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905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docx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

摘要

本文围绕国际油价与国内物价水平的关系这个核心,描述我国石油供需和贸易现状,立足于我国石油行业的特殊性,并在相关经济学原理的基础上,得出油价从国际到国内再传递到国内主要相关行业的传导机制。

石油作为重要战略物资和特殊商品,对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大影响。

本文对其做出分析,找出影响石油价格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因素,并提出解决对策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石油价格物价水平政策措施

ABSTRACT

Thisarticlerevolvestheinternationaloilpriceanddomesticpricelevelrelationalthiscore,describesourcountrypetroleumsupplyanddemandandthetradepresentsituation,basesinourcountrypetroleumprofessionparticularity,throughmakesthedetailedstatisticaldatacontrast,andinthecorrelationprincipleofeconomicsfoundation,obtainstheoilpricefrominternationallytodomestictotransmitagaintothedomesticmaincorrelationprofessionconductionpetroleumtooktheimportantstrategicresourcesandthespecialcommodity,havethesignificantinfluencetothenationaleconomyarticlemakesthethoroughanalysistoit,discoverstheinfluencepetroleumpricetoourcountrypricelevelfactor,andproposedthesolutioncountermeasureandcorrespondingshouldtothemeasure,

[KeyWords]PetroleumpricePricelevelSpecialoperationalpolicymeasures

一.国际石油市场现状………………………………………………………………………...(4)

(一)三次世界石油危机回顾……………………………………………………………..(4)

(二)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5)

1.全球石油增产余力不足………………………………………………………………..(5)

2.石油库存难以有效补充………………………………………………………………..(5)

3.供应中断担忧是市场心理失衡的根源………………………………………………...(6)

二.我国石油市场的现状……………………………………………………………………….(6)

(一)我国石油供需及贸易现状…………………………………………………………...(6)

1.石油供需现状…………………………………………………………………………...(6)

2.加入WTO后我国石油市场更深层次的变化………………………………………...(7)

三.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的传导机制的理论研究…………………………….(7)

(一)我国石油行业的特殊性……………………………………………………………..(8)

1.石油贸易进口方式的单一性…………………………………………………………...(8)

2.成品油国内定价机制的滞后性………………………………………………………...(9)

(二)三种代表性物价指数简述…………………………………………………………..(9)

四.油价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10)

(一)影响油价传导的主要因素……………………………………………………..…….(11)

1.进口石油到岸价,主要由国际市场现货交易价和国际运价构成…………….……..(11)

2.税率……………………………………………………………………………….……..(12)

3.汇率……………………………………………………………………………….……..(12)

4.市场准入………………………………………………………………………………...(12)

5.体制、政策因素………………………………………………………………………..(12)

(二)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价格影响……………………………………….…(13)

五.应对国际油价波动的政府宏观政策…………………………………………………...…(16)

(一)宏观政策导向…………………………………………………………………….…(16)

1.近期内,规避价格风险最快最有效的方式是改变目前单一的石油进口贸易方式.(17)

2.实行进口的多源化和多元化,改善石油进口价格谈判地位……………………….(17)

3.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建立节油型石油消费模式,发展替代能源,抑制石油消费的过快增长,应是解决石油供需矛盾的当务之急………………………………………..….(17)

4.加快改革目前国内成品油定价机制,增强市场主体对油价波动的应变能力…….(17)

5.建立国家石油战略储备,在供应短缺的紧要时期保障供应和平抑油价………….(18)

(二)应采取的应对措施………………………………………………………………….….(18)

1、将节能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18)

2、加快国内油品定价市场化步伐……………………………………………………….(18)

3、利用部分国债资金开发利用新能源…………………………………………………..(18)

4、加大中国沿海石油勘探开发力度……………………………………………………...(18)

六.总结……………………………………………………………………………………..…(19)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我国物价水平的影响分析

一.国际石油市场概况

发展中国家由于经济发展的需要,石油需求增速。

亚洲成为世界石油产品的主要消费地区之一,主要西方发达国家正处于后工业发展阶段,经济结构己基本升级转型,第三产业逐步占据国民经济的主导地位,石油需求增速减缓。

(一)三次世界石油危机回顾

1.第一次“石油危机”。

1960年五个主要的产油国成立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简称欧佩克(OPEC)。

70年代期间各成员国开始协调行动,并逐渐开始对世界石油市场发挥影响。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中,阿拉伯国家再次动用“石油武器”支援埃、叙等国。

战争爆发不久,随后,各国纷纷对美禁运。

这次冲击即为第一次“石油危机”。

2.第二次“石油危机”。

1978年底伊朗革命造成伊朗石油生产大幅度下降,其1979年的石油产量平均每天比1978年减少200万桶,石油市场的暂时短缺引起石油价格新一轮上涨。

1980年,世界第三大产油国伊拉克和第五大产油国伊朗之间爆发战争。

两伊本来就有尖锐的宗教矛盾和领土争端,但石油因素也不可小视。

70年代的高油价为两伊积累了庞大的石油财富,随之而来的就是两国称霸海湾的野心急剧膨胀,并大量购买军火。

3.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的海湾危机和其后的海湾战争更是一场石油战争。

不管是伊拉克吞并科威特,还是美对伊动武,都与石油利益紧密相关。

因此,对美而言,海湾石油是其“国家利益”。

(二)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主要因素

比较三次石油危机与进入21世纪以来油价的新一轮高涨,其事件发生的背后存在截然不同的经济、政治等因素。

前三次石油危机发生的直接导火索均为战争,战场都在中东。

中东丰富的石油资源、特殊的地理位置、领土争端和宗教矛盾使得这一地区战火频繁。

战争深层次的原因都是因为石油利益,历史遗留下来的政治问题使得战争升级。

战争一方面直接导致石油设施的破坏,石油减产;另一方面阿拉伯国家纷纷利用“石油武器”,实行减产、禁运,导致油价一时飞涨。

1.全球石油增产余力不足。

近些年来,由于世界各产油国对石油开发的投入不足,致使目前全球面临着石油生产闲置能力水平过低的危楼。

这种状况是导致国际石油市场在需求快速增长、突发事件引发石油供应短缺之时,石油生产无力保证市场供应充足,从而加剧石油市场供需关系失衡的根本原因。

2.石油库存难以有效补充。

合理的石油库存是稳定市场供应的重要基础之一,国际石油市场之所以对世界第一石油消费大国美国的石油库存的变化反应极其敏感,就是这个原因。

美国等大国的石油库存由于OPEC不合时宜的减产而一直无法得到有效的补充,这成为国际油市难以稳定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供需失衡的根源之一。

3.供应中断担忧是市场心理失衡的根源。

OPEC失去诚信屡屡减产,引发了国际石油市场的供应中断担忧。

这不仅使市场丧失了稳定的大好时机,也促使大型对冲基金投机赌涨,加剧了供应紧张要素,并使其成为国际石油市场心理失衡的重要原因。

此外,地缘政治局势恶化、恐怖袭击加剧导致石油供应突发性局部中断也在加剧市场心理失衡的程度。

据美国能源部统计机构发表的报告,目前40%以上的世界石油日产量来自于潜藏危机的国家。

二.我国石油市场的现状

(一)我国石油供需及贸易现状

1.石油供需现状。

我国是世界产油大国,石油产量已连续十四年居世界第五。

但从总量来看,中国石油产量只占世界石油产量的比例不到5%。

另一方面,中国又是石油消费大国,消费总量高居世界第二。

1993年中国由石油出口国转为净进口国,此后对外依存度飞速提高。

中国国民经济告诉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迅速变化,带动中国石油消费快速增长,年均增长率超过6%,而国内石油供应年增长率仅为%。

由于石油依赖于进口的数量增加,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逐步增长。

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对石油依存度越大。

2.加入WTO后我国石油市场的变化。

中国已经在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入世后我国石油市场将全面融入国际石油市场体系。

我国石油石化企业将在更大范围内和更深层次上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依照有关协议,国内石油市场游戏规则将发生重大改变。

根据目前掌握的有关入世协议资料,我国已经开始或将要履行的加入WTO多边协议的承诺主要有:

在关税减让方面,原油进口关税税率从16元/吨降为零;汽油从9%降至5%,润滑油从9%降至6%,柴油和燃料油维持6%不变;在市场准入方面,逐步放开成品油的分销业务,原油和成品油的关税减让,并没有缓解炼油厂的成本压力和降低成品油市场零售价,主要原因是国际油价的整体上涨,把关税减让的影响给掩盖了,但实质上关税减让有利于降低国内油价。

取消石油进口配额,似乎并没有减缓成品油供应紧张的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成品油“批零倒挂”,导致部分加油站惜售。

协议中对市场开放的规定导致国外巨头大规模进入,将对中国石油企业构成较大威胁,国内石油石化两大集团垄断的格局将被打破,国内市场占有率将进一步下降。

同时对国内炼油化工也有相当大的影响。

整体而言,世界石化工业的发展已日趋成熟。

国内石化行业的竞争主要是中石油和中石化的竞争。

近年来,西方发达工业国家鉴于自身石化市场趋于饱和难以进一步发展,纷纷将战略目标转向以中国为主要目标的亚太地区。

获得市场准入后,跨国石油公司将谋求到中国独资办厂,利用其雄厚的资金实力和先进技术以及中国内地低廉的劳动力,就地生产和销售质量高、品种全、品级优的石油石化产品,抢占中国市场。

在各方面处于劣势的中国炼化企业,将面临市场空间逐步缩小的困境。

三.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的传导机制理论研究。

由于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急速上涨,国家发改委上调成品油价五次(主要集中在上半年)。

国际原油价格继续持续大幅上涨,为解决成品油与原油价格倒挂的矛盾,理顺成品油价格关系,保证国内成品油供应,国家发改委再次决定,将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价格分别每吨提高500元。

油价上涨同时推动了整体物价水平的上升,我们可以切身体会到水、电、煤等生产生活资料在不同程度的涨价。

(一)我国石油行业的特殊性

我国石油行业的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相对于发达西方国家还比较低。

一方面由于石油在国家战略中的高度地位,国家对石油资源绝对控制,石油的采掘、生产和销售都受政府的严格审批和管制。

行政审批限制、规模限制和技术限制等市场准入门槛使得国内石油的生产和经营主要由国有的中石油、中石化和中海油三大企业集团垄断。

二是尽管中国改革开放已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终究改革开放的历史并不长。

石油资源重要的战略意义使得石油行业的改革开放步伐相对谨慎。

1.石油贸易进口方式的单一性。

以前,我国原油和成品油均实行进口配额制,而且进口原油和成品油的配额基本上分给了中国国际石油化工联合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联合石油有限责任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珠海振戎公司和中海油中石化联合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等五家国有大型石油贸易公司。

而中国联合石油公司则是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和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合资公司;中海油中石化联合国际贸易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和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合资公司。

国家取消了原油和成品油国营贸易的进口配额限制,而非国营原油成品油进出口贸易公司依旧实行配额制。

在石油贸易方式方面,目前我国大部分进口石油主要采取现货交易方式,相当一部分还属于国际石油商转手的多手货。

研究我国原油进口量和国际油价之间的交互响应关系,结果表明:

我国原油进口中确实存在着严重的“量价齐高”现象。

2.成品油国内定价机制的滞后性。

虽然国内原油价格现已基本与国际接轨,但国内成品油价格仍处于“半接轨”的状态。

以前,是国家计委根据上月国际市场油价水平,定期公布国内市场油价;此后,为了使油价机制更加灵活,并避免油价波动过于频繁,2001年10月原国家计委发布的《关于完善石油定价机制相关办法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了“国内成品油价格在国际油价短期上涨时不上涨,而在国际油价下降时不降或少降”。

国内成品油价格在政府的调控下整体低于国际市场30~40%,最重要的是它与国内供求关系脱节。

前几年广东省出现“油荒”,并不是因为国内原油加工能力不足,而主要是国内成品油价格“批零倒挂”,国内成品油价格与原油价格倒挂,严重打击了炼油企业的积极性,部分加油站也因为亏本取消供应。

因此,很多商家根据估算“逆向”操作:

预计下月油价要下降,就尽快抛出库存;预计下月油价要涨,就四处组织货源,囤积库存。

这不但加剧了价格的波动,也扭曲了市场需求的真实性。

在愈演愈烈的“油荒”中,发改委干脆不再调整油价,任由国际油价的高涨,国内始终是“按兵不动”。

尽管自国家发改委共上调了六次油价,但成品油价格仍要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可喜的是,据悉政府有关部门对新的成品油定价方案已经讨论得比较成熟,对其进行修改之后将作为暂行办法“择机出台”。

(二)三种代表性物价指数简述

我国统计的PPI并非国际惯例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roducerpriceindex),根据我国现行统计报表制度,我国计算的工业品价格指数(Commoditypriceindex),包括工业品第一次出售时的出厂价格和业作为中间投入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是反映工业生产价格变化趋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以销售产量或产值为权数,反生产者所得价格水平,同时它又是进行国民经济核算和经济管理的重要指标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Rawmaterials,fuel,powerpurchasepriceindex)是反映工业企业中间投入产品价格变化趋势和变幅度的统计指标,是指工业产品进入生产、流通领域时的价格指数或生产、流企业购买价格指数。

CPI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onsumerpriceindex),即商进入消费领域时的价格或消费者购买价格,是反映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一组表性商品和服务项目价格水平的变化趋势和变动幅度的统计指标。

它以零售量居民消费量为权数,反映消费者所付价格水平。

该价格指数为分析和制定货币策、价格政策、居民消费政策、工资政策以及进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科学依据国际上通常将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作为反映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程度的重要标志。

四.油价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的影响

油价波动对国内物价水平影响的传导途径价格传导机制是市场价格在运行中受多种因素影响发生变动,并通过一定的途径或渠道与相关价格相互作用的过程。

我国主要有三种代表性的物价指数:

代表上游产品价格映射量的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代表下游产品价格映射量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代表界于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之间的产品价格映射量的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

通常情况下,整体价格水平的波动首先出现在生产领域,然后通过产业间的关联向下游产业扩散,一直波及到最终消费品,即价格通过以下的链条传导: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一工业品出厂价格一最终消费品价格,这是一种成本推动型的价格轮涨现象。

(一)影响油价传导的主要因素

石油价格先通过进口由国际传导到国内,然后由国内商品交易传导到石油石化产业及其相关产业,最终影响到消费者。

石油价格的传导可以浅显地概括为:

从国际到国内、从上游到下游、从生产到生活。

油价渗透到了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油价传导不仅面广,而且传导路径很长,在价格传导中受初级产品到岸价、税率、汇率、市场准入以及体制、政策等因素影响。

1.进口石油到岸价,主要由国际市场现货交易价和国际运价构成。

国际市场现货交易价是在国际市场供求中形成的。

我国石油进口能源日益增多,中国的进口需求已成为影响国际市场石油价格的重要因素—“中国因素”。

而一些国际大公司也趁我国增加进口时抬价,或通过期货市场炒作,推动期货价格上涨来影响现货价格。

所以,我国进口石油的数量、时机十分重要,要尽快改变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时多进口、下降时反而少进口的不正常现象。

国际运价波动对石油到岸价有较大影响。

当前我国主要是靠国际海运进口原油,而相当部分是靠外轮船公司运输。

国际海运价格波动主要也是由于供需的变动,但其中也有国外轮船公司联盟的操纵因素。

2.税率。

我国加入WTO后,按照承诺,逐年较大幅度地降低了关税税率。

在关税减让方面,在内地与港澳签订CEPA协议后,对港澳原产地项下的商品进口已实行零关税。

关税率的降低或实现零关税,对石油进口价格是有影响的。

另外,增值税和消费税的税率的不同体现了政策要求,对石油价格也有调节作用。

3.汇率。

汇率是原油及石油产品计价的重要依据,其变动对进口价格的涨跌有直接影响,以美元计价的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美元贬值。

以欧元或日元计价的油价涨幅明显低于以美元计价的油价涨幅。

因此汇率的变化或稳定将对国内市场价格有不同的影响,产生不同的结果。

4.市场准入。

在市场准入方面,逐步放开成品油的分销业务,外商可以从事药品、农药、农膜和成品油零售业务,取消特许经营的任何限制,放开化肥批发、零售业务和成品油、原油的批发业务。

中国加入WTO后第一年即允许非国营贸易进口原油720万吨,以后每年递增15%,市场准入门槛的降低,随着市场中参与经营的企业数量增多,竞争更加激烈。

部分厂商的垄断利润将随之减少,而商品定价将更加体现市场供求特征。

5.体制、政策因素。

在计划经济时代,我国石油实行内外价格割断联系,分别作价的办法,国际市场价格波动难以传导到国内市场价格上来。

因此,体制、政策因素起了决定性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市场价格逐步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但不同商品的接轨是有差异的,而且即使接轨也并不是说没有政策、体制的影响。

国内原油价格基本与国际接轨。

国内石油主要由两大集团垄断经营,国际原油价格上涨后,两大集团自产原油也相应上调,并不反映国内市场供求变化,因而这种定价机制,被有些学者称为是“国际市场原油价格越涨越进口,价格下跌反而少进或不进口”的体制性原因。

而国内成品油价格并不直接与国际接轨。

例如目前,国内每月成品油价格以上月纽约、新加坡和鹿特丹三地市场的一揽子价格加权平均值为定价基础,根据基本杂费及国内关税,加上由国家确定的成品油流通费等,形成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国内成品油零售基准价。

实际上,目前这种成品油价格与国际接轨仅仅是价格水平上的接轨,油价与三地挂钩可以缓冲单一市场价格的波动,但这种定价方式仍然是一种政府行为而非市场行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国际市场价格波动,但却晚于国际市场1个月。

国内成品油虽经多次调价但仍低于国际市场价格。

另外,国际油价也通过比价关系来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国际市场价格高的石油,进口后将带动国内自产石油价格的上涨,这种影响是通过比质比价的竞争来传导的。

(二)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相关产业的价格影响

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相关行业的价格影响,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展开分析:

一是国际油价波动对国内油价的直接影响,包括原油和成品油价格;二是国际油价对石化及其相关产业价格水平的间接影响。

国际油价对国内油价的直接影响一般是通过三个渠道:

一是通过一般贸易直接传导到国内市场;二是通过加工贸易影响加工贸易中转内销的油品价格;三是通过同国内油品的比价关系影响国内市场价格。

由于我国石油进口90%以上是通过一般贸易方式获得,因此主要讨论第一个途径。

事实上,本文前面的论述已经对这个问题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解释。

国内原油价格,包括进口和资产原油,紧随国际原油价格走势涨跌。

而国内成品油的定价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受国内成品油价格体制的影响,国内油品价格水平整体低于国际市场,且在时间上也有所滞后。

除了对国内油价的直接影响外,高油价将间接影响与石油相关行业的产品和服务价格,进而传递到居民消费价格。

国际油价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途径或渠道是多方面的,且有不同的环节,从而有不同的时限影响居民消费价格。

原油可以加工成为成品油如汽油、柴油、燃料油等,用于公共交通运输或发电,其价格的变动通过客运价格或居民电价的变动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变动,这种传导路径较短,影响较快;用于工业运输或工业用电,则将通过货运价格或工业电价的变动,影响不同产品的价格。

同时石油可以用作提炼塑料、橡胶、化纤等工业原料,这些不同的产品会经过不同的产业链而最后成为日用工业消费品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这种传导路径很长,影响明显滞后。

石油价格上涨抬高经济活动成本并转化为通货膨胀,这是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按照价格运行的一般规律,上游能源与原材料价格的变动会通过成本反映在下游加工商品上,从而推动其价格上涨。

这是因为能源、原材料、动力等生产资料,作为生产要素其价值要转移到新商品中去。

生产资料价格上涨后,如果企业不能将涨价因素消化在其内部,就必然增加商品成本,形成成本推动型价格上涨。

通常情况下,市场价格水平的波动首先出现在上游生产资料上,然后通过价格链条向下游商品扩散,一直波及到最终消费品。

石油作为重要的原料,其价格上涨使汽油、柴油、航空煤油、燃料油以及合成材料、化学纤维等下游工业制成品生产成本增加,成为推动钢材、化工、成品油等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成品油价格上涨直接增加了公路、水路、航空等交通运输行业的经营成本,导致服务业价格上涨,进而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1)交通运输业中,因航油占民航业成本的四分之一左右,油价上升直接导致民航业费用因油价的上升而增加,故民航业受油价上升影响最大。

(2)我国是农业大国,油价上升直接影响农田水利用柴油成本上升,间接影响化肥、农药价格上涨,农业受油价上升影响也很大。

(3)建筑、建材,特别是化学建材、玻璃等,由于竞争激烈向下游传导价格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销售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