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08606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docx

GIS地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安徽理工大学

 

地理信息系统

实验报告书

 

姓名:

班级:

计算机12-1

指导教师:

 

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4年11月

目录

前言1

实验一:

几何校正1

1.1实验目的1

1.2实验原理1

1.3实验软件1

1.4实验内容与步骤1

实验二:

数据库设计基本流程6

2.1实验目的6

2.2实验原理6

2.3实验软件6

2.4实验内容与步骤6

实验三:

空间分析10

3.1实验目的10

3.2实验原理10

3.3实验软件10

3.4实验内容与步骤10

实验四:

地图制图17

4.1实验目的17

4.2实验原理17

4.3实验软件17

4.4实验内容与步骤17

总结24

前言

通过对《地理信息系统教程》的学习,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建立、采集、处理与存储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地图可视化等内容,并了解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后续其它GIS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实验课程要求掌握:

ArcCatalog的基本操作、ArcMap地图可视化、空间分析等操作。

强化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并不断学习运用到以后的生活中去。

实验一:

几何校正

1.1实验目的

利用影像配准工具进行影像数据的地理配准,熟悉编辑器的使用,掌握如何进行几何校正。

1.2实验原理

通过已校正图像数据对未校正的图像数据进行几何校正。

1.3实验软件

ArcGIS10.2

1.4实验内容与步骤

(1)地形图的配准-加载数据和地理配准工具

数据:

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JPG、rectify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wgs84.tif

所有图件扫描后都必须经过扫描配准,对扫描后的栅格图进行检查,以确保矢量化工作顺利进行。

打开ArcMap,添加“地理配准”工具栏。

把需要进行配准的影像05年淮南土地现状图.JPG增加到ArcMap中,会发现“地理配准”工具栏中的工具被激活。

(2)添加控制点

在配准中我们需要知道一些特殊点的坐标。

我们可以从图中均匀的取几个点。

一般在实际中,这些点应该能够均匀分布。

(下图蓝色箭头所指即为所取控制点)

找到适当位置,点击添加控制点按钮,输入控制点的真实坐标。

重复上述步骤,一直到添加完所有控制点坐标。

(3)查看链接表

控制点添加完成后,点击查看链接表查看。

检查控制点的残差和RMS,删除残差特别大的控制点并重新选取控制点。

(4)保存结果

将结果保存。

设定数据框的属性:

增加所有控制点,并检查均方差(RMS)后,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更新显示”。

执行菜单命令“视图”-“数据框属性”,设定数据框属性

在“坐标系统”选项页中,设定数据框的坐标系统为“Xian_1980_Degree_GK_CM_102E”,与扫描地图的坐标系一致,更新后,就变成真实的坐标。

矫正并重采样栅格生成新的栅格文件:

在”影像配准”菜单下,点击“矫正”,对配准的影像根据设定的变换公式重新采样,另存为一个新的影像文件。

加载重新采样后得到的栅格文件,并将原始的栅格文件从数据框中删除。

后面我们的数字化工作是对这个配准和重新采样后的影像进行操作的。

通过上面的操作我们的数据已经完成了配准工作,下面我们将使用这些配准后的影像进行分层矢量化。

分层矢量化:

在ArcCatlog中创建一个线要素图层。

从已配准的地图上提取等高线并保存到上面创建的要素类中,切换到ArcMap中,将新建的线要素图层,加载到包含已配准地形图的数据框中,保存地图文档为Demo.mxd,打开“编辑器”工具栏,在“编辑器”下拉菜单中执行“开始编辑命令”,并选择前面创建的“等高线”要素类。

确认编辑器中:

任务为――新建要素,目标为――等高线,设置图层――等高线的显示符号为红色,并设置为合适的宽度。

将地图放大到合适的比例下,从中跟踪一条等高线并根据高程点判读其高程,输入该条等高线的高程。

进行一步练习线要素的其它操作,比如线段的合并、分割、编辑顶点等操作

可参照以上步骤,从地图中提出多边形要素(比如居民地),并进一步熟悉多边形要素编辑的相关操作。

实验二:

数据库设计基本流程

2.1实验目的

了解GIS数据库设计的概念,掌握GIS数据库设计目标,了解如何进行GIS数据库设计。

2.2实验原理

目前,多数GIS软件所提供的数据模型还是图形与属性数据库分开,通过关键字段进行连接。

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常用GIS软件数据模型,以及如何在数字化后进行属性数据的创建和编辑。

2.3实验软件

Arcmap10.0

2.4实验内容与步骤

在创建的地理数据库之间要完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每一个图层对应一个数据表,在ArcCatalog中“要素类”的概念与之对应。

可以将多个要素类组织成为一个“要素集”,在同一个要素集中的要素类都具有相同的地理参考(坐标系相同)。

在ArcCatalog的目录树中,在文件目录栏右键新建个人地理数据库,命名为huainan.mdb。

在huainan.mdb右键导入多个要素类,将文件夹下面的多个shape文件导入进来。

确定后可以看到5个图层均已被导入到数据库中。

右键点击数据库文件“huainan.mdb”,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要素数据集],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要素集的名称并为其指定一个坐标系,在这里,我们设定坐标系为:

GCS_WGS_1984,这是一种被GPS采用的地理坐标系。

右键点击新建的要素集-zuobiaoxi,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要素类],在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要素类的名称-公交站点,点击<下一步>,再次点击<下一步>按钮。

在出现的对框中选择“Shape”字段,修改字段的几何类型为“点”(表示此要素类中将要存储的要素类型是点要素,我们准备用来存储公交站点)

在出当前的对话框中,我们新加两个字段“站点名称”、“公交站点编号”,数据类型都设置为“Text”.点击“完成”按钮。

这样我们就完成了要素类的定义。

可以将这个要素类(图层)加入的ArcMap中,进行数字化的工作,从背景地图中提取公交站点的位置。

新建数据表:

右键点击地理数据库-huainan.mdb,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新建]>>[表],输入表名称:

公交线路,点<下一步>,再次点<下一步>,在对话框中,新添加两个字段“公交站点编号”、“公交线路”(数据类型都设为Text)。

创建公交站点到公交线路一对多的关系(1:

M):

右键选择地理数据库-huainan.mdb,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新建>-<关系类>,对以下内容进行设定,其它设置接受默认选项即可。

选择关系类型为一对多关系,这样可以建立公交站点到公交线路一对多的关系,因为经过一个公交站点的公交线路有多条,这样,在我们从公交站点分布图是查询某个公交站点时就可以查询经过这个站点的所有公交线。

以上步骤完成后,ArcCatalog中就可以看到,在地理数据库huainan.mdb中,有一个要素集(zuobiaoxi),其中包含一个要素类(公交站点)、一个数据表(公交线路)、一个关系类(公交站及公交线1:

M)

然后再拖放数据到ArcMap中,编辑属性数据及进行1:

M的空间查询,最后导入GPS数据,生成图层即可。

实验三:

空间分析

3.1实验目的

从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这个实验中掌握如何合理利用空间分析中的缓冲区分析和叠置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栅格数据的练习,熟悉ArcGIS栅格数据距离制图、成本距离加权、数据重分类、多层面合并等空间分析功能,熟练掌握利用ArcGIS上述空间分析功能分析和结果类似学校选址的实际应用问题的基本流程和操作过程。

3.2实验原理

基于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是GIS空间分析的基础,也是AGCGIS的空间分析模块的核心内容。

主要包括:

距离制图、密度制图、表面分析、重分类、栅格计算等功能。

本实验就其中的几种进行分析研究。

3.3实验软件

ArcGIS10.2

3.4实验内容与步骤

(1)矢量数据的空间分析

打开ARCMAP软件,打开实验数据文件,将相关文件加入软件中;

(1)主干道噪音缓冲区的建立

1.选择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shp),打开图层的属性表,在菜单中选择selectbyattributes,在selectbyattributes对话框中,左边选择“TYPE”,双击将其添加到对话框下面SQL算式表中,点中间“=”,再单击Getuniquevalues将TYPE的全部属性值加入上面的列表框中,然后选择“ST”属性值,双击添加到SQL算式表中,单击APPLY按钮,就将市区的主要道路选择出来了。

2.点击缓冲区按钮,对选择的主干道进行缓冲区的建立,首先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交通网络图层(network),然后将下面的UseOnlytheSelectedFeature(仅对选择的要

素进行分析)选中,单击next;

3.确定尺寸单位,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Ataspecifieddistance),指定缓冲区半径为200米,单击next;

4.由于不是分别考虑一个图层的各个不同的要素的目的,所以我们在这里选择的是第一种边界设定类型(Dissolvebarriersbetween),然后指定好缓冲区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OK,完成主干道噪音污染缓冲区的建立。

(2)商业中心影响范围建立

1.建立大型商业中心的影响范围。

首先点击缓冲区按钮。

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商业中心分布图层(marketplace),单击next;

2.确定尺寸单位,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以其属性字段YUZHI为缓冲区半径,单击next;

3.选择的是第一种边界设定类型,然后指定好缓冲区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OK,完成商业中心影响范围缓冲区的建立。

(3)名牌高中的影响范围建立

1.点击缓冲区按钮,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名牌高中分布图层(school),单击next;

2.确定尺寸单位米,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指定750米作为半径,设置好后,单击next;

3.选择的是第一种边界设定类型,然后指定好缓冲区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OK,完成名牌高中的覆盖范围缓冲区的建立。

(4)名胜古迹的影响范围建立

1.点击缓冲区按钮,在缓冲区对象图层选择名胜古迹分布图层(famousplace),

2.单击next,确定尺寸单位,选择第一种缓冲区建立方法,指定500米作为缓冲区半径,设置好后,单击next;;

3.选择的是第一种边界设定类型,然后指定好缓冲区文件的存放路径和文件名后,单击OK,完成名胜古迹的覆盖范围缓冲区的建立。

(5)进行叠置分析将满足上述四个要求的区域求出

1.将商业中心影响范围、名牌高中的影响范围和名胜古迹的影响范围进行叠置分析的交集操作,可以将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区域计算出。

打开ArcToolBox,在analysttools下选择overlay下的Intersect操作,打开交集操作对话框,将商业中心的缓冲区、名牌高中的缓冲区和名胜古迹的缓冲区分别添加进来,设定输出文件名并选择全部字段,输出类型和输入类型一样,单击OK,从而获得同时满足三个条件的交集区域。

2.利用主干道噪音缓冲区对获得的三个区域的交集进行图层擦除操作,从而获得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区域的获得,打开ArcToolBox,在analysttools下选择overlay下的Erase操作,打开图层擦除操作对话框,在inputfeatures选择三个区域的交集,在erasefeatures

选择主干道噪音缓冲区,同时设定输出图层的地址和文件名,单击OK,从而获得同时满足四个条件的交集区域的获得,即购房者的最佳选择区域。

(2)栅格数据的空间分析

(1)运行ArcMap,加载SpatialAnalyst模块,如果SpatialAnalyst模块未能激活,点击Tools菜单下的Extensions,选择SpatialAnalyst,点击Close按钮。

(2)单击File菜单下的Open命令,打开加载地图文档对话框,选择road.mxd。

(3)设置空间分析环境。

点击SpatialAnalyst模块的下拉箭头,打开Options对话框,设置相关参数:

1.打开Options对话框中的General选项卡,设置默认工作路径为:

“E:

\result\”。

2.打开Options对话框中的Extent选项卡,在AnalysisExtent下拉框中选择“SameasLayerlanduse”。

3.打开Options对话框中的CellSize选项卡,在AnalystCellSize下拉框中选择“SameasLayerlanduse”。

(4)创建成本数据集

要找到到学校的最佳路径,首先需要从适宜性地图创建源数据输入及成本数据集,把它们作为成本加权函数输入。

考虑到山地坡度、起伏度对修建公路的成本影响比较大,其中尤其山地坡度更是人们首先关注的对象,则在创建成本数据集时,可考虑分配其权重比为:

0.6:

0.4。

但是在有流域分布的情况下,河流对成本影响不可低估。

在此情形下,成本数据集考虑为合并山地坡度和起伏度之后的成本,加上河流对成本之影响即可。

1.坡度成本数据集

选择DEM数据层,点击SpatialAnalyst下拉列表框,选择SurfaceAnalyst并点击slope,生成坡度数据集,记为slope。

选择Slope数据层,点击SpatialAnalyst

下拉键头,选择Reclassify命令实施重分类。

对坡度数据集实施重分类的基本原则是:

采用

等间距分为10级,坡度最小一级赋值为1,

最大一级赋值为10,得到下图所示坡度成本

数据(reclass_slope)。

2.起伏度成本数据集

选择DEM数据层,点击SpatialAnalyst下拉列表框,选择NeighborhoodStatistics,设置如图所示参数设置,点击Ok按钮,生成起伏度数据层,记为QFD。

选择QFD数据层,点击SpatialAnalyst下拉键头,选择Reclassify命令,按10级等间距实施重分类,地形越起伏,级数赋值越高,即最小一级赋值为1,最大一级赋值为10,得到图所示地形起伏成本数据。

3.河流成本数据集

选择River数据层,点击SpatialAnalyst

下拉键头,选择Reclassify命令,按照河流

等级如下进行分类:

4级为10;如此依次为

8,5,2,1,生成图示河流成本(reclass_river)。

(5)加权合并单因素成本数据,生成最终成本数据集。

点击SpatialAnalyst下拉箭头,选择RasterCalculator命令合并数据集,得到最终成本数据集。

实验四:

地图制图

4.1实验目的

熟练并掌握如何使用ArcMap进行制图

4.2实验原理

设置地图符号-各种渲染方式的使用,使用ArcMapLayout(布局)界面制作专题地图,将各种地图元素添加到地图版面中

4.3实验软件

ArcMap10.2

4.4实验内容与步骤

在ArcMap中新建地图文档,加载[空间分析]扩展模块及[空间分析工具栏]

加载图层:

[省会城市、地级市驻地、主要公路、国界线、省级行政区、线状省界],将地图文档保存到Ex12下,名称为:

ChinaMap

在[图层列表面板]中右键点击图层:

[省级行政区],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Symbology]选项页,如下图所示,渲染参数设置为:

[类别->唯一值,字段值设置为:

DZM]。

点击[添加全部值]按钮,将<所有其它值>前检查框的勾去掉。

点击[符号]列,然后选择[全部符号属性]命令。

在[符号选择器]中,将[轮廓线颜色]设置为[无颜色]。

点击[显示-Display]选项页,将图层透明度设置为:

[50%]。

现在图层:

省级行政区根据字段[DZM]进行唯一值渲染,且有伪三维效果(关闭[省级行政区]和[线状省界]之外的其它所有图层)

关闭并移除图层:

[线状省界]

显示图层:

[国界线],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

[国界线],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将渲染方式设置为[单一符号],点击[符号设置]按钮

显示图层:

[地级城市驻地],并参考以上操作及下图所示,设置图层渲染方式

标注图层要素:

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

[省级行政区],执行[属性]命令,在出现的[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标注]选项页,确认标注字段为:

[Name],点击[符号]按钮,在[符号选择器]对话框中,将标注字体大小设置为:

[12],点击[属性]按钮,在[编辑器]对话框中,点击[掩模]选项页,并将大小设置为:

[2]

连续三次[确定]后退出以上对话框,返回ArcMap视图界面.

显示图层:

[地级城市驻地],并参考以上方法进行标注。

 

渲染图层要素分类渲染:

在TOC中,右键点击图层[省级行政区],执行[属性]命令,然后在[图层属性]对话框中点击[符号]选项页,将渲染方式设置为:

[渐变颜色渲染,字段:

Area,分类:

5,自然间隔分类法]

在上图中,点击[分类]按钮可选择不同的分类方法。

参照以上操作过程,对图层[省级行政区]基于字段[Area]运用不同的分类方法(等间隔、分位数、自然间隔、标准差),比较不同的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意义。

渲染图层要素点密度渲染:

参照前面的步骤,对图层:

[省级行政区]进行点密度渲染,如下图所示

创建地图版面:

在上一步的基础上进行,将图层[省级行政区]的渲染方式恢复为[唯一值渲染,基于NAME字段]。

在ArcMap中,点击布局视图按钮切换到布局视图界面。

执行菜单命令:

[文件]>>[页面和打印设置],在对话框中设置纸张大小和方向,这里请将纸张方向设置为横向(汉化版的ArcMap翻译有误)设置完成后,可以看到在布局视图界面下,地图版面已变成为横向,且当前数据框已经添加到地图版面中。

 

总结

第一次接触MapGIS,感觉到很是无从下手。

虽然老师上课讲的知识很全面,但是实际操作起来还是会存在眼高手低的情况。

经过对老师所发的课件资料的研究以及操作尝试,我开始了此次实验的进程。

地理信息系统的实验内容主要包含几何校正、数据库设计基本流程、空间分析、地图制图四部分内容。

每一部分都需要大家仔细的揣摩研究,而且需要有清晰地思路,在整体上把握住了方向,接下来,就是把它细化,一步一步完成整个实验。

通过本次实验,加强了自己动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和加深了对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的理解,提高了综合运用本课程所学知识的能力。

培养了我查阅资料的能力和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应用软件的分析方法,并培养了我严谨认真的学习态度。

通过这次实验,让我更加了解到地理信息系统原理与方法的重要性,以及它对我们资源勘查专业发展发挥的重要作用。

学习我觉得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结果并不美好,但是过程必不可少。

当自己把本次实验完成之后,才突然间领悟到老师所说的话的含义,要掌握一种新的软件,得随着实践的演练,通过循序渐进的学习,才能更好的掌握它。

对书上知识有了更明确的了解与掌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对地理信息系统这门专业课有了更多的认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