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2582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docx

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2019届石嘴山三中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部分(解析版)

1.学者李零在《我们的中国》一书中提出“西周的四合院”的研究视野,认为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该观点

A.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B.认为分封制标志中华民族形成

C.认为西周政治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认识到分封制易造成地方割据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以西周为中心,东南西北被辐射地区可以视作西周的“前庭后院”,它们之间相互交流,人才往来,贵族通婚,形成了紧密的文化中心。

”可以得出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

故答案为A项;材料主旨是周是中心,辐射地区是地方,与中华民族的形成无关,B项排除;西周政治制度尚未实现中央集权,C项排除;材料主旨强调分封制孕育着国家统一的因素,而非其弊端,D项排除。

2.下面是关于“马”字写法的发展演变图。

这种变化反映出

A.文字书写艺术不断发展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政治局面影响文化整合

D.文化交流推动百家争鸣

【答案】C

【解析】

【详解】春秋战国时期“马”字多元写法,而秦代“马”字写法以秦国的“马”字为准。

故答案为C项;材料强调文字的统一和选择,而非书法演进,A项排除;材料强调文字从多元走向统一,B项排除;材料主旨是秦国统一天下后,以秦国文字统一文字。

D项说法与主旨无关,排除。

3.1685年,康熙帝颁布《展海令》,允许人民出海经商。

同时,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对外贸易兴盛。

许多官员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信誉好的商人代理,以图稳健增值。

这反映了

A.康熙帝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B.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价值观变化

C.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

D.官商勾结导致政府的腐败现象严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是清政府放宽“海禁”政策和官员参与经商。

这说明社会价值观变化,其根源是商品经济发展。

故答案为B项;材料“清政府分别设粤、闽、浙、江海关,”说明没有全面放弃闭关锁国政策,A项排除;清朝部分政府机构开始近代化是洋务运动期间,C项排除;材料官员参与经商不等于官商勾结,D项排除。

4.历史学家王家范认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国家军事、行政消费大大超过社会个体成员的消费;非生产人口的消费大大超过生产人口的消费;生活性消费大大超过生产性消费,奢侈性消费大大超过正当性消费。

”材料所述的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

B.“大一统”的集权统治

C.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

D.巨额的军事、行政开支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主旨认为中国古代消费结构是异常的。

这种现象根源于中国古代政治体制,即“大一统”的集权统治。

故答案为B项;贵族集团追求奢华生活是材料信息,不是原因,A项排除;官僚集团普遍贪污浪费可以成为因素之一,但不是主要原因,C项排除;D项说法是材料部分信息,以偏概全,D项排除。

5.1860年后,英法等国在华设立使馆并派驻公使,清廷内部渐有遣使驻外之议。

名士李慈铭指出:

“我之使彼,形同寄生,情类质子,供其监策,随其嘲笑,徒重辱国而已。

”这表明

A.中体西用观念兴起

B.崇洋媚外受到批评

C.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D.西方列强侵略加深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主旨是遣使驻外国内阻力巨大。

根据“我之使彼,形同寄生,情类质子,供其监策,随其嘲笑,徒重辱国而已”可知其根源在于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故答案为C项;材料主旨是反对对外派驻使节,与中体西用内涵无关,A项排除;对外派驻使节顺应历史潮流,不能等同于崇洋媚外,B项排除;互派使节是外交现象,不能等同于列强侵华,D项排除。

6.五四运动时,北京上海的学生派代表去找国民党,希望国民党能组织领导这场运动,但国民党领导人以“无力参加”为由拒绝了学生的请求。

这表明

A.国民党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

B.国民党的性质已经发生改变

C.五四运动没有得到社会广泛认同

D.新政治力量兴起具有必然性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国民党放弃了五四运动的领导权。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不断发展,形势需要新政治力量领导和推进民主革命,例如无产阶级和中共的出现。

故答案为D项;国民党是“无力参与”而非反对五四运动的斗争目标,A项排除;近代中国国民党始终是资产阶级政党,B项排除;上海“三罢”斗争说明五四运动得到社会认同,C项排除。

7.下面为1953—1985年我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示意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五计划优先发展工业使①段农业发展放缓

B.农业合作化运动促使②段农业生产迅速发展

C.农民获得土地所有权促使③段农业有所发展

D.②④段农业生产的提高都是政策调整的结果

【答案】D

【解析】

由图中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阶段农业增长放缓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A项说法错误;农业合作化是在1953—1956年,故B项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获得土地的使用权,不是所有权,故C项错误;②阶段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八字”方针的调整有关,④阶段农业生产的提高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有关,故D项正确。

8.新中国高考制度从“文革”时期“自愿报名,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发展到1977年的“自愿报考,严格考试,择优录取”。

这一变化

A.标志着十年动乱的结束

B.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C.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D.拨乱反正的彻底完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群众推荐,学校审核”到“严格考试,择优录取”凸显了程序公正和个人才华标准,这有助于社会公平秩序的重建。

故答案为B项;A项是粉碎四人帮,排除;C项是1978年底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排除;D项是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彻底完成”说法绝对化,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如下:

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9.有学者指出,自然法作为一种“元规则”,即民主、平等、公平的原则,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

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就是保护无权者以对抗掌权者。

由此可知

A.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B.自然法是罗马法律制度体系中最重要的条文

C.自然法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

D.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保障无权者对抗有权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自然法……是构成近代西欧高效制度的关键特征。

这种以自然法为基础的制度起源于罗马法的所有权制度,以及由这一制度产生的罗马保民官制度等等,”可知其主旨罗马开创的法律和制度对后世具有深刻影响。

故答案为A项;自然法是一种立法司法的思想和原则,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B项排除;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发展的根本动力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项排除;罗马法的本质特征是奴隶制政治文明成果,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观点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

其一,发现。

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

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10.彼特拉克跳出中世纪抒情诗的框框,以丰富多彩的色调,细致入微的笔触,描绘恋人劳拉的形体之美,并把歌颂劳拉和描绘自然结合起来。

这反映出人文学者

A.高扬人类理性

B.提倡享乐主义

C.热爱现世生活

D.凸显人性高贵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描绘恋人劳拉的形体之美,并把歌颂劳拉和描绘自然结合起来。

”这符合热爱现世幸福生活的人文主义内涵,故答案为C项;A项是启蒙运动期间,排除;材料没有体现享乐主义,B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否定神性、凸显人性的信息,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提炼信息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

其一,发现。

即找出材料中关键的字词句段;其二,转化。

浓缩关键的字词句段,转化历史学科术语。

1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苏联农场比美国农场多出50%的土地和10倍的人力,但其生产量仅相当于美国农场的四分之三;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5%—30%。

造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

A.斯大林模式造成了工业与农业的比例失调

B.两个五年计划片面的发展工业

C.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D.国内的政治斗争破坏了农业生产环境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苏联公有农场生产效率远低于国内外私有农业经济。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根源是激进的集体化政策压制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故答案为C项;材料只提供苏联农业信息,缺乏工业信息,无法得出其产业结构及其比例失调的信息,A项排除;片面发展工业的产业政策可以影响农业发展,但不能成为其最主要因素,B项排除;国内政治斗争可以影响经济发展,但不能成为最主要因素,D项排除。

【点睛】本题属于解读类选择题。

其备考启示如下:

其一,精准简约提炼材料核心信息是前提;其二,据此推导其原因或影响是关键。

12.在当前的全球化进程中,存在着全球市场的震荡、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能源危机、粮食问题;在人类生产中也出现了生态问题、气候问题、环境问题和过度开发带来的各种问题等许多全球性问题。

这表明

A.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B.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C.世界形势动荡不安

D.经济全球化进程缓慢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核心信息:

全球化弊端和人类生产全球性问题凸显。

这说明人类需要全球治理。

故答案为A项;B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材料主要强调经济领域的全球问题,C项强调政治领域问题,二者无关,排除;材料主旨强调经济全球化的诸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球化发展迅速,D项排除。

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历代王朝都制定和实施治理边疆的政策,以对边疆实行有效管辖。

两汉王朝通过设立郡县、专门机构等来管理边疆,对匈奴和西域采取了和亲、武力进攻、册封官爵等政策以加强控制……唐王朝对边疆实施军镇屯戍制度,对各族采取和亲政策。

唐王朝还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边疆民族首领为都督管理府州事务。

元代为统治辽阔的疆域,在岭北、辽阳、云南、甘肃等地设行省,在边远地区大量任用土官,因俗而治。

清代的治边思想既有继承历代王朝治边思想的一面,又有创新和发展。

设理藩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宜、制定笼络安抚少数民族上层的各项方案,如封爵、联姻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材料二中国传统王朝采取文化主义态度,对边疆治理多以羁縻为主,对具体边界不求甚知,甚至为体现天朝风范而主动赐地予属国。

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有了明确的疆界概念,在历次重大宣言中均申明国家领土之完整。

同时,南京国民政府还认为边疆系边防重地,“一国之安危,恒系其边防之虚实”,“建设边疆为刻不容缓之举”。

——摘编自《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及民族认识》

材料三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就是坚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维护祖国统一,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坚持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坚持依法治国,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摘编自《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并说明中国古代边疆政策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的边疆观念与传统王朝的不同及其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

【答案】

(1)特点:

继承性,后代对前朝边疆政策往往有借鉴与继承,如汉代、唐代、清代的和亲联姻政策。

创新性,针对不同情况,创立新的边疆制度,如唐代的羁縻府州制度、元代的行省制度。

多样性,历代采用战争、和亲、设置机构等多样化的治理手段来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2)不同:

传统王朝多以羁縻为主,对具体边界不求甚知;南京国民政府有明确的疆界概念,认识到边疆是中国领土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了边疆的重要性。

原因:

西方列强侵略的加剧;西方文明的影响;资产阶级政治运动的影响。

(3)意义:

满足了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解析】

【详解】第

(1)问,结合材料内容可概括出继承性、创新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并结合史实说明即可。

(2)问,结合材料关键信息“中国传统王朝……多以羁縻为主,对具体边界不求甚知”“南京国民政府已经有了明确的疆界概念”“均申明国家领土之完整”等,比较得出不同之处;原因从列强侵略、西方文明影响加深等角度分析。

第(3)问,可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从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睛】对于归纳材料要点类的主观题,最基本的要求实际上就是两个字:

“全”和“变”。

“全”就是指要点全,即把材料中所有的有效信息都提炼出来,不遗漏任何一个要点。

“变”即变通,也可以说是归纳概括,要求将材料中的原文换一种更为专业的表述方式。

在变通时既要简明扼要,又不能曲解原意,尽量做到专业而准确。

14.小人物的人生经历也可以反映社会大历史的变化,小人物历史的研究逐渐成为近几年历史学界研究的新方向。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无锡市民贺星允老人从1958年开始每天不落的记账,20多本家庭账册以平民角度记录下国家历史的巨变。

下表数据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

时间

家庭总收入

家庭总支出

一份大饼油条价格

1958年

971.2元

798.26元

1979年

1568.3元

1003.97元

2角

2000年

30595.12元

13705.18元

5角

2008年

65872.45元

39564.72元

3元

2018年

112358.68元

78546.23元

6元

 

——摘编自2018年12月28日《扬子晚报》

根据材料找出相互关联的数据自拟题目进行历史的的解读。

(要求:

材料数据之间有关联,自拟题目与选取的数据合适,历史解读合理,史论结合,论从史出,逻辑严密。

【答案】示例:

题目:

改革开放推动国家大发展。

解读:

表中1958-2018年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家庭总收入的变化大幅提高,说明总体上中国普通人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幅度的提高,这也是国家大发展的必然结果,从贺星允老人的家庭总收入在1979年以前的增长幅度有限,1979年之后几乎是呈几何倍数的增长,这说明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快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更快了;从支出后的剩余情况也印证了这一点,1958年几乎没有剩余,1979年略有剩余,之后剩余的也是呈高速增长状态,这也说明人民的生活水平加速提高;从一幅大饼油条物价的上涨150倍的情况也可以说明这一点。

结论:

贺星允老人的家庭账本从一个侧面反映反映了改革开放推动了国家大发展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中国近代以来社会与物质生活演变的相关知识。

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结合所学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本题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与开放性,总体难度偏高。

根据材料可知,此表是从贺星允老人20多本家庭账册整理出来的,此账册从1958年整理至2018年,从家庭总收入中可以看出来,在1979年之后收入迅速增加,家庭总支出也在1979年之后迅速增长,一幅大饼油条的价格也在1979年之后迅速增长,这些都主要得益于中国的改革开放。

从这本账册中可以看出,不仅仅反映了一个家庭在改革开放之后生活水平上的变化,更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在不断增长。

所以改革开放推动了国家的发展。

15.【历史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1937年的大丰收使美国的经济形势变得严峻,罗斯福指出农业立法的主导思想,是战胜天气变化对农产品产量造成的波动,“保证消费者有充足的食物和纤维,停止浪费土地,减少巨大的剩余和灾难性短缺的缺口”。

国会则明确农业政策的目标是帮助农业生产者取得公平的价格和收入。

1938年2月,罗斯福签署新《农业调整法》。

该法将农产品分为基本农产品和非基本农产品,对前者实行强制性管控措施。

农业部根据市场需求制定生产和销售配额,配额由农场主表决通过后强制执行。

执行控制计划的农场主,可以获得政府提供的预付土壤保护补贴,还能以农产品作为抵押获取贷款。

农场主可根据来年的市场价格,决定归还现金还是置留抵押的农产品。

政府则出资建立存储仓库,多余粮食通过销售体系解决部分存货,或发放给无力购买的急需者。

这种以常平仓制度(中国古代政府调控粮价的重要举措)为核心的农业法律制度,有力保证美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繁荣。

——摘编自李超民《(1938年农业调整法)与常平仓:

美国当代农业繁荣的保障》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制定《1938年农业调整法》的目的。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1938年农业调整法》的特点。

【答案】目的:

缓解农业危机;化解自然因素(天气土壤)对农业的消极影响,保障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兼顾农场主和消费者的利益;稳定社会秩序,巩固资本义统治,

(2)特点:

国家干预与经济民主化相结合;制度设计巧妙,运作灵活間便,环环相扣:

兼顾短期控制与长期发展;借鉴中国古代经济管理经验,

【解析】

(1)从材料“1937年的大丰收使美国的经济形势变得严峻,罗斯福指出农业立法的主导思想,是战胜天气变化对农产品产量造成的波动”“农场主可根据来年的市场价格,决定归还现金还是置留抵押的农产品”“多余粮食通过销售体系解决部分存货,或发放给无力购买的急需者”中概括出答案。

(2)从材料“配颥由农场主表决通过后强制执行”“这种以常平仓制度(中国古代政府调控粮价的重要举措)为核心的农业法律制度,有力保证美国农业生产的稳定和繁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答案。

16.【历史选修3: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鼓励美国女性参加“海军志愿紧急服役妇女队”的海报也反映了这种思想——“这也是女人的战争”。

当成千上万的英国和美国女性加入到武装部队或者投身于军事工业时,战争以多种方式对全世界的女性产生了影响。

一些国家,包括英国和美国,禁止女性从事战斗或搬运武器,但是苏联和中国的妇女拿起了武器,许多女子抵抗组织也拿起了武器。

当丈夫被杀死或者出去参战而被捕成为战俘或者在劳动集中营中日益变得憔悴时,被迫充当一家之主的妇女也变得自立并赢得了信心,这是她们以前没有的。

女性为自己创造了很多机会,在英国约有50万,美国约有35万女子参军,她们驾驶着飞机阻止纳粹飞机上天,驾驶救护车或者运输车,以及在田间劳作生产粮食。

——摘编自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也被称为“女性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女性产生的影响。

【答案】

(1)原因:

“二战”是人类社会的反法西斯战争;女性也受到了战争的伤害;女性直接参与军事战斗;参战国女性参与了与战争有关的各项工作,支持了战争。

(2)影响:

战争给女性心理和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促使女性变得独立自信;提高了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为战后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权利和地位奠定了基础。

【解析】

(1)结合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二战”是人类社会的反法西斯战争;女性也受到了战争的伤害;女性直接参与军事战斗;参战国女性参与了与战争有关的各项工作,支持了战争。

(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争给女性心理和家庭造成了巨大伤害;促使女性变得独立自信;提高了女性的社会经济地位;为战后女性争取与男性平等权利和地位奠定了基础。

17.【历史选修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七七事变以后,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

时年正在北平读初二的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

1941年邓稼先进入国立西南联合大学学习,受业于王竹溪、郑华炽等著名教授,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

1948年进入美国普渡大学研究生院。

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

此时他只有26岁。

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

1958年,他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的制造理论。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他对中国核科学事业做出了伟大贡献,但他本人却鲜为人知,直到1986年去世后,人们才知道了他的事迹。

1999年,邓稼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他也被人们称为“两弹元勋”。

——据杨振宁《邓稼先》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稼先献身祖国核科技事业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邓稼先对中国核科技事业的贡献。

【答案】

(1)原因:

邓稼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心;在美国留学期间学习掌握了高新技术;新中国对国防人才的强烈渴求。

(2)贡献:

为新中国的国防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新中国核科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新中国培养了一批科技人才;邓稼先为国为民的奉献牺牲精神激励了大批青年人才投身祖国的国防建设;邓稼先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强精神激发了广大人民的爱国精神。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日本侵略军进入了北平城。

时年正在北平读初二的13岁的邓稼先无法忍受这种屈辱,当众把一面日本国旗撕得粉碎”“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以良好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大学四年的学业”可以从邓稼先的爱国心、受教育的经历和新中国的需要等方面来分析。

(2)从材料“为中国核理论研究做出了开拓性的工作”“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邓稼先对国防建设的贡献、核科学理论的发展、培养科技人才、奉献精神的作用、爱国精神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育儿理论经验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