化的教化与自我内化,成为具有独特个性行为能力的社会成员。
11.简述我国家庭结构的主要类型。
--核心家庭; ---主干家庭; ---联合家庭; ----其他家庭。
12.简述社会流动的意义。
(燕一)
13、社会化的基本内容。
------生活技能社会化; --------价值观念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 --------行为社会化;
-------角色社会化。
14.简述家庭的功能。
(燕八)
15.简述社会现代化的特征。
(书P336)
16.简述科层制的特征。
(燕一)
20.简述社会问题的特征。
(燕七)
21、简述社会学实证研究的一般程序
筹划阶段; 实施阶段; 总结阶段。
22、人与社会之间关系不同层次的四个体系
23、社会互动的形式
交换; 合作; 竞争; 冲突。
24、现代社会初级群体变化的趋势(书P160)
25、偏差行为生物学解释主要观点及缺点(书P284)
26.简单分析文化共性和文化特殊性的关系。
(书P82)
27.简述初级群体的特征。
-------规模小,0-20人; ---------长期的,面对面互动;
-------成员人格特征可以得到全面表现; ---------成员间和角色难以替代。
28.怎样理解社会的基本内涵与特征?
(书P54)
31.简述社会网络的特征。
(燕五)
32.我国经济生活领域的既得利益集团有哪些特征?
(书P173)
33.社会制度的基本功能有哪些?
行为导向功能; 行为调控功能; 文化创新功能; 社会化促进功能。
34.简述社会变迁的特点。
----必然性; ----前进性; -----非直线式; ----全面性。
35.简述社会的基本要素。
------人口资源; --------自然资源; ---------可持续发展;
36.拟剧论的基本观点是什么?
-----社会是一个舞台,全体社会成员都在上面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演员。
37.简述现代城市社区生活方式的特点。
(书P235)
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试述孔德的社会学学说的主要内容。
2.联系实际说明我国现阶段个人社会流动的变化。
3.联系实际论述社会网络的涵义、特征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联系实际论述偏差行为的正负功能。
5.联系实际阐述社会学的功能。
6.试述科层制的特征并分析其优点和弊端。
7.联系实际阐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意义。
8.联系我国社会实际阐述社会流动的动力机制和制约因素。
9、联系实际,继续社会化的意义
10、全球化有什么特征?
中国如何应对?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