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学院.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11117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5.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药学院.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广东药学院.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广东药学院.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广东药学院.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广东药学院.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广东药学院.docx

《广东药学院.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药学院.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广东药学院.docx

广东药学院

编号

广东药学院

精品课程、优质课程申报书

课程名称分子生物学

课程性质□公共必修课□基础必修课

√专业主要课程□其它

申报类型√精品课程□优质课程

课程负责人黄树林、孟民杰

所属二级学院(盖章)

所属教研室生物技术

申报日期2007年5月19日

广东药学院教务处制

1.课程基本信息及指导思想

课程编号

理论

学时

实践

学时

层次

本/专

授课专业(方向)

授课年度

C0902011

72

36

生物技术专业

生物科学专业

第三学年第1学期

1-1课程的目标定位

课程定位及建设目标

课程定位:

分子生物学是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

分子生物学是21世纪生命科学的前沿和核心学科,并已渗透到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开生物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迅速并且在生命科学领域里应用越来越广泛、影响越来越深远。

从学科角度来讲,分子生物学涵盖面广,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神经生物学等生命科学主干课程相互渗透、相互交叉。

分子生物学的发展揭示了生命本质的高度有序性和一致性,是人类在认识论上的重大飞跃。

对于生物技术专业和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来说,需较好地掌握分子生物学知识为后续课程打好基础,才能体现出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提高、促进各学科理论知识的学习

课程目标:

本课程主要从分子生物学发展历史入手,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定义,分子生物学发展的重大事件和分子生物学取得的重大科学发现以及对当今高技术发展的影响。

通过介绍染色体与遗传信息载体DNA,了解染色体与DNA的相互关系,从生物大分子的水平来阐述遗传信息的传递(包括DNA复制、突变修复和DNA的转座等),及基因表达(DNA到RNA再到蛋白质)这两个重要的生命过程;将重点讲解原核和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等。

通过与实验课相结合,系统地介绍与基因克隆相关的DNA重组技术,使学生们初步掌握一些基本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另外,结合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进展,阐述疾病与人类健康的关系,探讨生物有机体发育过程中基因的表达与调控的关系,最后介绍基因组学与比较基因组学研究的最新成果。

本课程采用北京大学朱玉贤教授主编的现代分子生物学为教材进行教学,使本科生能够从分子水平上认识生命的本质,掌握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新思维、新方法,为未来参与科学研究或知识传播积累财富。

支撑材料:

1-1-1分子生物学课程简介

1-1-2分子生物学课程建设规划

1-1-3分子生物学教学大纲

1-2教育思想观念

课程教育思想观念

当今的本科教学强调素质教育,其教学结构是学教并重,即“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

这种教学结构的核心在于既要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灌输的内容,也不是学生知识的惟一来源,媒体(教学道具)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讨论交流,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分子生物学是生命科学相关专业必修的基础课。

基础课起着决定人才素质的基础教育作用,它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及知识更新能力的培养都有独特的作用。

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就是要在传授分子生物学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想素质,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科学实验能力。

特别是要加强培养学生自己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的能力。

因此分子生物学课程组树立了理论与实验并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最终目标的教育观念。

2.师资队伍

人员

信息

姓名

性别

出生年月

职称

学历

学位

在教学中承担的工作

黄树林

1953.3

教授

研究生

硕士

课程总体规划设计

孟民杰

1963.10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理论课主讲

李黄金

1964.7

副教授

研究生

博士

理论课主讲

王辉

1977.2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实验课主讲

陈伟

1980.3

助教

研究生

硕士

理论课辅讲、实验课主讲

沈晗

1980.1

助教

研究生

硕士

实验教学改革与设计

卢丽

1980.4

助教

研究生

硕士

实验课主讲

杨国柱

1979.8

助教

研究生

硕士

实验课主讲

董斌

1976.9

讲师

研究生

硕士

分子生物学试题库建设

罗利琼

1974.1

实验师

本科

学士

实验准备

林月霞

1975.10

实验师

本科

学士

实验准备

施静雯

1983.5

实验员

本科

学士

实验准备

2-1

队伍

结构

课程负责人情况介绍

黄树林

一、课程负责人基本信息

姓名

黄树林

性别

出生年月

1953.3

最终学历

美国留学

职称

教授

学位

硕士

二、课程负责人的学习与工作经历

1969.2-1975.3在解放军8040部队卫生队工作

1975.9-1978.7在武汉大学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学习

1978.8-1984.7在武汉大学医学院教师

1984.9-1987.7在武汉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

1987.8-1990.2湖北省妇幼保健院工作医师

1990.3-1993.6广东医学院微生物和免疫学教研室工作(主任)

1993.7-1995.1美国马里兰大学医学院病毒学和免疫学实验室工作(博士后)

1995.2-至今广东药学院工作

三、讲授的主要课程:

《细胞分子免疫学》、《肿瘤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

四、任职情况

1996~2005广东药学院: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院长,生物制药研究所所长;白求恩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兼职)教授和博导,西安交通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肝病研究所客座教授;中国免疫学杂志,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编委;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理事、中国生物医药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理事;广东省免疫学会常务理事。

广东省科技厅评审专家、广东省知识产权局评审专家、广州市科技局评审专家、广州市留学人员管理中心项目评审专家

五、国内外主要学术组织兼职情况

学术组织名称

所担任职务

参加时间

白求恩医科大学生化与分子生物学

教授、博导

2000.01.01

西安交通大学

教授、博导

2004.04.08

北京军区总医院、解放军肝病研究所

客座教授

2000.12.12

中国免疫学杂志

编委

2003.01.01

中国生物医药技术协会

理事

2003.09.18

广东省免疫学会

常务理事

19996.10

中国生物医药技术临床应用委员会

委员

2004.11.27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研究所

博导

1998.05.04

广州市留学人员管理中心项目

评审专家

2004.03.13

六、成果奖和论文:

1.黄树林等抗原诱导TCRVβ基因表达特征(之一)与疾病临床阶段评价的研究:

1998年获广东科技进步三等奖

2.黄树林等McAb共刺激PBLs介导肝癌细胞凋亡1997、5获中国免疫学会优秀论文奖

3.黄树林等抗原诱导TCRVβ基因表达特征(之二):

McAb共刺激诱导TCRVβ基因表达与抗肿瘤研究和应用.2002.11 海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4.黄树林等抗原诱导TCRVβ基因表达特征(之三):

共刺激T细胞、APC细胞结合放化治晚期的临床研究2004.10月获广东省科技创新二等奖(广东省科技厅、广东省总工会、广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

5.黄树林等以科研促教学—探索本科研究型教学新模式2007.4获广东药学院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6.识别肝癌抗原的TCRVβ7亚家族克隆转基因后的生物学作用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3):

138-141

7.黄树林等.McAb共刺激PBLs诱导膜分子与TCRVβ基因表达.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5)68-71

8.黄树林等.TCRVβ基因亚家族的优势取用和PTK信号传导途径的激活及体外对肝癌细胞凋亡的诱导中国免疫学杂志2001;17(5):

9.ShulinHuangetal.MembranemoleculesandTCRVβgeneexpressioninMcAb-costmulatedTcellsbeforeandafterincubatedwithhepatomacellline.WorldJournalofGastroenterology,2003,12

10.黄树林等.McAb协同或共刺激PBLs表型分析.中国免疫学杂志,1997;13:

16-18

11.黄树林等.McAb共刺激PBLs介导肝癌细胞凋亡.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

(2)125-128

12.黄树林等.T细胞Vβ基因在识别单纯疱疹病毒-2型过程中的表达水平和特点.中华微生物和免疫学杂志,1997;17(3):

168-171

13.黄树林等.不同条件和HIV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Vβ基因表达.中国免疫学杂志,1996;12(suppl):

137-140

14.黄树林等.超抗原诱导细胞因子表达及TCRVβ基因亚家族选择扩增中国免疫学杂志2002;17(5)

15.黄树林等.HSV-2感染人外周血淋巴细胞TCRVβ基因片段的选择性扩增.上海免疫学杂志,199717

(2):

98-102

16.黄树林等.HSV-2感染人PBLs诱导细胞因子mRNA表达水平的分析.中华实验临床病毒杂志,1996;11(suppl):

65-68

17.黄树林等.HSV-2感染人PBLs诱导TCRVβ基因、IL-6、TGFβmRNA表达介导细胞凋亡.中华实验临床病毒学杂志,11(suppl)79-83

18.黄树林等.乙肝病毒抗TCRVβ基因亚家族特异性扩增与多样性.中华实验临床病毒杂志,1998;16(3):

106-108

19.黄树林等.CD28/CD80和CD2/CD58活化PBLs作用肝癌细胞的表型分析与TCRVβ基因亚家族的优势取用.华人消化学杂志,1998;6(10)ISSN1007-9319

20.黄树林等.抗CD3或CD28共PBLs膜表面分子表达与肝癌细胞凋亡的相关性.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1998;5

(1):

48-49

21.黄树林等.McAb共激活T细胞介导肝癌细胞前后的膜分子TCRVβ基因的表达.中国免疫学杂志,1998;14(5):

82-85

22.Huangshulinetal.ApoptosisofHepatomacellMeditatedbyMcAbcostimulatedPBLs.JournalofMicrobiology&Immunology1999,1

(1)56-58ISSN.1524-1793

23.黄树林等.HBsAg,HBeAg作用PBLs对TCRVβ基因表达的影响.世界华人消化杂志,1999;7

(1):

25-27ISSN1007-9319,CN14-1218/R

通讯作者的文章11篇,其中英文3篇

七、论著

著作:

黄树林分子生态学第二卷副主编(抗原诱导TCRVβ基因表达的分子生态条件和特征与疾病的相关性).2001年1月湖北科技出版社出版

八、承担科研项目(负责人):

1.2004年省财政厅(粤财工[2004]76号,)肝癌特异性识别杀伤基因药代和药效的研究,专项课题经费50万元。

2.2005年省财政厅(粤财教[2005]116号)筹建现代生物技术与制药重点实验室,专项课题经费200万元。

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TCR基因转染记忆性T细胞打破肿瘤免疫耐受的研究26万2006.01-2008.12

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抗CD3单抗诱导LAK细胞中TCRVβ基因表达的研究1997.01-1999.12

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单克隆抗体共刺激筛选识别肝癌抗原TCRVβ基因亚家族及克隆12万1998.01-2000.12

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980838)识别肝癌抗原的TCRVβ基因亚家族生物学作用的研究,8万1998.01-2001.12

7.广东省卫生厅粤卫科(2000)132号McAb共刺激与CpGODN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联合作用5万2000.07-2001.07

8.粤教科2001[72号]乳腺癌特异性识别基因的筛选、克隆、转基因及生物学作用研究3万元2002.01-2003.12

9.863课题(2002AA216041)抗宫颈癌重组融合蛋白质疫苗的研制子课题:

TCRVβ基因亚家族的表达与机体抗宫颈癌的关系科技部资助16万元2002.01-2004.12

10.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034046)肝癌特异性识别基因对T细胞激活和杀伤作用的研究5万元2004.01-2006.12

11.横向课题肿瘤靶向基因治疗的研究开发中山市人民医院资助72万2003.07-2006.07

12.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04Z3-E4061)肝癌识别基因靶向抗癌作用的效果评价30万2004.01-2006.01

13.广东省科技厅(2004B)肝癌特异性TCRVβ亚家族基因的药效研究20万2005.01-2007.12

14.2005年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5116)TCRVβ基因亚家族对肝癌细胞特异性识别和不同HLA型非MHC限制性杀伤的研究12万2005.1-2006.12

15.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生物产氢菌种的改造及实用系统的开发2006.07-2008.1210万

孟民杰

一、课程负责人基本信息

姓名

孟民杰

性别

出生年月

1963.10

最终学历

研究生

职称

副教授

学位

博士

二、课程负责人的学习与工作经历

1982.9至l986.7年于河南师范大学生物学系生物学专业学习,1986年大学本科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

1986.7至l990.9河南省地矿局学校生物学教师

1990.9至1993.7在四川大学生物学系细胞生物学专业----细胞遗传学方向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993年硕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理学硕士学位

1993.7毕业分配到解放军155医院药械科任主管药师,2001年晋升为副主任药师,2004年初退伍

1998.9至2001.7在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遗传学专业----现代遗传与生物工程学方向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2001年博士研究生毕业,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1.11至2004.9,第一军医大学基础医学——免疫学专业博士后

2004年9月在广东药学院工作

三、讲授的主要课程:

分子生物学(本科生及研究生)

四、主要研究方向:

生物医药、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

主要从事T细胞识别分子机制、DNA疫苗与核酸免疫增强剂、细胞因子和中药分子作用机制和生物制药研究

五、课题情况:

国家863计划《新型抗体四聚体的研究》(2001AA215121),课题副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祛湿活血法治疗小儿单纯性肥胖的分子机制研究》(),排名第二。

973项目《疾病相关的免疫识别技术与免疫耐受的研究》(2001CB510008),排名第七。

973项目《人类冠状病毒昆徐株的基因组学、免疫学及SARS病毒相关性研究》(2003CB514113),排名第四。

六、成果情况:

《猪囊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研究》2000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00-0369)

《大蒜制剂工艺及质量研究》98年度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牛染色体带型标准化》通过解放军总后卫生部科技成果鉴定()。

七、主要发表论文:

1.孟民杰等,猪带绦虫抗原基因TS76真核表达研究.四川大学学报,2001,3

2.孟民杰等,小鼠对猪囊虫抗原基因TS76免疫应答研究.中国兽医学报,2002,3

3.孟民杰等,德昌水牛高分辨G-带及模式图.四川大学学报,1996,2

4.孟民杰等,川南山地黄牛高分辨G-带及模式图.四川大学学报,1996,2

5.孟民杰等,猪淋巴细胞白细胞介素-6(PIL-6)基因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四川大学学报,2002,3

6.HuabiaoChen*,JinlinHou,XiaodongJiang,ShiwuMa,MinjieMeng,BaomeiWang*,MinghuiZhang*,MingxiaZhang,XiaopingTang¶,FuchunZhang¶,TaoWan*,NanLi*,YizhiYu*,HongboHu||,RuifuYang#,WeiHe||,XiaoningWangandXuetaoCao2,*ResponseofMemoryCD8+TCellsto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ARS)CoronavirusinRecoveredSARSPatientsandHealthyIndividuals1TheJournalofImmunology,2005,175:

591-598.(SCI)

7.CHENYingyu,SHUANGBao,TANYaxia,MENGMinjie,HANPu,MOXiaoning,SONGQuansheng,QIUXiaoyan,LUOXin,GANQini,ZHANGXin,ZHENGYing,LIUShunai,WANGXiaoning,ZHONGNanshan,MADalong.TheputativeProteinX4ofSARS-CoVisexpressedonbothvirus-infectedcellsandlungtissueofSARSpatients,andinhibitsgrowthofBalb/C3T3cellline.ChineseMedicalJournal2005,118(4):

267-274(SCI)

8、Guang-PingRuan,LiMa,Xiao-WeiHe,Min-JieMeng,YongZhu,Ming-QianZhou,Zhi-MingHu,Xiao-NingWang,Efficientproduction,purification,andapplicationofeggyolkantibodiesagainsthumanHLA-A*0201heavychainandlightchain(_2m),ProteinExpressionandPurification,2005(44)45-51.(SCI)

师资队伍的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情况

针对本课程前沿性强、实验技术所占比重大的特点我们选拔培养教师与技术员。

现有的学术梯队年龄结构合理,学历层次较高,教师全部接受了岗位培训,具具有很强的责任感和团结协助精神。

参与本课程教学的在编在岗职工共10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4人。

教师的年龄、学位、职称结构

年龄

学位

职称

50—59岁(1人)

硕士

教授、研究员

40—49岁(2人)

博士2人

副研究员1人,副教授1人

30—39岁(4人)

硕士2人(攻读博士学位)、本科2人

讲师2人、实验师2人

20—29岁(5人)

硕士4人、本科1人

助教4人、实验员1人

2-2

主讲教师情况

主讲教师资格比例,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情况

主讲教师资格比例:

本课程的教师团队中,具有主讲教师资格的有五位。

另有三位青年

教师正在进行主讲教师资格的申请

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情况如下:

1、孟民杰副教授:

自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成立以来,参与了生物技术专业两届学生

的分子生物学课程主讲,具体如下:

主讲课程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周学时

分子生物学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03

62

6

分子生物学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04

134

4

2、李黄金副教授:

已主讲了《药品注册与生产质量管理》和《基因工程》两门课程,具

体如下:

主讲课程

授课班级

学生人数

周学时

药品注册与生

产质量管理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03

62

6

基因工程

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04

134

5

2-3

师德

师风

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获奖情况或者佐证材料,教学事故(差错)情况

本课程教学团队的教师暂无师德师风方面获奖情况,学生对本门课程教师评价较高。

自参与授课以来,本教学团队的老师均未出现教学事故。

2-4

教学

研究

与学

术水

获教学成果奖、教改立项、发表论文情况

1、课程负责人黄树林教授和李黄金副教授主持的《以科研促教学—探索本科研究型教学

新模式》2007年4月获广东药学院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2、《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教改立项有三项,具体如下:

姓名

教改项目

教改成果

陈伟

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

教改文章《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已被《高等理科教育》接收

沈晗

关于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

相关论文已投稿

董斌

《分子生物学》试题库建设

试题库建设已完成

3、教学相关论文发表情况:

姓名

论文标题

所发表刊物

黄树林

生物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广东药学院学报

陈伟

浅谈新时期高校班主任的素质与工作策略

医学教育探索

陈伟

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高等理科教育(接收)

卢丽

浅议本科生导师制的实施

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学报

2-5

师资

培养

师资培养计划及培养效果

近五年来分子生物学课程组大力扶持培和养年青教师,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1.大胆引进和提拔青年教师:

生命科学与生物制药学院建院较晚,是一个年轻的学院。

学院领导在建院之初就确定了大量引进年轻教师的观念,引进了一批积极进取、工作踏实、综合素质较高的年轻教师。

分子生物学课题组的年青老师比例较高,为了让青年教师能够尽快熟悉教学工作,制定了青年教师五年培养计划。

培养的原则是:

实行导师制,每位年青教师均配备副教授以上的教师作为导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进行培养。

同时让他们在干中学,在干中培养,并开展多种教学研究活动,包括:

定期集体备课、调整学时安排、检查教案和备课笔记、多媒体教学、幻灯片选择、疑难案例集体讨论、示范性讲课等。

青年教师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