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874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8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 模拟题8.docx

小学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8

《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模拟题(8)--解析

一、单选题

1,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

答案A,联想

B,幻想

C,理想

D,想象

考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想象是人脑对已储存表象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心理过程。

根据别人口头或文字描述,人能够在头脑中产生没有感知过事物形象。

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即属于想象。

2,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  )。

答案A,反馈

B,行为

C,实行

D,内化

考点: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一般来说,态度和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即依从、认同和内化。

专家点拨品德学习阶段在历年考试中经常出现,以单项选择题、辨析题题型出现较多。

品德学习过程经历了依从、认同与内化三个阶段。

依从是态度:

与品德建立开端环节;认同更深入一层,行为具有一定自觉性、主动性和稳一定性;内化阶段,个体行为具有高度自觉性和主动性,并具有坚定性,此时,稳定态度和品德就形成了。

3,传染病流行须具备基本条件是(  )。

答案A,有传染源,有能实现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人群

B,有病原体

C,有传染源,传播途径易实现,人群易感性低

D,有人群易感,即可流行

考点:

小学生医疗保健知识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传染病流行须具备基本条件是有传染源,有能实现传播途径,有易感性高人群。

4,小明性格内向,不敢向他人请教问题,当他鼓起勇气和同学交流时,教师立刻对他给予表扬。

教师采用这种行为改变方法是(  )。

答案A,强化法

B,代币奖励法

C,示范法

D,行为塑造法

考点:

教学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强化法用来培养新适应行为。

根据学习原理,一个行为发生后,如果紧跟着一个强化刺激,这个行为就会再一次发生。

5,麻疹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时间是(  )。

答案A,发病到皮疹消失

B,发病到疹后5天

C,发病前2天到疹后7天

D,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

考点:

小学生医疗保健知识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麻疹传染期(病人患麻疹后)是发病前2天到疹后5天。

6,按照一定目、任务,利用自己以往经验在头脑中独立创造新形象过程称为(  )。

答案A,再造想象

B,创造想象

C,无意想象

D,联想

考点:

认知过程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创造想象是不依据现成描述而独立地创造新形象过程。

区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关键是是否创造了新形象。

7,人们常说“知之深,爱之切”,这种说法表明(  )。

答案A,识是情感基础

B,感是认识基础

C,识是意志基础

D,志是情感基础

考点:

情绪情感过程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认识和情感关系是:

认识是情感基础,情感又反过来对认识起着调节作用。

8,在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教学效果时,教师分别选用两个班级,一班采用讲授教学法,一班运用讨论法,两班学生在智力、学业基础等方面尽量保持均衡,期末时测量其成绩有显著差异。

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

答案A,观察法

B,实验法

C,个案研究法

D,调查法

考点:

小学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实验法是指有目地控制一定条件或创设一定情境,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一种方法。

比较讲授法和讨论法教学效果时,选用两个班级,控制了一些变量,考查在两种不同方式下教学效果,属于实验法。

专家点拨在教育研究各种方法中,观察法和实验法是考查频率最高内容,常以单项选择题和辨析题形式出现。

考生需要熟记二者概念,知道二者优缺点。

9,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最高阶段是(  )。

答案A,惩罚服从取向

B,寻求认可取向

C,社会契约取向

D,普遍伦理取向

考点:

德育涵义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柯尔伯格根据儿童不同道德认知发展阶段特点不同,把儿童道德认知分为三水平六阶段,其中普遍伦理道德阶段是最高层次,指人们能够根据自己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

10,西方教育史上,首次提倡“从做中学”人是(  )。

答案A,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考点:

教育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从做中学”是美国现代著名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教学理论基本原则。

杜威认为:

“所有学习都是行动副产品,所以教师要通过‘做’,促使学生思考,从而学得知识。

11,属于意义识记行为是(  )。

答案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考点:

认知过程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A

文字解析:

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内在联系,在反复领会、理解、弄清事物本身意义基础上所进行识记。

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这是属于“通过弄清成语本身意义、来源基础上进行识记”,是“意义识记”一种表现形式。

12,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  )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一种教学策略。

答案A,被动合作学习

B,自觉合作学习

C,主动学习

D,主动合作学习

考点:

学习理论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们以主动合作学习方式代替教师主导教学一种教学策略。

13,一个测验能测出它所能测量属性或特点程度,称为测量(  )。

答案A,信度

B,难度

C,区分度

D,效度

考点:

学习理论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信度指测验可靠性;效度是指测量正确性,能测量出所要测量东西程度;区分度是指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区分程度。

专家点拨测验质量指标主要有信度、效度、难度与区分度。

其中,信度和效度在历年考试中出现频率非常高,以单项选择题为主。

考生要牢记信度、效度概念,能够根据所给出描述判断是否具有信度和效度。

14,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常常要去寻找原因,能够激发动机归因是(  )。

答案A,任务难度太大

B,努力不够

C,运气不好

D,能力不够

考点:

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当人在做某件事情失败时,能够激发动机归因是努力不够。

专家点拨成败归因理论是学习动机重要理论之一。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15,“学而时习之”体现教学原则是(  )。

答案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

考点:

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运用。

16,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认为,人性本能是最基本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潜在、无意识、最根本动因。

这是一种(  )观点。

答案A,外铄论

B,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C,内发论

D,本能论

考点:

学习动机培养与激发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对于人身心发展动因这个问题回答主要有内发论、外铄论和多因素相互作用论三种观点,内发论者一般强调人身心发展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内在需要,身心发展顺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决定。

17,教师劳动所创造价值,并不是以物化形式表现出来,而是作为一种潜在价值因素存在于学生身上,只有借助于学生对社会贡献才能得到证明,这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  )。

答案A,滞后性

B,长期性

C,隐蔽性

D,复杂性

考点:

教师专业发展内涵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教师劳动所创造价值只有通过学生对社会贡献才能得到证明,体现了教师劳动价值隐蔽性。

18,主张“绅士教育”教育家是(  )。

答案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考点:

小学教育概述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D

文字解析:

英国教育家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绅士教育”观点,这是他针对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子弟教育而提出来。

19,班集体形成主要标志之一是(  )。

答案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考点:

班集体形成与发展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C

文字解析:

一个优秀班集体必须有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

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反映。

正确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重要手段。

良好班风是一个班集体舆论持久作用而形成风气,是班集体大多数成员精神状态共同倾向与表现。

良好班风一旦形成,就会无形地支配着集体成员行为,它是一种潜移默化教育力量。

形成了正确舆论和良好班风是班集体形成主要标志之一。

20,对于经常违反校规校纪学生,一旦发现他有好表现,马上就给予表扬。

这种鼓励能帮助他改掉自己坏习惯,从而养成良好品行。

这种做法在心理学上叫(  )。

答案A,消退

B,正强化

C,负强化

D,间隔强化

考点:

小学生心理辅导

分值:

2分

正确答案:

B

文字解析:

当环境中某种刺激增加而行为反应出现概率也增加时,这种刺激增加就是正强化,如给予奖励。

 

四、简答题

1,关于人身心发展有哪些典型观点?

其代表人物是谁?

基本观点是什么?

考点:

儿童身心发展概述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关于人身心发展主要有四种观点: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和相互作用论。

(1)遗传决定论代表人物是英国高尔登和美国霍尔。

遗传决定论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是受先天不变遗传所决定。

(2)环境决定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华生。

环境决定论理论观点是,个体心理发展完全是后天环境教育结果,遗传并没有什么太大作用。

(3)二因素论代表人物是美国吴伟士和德国施太伦。

二因素论理论观点是,个体发展是由遗传和环境两个因素共同决定。

(4)相互作用论是目前影响较大一种观点,多数心理学家都支持这一观点。

其理论观点是,遗传对个体心理发展作用大小依赖于环境变化,而环境作用发挥也受遗传制约,即“遗传决定心理发展限度,环境在限度内起决定作用”。

文字解析:

关于人身心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遗传决定论、环境决定论、二因素论、相互作用论等。

这在历年考试中经常以单项选择题、简答题形式考查。

考生应该记住:

遗传决定论者仅强调遗传作用;环境决定论者仅强调环境作用;二因素论认为遗传和环境都起作用,但二者是各自独立;相互作用论认为二者是交互起来共同对个体发生影响

2,简述做好心理辅导工作必须遵循基本原则。

考点:

小学生心理辅导

分值:

1分

正确答案:

(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教师在制订辅导计划时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