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和拉评课稿.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88668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和拉评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推和拉评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推和拉评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推和拉评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推和拉评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推和拉评课稿.docx

《推和拉评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和拉评课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推和拉评课稿.docx

推和拉评课稿

《数学广角—推理》课评

尹莲花

在六月二日听了胡秀敏老师讲的《数学广角—推理》这节课,收获颇丰。

这节课是在上学期学习了简单的推理之后,进一步加深了一点。

这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难度,也更具有挑战性。

这需要学生充分理解题意,通过探索和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这节课有以下优点:

1、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老师提出问题后,学生尝试自己去推理,让后由老师总结推理过程是:

抓关键信息,先找最容易确定的,再推导出正确答案。

2、学习形式多样化。

让学生同桌交流,互传信息,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让学生尝试独立完成练习,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3、注重学生思维的培养。

在学生回答问题时,多问几个为什么,引导学生捋清思路。

4、教师的语言和具有亲和力,对学生的激励效果很好。

同学发言积极踊跃,唯恐落后。

5、课件做得生动活泼,很有新意,同学也都非常喜欢。

总之,我们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并向一些有经验

的老教师多学习,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

篇二:

推理-评课稿

“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

——小专题实施方案

一、课题研究背景、目的、意义

在新课标教学改革中指出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

按照现代教学论的观点,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结论,还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发生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操作,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可见,数学的学习方式不再是单一枯燥的,而应是一个充满生命力,富有个性的过程。

在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动手操作的能力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及关注,但在众多的动手实践操作活动中也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小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的发挥。

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能极大地激发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在动手的实践中获得直接的知识体验,对知识的认识更形象直观让学生觉得简单,增加了学习数学的信心;让学生动手实践操作便是让学生经历规律、法则的形成过程,有利于知识在学生内心自然生成,且掌握的更熟练,记忆的更牢固;有利于培养学生具备实践的自觉意识,这种意识一旦形成,将对学生的终身有益。

有利于发

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

二、课题目标

(1)要通过直观教学和实际操作,来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2)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让学生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从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

(4)促进学生获得更多的直接体验,为后阶段的学习作充分的准备。

(5)培养学生自信的学习习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三、研究方法

文献研究法:

了解他人的研究状况和收集各种有益资料。

案例研究法:

针对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专题研究

观察法:

观察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习惯。

行动研究法:

通过实践的过程,形成习惯研究的各方面要求与标准。

经验总结法:

通过召开提高动手操作的有效性专题研讨

会,提高低年级动手操作有效性经验总结会,总结经验推广实施。

四、研究步骤

准备阶段:

(2013.2——2013.3)

主要工作是:

制订和修改研究方案,资料收集,学习动手操作相关理论。

实施阶段:

(2013.4——2014.7)

主要工作是:

1、实验:

针对本次课题的研究对实验班级学生实施研究方案。

2、在实验班级中课题的开展中,收集与研究有关的材料,适时的改进方案。

3、通过修改方案进行再实验,及时写出阶段性的专题小结等。

总结阶段:

(2014.8——2015.1)

主要工作是:

按实验方案进行总结,整理资料,撰写实验报告等,为进一步扩大实验研究的成果做好准备。

五、研究结果及分析

1.动手操作,丰富表象

动手操作,使学生各种感官都参与到学习中来,从多方面,多角度观察事物。

例如:

在学习一年级下册《七巧板》一课时,我们让学生通过玩拼板游戏,亲自动手去拼一拼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拼出美丽的图案,通过这些图案又能巩固我们学的平面图形知识;全班进行评比看看谁拼的好看,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创造力

2、直观演示,丰富表象

小学生无意注意占重要地位,任何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

引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的兴趣。

例如,在学习二年级下册《简单的推理》这课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一个人摆,其他三个人猜,这一过程吸引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一个人摆,其他三个人就会去猜想,根据条件去合理的推测。

3、学具的操作至关重要

学具特点及其操作活动的特点,决定了使用学具的教学

过程既不是重复人类的认识过程,又不同于直接向学生传授概念、公式和法则的传统教法。

学具的操作让学生能够很直观的去理解数学,例如,在教学数的组成时,如42的组成,时直接讲学生很难理解,但如果让他们拿小棒,通过数一数、分一分,亲自动手操作小棒,把42根小棒10个捆成一捆的捆出来,再从结果让学生自己去发现42这个数的组成就容易的多了。

4、操作中的策略至关重要

这里涉及到在学具操作活动前的定向指导。

首先是要有明确的指导语,使学生知道“做什么”和“怎样做”。

特别是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

例如:

我们在教学《比大小》时会发给学生很多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图形,让学生摆一摆,分一分哪种图形多哪种图形少,但有不少学生被这些图形的色彩形状吸引不能在操作中始终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不按教师的要求去做,不知道让他们做什么。

所以,在实践活动请教师必须明确拿这些学具“要做什么”“怎样做”。

其次是根据需要配以教具演示与必要的启发、讲解,展现操作的程序及其内在逻辑性。

有时,还可采取分步定向指导,逐渐完成操作的策略,以求实效。

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深入到学生中去,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指导解决。

例如:

徐老师在讲《简单推理》的提高应用中的游戏时他必须要清楚的告诉学生要“做什么”,每个小组“怎样做”学生拿到装学具的袋子时就不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我们还可以像徐老师那样先演示,再让学生照样去做,这时学生会更清楚,理解其中之意。

5、实践操作的环境至关重要

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加大接受知

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知识有所发现,找到规律,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学习。

例如:

我们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分类与整理》时我们就拿真正的气球让学生上来想办法把它们分一分,一个很真实的实践环境,不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发展了他们的潜能。

之后再让每位学生把自己的气球图片分一分,摆一摆,结果记录下来,又进一步巩固了分法,且满足了每位学生的需求。

在教学中数学往往都发生在我们身篇三:

小学科学《推力和拉力》说课稿

小学科学《推力和拉力》说课稿

小学科学《推力和拉力》说课稿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

科学课不仅要让小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还要教会他们做科学,即引导他们进行科学探究,并通过探究来形成他们的科学素养,开发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与动手能力。

推力和拉力是生活中常见的两种形式的力,本课以学生们亲临的各种身边活动为载体,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背景分析

(一)教学内容分析

课标中的位置:

本课属于物质世界领域中运动与力之常见的力。

课标中要求知道推和拉可以使物体的运动发生变化,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

过程与方法上要求,能用简单测量工具(测力计)对物体进行定量的观察测量,并做简单记录。

教材中,本课是第五册《力与生活》单元的起始课,后面有浮力,摩擦力,找找身边的力等课,本课要求学生知道推和拉是力,力可以使物体运动发生变化,力有大小和方向,并学会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为后面对浮力,摩擦力,身边其它力的探究学习打基础。

(二)学情分析

大部分学生知道推和拉物体时,物体会运动起来,是因为有人提供的动力,一半学生知道对运动着的物体施加推或者拉力时,物体运动可能会停止,或者改变运动方向。

知道生活中很多地方用到推或者拉,会用省力和费力描述推和拉时的感受,即力的大小。

(三)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说明

探究式,学生在身边各种推拉活动中,感受推力和拉力,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

在探究中认识、发现有关力的科学规律,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师通过讲授、演示实验,指导学生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准备:

小车,仪器车,小木块,测力计,钩码,记录表

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通过推车,推木块、推门等活动的体验,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有大小和方向,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状态,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

2.学会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初步具有根据实验现象归纳力的作用效果的能力。

3.能主动探究力的知识,对力学知识具有研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知道什么是推力和拉力、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学习使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认识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1.引出课题:

推力和拉力,知道推和拉都是力。

力有大小和方向。

t:

推动仪器车,问:

老师做了什么动作?

仪器车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个变化?

(引导学生说车向前(右)运动)

预测:

推车,车向前运动,是因为受到了老师的动力,(t:

因为他受到了什么?

才动起来。

t:

这个动力来自于“推”

t:

谁还可以使仪器车向前运动起来?

为什么会动起来?

预测:

学生会向前拉动车。

手上的动力。

t:

这次的动力是“拉”

t:

我们在做推和拉的动作时,都会施加给被推拉物体一个力,叫做推力和拉力。

(板书:

推力和拉力)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t:

静止的仪器车在受到了怎样的推力和拉力时,发生了向前的运动?

s:

向前的推力和拉力。

t:

怎样使静止的仪器车向后运动呢?

s:

向后推动或拉动车,给车向后的拉力和推力。

t:

也就是说力有方向,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力的方向有关系。

t:

板书图画,仪器车箭头

2。

探究活动,认识力能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运动的物体静止。

能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和方向。

t提出问题:

(1)推力和拉力除了能使静止的仪器车运动起来,还能不能使其他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

(2)对运动的物体施加怎样的推力和拉力,物体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3)你能用实验来说明吗?

出示材料(木块,小球,小车)

s小组交流、讨论、实验。

教师巡视并参与到学生的讨论实验中去,t针对推、拉怎样改变物体运动状态即物体受力后怎样运动进行引导。

引导的过程中

t谈话:

请把你们小组试验的结果介绍给大家?

s预测给木块,小球,小车一个向前的推力或者拉力时,木块向前运动

给向前运动的小车一个向后的大的推力或者拉力时,小车向后运动,(小的力时,可能继续向前运动,慢了,或者静止。

给小球一个向右的推力或者拉力时,小球向右运动。

t:

通过上面的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引导学生说成用力,力气小,也就是说力有大小,

t引导s小结: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就是说: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方向和快慢。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对力进行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使学生经历发现问题、猜测假设、实验证明的科学学习过程)

3、学习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t:

力的方向我们能够直接分辨出来,那么力的大小是多少呢?

我们可以通过测量工具测量得出。

测量力大小的工具叫做测力计。

测力计有圆通、平板测力计,握力计、测力环、skn系列测力计。

我们要学习使用的是平板测力计,它有以下这些结构组成,出示ppt介绍提环,弹簧,指针,刻度,底板,挂钩。

力单位是牛顿,简称牛,可以用字母n表示。

t:

讲解测力计的使用方法。

第一步:

检查测力计(板书)

a、右手提起测力计,让测力计自然下垂,检查测力计的指针是否指0n处;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如果指针没有指在0n处,要进行调谐或更换测力计。

经过检查,这个测力计的指针指在0n处

b、检查测力计的测量范围。

通过检查,知道这个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0—0。

49牛。

每一小格是0。

098牛。

c、用重0。

49牛的钩码检验测力计的准确性:

左手托住钩码,右手提起测力计,用测力计的挂钩钩住钩码,左手慢慢下垂,读数时视线要与指针相平。

测力计指针读数0。

49牛说明这个测力计很准确。

第二步:

使用测力计测力的大小

a、测力计测量的力的大小时,不可超过测力计标定的最大数值。

如果超过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可采用分割方法测量,不能分割的要换用相应的测力计。

b、首先来测量这把剪刀所受重力的大小。

估测以下不会超过这个测力计的测量范围,在

测量时,由于我们不知道到底重多少,因此要手托着慢慢自然下垂。

s:

测量提起物体时所用的力大小是多少,并记录。

t:

巡视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

c、我们用测力计测量拉动木块运动时所用的力。

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测量时要手拿测力计的底板,避免测力计与桌面之间接触,在木块匀速运动时读取力的大小数值。

s:

测量匀速拉动木块运动时所用力的大小并记录。

t:

巡视指导规范的操作方法。

4、总结

t:

这节课,我们通过推力和拉力的活动认识了力,力有大小和方向,改变力的大小和方向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还学会了怎样用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力就在我们的身边,除这节我们接触到的推力和拉力外,还有那些种类的力呢,我们把一辆小车放到斜坡上,他会自己向下跑,是谁让它由静止变成运动的?

还是推力和拉力吗?

在后面的课中,我们继续研究。

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1、从课堂气氛评价:

学生能够自始至终积极围绕学习内容思考、实验、探究、讨论,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问题评价:

(1)能举例说明推力和拉力在生活中的应用。

(2)拔河比赛中,我要比赛赢过你,那么就要求我用的力比你的()。

方向是与你的方向()

(3)推门时,门没有变化,说明我对门没有施加力。

()

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300-500字数)

1、从学生生活入手。

科学源于生活,生活蕴含科学。

首先,本节课从学生生活入手,利用常见的推、拉开始,自然过渡到推力和拉力,从而激起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并使学生真切的感受到在我们日常的生活学习中,处处蕴含着科学知识。

其次,本节课使用的实验材料是玩具小车,小球,木块,对这些学生非常熟悉的材料,兴趣更高。

2、培养学生初步设计科学实验的能力,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

在学生探究力的大小和

继续阅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环境科学食品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