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收益质量及评价指标(定稿).doc
《浅议收益质量及评价指标(定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议收益质量及评价指标(定稿).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议收益质量及评价指标
杨治
[摘要]在传统的盈利分析中,人们往往利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销售净利率等指标来判断一个企业的盈利能力与盈利水平。
这些指标存在明显的缺陷,即仅仅注意到收益的数量,不能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时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
对企业的会计收益不仅要从数量上,而且要从质量上进行评价,才能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以引导投资者作出正确决策。
[关键词]会计收益收益质量特征评价指标
传统的盈利能力分析是一种静态的分析,不能从动态上反映企业会计收益的发展变化,因此,传统的盈利评价指标并不能真实、准确、客观地评价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时甚至可能误导投资者。
如何能更全面地认识企业的盈利能力,这将涉及收益质量及评价。
一、收益与收益质量的概念
(一)收益
收益既可以指企业会计报表中披露的收益数据,也可以指企业实际获得的收入和利得。
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一方面,从信息角度看,收益主要是指会计报表上揭示的收益信息,是由企业提供并用来满足使用者需要的。
因此,可以将其看作是一种信息产品,并且这种产品会随着需要的变化而变化。
既然收益信息这种产品是用来满足一定需要的,那么它就存在质量问题,收益信息必须具备一定的质量特征。
信息的质量特征是有用性,为了满足有用性,信息必须具备两个主要特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其次还有可比性。
另一方面,从经济角度看,收益是指会计期间内经济利益的增加,反映了企业的盈利能力,而报表使用者利用收益信息的主要目的也是评价企业的收益状况,预测企业获得收益的前景。
既然收益是指经济利益的增加,那么就有收益多少之分,相应地企业的盈利能力也有强弱之别,因此也存在质量问题。
所以,收益质量也应该包含收益在经济层面上的含义,收益质量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个:
(二)收益质量
1、收益质量是指报表数据在被认定为“合格产品”的情况下,损益表被使用者直接使用的程度或放心使用的程度。
这里的“合格产品”是指会计报表被认为真实、公允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
2、收益质量是企业报告收益反映实际经营业绩的真实程度,其具体量化的方法可以通过企业财务报告收益与其实际经营收益(从报告收益中剔除非经营因素后得出)的对比来实现。
3、企业的收益质量,是针对企业经济效益的大小和真假虚实而言的,也就是企业通过财务报告反映出来的经营业绩的可靠或可信程度。
4、收益质量是指收益有现金流人保证的程度。
5、会计收益的变现程度是衡量收益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准。
6、收益质量主要取决于资本的保持,而其关键则在于如何进行成本补偿。
7、所谓收益质量,是指在谨慎、一致的财务基础上,一家持续经营企业在某一时期内创造稳定自由现金流量的能力。
其中“自由现金流量”是指,在扣除了税费以及支付了用于维持企业现有竞争力的所有资本费用或其他投资之后的现金流量。
收益质量是指会计收益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
二、收益质量的内容
收益质量有质和量两方面的内容。
(一)“质”的方面
收益质量的“质”侧重于收益质量的信息层面,是指收益信息的品质,体现为收益数据的可靠性和相关性,说明会计报表上的收益数据与企业实际的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接近程度,以及报表数据与报表使用者所需信息的相关程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收益的确认和计量
在企业遵循财经法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的基础上,企业如果充分考虑了资本的保全,比如在资产发生减值的时候及时在当期计提减值准备,或在选择会计政策、会计方法时持谨慎态度,那么企业的收益质量就比较高;如果企业为了使会计报表显示出较高的收益水平,而提前确认收入、推迟确认成本费用,或是当企业资产发生减值时不计提减值准备,那么企业的收益质量就比较低。
2、收益的确定性
也可称为风险性,是指企业确认的收益是否包含了不确定性因素,如果有,这种不确定性有多大,或者说所确认的收益在多大程度上是有真正的经济利益流人的。
如果企业有稳定的原料供应和良好的销售市场并能及时收回货款,则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就很小,企业的收益质量就高。
但是,如果企业为了增加销量而一味地放宽赊销条件,相应的货款不能保证及时收回,那么企业收益的不确定性就很大,企业的收益质量就比较低。
(二)“量”的方面
收益质量的“量”,侧重于收益质量的经济层面,是指收益的多少,体现为衡量企业的收益水平和收益能力的尺度,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收益水平
收益水平,是指企业当期取得了多少收益。
为提高可比性,可采用比率进行评价,如销售利润率、资产收益率等。
如果企业当期的收益比率指标较高,则说明企业当期的收益水平较高,企业的收益质量也较高。
2、收益的稳定性
收益的稳定性,是指从企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企业有没有能力保持稳定的收益水平和平稳的增长速度。
企业的固定资产成新率较高,说明企业的生产能力较强;企业保持了较优的资本结构,使其财务风险适中,有较强的筹资能力;企业在科研开发、广告等方面有较大的资金投入,说明企业注重保持和提高企业长期发展的能力。
3、收益的结构
收益的结构,是指企业的收益中,经营收益与非经营收益的比例关系。
如果在企业的收益当中经营收益占有很大的比重,说明企业的经营能力较强,具有最主要最稳定的收益来源。
而非经营收益具有偶发性,它只可能在某个期间给企业带来较大的收益,却不能经常性地带来收益。
所以,经营收益在收益中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收益质量就越高。
三、收益质量的特征
收益质量是会计收益所表达的与企业经济价值有关信息的可靠程度。
收益质量从各个角度反映了企业的经营状况。
对于投资者和企业的经营者来说,了解企业的真实情况,做出投资决策和经营决策,依据的是企业收益质量的情况,因此收益质量的真实性,变现性,持续性,稳定性,安全性作为收益质量的特征,成为投资者和经营者重要的关注因素。
(一)收益的真实性
收益的真实性包含两个层次:
1.收益的确定必须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基础并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这是收益最基本的质量要求,否则企业所报告的收益是虚假收益,不但不能为决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持,相反会误导信息使用者的决策。
2.会计收益尽量与经济学的收益即真实收益接近,这需要对目前的会计模式进行改进。
(二)收益的现金保障性
会计收益的确认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和会计分期假设基础之上,是某一会计期间账面收入和账面费用配比的结果,体现为应计现金净流入的概念和可能财富的增加,并不直接等同于实际现金净流入与真实财富增加,只有当应计现金净流入成为实际现金净流入时才表明收益的真正实现。
如果会计收益不能转化为足够的实际现金净流入,高的会计收益也仅仅是“账面富贵”,蕴含较的风险,同时,由于会计的财富分配效应,这种“账面富贵”不仅不能提升企业价值,相反可能会损害企业价值。
(三)收益的持续性
目前企业收益的报告采用“总括收益观”,会计收益既包含经常项目带来的收益也包含非常项目带来的收益,然而,不同的收益构成项目对预计企业未来现金流量有不同的意义和价值。
持续性会计盈余是企业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体现,对企业未来收益有较强的预测价值,而暂时性盈余和价格无关盈余没有持续性,对企业未来收益无预测价值,收益持续性越强,收益质量越高。
(四)收益的稳定性
收益的稳定性是指企业收益水平变动的基本态势,如果企业某一期收益水平很高但缺乏稳定,也不是良好的经营状况的反映。
收益的稳定有两种表现形式:
一种是在连续几个会计年度,收益水平围绕在水平线上下波动且波幅很小;另一种是随时间延续,收益水平呈不断上升的趋势,当然,后者是利害关系人更愿意看到的。
稳定性和持续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收益的持续性取决于收益项目的来源,经常性业务带来的收益具有持续性,而偶发交易和事项带来的收益不具有持续性。
收益的稳定性则取决于企业业务结构、商品结构、时效结构、收支习性结构及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稳定性。
(五)收益的安全性
收益与风险对称是经济生活中的普遍规律,企业在高风险状态下运行而获取中等甚至低水平的收益显然不是投资者所愿意看到的。
收益的稳定性是企业所面临风险小的表象特征,收益稳定性越差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反之,说明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越小。
企业外部环境不确定程度、成本性态、资本结构、管理水平的不同组合导致企业面临不同的风险水平,从而决定企业未来收益的稳定性。
风险是影响企业价值的两个基本因素之一,对企业收益质量进行评价,必须充分关注企业所面临风险的小。
四、影响收益质量的因素
(一)企业的资产状况
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与收益质量的优劣是互为影响的。
一方面,企业资产状况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企业收益质量的优劣,另一方面,低质量的收益也会降低因净收益而增加的资产的质量。
资产的本质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的经济利益”,如果一项资产不具备这项特征,那么它便是一项劣质资产,最终会转作费用或损失,导致企业收益减少,从而降低收益的质量。
比如,大量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最终会降低企业的未来收益,而这些应收账款的产生可能正是以前收入虚增的结果;再比如,资产负债表中大金额的待摊及递延、准备项目,均会降低未来的收益,同时这些项目的产生也可能正是当期收益高估的结果。
(二)收入的质量
收入是一个公司经营现金流入与产生营业利润的主要来源,因此,收入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收益质量的好坏。
如果当期收入与现金流入同步,说明收益质量较高;如果当期的收入是建立在应收账款大量增长的基础之上,则其质量不得不令人怀疑。
在进行收入分析时,可将关联收入及非常收入(如“非典”时期药品企业非正常增加的收入)剔除,防止人为调节与偶然因素的影响。
(三)主营业务的鲜明性
企业的利润一般由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及营业外损益构成,其中营业利润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获得利润的最主要、最稳定的来源,同时也是企业自我“造血”功能的保障。
营业利润主要由企业的主营业务产生。
由于企业的主营业务具有重复性、经常性的特点,因此由主营业务产生的营业利润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持续性。
而投资收益与营业外损益具有偶发性、一次性的特点,他们对企业未来的收益贡献具有极大的不稳定性。
因此,营业利润所占利润总额的比重预示着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与稳定程度,如果营业利润占利润总额的比重越大,说明企业的盈利能力越具有持续稳定性。
而营业利润与企业的主营业务密切相关,主营业务越突出,营业利润对利润总额的贡献就越大。
因此,主营业务突出的公司,其收益质量应较高。
(四)营业杠杆与财务杠杆
营业杠杆是指由于固定成本的存在,导致利润变动率大于销售变动率的一种经济现象,它反映了企业经营风险的大小。
营业杠杆系数越大,经营活动引起收益的变化也越大;收益波动的幅度大,说明收益的质量低。
而且经营风险大的公司在经营困难的时候,倾向于将支出资本化,而非费用化,这也会降低收益的质量;财务杠杆则是由于负债融资引起的。
较高的财务杠杆意味着企业利用债务融资的可能性降低,这可能使企业无法维持原有的增长率,从而损害了收益的稳定性;同时较高的财务杠杆也意味着融资成本增加,收益质量下降。
故较高的财务杠杆同样会降低收益质量。
(五)会计政策的选择
“会计政策,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及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
由于收益是会计人员利用一系列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而同一类型的经济业务在进行会计处理时具有一定的选择空间,因此利用不同的会计政策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会产生差异。
例如对存货可以采用先进先出法与后进先出法进行核算,在物价发生变动的时候,两种方法计算出来的收益就不相同,有时甚至可能出现性质上的差别,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对收益的质量会产生影响。
一般认为,稳健的会计政策有助于提高收益质量,消除潜亏。
(六)会计准则的影响
会计准则对会计收益的确定起指导作用,它对收益的影响是直接且显而易见的。
例如,我国对债务重组准则进行修订以后,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资本公积,防止上市公司利用债务重组来蓄意操纵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