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商开大联考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
《河南省商开大联考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商开大联考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商开大联考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商开大联考2020~2021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哲学是有着大用的智慧之学。
不过,现实生活中,有些人在学习、做事的时候,功利性的思维往往占据上风,凡事先问一句:
学这些东西有什么用?
在这些人看来,中国哲学是无用之学,还不如学一些实用的谋生手段和就业技能来得经济实惠。
如果以功利世俗工具的眼光看待中国哲学,认为中国哲学太抽象玄虚、没有什么实际用处,则大谬矣。
什么是有用?
什么是无用?
有用未必是真用,无用往往是大用、是妙用。
《庄子》中提到一棵因为“不中用”而得以在山中常年生长的大树,庄子对弟子感慨道:
“这棵树因为不材无用,所以长得高大挺拔,得以终其天年,这难道不是无用之用吗?
人们都知道有用之用,却往往不知道无用之用。
”
中国哲学看起来枯燥难懂、抽象无用,似乎离每个人的生活很远,好像也无助于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难题。
实际上,哲学虽然不是一种专业性或者实用性技能,但是,哲学是人类必不可缺的一门学问,它代表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智慧水平。
陈云同志讲过,“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
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哲学是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思维武器,能让人胸怀全局、洞察大势,由表及里、由此及彼,使认识跃上新的高度。
这就不是任何具体的科学或者技能所能提供的。
中国哲学凝聚的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高超智慧,其中蕴含着无穷的哲理,处处闪耀着思想的光辉,是一种真正的智慧之学。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考察时所提出的,“推进中国改革发展,实现现代化,需要哲学精神指引,需要历史镜鉴启迪,需要文学力量推动。
”
从个人的素养和能力来讲,学好、用好哲学,也是大有益处的。
哲学是智慧学,学了哲学,可以使人变得更聪明。
因为一个善于运用哲学的人,必然善于使自己的具体工作经验从个别上升为一般,赋予工作经验以理论的意义,从而增强驾驭全局的领导能力。
随着国际疫情持续蔓延,世界经济下行风险加剧,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都离不开哲学这个伟大的认识工具。
与西方哲学不同,中国哲学更侧重政治、人生、道德,对做人、处事强调较多,它告诉人们应该如何认识自然,如何洞悉社会,如何面对人生。
如果留心观察、反躬自省,就会发现,千百年来积淀成的文化因子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已经渗透在了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深处。
生活中,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与中国哲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只是很多时候不自知、不自觉而已。
学习中国哲学,一是把握其思想内容和方法,二是体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智慧。
中国哲学是智慧之学,是中华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内容,为后人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智慧。
这种智慧是超时空、没有国界的,具有普遍价值,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和无形资产。
(摘编自王杰《哲学是大用之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活中,有些人习惯以功利性的思维和世俗的眼光看待中国哲学,认为中国哲学是无用之学。
B.中国哲学不是一种专业性或实用性的技能,它既枯燥难懂抽象无用,也无助于解决具体难题。
C.哲学是人类认识与改造世界的思维武器,这绝不是任何具体的科学或者技能所能取而代之的。
D.中国哲学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高超智慧,它超越时空,不分国界,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列举庄子看待一棵树的事例,旨在证明有用未必是真用,无用往往是大用、是妙用。
B.第三段运用引用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证明中国哲学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之学。
C.文章从提升国家民族的智慧水平和提升个人的素养、能力两方面强调中国哲学的重要作用。
D.文章整体上采用层进式论证结构,开篇提出中心观点,然后分析论证,最后阐述具体做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无用”是俗智
判断,并非真正的无用,“有用”也是俗智的判断,并非真正的有用,要辩证地看待二者。
B.在现实背景下,无论是面对经济挑战,还是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哲学都是不可或缺的。
C.中国哲学与西方哲学不同,其更侧重政治、人生、道德,引导人们认识自然、洞悉社会和如何正确面对人生。
D.我们只要能把握中国哲学的思想内容和方法,体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智慧,就能学好中国哲学。
【答案】1.B2.B3.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它既枯燥难懂抽象无用,也无助于解决具体难题”错误,原文是“中国哲学看起来枯燥难懂、抽象无用,似乎离每个人的生活很远,好像也无助于解决某一个具体的难题”,“看起来”“似乎”“好像”表明并非真的如此。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论点、论据、论证方法的分析能力。
B.文章第三段只运用了引用论证,没有运用举例论证的方法。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D.“只要……就”过于绝对,这是充分条件关系,不合文意,原文表达为“学习中国哲学,一是把握其思想内容和方法,二是体悟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思想智慧”,这是说学习中国哲学的方法,并非掌握了这两种方法就一定能学好中国哲学。
故选D。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一个系统化概念,智慧的定义不仅是技术和产业上的创新发展,同时也是以科技赋能来推动城市全面进化,实现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升级。
除了夯实硬件实力,也要打造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软实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理念、管理手段、管理模式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智慧城市建设是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沈阳,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更要抓住新机遇,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以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来探索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沈阳模式。
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通畅,利用数字化提升政务效能,重点是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沈阳在构建“互联网+”城市治理新体系上已取得不少成果,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智慧交通管理平台、智慧城管平台在内的多个政务云平台,通过有效整合跨部门的信息资源,极大提升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这些数字化的“城市大脑”,不仅能助力城市科学化决策和精细化管理,也极大提升公共服务效率。
通过整合政务信息来实现“一网通办”,让市民办事更加便利,优化了营商环境,城市的“软实力”将得到全面提升。
(摘编自《探索智能管理打造智慧城市》)
材料二:
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
未来十五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新的挑战。
随着城市规模与城市人口急剧扩张,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也将不断加深。
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全城感知、智能决策的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消费升级对智慧城市建设也提出新要求。
我国拥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以上群体达到4亿,市场规模超大,内需升级趋势明显。
新冠肺炎疫情的全球持续影响不断改变着城镇居民的生活、消费习惯,“云课堂”“云旅游”等新需求不断涌现。
这些新需求对5G、大数据中心等新型基础设施以及智慧民生、便民服务等智慧城市应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摘编自《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材料三:
目前,首尔等多个城市都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2011年,首尔发布“智慧首尔2015”计划,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
2016年,首尔又发布“全球数字首尔2020”计划,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发展路线图。
首尔还计划再投入1014亿韩元(1元人民币约合171韩元),推进物联网和大数据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并成立专职部门统筹智慧城市规划,进一步深化智慧城市建设。
(摘编自马菲《首尔着力化解交通拥堵》)
4.下列对“智慧城市建设”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智慧城市建设需要科技赋能来推动城市全面进化,实现公共服务、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升级。
B.智慧城市建设既要具有硬件实力,又要具有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的“软实力”,两者缺一不可。
C.沈阳作为国家中心城市,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全面探索出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沈阳模式。
D.只有发展全域感知、智能决策的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才能使资源利用效率达到最高,促进城市和谐发展。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创新,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B.智慧城市利用数字化提升政务效能,重点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所以信息的共享通畅是其基础。
C.沈阳利用大数据技术打造了多个政务云平台,通过整合信息资源,提升了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D.城镇化进程加快、人口急剧扩张、消费升级、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对智慧城市建设都提出新的挑战。
6.以上三则材料的侧重点有何不同?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C5.B
6.材料一侧重介绍智慧城市的内涵、特点和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材料二侧重阐述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
材料三侧重介绍首尔的智慧城市发展规划。
【解析】
【分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
C.“全面探索出”未然误为已然,原文是“定位于国家中心城市的沈阳,在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更要抓住新机遇,顺应城市发展新理念、新趋势,以全局谋划、战略布局、整体推进来探索建设新型智慧城市的沈阳模式”。
从中可看出沈阳模式只是一种规划,并没有实现。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相关内容分析、判断、推理的能力。
B.“智慧城市利用数字化提升政务效能,重点打通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所以信息的共享通畅是其基础”错误。
因果倒置。
文中表达为“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通畅,利用数字化提升政务效能,重点是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筛选概括要点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内容及其他段落的“智慧城市建设是面向未来的重大发展战略”“智慧城市的基础是信息的共享通畅,利用数字化提升政务效能,重点是打通部门间的数据壁垒”“通过整合政务信息来实现‘一网通办’,让市民办事更加便利,优化了营商环境,城市的‘软实力’将得到全面提升”,再结合本则材料出处“摘编自《探索智能管理打造智慧城市》”分析可以得出,材料一主要介绍智慧城市的内涵、特点和建设智慧城市的意义。
根据材料二中“智慧城市建设是新发展阶段的客观要求”“未来十五年,我国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对智慧城市建设提出新的挑战”“只有通过大力发展智慧城市建设,发展全域感知、智能决策的智慧城市管理新模式,才能最大限度提升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城市和谐发展”“消费升级对智慧城市建设也提出新要求”再结合本则材料出处“摘编自《贯彻新发展理念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分析可以得出,材料二主要阐述智慧城市建设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
根据材料三中“目前,首尔等多个城市都制定了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1年,首尔发布‘智慧首尔2015计划,明确提出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
2016年,首尔又发布全球数字首尔2020计划,进一步完善智慧城市发展路线图……”再结合本则材料出处“摘编自马菲《首尔着力化解交通拥堵》”分析可以得出,材料三主要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