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962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162.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docx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教师资格证面试小学数学试讲教案范例

篇一

圆锥的体积试讲教案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人教版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验,推导出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体的体积。

2.通过学生动脑、动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个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掌握圆锥体体积公式的推导。

教具准备:

1、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6套、水槽6套。

2、多媒体课件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怎样计算圆柱的体积?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2.一个圆柱的底面积是60平方分米,高15分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圆锥有什么特征?

拿出一个圆锥体,将它的底面、侧面、高和顶点指给学生看。

(二)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就利用这些知识探讨新的问题-----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三)进行新课

1、探讨圆锥的体积公式

教师:

怎样探讨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呢?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请同学们先想一想,我们是怎样知道圆柱体积公式的: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圆柱------(转化)------长方体

圆柱体积公式--------(推导)长方体体积公式

教师:

借鉴这种方法,为了我们研究圆锥体体积的方便,每个组都准备了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

你们小组比比看,这两个形体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操作比较。

(1)提问学生:

你发现到什么?

(这个圆柱体和这个圆锥体的形状有什么关系)

(学生得出: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

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用数学语言说就叫“等底等高”。

(板书:

等底等高)

(2)为什么?

既然这两个形体是等底等高的,那么我们就跟求圆柱体体积一样,就用“底面积×高”来求圆锥体体积行不行?

(不行,因为圆锥体的体积小)

教师:

(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是啊,圆锥体的体积小,那你估计一下这两个形体的体积大小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指名发言)

的水和圆柱体、圆锥体做实验。

怎样做这个实验由小组同学自己商量,但最后要向同学们汇报,你们组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

(3)学生分组做实验。

A.谁来汇报一下,你们组是怎样做实验的?

b.你们做实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在体积大小上发现有什么倍数关系?

(学生发言:

圆柱体的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3倍)

同学们得出这个结论非常重要,其他组也是这样的吗?

我们学过用字母表示数,谁来把这个公式整理一下?

(指名发言)

(4)学生操作:

出示另外一组大小不同的圆柱体和圆锥体进行体积大小的比较,通过比较你发现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整理归纳:

不是任何一个圆锥体的体积都是任何一个圆柱体体积的。

(老师拿起一个小圆锥、一个大圆柱)如果老师把这个大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这个小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吗?

(不能)

为什么你们做实验的圆锥体里装满了水往圆柱体里倒,倒三次能倒满呢?

(因为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

)  呢?

(在等底等高的情况下。

(老师在体积公式与“等底等高”四个字上连线。

现在我们得到的这个结论就更完整了。

(指名反复叙述公式。

今后我们求圆锥体体积就用这种方法来计算。

(三)巩固反馈

1.口答。

填空

2.出示例题学生读题,理解题意,自己解决问题。

例一个圆锥形的零件,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高是12厘米,这个零件的体积是多少?

A学生完成后,进行小组交流。

B你是怎样想的和怎样解决问题。

(提问学生多人)

C教师板书:

×19×12=76(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3.练习题。

一个圆锥体,半径为150px,高为450px。

体积是多少?

(学生在黑板上只列式,反馈。

4、出示例2:

要求学生自己读题,理解题意思。

在打谷场上,有一个近似于圆锥形的小麦堆,测得底面直径是4米,高是1.2米,每立方米小麦约重735千克,这堆小麦约有多少千克?

(得数保留整千克)

(1)提问:

从题目中你知道什么?

(2)学生独立完成后教师提问。

并回答同学的质疑:

3.14×()×1.2×表示什么?

为什么要先求圆锥的体积?

得数保留整千克数是什么意思?

….

5、比较:

例1和例2有什么地方不同?

(1)直接告诉了我们底面积,而

(2)没有直接告诉,要求我们先求出底面积,再求出圆锥体积;

(2)例1是直接求体积,例2是求出体积后再求重量。

  我们已经学会了求圆锥体的体积,现在我们来解决有关圆锥体体积的问题。

  四、巩固练习:

1、一个圆锥形沙堆,高是1.5米,底面半径是2米,每立方米沙重1.8吨。

这堆沙约重多少吨?

2、选择题。

每道题下面有3个答案,你认为哪个答案正确就用手指数表示。

(1)一个圆锥体的体积是a立方米,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体积是(   )

⑴立方米②3a立方米③9立方米

(2)把一段圆钢切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体,圆柱体体积是6立方米,圆锥体体积是(   )立方米

(1)6立方米

(2)3立方米(3)2立方米

2、学生操作:

看看我们的教室是什么体?

(长方体)

要在我们的教室里放一个尽可能大的圆锥体,想一想,怎样放体积最大?

(小组讨论)

指名发言。

当争论不出结果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动手测量数据:

教室长12m,宽6m,高4m。

并板书出来,再比较怎样放体积最大的圆锥体。

五: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作业:

书本44页第3、4、5。

板书: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例1:

×19×12=76(立方厘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例2:

(1)麦堆的体积:

3.14×()=12.56(平方米)12.56××1.2=5.024(平方米)

(2)小麦的重量:

5.024×735=3692.64(平方米)≈3693(平方米)

答:

它的体积是76立方米

二、《混合运算》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掌握加减混合的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数的加减混合计算。

【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的过程,在交流、计算中,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运用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并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的书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学生能养成先看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同级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脱式计算。

【难点】

能正确进行脱式计算,掌握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三、教学准备

教学图片、课件、直尺等。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复习旧知

以小精灵明明带我们去动物乐园,看见一群小动物,每个小动物身上还有一道算式,这个情景引出:

16+9+8=32-10-6=25+20-10=48-8+17=

先指定学生说说每道题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让学生动手计算,复习连加连减的计算。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课件出示第47页例1:

图书阅览室里上午有53人,中午走了24人,下午又来了38人,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1.观察画面,收集信息

2.分析信息,提出问题(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该怎样列算式)

3.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学生独立列式并进行计算,可能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方法一:

分步算式,53-24=29(人),29+38=67(人);方法二:

综合算式,53-24+38=67(人)。

4.反馈解法,初步感知(全班汇报交流:

每种方法每步分别求的是什么?

教师板书)

5.比较归纳,总结算法:

(全班交流讨论)

给出规定: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法、减法运算时,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

6.深化概念,运用计算

(1)讲解脱式计算53-24+38的书写格式,教师示范板书,边讲解边说明计算方法,注意:

等号上下要对齐。

(2)梳理提问:

在书写时,我们应该注意什么?

谁能完整地说说这道题是怎么算的啊?

(三)巩固练习、深化新知

1.探究例1的另一种解法。

现在我们知道“这天阅览室共来了91人”和“中午走了24人”,还可以怎样求“阅览室里下午有多少人?

”要求学生独立计算,再汇报交流,列综合算式:

53+38-24,体会加减法混合运算,交换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2.改错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指定学生说明错误的理由。

3.书中练习题:

先学生说运算顺序,再独立计算全班交流,强调脱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四)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你有什么收获?

作业:

课后继续提出能用今天的算法解决的问题。

五、板书设计

六、教学反思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教案参考

教学内容:

P33-37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掌握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在探索学习中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初步合情推理能力量。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共同研究问题的习惯。

4.通过亲身参与探索实践活动,去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5.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并从中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

教学重点:

长方体表面积计算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教学难点:

根据长方体的长、宽、高,确定每个面的长、宽是多少。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剪刀、长方体盒子、尺、硬纸板、火柴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一件礼物,想把它送给这节课最爱动脑筋,最爱发言的同学,老师觉得这件礼物的盒子不够精美,你们能不能给老师出出主意?

(学生说到给礼物盒子包上包装纸,教师说你的想法和我一样。

想知道这张包装纸的大小吗?

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会明白。

二、自主探索

分组操作,探索长方体的表面积的含义、并建立它们的联系。

同学们,现在请大家利用桌面上的长方体、剪刀,看看把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的纸盒展开是什么形状的呢?

请在展开图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观察长方体展开图,哪些面的面积相等?

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分小组合作操作。

各小组学生交流汇报结果。

(学生到实物投影仪上演示并汇报探索思维过程)汇报一:

把长方体纸盒6个面剪开,并把相对的面摆放在一起组成三大部分。

要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只要把这三部分面积相加,第一部分面积为“长×宽×2”,第二部分面积分为“宽×高×2”,第三部分面积为“长×高×2”,得出:

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宽×高×2+长×高×2。

学生汇报后,演示这一种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

长x宽×2+宽×高×2+长×高×2。

汇报二:

把长方体纸盒剪成面积相等的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的面积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

“长×宽+长×高+宽×高”,而第二大部分面积与第一大部分面积相等,只要把第一大部分面积乘2,得出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师:

同学们的这种方法真不错,请大家看屏幕演示。

(演示这一种方法推导思维的全过程)板书:

(长×宽+长×高+宽×高)×2。

汇报三:

把长方体纸盒的六个面剪成上下面和四周两大部分。

只要把这两大部分相加就可以求出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第一大部分面积为(长×2+宽×2)×高+长×宽×2,并说明“长×2+宽×2”可以表示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周长。

师:

这种方法也很好,请同学看演示。

(演示这一推导思维的全过程)

板书:

(长×2+宽×2)底面周长×高+长×宽×2

师:

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在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经常需要计算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的表面积。

四、实践运用1、做一个微波炉的包装箱,至少要用多少平方米的硬纸板?

说明"至少"的意思。

独立计算,说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2、给出课前长方体纸盒的长、宽、高的数据,让学生计算包装这个盒子至少用多少包装纸。

3、一个正方体礼品盒,棱长1.2分米,包装这个礼品盒至少用多少平方分米的包装纸?

想一想怎样计算正方体的表面积呢?

4.一种长方体硬纸盒,底面是边长2分米的正方形,高4分米,现在要在外面全部涂上油漆,油漆面积有多大?

①(2×4+2×4+2×2)×2

②2×2×4+2×4×2③2×2×2+2×4×4

五、拓展创新

每个小组的桌面上都有两个火柴盒,现在要将这两个火柴盒包装起来,请大家给它设计一个包装方案,并在小组说一说,你为什么这样包装?

学生通过操作、合作、讨论设计出许多包装方案,并说出自己设计包装方案的想法。

有的小组同学把面积最大的两个面重叠起来,有的认为这样包装纸装用得最少,而有的则认为有时不单要考虑包装纸的大小,也要考虑包装是否美观、大方,也有的--------六、评价体验

今天你运用了什么学习方法?

学习上有什么收获?

你感受最深是什么?

学生之间互相评价。

七、作业

1、看书

2、实际测量长方体是一种很常见的物体,在我们的周围随时都可以看到长方体,同学们在教室内找一个长方体并求出它的表面积。

学生交流测量和计算的情况。

四、小数的初步认识教学内容:

课本第88、89页例1,“做一做”及练习二十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1.会认、读、写小数,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2.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会读、写小数,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教学准备:

课件、米尺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

(1)区别整数与小数

1、同学们,老师到文具店了解了一些文具的价格,出示文具标价牌:

书包 45元   文具盒 18元  圆珠笔  3.50元

铅笔 0.8元    橡皮  1.52元  日记本  5元

2、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文具的标价,你能不能把这些文具标价中的数分成两类?

怎样分?

请一名学生上讲台来分类,其他同学跟同桌交流,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分?

3、反馈交流,引出小数

A左边的这组数是我们以前学习过的整数,右边这组数有一个什么特点?

B像右边这样的数,我们把它叫做小数。

其中这个小圆点我们把它叫做小数点。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小数王国去认识小数。

板书课题:

认识小数

二、认识小数

设疑:

对于小数,你了解多少?

根据学生的回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师讲解小数的组成

别看小数点小小的、圆圆的,它的作用可大了,它的左边是整数部分,它的右边是小数部分。

2、试读小数

(1)根据已有经验试读,同桌说说读数方法

(2)总结读书方法:

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部分读法来读,(整数部分是0的读作“零”),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通常顺次读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3)抽卡片读小数

23.2570.660.23400.010.061000.22

(4)完成书第91页第2题。

3、试写小数。

观察:

小数点写在什么位置?

(1)请写2个你最喜欢的小数,说给同桌听。

(2)请学生上台写小数

(3)你认为小数该怎么写?

总结写小数的方法。

(4)练习写小数(听写)

4、找找生活中的小数

(1)生活中你还在哪儿见过小数?

(生自由说)

(2)小结: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看来大家平时真是善于观察,其实生活中小数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老师也找到了一些小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3)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小数,指名读,齐读。

5、认识以元为单位的小数的意义

(1)引入:

同学们可真了不起!

自己学会了读、写小数!

那,这些商品又表示几元几角呢?

(2)独立完成课本88页的表格。

(3)课件出示表格,指名回答。

(4)反馈、提问:

11.11元表示几元几角几分?

都是1为什么表示的意义不一样呢?

理解意义:

你知道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什么意思吗?

(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个数表示什么意思呢?

(几角)小数点右边第二个数表示(几分)。

(5)我们已经知道了1元=10角=100分,1角用分数表示是()元,用小数表示是()元,学生思考。

把一元平均分成10份,取其中的一份就是1角,所以1元=1/10元。

小数点后面第一位表示几角,也就是说1角=0.1元。

(5)练习:

数第89页做一做。

6、自主探究例1

(1)出示米尺:

观察两个等式:

1元=10角=100分1米=10分米=100厘米

你发现了什么?

(单位不同,进率是相同)

照样子,你能不能像这样把1分米、1厘米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小数?

(2)自学例1要求:

A、自由阅读,读懂例题1的一、二部分。

B、独立思考:

130厘米=()米。

C、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3)师提问:

把1米平均分成10份,每份有多长?

3分米是10份中的几份,也就是几分之几米,可以怎么写?

根据学生回答师板书:

1分米=1/10米=0.3米

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有多长?

板书:

1厘米=1/100米=0.01米

那么3厘米、18厘米分别是几分之几米,可以怎么写?

(4)联系实际,加深理解

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测量自己的身高,现在你能用刚才学的知识,把它换为用米作单位吗?

三、实践应用、拓展练习

1、做一做中的练习。

2、6厘米=()分米

7元2分=()元

0.6元=()角

7.6米=()米()分米

四、总结延伸

1、时间过得可真快,在这节课中你有什么收获呢?

2、如果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满分是10分,你能用小数为自己组的表现评分吗?

五、《分数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92~93页“认识几分之一”。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景初步认识几分之一;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几分之一;能正确地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

2.结合观察、操作、比较等数学活动,引导显示学会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培养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3.体会分数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的操作活动,丰富对“几分之一”内涵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冲突

1.体验分数的产生过程。

谈话:

孩子们,吃过雪饼吗?

老师就给大家带了一些来。

(1)提问:

如果把4个饼分给2个人,怎么分才公平合理?

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在数学上叫什么?

(板书:

平均分)

梳理:

把4个饼平均分给个人,每人分得多少?

一起说(2个.同时课件出示:

每人分2个。

(2)2个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几个?

(课件出示:

每人分1个。

(3)如果只有1个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多少?

(一半)一半该怎样表示?

能不能用一个符号或一个数来表示一半呢?

谁知道?

揭示课题:

其实,象1/2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若生说出1/2,则直接揭示课题;若生不能说,师则介绍说:

一半可以用这样“1/2”的数表示,象这样的数就是分数。

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这样的新朋友——分数)。

(板书课题:

分数的初步认识)

2.认识二分之一。

(1)(课件演示)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一半正好是两份中的一份,这一份我们就说它是整个饼的二分之一。

(师边说边指图)

提问:

左边一份是这个饼的1/2,右边一份呢?

小结:

也就是说,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饼的1/2。

(2)一起读一读。

师:

如果把这句话藏起来,你还能像刚才这样说说吗?

先让生默看一遍,然后课件隐去这句话。

谁能说?

指名说。

(同时教师板书:

把一个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都是这个饼的1/2。

(3)1/2怎么写呢?

请孩子们认真观察。

示范:

先写一条短横线,表示平均分,然后把平均分的份数写在短横线下面,最后把表示其中的份数写在短横线的上面(板书1/2),读作二分之一。

一起读,再读一次:

二分之一。

伸出食指跟老师写一遍:

先写“—”表示平均分,再写平均分的份数,最后写表示其中的份数。

再来一遍:

1/2。

二、活动——建构

(一)操作感悟。

1.折长方形的1/2。

(1)认识了饼的1/2,(师出示长方形纸片)那这个长方形的1/2又该怎样表示呢?

请看要求:

先折一折,然后把它的1/2用斜线涂上颜色,拿出长方形纸,折一折涂一涂。

(学生操作、交流:

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折的?

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也可以跟后面的老师说说。

(2)汇报:

你是怎么折的?

哪部分是长方形的1/2?

谁来介绍。

学生汇报:

(同时贴在黑板上)

(3)提问:

同样的长方形,折法不同,得到每一份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的部分都能用1/2表示呢?

小结:

折法不同没关系,只要是把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每一份就是它的1/2。

2.判断1/2。

老师还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图形,这些图形中的涂色部分都能用1/2表示吗?

提问:

2号和4号同样分的2份,涂色的也是2份中的1份,为什么涂色部分不是它的1/2?

小结:

判断图形中涂色部分能不能用分数来表示,首先要看它是不是被平均分的。

总结过渡:

从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不管是一个饼、一个图形,还是其他的,只要是把它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1/2。

(二)做分数。

1.提问:

除了1/2,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

(板书:

1/3、1/4、1/6、1/8……)

2.折圆形、正方形、长方形的几分之一。

师:

想不想用刚才的折一折、涂一涂的方法来表示你喜欢的几分之一?

请看要求:

用这些纸先折一折,然后也用斜线表示出你想认识的几分之一,并在上面标出几分之一。

交流:

折好的同学互相说说,你把什么图形平均分成了几份?

涂色部分是它的几分之一?

也可以跟后面的老师说说。

3.汇报梳理:

(1)展示一个表示1/4的作品。

请生汇报。

师:

刚才这个同学涂出了…形的1/4,有谁表示出了其它图形的1/4,请举起来。

(将每种图形各收一张,师问:

涂色部分是它的1/4吗?

然后依次贴出)

(2)提问:

为什么图形不一样,图中的涂色部分却都能用1/4来表示呢?

(生说:

因为都是平均分成4份,涂色部分是其中的1份。

小结:

不管什么图形,只要平均分成4份,每一份就是这个图形的1/4。

(3)用圆表示分数的请举起来。

师收取部分作品展示。

同时,师依次问:

这是几分之一?

提问:

同样的图形,同样是图中的1份,为什么是用不同的分数来表示?

小结:

只要把一个图形平均分成几份,其中的每一份就是这个它的几分之一。

(4)提问:

还有表示别的分数的吗?

(若有介绍几分之几的,师:

你真厉害,还能表示几分之几,这些分数将是我们下节课要研究的内容。

过渡:

大家学得真不错,还想继续挑战吗?

请看:

图形中的涂色部分能用几分之一来表示呢?

(三)练习:

93页做一做第1题。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初步感知比较大小

接下来,老师要考考大家的眼力,请看:

(课件出示)

①这是一个长方形,如果把它全部涂上色,那么长方形中的涂色部分用几表示?

(用以前学过的自然数1表示)

②同样的长方形,现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表示?

(1/2)

③继续观察:

现在涂色部分是几分之一表示?

(1/3)课件验证。

④提高难度了,现在呢?

(1/6)

怎么估的1/6?

课件验证长方形被平均分成6份。

评价:

借助观察比较估计,这是多好的学习方法。

师:

看来,今天学的分数与以前认识的1之间有联系。

如果还是这个长方形,继续平均分下去,可能会出现几分之一?

(生自由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国外设计风格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