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应用化工技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608128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应用化工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2应用化工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2应用化工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2应用化工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2应用化工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应用化工技术.docx

《2应用化工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应用化工技术.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应用化工技术.docx

2应用化工技术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

专业建设方案

(煤化工专业)

 

申报单位: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二0一一年十月十九日

 

目录

一、专业建设方案概述1

二、专业建设项目背景1

三、专业现有基础与发展前景2

(一)学院概况2

(二)专业概况及现有基础2

(三)专业发展前景3

四、专业建设思路及培养目标、3

(一)专业建设思路3

(二)专业建设目标4

(三)人才培养目标4

五、专业建设内容6

(一)人才培养计划与模式建设6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7

(三)师资队伍建设7

(四)实训条件建设8

(五)质量体系建设8

(六)校企合作建设9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9

六、专业建设改革举措9

七、专业建设保障措施10

八、专业建设经费预算11

九、经费来源及分年度执行计划12

十、专业建设进度及绩效指标13

(一)项目建设进度13

(二)分年度预期效果14

十一、实训仪器设备一览表16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专业建设方案

一、专业建设方案概述

依托内蒙古自治区“十二五”重点建设新型煤化工基地为背景,深化与完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重构工学结合课程体系;重组课程内容;建设一批动态选择型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设校内仿真系统和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强实训基地内涵建设;完善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

通过重点专业建设,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带动学院其它相关专业的建设,并使本专业成为自治区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为社会相关人员提供多种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派教师走进企业,与企业共同开展科技项目,做到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社会。

二、专业建设项目背景

随着全国能源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国内大型能源企业纷纷到我区投资建设能源项目,推进了我区煤炭工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促进了煤炭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

为加速煤炭富集区的产业结构转型和升级,我区专门针对符合国家和自治区产业政策的新建高科技项目,出台了相关新政,特别是煤电一体化、煤化工等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煤炭工业向上、下游产业延伸,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

内蒙古在煤炭精深加工、走新型现代化能源之路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内蒙古自治区的煤制油、煤液化等煤化工工艺居全球领先地位。

我院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煤化工方向)是专门培养从事煤炭深加工与利用行业所需的高素质一线技术工人和技术管理的专门人才的。

开设以煤化学为基础,炼焦化学工艺、煤炭气化工艺、煤转油生产工艺、煤深加工生产工艺、煤化工生产的污染和防治等课程。

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大、中型煤化工及相关化工企业。

随着新型企业的崛起,大量先进技术和先进仪器设备的应用,需要大量的煤化工行业的专业人才。

提高学生就业和创业能力是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拥有完善的实验、实训条件的职业技术学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充足、完备的实践场所,能够按计划完成实践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在社会上有较强的就业竞争力和创业能力,更重要的是能促进内蒙古煤炭业实现可持续性的快速发展。

三、专业现有基础与发展前景

(一)学院概况

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内蒙古自治区唯一一所全日制轻化工类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也是自治区劳动厅职业技能培训鉴定站和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站点单位。

学院始建于1956年,先后隶属于教育部、原内蒙轻工业厅,2002年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由原内蒙古轻工业学校改建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院现隶属于包头市人民政府,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主,同时兼有中等职业教育职能。

学院以市场和就业为导向,从构架专业类群、打造品牌专业的要求出发,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

目前开设有:

农畜特产品加工、微生物技术及应用、工业分析与检验、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印刷技术、包装技术与设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方向)等30多个专业。

初步形成了以乳品专业为龙头,以机电、轻化工为两翼的专业类群,主体专业基本覆盖了自治区优势特色产业,为学院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学院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以直接为企业服务为宗旨。

先后同伊利集团、蒙牛集团、河套酒业骆驼酒业、伊化集团、伊泰、神华煤炭集团等多家区内外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合作协议书。

学院把企业作为学生专业实习训练基地,企业把学院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学生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近几年,学院的毕业生当年就业率达到95%以上,毕业生就业形势良好。

学院已步入了招生与就业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二)专业概况及现有基础

应用化工技术(煤化工)专业,是2007年由自治区教育厅批准设立的新专业。

该专业自2006年招收中职生,2008年开始招大专生,近几年招生人数每年以20-30%的速度在增加,本专业人数呈逐年上升趋势,现在校生人数已达420人之多。

2008级学生就业形势非常好,就业(顶岗实习)专业对口率达80%以上。

已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满足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教学的需要,学院以“高标准、高起点”为宗旨,大力支持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实训项目建设,在完善基础实验的条件下,前期投入150多万元建立了应用化工专业煤化工分析检测实验室和模拟仿真实训室,仪器种类虽较齐全,但每种仪器台套少,随着专业的发展和学生人数的不断上升,远不能满足学生实习实训要求,急需新增扩建化工实训基地。

(三)专业发展前景

煤化工行业的发展,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是富煤贪油少气的国家,剩余石油可采储量的逐年减少和石油进口量的急剧增加,为我国的能源安全,主要是石油安全供应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快速增长的能源需求及富煤贪油的能源结构,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需求,需要大力培植新一代煤制油和煤化工产业。

“十一五”期间自治区政府已将煤化工等作为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点。

2008开始着力实施煤炭就地转化。

煤制油、煤制甲醇和煤制烯烃等一大批上规模、上水平的煤化工项目相继在我区开工建设。

仅“十一五”期间,总投资就达到2640多亿元,目前一些大型煤化工项目(如神华、伊泰的煤制油;新奥新能源的煤制甲醇;神华包头煤化工的煤制烯烃;大唐国际多伦煤化工的粉煤气化、甲醇合成、丙烯聚合等)已陆续建成投产。

自治区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再一次提出:

依托我区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加快建设国家级能源和新型煤化工基地。

发展壮大新型煤化工产业。

加快推进煤制油、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等国家示范工程产业化,抓好自治区重点新型煤化工项目建设,推进煤化工精深加工,延伸产业链。

目前全国五大煤化工实验项目全部在内蒙建设,包括煤制油,煤制气等。

这些项目的建成将会加速推进我区煤化工产业快速发展,内蒙古有望成为世界级煤化工产业基地。

到时必然需求大量既懂理论,又有实践的煤化工专业技能型人才。

就目前来看内蒙及包头周边已有多个已建成投产或在建的大型煤化工项目,因此该专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四、专业建设思路及培养目标、

(一)专业建设思路

在现有办学基础上,通过开展重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试点建设,进一步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与素质结构、课程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产学研合作以及“双证书”制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索与实践。

尤其在“工学结合”“订单式”培养以及“双证书”制的实施等方面,形成特色鲜明、具有高职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开展重点专业建设,进一步充实现有的实训条件,完善化工基本单元操作的类型和功能,加强反应实训装置的建设,结合自治区地方经济发展趋势,建设国内一流煤化工实训基地,扩大我院实训基地的规模和影响,在全国同类院校起到示范作用。

(二)专业建设目标

创建全国应用化工类职业院校示范性专业。

煤化工专业建设将从建全和完善教学体系、实训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入手,建立培养面向煤化工深加工技术的高等应用技术性人才的专业体系;面向全区的煤化工实训基地;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以“双师型”教师为骨干,与产业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建立和完善高职教学质量保障和评价体系。

专业建设改革将以打造精品专业课程、精品实训课程、精品教学方式,努力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高职教学改革成果为着力点,培养高素质的煤化工专业技术人才。

同时以“起点高、体制新、有特色”为建设目标,力争建成技术先进、设备一流、对同类院校具有示范作用的一流的实训基地,为自治区化工行业发展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项目建成后,能够完成培养应用化工技术专业技能型人才的目标,覆盖的岗位包括煤化工、化工仪表、自动化控制等各种岗位,每年可培训学生1500人,面向社会培训企业职工和下岗再就业工人以及周边院校同类专业学生1500人/年,增强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双师型”师资的培训条件,提高内蒙古化工技术人员综合素质,也可作为青少年化工科普教育基地。

(三)人才培养目标

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需要,培养掌握煤化工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备煤化工生产操作、煤质分析、质量控制、工艺设计等技能及企业管理知识的应用性专门人才。

达到国家要求的职业技能水平。

培养面向煤化工行业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技术应用型人才。

1、人才规格

(1)素质要求

热爱祖国,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

具有法制观念、创业精神、创新意识以及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事业观,具有较高的适应环境、与人交往及合作、克服困难的能力,身体健康。

具有运用英语和计算机等科学文化知识与技能完成煤化工生产、煤化工分析检验等岗位工作的基础文化素质与综合职业素质。

(2)知识要求

了解相关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法律等相关知识;掌握英语和计算机应用等与专业有关的科学文化知识。

掌握煤碳深加工工艺、煤碳分析与检验、煤化工生产设备基本原理操作与维护等基本理论知识、基本实践操作技能,具备产品质量控制的科学文化知识。

具有煤炭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和检测能;具有煤炭生产企业现场管理及解决生产事故的能力。

2、基本能力

具有一定的外语应用能力,达到高职B级英语合格水平。

计算机应用能力:

提高计算机文化水平,掌握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知识和常用办公软件的操作技能,具备办公自动化和获取信息的能力,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B水平。

学习能力:

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听课能力、概括总结能力和信息获取能力。

表达能力:

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能明晰地表达个人的见解和情感,善于尊重和倾听他人的表述,有效地进行沟通与交流。

实践能力:

具有从事专业技术的应用能力,具有适应相关工种的操作能力,具有从事生产现场管理的能力。

创新能力:

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造性思维能力与创造实践能力。

既能提出创造性设想,又能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积极探索,大胆革新,有所发现,有所发明,不断开创新的局面。

协作能力:

有明确的团队意识和集体精神,善于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真诚地理解、关心和尊重他人,具有良好的同情心和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3、专业能力

能从事原辅材料检验、成品检验、生产过程质量监控,具有较丰富的煤加工及转化工艺流程知识;具有化工生产工艺、流程配置、设备选择和操作的初步能力;具有本专业所必需的工程制图、运算和工艺实验、测试、表达、计算机应用和获取科技信息等基本技能;有较好的分析问题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专业建设内容

(一)人才培养计划与模式建设

1、培养模式

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训交替”、“教、学、做”一体化、企业顶岗实习等多种教学模式合理地应用到教学中。

加强校内“以岗位工作过程的真实项目和生产任务为主线”展开教学模式的改革。

以就业为导向,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建设与发展,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根据区域经济发展,利用学校的教育优势、实习工厂的设备资源,强化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

通过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和重点专业建设,进一步在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及能力与素质结构、课程开发、实验实训条件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方法改革、校企合作以及"双证书"制的实施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的探索的与实践。

在“工学结合”和“订单式”培养以及“双证书”制的实施等方面,形成具有职业教育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2、建设目标

创建以职业岗位能力为主线,以煤化工企业的生产项目、任务为载体的“融合式”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1)岗位技能要求与课程体系、内容相融合。

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导向,构建以素质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项目、任务设置课程,使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可考取与本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

(2)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相融合。

在模拟、仿真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使学生在完成学习或企业实际工作任务的同时,能够感受企业规范和企业文化。

(3)师傅与教师相融合。

建立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专业教师也参加顶岗实习,以提升综合职业素质与实践教学能力,成为学生在企业的“师傅”;同时引进行业、企业一线优秀技术人员做兼职教师,使课堂理论与岗位实际操作内容相统一。

(4)学生与徒弟相融合。

学生在学校通过模拟仿真的环境,完成实训教学任务,达到一定技能水平。

再通过行业企业真实生产任务、工作过程完成顶岗实习,进一步提高学生操作技能,使部分学生具备更高级水平,从而达到校内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融合。

尽快适应企业和社会的需求。

(二)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改革

增强课程的灵活性使其更具高职教育特色,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重构课程体系。

课程设置参照行业、企业的特点与需要来确定,并按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适应性的需要进行课程调整,为学生提供更为灵活的职业教育服务。

1、建设目标

构建以企业真实生产任务为导向,以专业素质为基础,以岗位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按项目、任务设置课程,使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标准及职业资格认证有机结合,两年内建设院级优秀课程2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1门。

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2门。

2、建设内容

(1)课程体系。

根据企业工作项目、工作任务、工作规范的运行线路和要求,构建符合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融合式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以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大量引入模块课程,使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体系的重点为培养学生“怎样做”。

(2)优质核心课程。

两年内使《煤炭液化技术》、《煤炭气化》、2门课程建设达到优质核心课程标准。

(3)教材与资源库。

2014年规划出版2部紧密围绕煤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特色教材。

同时建设相关的优质专业课程如煤化学、炼焦技术、煤质分析检验等。

(三)师资队伍建设

专业建设优先配置优秀师资,培育、选拔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抓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逐年引进硕士、博士研究生等高素质人才,聘请煤化工行业生产管理第一线专家,组成教师队伍,大力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实行专兼结合,逐步改善师资结构。

淡化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的界限,逐步实现一专多能。

建设一支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技能,能够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既具有扎实的理论技术基础,又具有实际工作能力和经验的“双师型”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培训、聘请等途径,到2013年建成一支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拥有现代职业教育理念,年龄、职称结构比较合理在同类院校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教学团队。

力争在2013年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培养骨干教师6人,聘请校外技术专家和能手,长期稳定的兼职教师人数达到5人,双师教师达到90%以上。

(四)实训条件建设

满足专业教学计划中课程实验的需要,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减少演示性实验,增加工艺性、设计性、综合性实验。

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在现有煤化工仿真、煤质检验等实训室的基础上,扩充现有工艺仿真实训室。

新增微缩仿真实训设备,该项目建成投入教学使用后,对学生掌握煤化工行业现实状况生产情况,将起到极大的帮助作用,能更好的推行“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

使学生能零距离的接受现场教学。

依托地方大型企业,横向联系地方各类企业,校外尝试创办教学、生产、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

2012年形成与多家校外企业共建的实践基地,形成赢利的局面。

(五)质量体系建设

1、人才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校企合作,按照专业人才规格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建设煤化工专业的课程标准体系。

企业直接参与选拔学生。

学校和企业依据“订单”需求制定教学计划,确定培养方向和目标。

根据岗位技能要求制定教学大纲,精选教学内容。

依据企业生产标准按职业教育规律组织教学。

校企双方对学生进行校园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双重教育,将企业文化融入学生素质培养和德育培养过程。

加强实习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

实习前进行安全教育,实习过程中会同企业进行安全考核。

2、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建设

基础教学阶段由学校按“订单”培养计划实施教学,企业按“订单”要求监管,为学生技能学习提供必需的理论支撑。

工学交替阶段企业按“订单”培养计划实施教学,学校按“订单”要求监管,使学生具备顶岗操作技能。

顶岗实习阶段学生被作为试用员工接受企业管理,依据企业管理制度和生产指标评价实习效果。

(六)校企合作建设

充分发挥学校应用化工技术专业的技术和人才优势,在产品开发、技术改造、产品升级等方面搭建开放性、多功能的区域技术合作平台。

为合作企业以及其它煤化工企业开展技术服务,逐步将学院建成为区域性技术服务中心。

三年内,完成校企合作项目2—3项。

(七)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加大在专业及专业领域的社会培训、科技研发、技术咨询、信息服务等社会功能,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在做好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同时,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成为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

同时积极开展社会职业技能培训服务,每年完成培训1000人日。

为社会下岗、转岗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技能培训,每年完成技能培训2000人日。

六、专业建设改革举措

1、办学模式改革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实施开放办学,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办学模式完善与煤化工企业更紧密的合作办学机制,深化并完善“校企一体、工学结合”“订单培养”等培养模式,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培养煤化工企业所需的岗位专业高技能人才。

继续保持并深化合作交流与对口支援院校的联合办学机制,开展深层次合作。

加强与内蒙古地区及周边高职院校的合作与交流,提升学院的办学水平和管理水平。

2、规范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

以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教学管理和教学改革,使管理进一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做管理的示范。

全面实行院系两级管理,增强各系的办学活力和自主权。

建立各系在教学管理上的自我约束与学校监督相结合的管理体制,规范日常教学管理,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建设一支精干、高效、奉献、勤奋的教学管理队伍。

鼓励各系开展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积极探索产学结合、工学交替等符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的实现途径,增强办学活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实行教师职务聘任制改革,完善教师绩效考核和竞争激励机制;进一步深化分配制度改革,改变传统的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和绩效考核评价模式,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

建立与“项目教学法”、“教学做一体化”等教学模式和教师下企业实践等相适应的分配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职教能力,有效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运行。

建立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

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科学的教学质量标准,构建由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开展卓有成效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工作,形成“院、系和教研室三级管理、专家监控、企业评价、学生和家长评价和毕业生反馈”相结合的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完善并坚持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听课、师生交流等制度,加强对教学实施过程和结果的控制与管理。

加强教学管理制度建设,适应教学改革需要根据教学过程的职业性和开放性要求,积极探索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开放式办学体制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

进一步完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教学管理制度,与企业共同做好顶岗实习、工学交替等教学工作以及相应环节的管理与考核;完善学分制,建立与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弹性教学管理制度;改革传统的考核制度,重视过程考核和实践技能考核。

七、专业建设保障措施

为加强对专业建设项目的监督与管理,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特成立项目建设组织机构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从组织和制度上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完成。

1、组织保障

(1)成立“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咨询与评价委员会”。

(2)成立“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项目工作组”。

2、制度保障

根据教育部《教育部财政部关于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的通知》文件的精神,为了保证项目建设实施工作科学、规范、有序、高效地进行,修订和完善如下工作制度:

(1)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项目管理办法;

(2)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资金管理办法;

(3)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改革实施方案;

(4)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5)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管理办法;

(6)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

(7)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8)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方案;

(9)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兼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

八、专业建设经费预算

项目概算总投资600万元。

其中:

1、煤化工技术仿真实训中心:

煤化工单元操作设备与化工综合技能实训中心245万元(中央财政支出)。

2、煤化工专业分析检测仪器投资额60万元(学院自筹)。

3、校内实训软件投资额50万元。

4、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投资额28万元。

5、师资队伍建设投资额32万元。

6、聘请兼职教师投资额10万元。

7、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投资额30万元。

8、核心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投资额35万元。

9、数字化校园建设投资额25万元。

10、校外实训基地及实训基地内涵建设25万元。

11、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投资额30万元。

12、其它30万元。

九、经费来源及分年度执行计划

建设内容

建设经费来源及预算

合计

(万元)

申请中央财政

(万元)

学院自筹

(万元)

2012

2013

2012

2013

总计(万元)

600

250

250

60

40

1、煤化工技术仿真实训中心

245

100

145

2、煤化工专业分析仪器

60

60

小计

310

100

150

60

3、校内实训软件

50

20

30

4、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28

20

8

5、师资队伍建设

1、专业带头人培养

10

6

4

2、骨干教师培养

10

6

4

3、双师素质教师培养

12

8

4

小计

32

20

12

6、聘请兼职教师

10

5

5

7、现代信息技术应用

30

30

8、课程与教材建设

1、核心课程建设

10

5

5

2、教材建设

10

5

5

3、课件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认证 > 司法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