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60254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71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docx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安徽省区域产业经济发展分析

概况:

安徽于公元1667年(清康熙六年)始建省(原江南省分为安徽,江苏两省),因最初江南左布政使司地辖安庆、徽州、宁国、池州、太平、庐州、凤阳七府,及滁、和、广(德)三州,官方文书便简称为“安徽宁池太庐凤滁和广等处承宣布政使司”,其后又成为“安徽布政使司”,最后从安庆、徽州各取两个首字,简称“安徽”。

安徽地名由此出。

东周时期安庆是古皖国所在地,“皖”为“美好”之意,“皖山皖水”意为“锦绣河山”,安徽省简称“皖”即由此而来。

安徽省是中国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

在繁昌县人字洞发现距今约250万年前人类活动遗址。

在和县龙潭洞发掘的三、四十万年前旧石器时代的“和县猿人”遗址,表明远古时期已有人类生息繁衍在安徽这块土地上。

亳州在商代曾为成汤之都,古寿春(今寿县)在春秋战国时曾为楚国首都。

一、区域概况

1.1、地理区位和交通

安徽位于中国东南部,是我国东部临江近海的内陆省份,全省南北长约570公里,东西宽约450公里,总面积13.96万平方公里,约占中国国土面积的1.54%。

安徽地跨长江、淮河中下游,东连江苏、浙江,西接湖北、河南,南邻江西,北靠山东。

是中部六省中位置最东的一个省份。

紧靠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①从全国看,安徽处于中原地区,战略地位尤为重要,是中国南北交通连接的重要枢纽。

长江和大别山把中部五省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快速发展的立体交通网络又使中部旅游合作具有了便捷的交通优势。

水路:

长江一线牵,还有汉江、湘江、赣江等水上航线,并有很多良港。

公路:

京珠高速公路连接河南、湖北、湖南等主要城市,沪蓉高速公路连接安徽、湖北,(南)昌九(江)高速公路与沪蓉高速公路相通,另外各省还有其它一些高速公路,共同构成连接中部地区的快速公路网。

铁路:

焦(作)柳(州)铁路、京广铁路连接河南、湖北、湖南,京九铁路连接安徽、湖北、江西,武(汉)九(江)铁路连接湖北、江西,陇海铁路连接河南、安徽,浙赣、湘黔铁路连接江西、湖南,淮南铁路通过芜湖长江大桥连接安徽、江苏。

航空:

各省会城市及张家界、宜昌、黄山等主要旅游城市均有空中航线相连。

②从安徽省内部来看,目前安徽的交通建设正在跨越式的发展,交通地位也在全国排名逐年提升,目前排名第10位。

预计到年底,全省交通建设将完成投资240~260亿元,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超过2400公里,建成农村公路1万公里以上。

十二五规划中,安徽省预计将形成“四中八横”、总里程达55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网,规划完成后,安徽省高速公路网平均密度达3.94公里/百平方公里,平均间距约50公里,适应区域人口密度400~800/平方公里、民用汽车拥有率10~20辆/百人(目前为1辆/百人)情况下对高速公路的交通要求。

2、区域内部概况

①规模:

国家统计局在2011年4月29日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显示,安徽常住人口数为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4.44%,居全国第八。

②特征:

人力资源丰富,常住人口数量下降

国家统计局昨天发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2号)显示,目前全国人口数为52人(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其中安徽常住人口数为人,占全国人口比重为4.44%。

这个比重,较10年前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有所下降。

  根据公安部门的统计,2010年,安徽省户籍人口为6826万人。

不过,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人口普查数据却只有5950万人。

两个数据相差876万人,其原因是安徽省人员流动的性较大。

在计划经济时代,由于存在限制城乡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数值非常接近。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外出经商、务工、求学等流动人员越来越多,流动人口数量急剧增大。

,如今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数据的差距主要来自人口的流动,人口的流向基本是从发展中地区向发达地区。

换言之,出去的安徽人多一些,进来的安徽人少一些,两个数据就出现了差距。

其中,平均 6个安徽人中有1人住在外省。

  统计部门相关人士分析,人口大规模的跨区域流动,加速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为农民增收创造了有利条件,也带来了大量的信息技术和观念的转变,对缩小城乡差异、促进经济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

安徽省会合肥市,共有17地级市,5县级市,44市辖区,56县。

截止2009年底,乡镇级区划单位供计905个镇,357个乡,258个街道办事处。

地级市名

总面积(平方公里)

总人口(万人)

邮政编码

地方区号

机动车牌号

市辖区

辖县(县级市)

地方方言

合肥市

7266

486.74

230000

0551

皖A

庐阳区、包河区、蜀山区、瑶海区

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

江淮官话洪巢片合肥小片

芜湖市

3317

230

241000

0553

皖B

镜湖区、弋江区、鸠江区、三山区

繁昌县、南陵县、芜湖县

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芜湖小片

蚌埠市

5952

360

233000

0552

皖C

蚌山区、禹会区、龙子湖区、淮上区

怀远县、固镇县、五河县

中原官话徐蚌片、江淮官话洪巢片(部分)

淮南市

2596.4

242.5

232000

0554

皖D

田家庵区、大通区、谢家集区、八公山区、潘集区

凤台县

中原官话徐蚌片、江淮官话洪巢片(部分)

马鞍山市

1686

120

243000

0555

皖E

雨山区、花山区、金家庄区

当涂县

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

淮北市

2725

213.7

235000

0561

皖F

相山区、烈山区、杜集区

濉溪县

中原官话(徐淮片)

铜陵市

1113

75

244000

0562

皖G

铜官山区、狮子山区、郊区

铜陵县

吴语宣州片铜泾片、江淮官话洪巢片

安庆市

15398

610

246000

0556

皖H

迎江区、大观区、宜秀区

怀宁县、潜山县、枞阳县、宿松县、太湖县、望江县、岳西县、桐城市

江淮官话黄孝片、赣语怀岳片

黄山市

9807

156

245000

0559

皖J

屯溪区、徽州区、黄山区

黟县、歙县、休宁县、祁门县

徽语、吴语宣州片太高片(黄山区)

阜阳市

9775

955

236000

0558

皖K

颍州区、颍东区、颍泉区

太和县、临泉县、阜南县、颍上县、界首市

中原官话商阜片徐蚌片

宿州市

9787

604.52

234000

0557

皖L

埇桥区

灵璧县、泗县、砀山县、萧县

中原官话徐蚌片

滁州市

13987

440

239000

0550

皖M

琅琊区、南谯区

来安县、全椒县、定远县、凤阳县、天长市、明光市

江淮官话洪巢片南京小片、扬州小片

六安市

17976

695.5

237000

0564

皖N

金安区、裕安区

舒城县、金寨县、霍山县、霍邱县、寿县

江淮官话洪巢片、中原官话徐蚌片

宣城市

12340

273.78

242000

0563

皖P

宣州区

广德县、郎溪县、泾县、旌德县、绩溪县、宁国市

吴语宣州片铜泾片及太高片、徽语(仅限绩溪县)、江淮官话洪巢片

巢湖市

9423

453.06

238000

0565

皖Q

居巢区

含山县、庐江县、无为县、和县

江淮官话洪巢片巢湖小片

池州市

8271.7

155

247000

0566

皖R

贵池区

东至县、石台县、青阳县

吴语宣州片石陵片、江淮官话洪巢片、赣语怀岳片

亳州市

8522.58

576

236800

0558

皖S

谯城区

涡阳县、蒙城县、利辛县

中原官话郑曹片

皖江城市带包括合肥、芜湖、马鞍山、铜陵、安庆、池州、巢湖、滁州、宣城九市,以及六安市的金安区和舒城县,共59个县(市、区),土地面积7.6万平方公里,人口3058万人,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5818亿元,分别占全省的54%、45%和66%。

皖江城市带是实施促进中部地区崛起战略的重点开发区域,是泛长三角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皖江城市带处于中国人口密集、消费需求较大的最靠近东部的中部地区,以合肥为中心,半径500公里覆盖上海、江苏、浙江、河南、江西、湖北、山东、安徽七省一市,这一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高,消费潜力巨大。

无论是国内生产总值,还是社会消费额,占全国的比重都接近1/2,皖江城市带无疑将是拓展国内市场、启动内需的关键区。

二、资源及区域发展考察

2.1、自然资源禀赋

全省国土总面积约14.01万平方公里,占全国1.4%,位于第22位。

其中,平原3.5万平方公里、丘陵4.2万平方公里、山区4.3万平方公里、圩区0.9万平方公里、湖沼洼地1.1万平方公里,分别占总面积的25.5%、29.5%、31.2%、6.4%和7.9%。

根据《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三类。

2005年,全省农用地2.9亩,建设用地.4亩,未利用地.5亩,分别占统计地类总面积的80.0%、11.6%、8.4%。

在农用地中,耕地.6亩,园地5131052.4亩,林地.3亩,牧草地428318.9,其它农用地.7亩,分别占农用地的51.2%、3.1%、32.1%、0.2%、13.4%。

在建设用地中,居民点及工矿用地.7亩,交通用地1379733.9亩,水利设施用地3410864.8亩,分别占建设用地的80.3%、5.7%、14.0%。

在未利用地中,未利用土地4827981.3亩,其它土地.2亩,分别占未利用土地的27.3%、72.7%

安徽省地处中纬度,是亚热带向暖温带的过渡区域,气候具有明显的过渡性,受季风气候影响,天气多变,降水年内年际变化大,常有旱涝等自然灾害发生。

全省按水系分属淮河、长江及新安江三流域,辖17个地级市,国土面积139476平方公里。

①、降水量

2008年全省平均降水量1146.0毫米,比常年值偏少2.3%。

1月份全省天气异常,出现了严重的低温雨雪冰冻灾害。

汛期,受强降雨影响,我省滁河流域发生特大洪水,皖南山区发生暴雨洪水,淮河出现四次超警戒水位洪水,秋浦河、西河、中东津河、水阳江、练江、新安江等6条河流也发生了超警戒水位洪水,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洪涝灾害。

11~12月份,合肥以北地区降水量比常年同期值偏少50%~80%,局部为中度干旱,其中淮北平原西部和北部偏少80%以上,发生严重干旱。

②、水资源量

2008年全省水资源总量699.24亿立方米,比常年值偏少2.4%,全省人均水资源量1139.8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1111.7立方米。

全省入境水量8366.76亿立方米,出境水量8929.83亿立方米,分别比常年值减少584.74亿立方米、600.44亿立方米。

全省大中型水库年末蓄水量61.85亿立方米,较年初增加7.79亿立方米。

其中大型水库年平均蓄水量48.17亿立方米,年内调蓄水量53.21亿立方米。

淮北平原区年末浅层地下水平均水位与2007年末相比下降0.20米,浅层地下水储量减少2.64亿立方米。

淮北平原区城市超采区深层地下水水位与2007年相比有所下降,地下水位降落漏斗面积继续扩大,超采状况仍较严重。

③、供用水量

全省供、用水总量均为266.36亿立方米,比2007年增加34.31亿立方米。

全省用水消耗总量140.76亿立方米,平均耗水率53%。

万元GDP用水量288.8立方米(含火电工业直流式冷却用水量),比2007年下降5.6%。

全省人均综合用水量434.2立方米,农田灌溉亩均用水量349.2立方米,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244.9立方米,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128.2升/日,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水量75.9升/日。

④、水质

20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