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9537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docx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情况及发展思路

枣强县战略新兴产业规划及发展思路

枣强县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有新材料类的玻璃钢产业、节能环保类的输送机械产业和新能源类的燃气输配设备产业。

对此,我县委托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对几大产业的现状、发展优势、制约因素,发展的指导思想、原则、目标措施等进行了未来五年的规划。

现分述如下:

一、产业现状及发展环境

(一)产业现状

1、起步早,工业基础比较雄厚

枣强县支柱产业发展起步较早,玻璃钢业始于上世纪60年代,输送机械和燃气输配设备行业始于30多年前。

目前,全县有玻璃钢生产企业678家(其中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达到6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达到13家),输送机械和燃气输配设备制造企业140余家,枣强玻璃钢产业分别被列为河北省星火区域性支柱产业和国家星火区域示范产业。

枣强县也被誉为“中国玻璃钢材料产业化基地”。

2、发展快,产品在全国市场中占有重要位置

2001-2008年,枣强支柱产业发展速度不断加快,效益不断提高。

在全国同行业中增长速度也处于上游水平。

产品产量占全国的份额不断提高,玻璃钢产品年产量由2001年的7万吨增加至2008年的20万吨,占全国玻璃钢总产量的十分之一,其中玻璃钢管道产量占到全国总产量的60%,成为全国最大的玻璃钢管道生产基地。

燃气输配设备行业产品年产量由发展之初的几百台套发展到2008年的60000台套,生产规模进入全国前10强,产量占到全省总产量的40%,全国总产量的15%;输送机械产品年产量2008年占全省总产量的30%,全国总产量的10%。

3、潜力大,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增长点不断涌现

枣强县支柱产业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当前枣强拥有国家级玻璃钢生产力促进中心,河北省玻璃钢、燃气输配设备研发中心、空调工程研究所等四家省级、国家级研发机构,并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武汉理工大学、上海交大等全国高水平科研院所建立了紧密的科研协作关系,产业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产品研发能力、知名度、科技含量进一步提高。

目前,枣强玻璃钢行业已有10家企业被列为河北省高新技术企业,19项产品获省市级名牌,13项研发成果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26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燃气输配设备行业2家企业拥有省著名商标品牌,5家企业通过ISO9001、2000国际质量认证。

同时,枣强县支柱产业中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新的增长点不断涌现,如恒润公司的大口径玻璃钢管道、枣玻集团的玻璃钢沼气池、亚圣公司的陶瓷刮刀、大有公司的锰酸锂电池、瑞星公司的地下调压站等都符合各产业今后的发展趋势。

(二)发展环境

1、产业倍增的优势条件

(1)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为产业倍增奠定了基础

国内外发展实践证明,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是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有效战略,是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有效途径,发展产业集群已经成为各地提升经济发展的普遍策略。

当前,枣强县生产集中度不断提高,支柱产业中,已初步形成了两大产业集群,分别是以恒润、枣玻、科力、大有、天联等企业为主的玻璃钢产业集群。

输送机械和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也出现了以张秀屯工业区为载体的集聚发展,产业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已初步显现。

产业集群的初步形成,为枣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载体,也为产业倍增奠定了坚实基础。

(2)完善的基础设施为产业倍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枣强县地处中原腹地,位于“两环一线”(环京津、环渤海、京九沿线)及北京、天津、石家庄、济南等大中城市构成的三角地带的中心位置,铁路、公路组成的交通网络四通八达。

京九铁路纵贯全境,邢德线、肃临线、郑昔线、武馆线等省级公路在境内纵横交错,即将修建的邯黄铁路、大广高速公路穿境而过,枣景路、张唐路、皮草环线等县乡级主干道相继通车。

路网密度达到每平方公里1.19公里,城乡交通网络格局基本形成。

一批重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继完工。

枣强新河两岸景观打造工程、千亩森林公园建设工程、多功能住宅小区建设工程、当代城市花园建设工程等相继完成,新增园林绿化面积2万多平方米,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19.3%。

大营污水处理厂和县城污水处理厂建成使用,玻璃钢城实现了“七通一平”(即路、电、讯、上下水、有线、宽带通和土地平整)。

完善的基础设施为枣强产业倍增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3)相对丰富的土地储备为产业倍增提供了有力保障

当前,土地资源短缺几乎是全省乃至全国各地经济发展遇到的普遍难题。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谁拥有土地资源,谁就拥有了跨越式发展的可能和机会。

在此背景下,枣强县整理储备了2000余亩相对成熟且集中连片可用作工业发展的空闲土地(集中分布在张新工业园区、马屯工业园区和唐林工业小区)。

这在我省县市中,尤其是平原县市中十分难得。

相对丰富的土地储备破解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使枣强县产业的发展具备了明显的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为枣强县产业引资扩能及企业扩大再生产提供了重要保障。

(4)广阔的市场前景为产业倍增提供了有力支撑

枣强县支柱产业中,玻璃钢业、输送机械设备制造业及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都具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作为新材料中的复合材料,玻璃钢具有很强的产品替代性,可广泛应用于环保、交通运输、能源、建筑建材等领域。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工业化整体推进时期,快速的城市建设和工业发展将对玻璃钢各类产品产生巨大的需求。

此外,国家拉动内需、加快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也为玻璃钢管道、玻璃钢沼气池、玻璃钢冷却塔等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前景。

与此同时,广泛应用于矿山、港口、冶金等行业的输送机械和应用于各种燃气输送设备的燃气输配设备行业,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西气东输等战略的深入实施,也将获得广阔的市场空间。

(5)年富力强的企业家队伍为产业倍增提供了重要的推动力量

企业家是地区经济发展的领军人才,是增强企业活力,提高企业整体素质的关键环节。

在当前的经济发展环境下,企业家尤其是青年企业家由于具有活力大、后劲强、闯劲足以及善于开拓、敢于创新、勇于争先的特点和优势已成为推动产业技术进步、企业创新发展的主力军。

拥有优秀青年企业家的多少,决定着一个地区未来的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

当前,枣强县拥有一批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的优秀企业家,这为枣强县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财富和重要的人力资源,也为全县企业今后发展提供了良性拓展的可能。

年富力强的企业家队伍对枣强经济发展将产生更为持续和长久的带动作用,成为推动枣强县产业倍增的重要力量。

2、产业倍增的制约因素

(1)较低的产业技术层次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产业的加速发展,关键的决定因素在于产业自身。

枣强县较低的产业技术层次制约了产业竞争力的提升。

这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产业层次低。

当前枣强县的大多数企业,在生产方式和组织方式上仍以传统的个体经营为主,多处于自我积累、自我发展、无品牌、低效益的发展阶段。

全县虽然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产业集群,但产业聚集区内,均处于低层次的产业集聚阶段,产业链条短,企业间根据专业化分工协作决定的相互耦合、带动、一体化发展的状态远未形成。

二是技术层次低。

突出表现为产业技术人才短缺,创新能力不足。

以输送机械行业为例,2008年,张秀屯乡3000多名输送机械从业人员中,具有高级工程师水平和中级水平的分别只有20余人和100余人,仅占全部从业人员总数的0.7%和3.3%。

同时,现有技术人才在知识结构和技能结构上无法与企业调整结构、更新技术设备、研发新产品、增强市场占有率等目标相适应,无法起到支撑企业进一步发展提升的作用。

(2)龙头企业的缺乏导致同行业间竞争加剧、资源内耗增多

区域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龙头企业起着至关重要的带动作用。

枣强县虽然集聚了一定数量的企业,但中小企业居多,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发展规模大、品牌影响力强、知名度高的大型龙头企业明显缺乏。

如玻璃钢行业中虽出现了枣玻、恒润、科力等实力较为突出的企业,但对相关产业及上下游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却极为有限。

龙头企业的缺乏,一方面导致区域内缺乏有效的辐射带动,中小企业无序竞争加剧,另一方面由于资源不能实现有效整合,而出现企业间资源内耗增加,制约产业的发展。

(3)较低的生态环境容量增加了产业发展的外部限制

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已完全融入经济发展全局,成为推动地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不可逾越的刚性标准。

在此背景下,生态环境容量已成为与资金、技术并重的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必要资源。

枣强县地处黑龙港地区,而黑龙港地区是我省传统的水资源缺乏和生态环境脆弱区,生态环境敏感性强而稳定性差,抵御外界干扰能力和自然恢复功能较弱,生态环境容量较低。

较低的环境容量必将使枣强产业在今后的发展中面临更加严格的生态环境限制,进而在不同程度上延缓各产业的发展速度。

(三)面临机遇与挑战

1、国家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及我省重点产业倍增计划的启动,为枣强县产业发展带来了最直接的机遇

2009年1月14日到2月25日,国家相继出台了汽车、钢铁、纺织、装备制造、石化、船舶、医药、轻工、有色金属、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调整振兴规划,随后我省重点产业倍增计划也开始启动。

全国产业振兴规划的出台和我省产业倍增计划的启动,为枣强县产业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而其中国家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的实施以及我省《贯彻落实国家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意见》的出台,对以玻璃钢和机械制造等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产业的枣强来讲,更具有直接的促进意义。

2、全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提出为枣强县产业提升带来了良好的发展机会

当前,我省提出了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目标。

在这一目标的指领下,我省产业结构调整、产业技术创新以全新的状态开始在全省范围内的不同产业、不同层面展开,财税、投融资、土地、环保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也开始陆续出台。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提出可以说为枣强县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而一系列鼓励政策的出台则为枣强产业顺势而为,借势而起,提升规模、质量和效益、实现倍增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产业的非垄断性及发展形势的严峻使产业发展面临较大的挑战

枣强县支柱产业均为非垄断性的竞争性产业,且进入门槛较低,在当前的发展环境下,产业发展面临更多的竞争对手和竞争威胁。

玻璃钢产业,同为玻璃钢生产基地的河南沁阳玻璃钢产量占到了全国的40%以上,江苏南通产量超过了全国的15%;同时,山东武城、安丘,新疆哈密玻璃钢产业的急剧扩张,使玻璃钢行业形成了群雄逐鹿之势,日益白热化的市场竞争对枣强县玻璃钢产业的倍增发展提出了挑战。

输送机械和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正处于加快发展时期,国家及我省振兴装备制造业政策的出台,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但政策实施的另一个结果是行业整合和重新洗牌,淘汰落后产能和培育优势企业,这无疑也使两大产业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如何在新一轮洗牌和整合中,提升产业竞争力、发挥优势、借力发展是输送机械和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五年内实现枣强产值和税收双倍增的发展目标,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开放兴县为主要任务,坚持自主创新、产业集聚、城镇化带动、协调可持续的基本原则,加速培育资金、人才、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高标准引进一批与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战略支撑项目,积极扶持一批创新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外知名品牌,推进枣强实现传统产业升级和增长方式转变。

(二)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原则。

积极推进支柱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建设,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突出抓好外来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为目标,完善外地优秀人才引进机制,拓宽中小企业资金筹集渠道,推进生产要素市场建设,优化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

坚持集聚发展原则。

充分发挥园区对产业发展的带动作用,推进支柱产业向园区集中,实现优势产业集聚发展;加强园区的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入区企业提供税费、土地等方面优惠;提高入区企业的准入门槛,优先引进与支柱产业关联度高的重大项目。

坚持城镇化带动原则。

把城镇化带动摆到推动产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提升城镇的竞争能力和对产业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协调城镇建设与支柱产业的龙头企业培育、产业集聚、市场开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关系,实现城镇化与产业发展同步推进。

坚持产业协调原则。

在巩固和提高支柱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大面向其发展的商贸、流通、金融服务、信息咨询、研发设计、休闲旅游、餐饮娱乐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发展力度,构建紧密的产业链条,推进三次产业协调良性发展,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经济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支柱产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三)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

利用五年时间,强化玻璃钢产业的创新能力建设和重点项目带动,加速输送机械设备制造业的产业集聚和做大作强,推进燃气输配设备制造业的现代企业制度构建,培育以现代服务业、线缆业、化工业、铸造业、特种养殖业、休闲旅游业等为主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枣强传统产业向附加值高、创新力强、集聚度大的现代产业转变。

具体目标:

从2010年-2014年五年间,每年引进与支柱产业密切相关的亿元以上战略投资者1-2个,开工5000万元以上重点项目5个;每年新培育年产值超亿元的龙头企业8个,新增利税1600万元以上;全县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5%以上,到2014年底达到100亿元,比2009年翻一番;财政总收入年均递增30%以上,争取三年时间达到4.5亿元,提前实现翻一番,五年时间达到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递增15%以上,到2014年底达到7200元。

三、主要任务

为实现上述经济发展目标,在充分认识枣强以玻璃钢业、输送机械设备制造业、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为主的支柱产业目前的发展优势、存在问题、面临机遇的基础上,确定今后产业的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

(一)发展方向

——玻璃钢业

抓住国家增值税转型的有利时机,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拓宽行业发展领域,积极谋划和开发建筑与环保、化工防腐、渔船、陆地车辆、能源等未来市场广阔、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产品,增强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加工工艺技术改造力度,主攻模压拉挤、产品注射、管道缠绕等关键技术研究;加快玻璃钢企业向工业园区集聚,扩大群体规模,构建产业集群;提高废旧玻璃钢制品的处理回收能力,推进行业走节能减排、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输送机械设备制造业

紧跟国家及我省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新形势,扩大输送机产品种类,由目前的单一品种向带式输送机、板式输送机、小车式输送机、刮板输送机、斗式输送机、悬挂输送机等多品种转变;积极发展大输送能力、大单机长度和大输送倾角的大型输送机械,增加在高温、低温条件下和有腐蚀性、放射性、易燃性物质的环境中工作的输送机产品的比重,未来谋划生产能输送炽热、易爆、易结团、粘性物料的输送机和能进行物料自动分拣的输送机产品。

——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

对接国家西气东输重大建设项目实施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需求,在立足为燃气用户配套供应各种调压器、调节阀、切断阀、温度变送器、压力变送器、报警仪、计量器以及控制仪表等成套仪表设备的基础上,积极研发生产楼栋燃气输配设备、城市门站、分输站、区域调压柜和调压站等面向城市燃气输配调控、液化石油气混合供应及自动控制等方向的大型设施,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和核心竞争力,推进产业做大作强。

(二)建设重点——着力实施六大工程

1、实施“科技创新工程”

玻璃钢业。

大力发展SMC/BMC、喷射、缠绕、连续成型等机械化率高的新技术,压缩手糊产品比率,使枣强玻璃钢生产技术始终处于行业发展前沿,努力建成全国性玻璃钢行业原材料供应、科研和产业化基地;增强对热塑性玻璃钢、酚醛玻璃钢等关键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开拓玻璃钢门窗、机械配件、民用设施等新领域,推动玻璃钢行业技术升级;加强与国内外大型石化企业的联合与合作,开展不饱和树脂、玻璃钢纤维、酚醛树脂等非金属复合材料的研发和生产,开发非金属复合材料新产品;以枣强玻璃钢城为基础,集中建立1-2家废旧玻璃钢制品和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回收处理中心,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以枣强玻璃钢协会为依托,与建设部联合建立玻璃钢研发和产业化中心,积极开展玻璃钢原材料、技术设备和工艺改造、新产品开发等研究,使玻璃钢生产技术始终处于技术前沿,把玻璃钢制品加工业建成全国性的,行业原材料供应、科研和产业化基地。

输送机械设备和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

对两设备制造的传统产业,采用新技术进行改造和提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高企业和产业的竞争能力;加强远东、巨鑫、立鑫、瑞星、安信等民营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合作,开发符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的新产品;鼓励已建立科研机构的企业扩大机构规模和研究领域,支持未建立研究机构的有条件企业成立科研机构。

2、实施“龙头扶持工程”

培育龙头企业。

重点扶持以枣玻、恒润、科力、大有、恒力等为主的玻璃钢骨干企业,以远东、巨鑫、彗星、瑞星、安信等为主的机械制造骨干企业,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加强企业自身优势产品的研发力度,根据自身实际建立与众不同的竞争力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生产不同类别、档次各异的产品,实现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努力培育产值超亿元、纳税超百万的龙头企业,推进支柱产业企业由“小而多”向“大而强”转变。

加强品牌建设。

尽快把恒润、冀峰、JUXIN、冰蝴蝶、鑫怡特、金帝水貂等有一定声誉的地方品牌培育成国际知名品牌,还要从现有规模较大的企业中,挑选2-3家产品质量和信誉度好的进行重点培养,加大对其自有注册品牌的扶持力度,力争每年新增省级品牌2个以上。

构建现代企业制度。

重点推动支柱产业尤其是机械制造业、按照建立现代产权制度的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革,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制衡机制;引导改制企业树立先进管理理念,积极推进现代管理手段,全面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3、实施“园区提升工程”

玻璃钢业。

推进玻璃钢城向东扩展,通过土地置换、折抵、项目带动等方式,盘活土地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同时,还要注意与中小企业创业园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推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力争2年内使进入玻璃钢城的大型玻璃钢企业达到100家,集中全县95%以上的产能,把玻璃钢园区建设成同行业国内影响最大、竞争力最强的民营科技园区之一。

在园区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为玻璃钢制品配套服务的质量监测中心、技术和市场咨询中心、劳动力培训服务中心,和以大型企业和行业协会为主体的融资信誉担保机构,提高玻璃钢加工领域配套服务能力,增强区域产业发展的凝聚力。

输送机械设备和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

在玻璃钢城的基础上,重点推进张新、马屯两个工业园区建设,将两区定位为以机械制造为主的工业区,完善出入园区的道路及园区内部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并加大标准厂房建设力度。

创新园区管理体制和服务模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发展以输送机械设备制造、燃气输配设备制造为主及与之配套的铸造、胶带、轴承、减速机、电机等关联产业,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4、实施“项目带动工程”

强化重点项目带动。

玻璃钢业。

加快玻璃纤维聚乙烯复合管材、玻璃钢专用树脂、大口径夹砂管道、中央冷却塔、中央空调系列产品开发项目、玻璃钢模压制品生产线、玻璃钢管道自动缠绕生产、高压玻璃钢缠绕加砂管等技改项目,恒润公司FPCCP管道、拓安风力发电叶片、枣玻集团SMC沼气池、科力公司风力发电玻璃钢机舱罩、华润公司电解板、汇丰公司机械化生产玻璃钢、众联公司中央空调扩建、京华管道防腐项目、中大口径搪瓷管道生产项目等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扩大多品种玻璃钢产品生产能力,近期重点加大年生产20万吨玻璃纤维、30万吨玻璃钢用系列树脂和系列玻璃钢产品的枣强玻璃钢生产基地项目及投资1.35亿元的玻璃钢系列产品项目建设。

输送机械设备和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

加快驹王公司流动式轮胎起重机、豪泰公司船舶结构件产品、中科能源风光互补路灯、宏佳铸造和投资1.2亿元的燃气输配设备系列产品等省级重点项目建设,提升行业发展规模。

对于支柱产业的重点项目,要完善跟进服务,落实好项目建设所需的土地和资金。

同时,积极谋划建设一批规模大、符合未来新型工业化要求的战略支撑项目,确保重点项目投入不断档、产业发展不缺位,努力形成“建设一批、投产一批、谋划一批”的重点项目建设格局,为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5、实施“市场开拓工程”

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玻璃钢业的海外市场虽受到一定程度影响,但同时,因国内城市化建设的加速,使得国内市场对玻璃钢产品的需求趋旺,基本弥补了海外市场的不利影响;输送机械设备和燃气调压设备制造业,得益于国内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产品需求增加,市场得到进一步拓展,属于金融危机受益行业。

因此,在市场开拓方面,重点是加强玻璃钢业的市场开拓工作。

玻璃钢业。

抓住目前欧美等地体育运动、家庭休闲、房屋建材所用玻璃钢制品市场需求大的实际,提高产品质量与档次,瞄准国际玻璃钢消费趋势,结合自身设计、技术和生产等优势,研发适合欧美市场消费心理的优质新产品,努力开拓海外市场。

6、实施“新增长点培育工程”

现代服务业。

加大面向支柱产业发展的商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咨询、采购代理、中介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集成营销、法律财务、职业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力度,重点发展现代物流业,鼓励企业逐步将原材料采购、运输、仓储等物流服务业务分离出来,交由专业物流企业承担,推进物流业的社会化和专业化发展;同时,谋划构建面向产业集群发展的信息服务平台、电子商务平台、行业网站等平台服务业。

线缆业。

坚持科技创新,加大对线缆业的技术改造和设备投入力度,积极引进高速双绞机、笼绞机等精加工机械设备,增加超长、大截面钢丝铠装等特种线缆产品比重,提高产品档次和附加值。

加快弘飞线缆集团西北部占地230亩的线缆工业小区规划建设力度,积极引进与线缆业关联度高、具有较大规模的橡胶、有色金属加工等产业入区发展,逐步把线缆业做大作强。

化工业。

结合目前行业热点,积极发展油化工、煤化工和盐化工,稳定发展农用化工,加快发展有机化工、合成材料和精细化工,延伸产业链条。

加大对北方化工、龙港工贸等化工企业的设备改造力度,提高企业效益,力争三到五年实现化工业纳税超过500万。

加大对化工行业污染的治理力度,严把环保关,推进企业增上处理设备,减低对空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铸造业。

重点发展为本地输送机械设备和燃气输配设备配套的原料铸件及配件产品,限制毛坯件及半成品生产,鼓励发展其他附加值高的成套产品;高起点起步,鼓励发展绿色铸造技术,在熔炼、制砂模、清砂等生产工艺中,开发利用先进的生产工艺;重视生产工艺中废气、烟尘和噪声的治理,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注重环保措施的实施。

特种养殖业。

重点围绕皮毛生产加工及专业皮毛市场需求,培育唐林特种良繁场、瑞丰特种养殖科技示范园、鑫源祥特种养殖场等一批规模化养殖小区,通过养殖小区建设带动养殖专业村和专业户发展,逐步形成以大营、新屯为核心的特种养殖基地;组建特种皮毛动物养殖协会,协助制定技术标准、引种育种,组织进行技术信息交流和产品营销竞拍,促进养殖业健康发展;建立市场联基地的现代化产业经营模式,推进皮毛加工企业与养殖户联合,发展订单养殖。

未来三年,力争特种养殖商品量年递增60万只以上。

休闲旅游业。

加强与衡水湖休闲旅游带的产业衔接,发展与之配套的餐饮娱乐、观光采摘业,依托衡水湖提升产业发展水平;继续完善和扩建县城西南的千亩森林公园,增建体育设施,增加休闲项目,争取三年内将面积由现在的300亩扩大到1200亩,推进与之配套的房地产、体育健身、观光采摘、休闲旅游等产业和项目开发进程;加强大营镇餐饮、住宿、娱乐业的开发力度,提升消费水平和消费档次,形成与其商贸流通业发展水平相匹配的餐饮服务业规模,推进其成为县域南部的服务业中心。

四、产业空间布局

未来三到五年,按照“结构合理、产业配套、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的总体要求,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招商引资标准,努力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 公共行政管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