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87360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16.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docx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模拟

新版八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歌曲具有时代特征.以下歌词反映的历史时期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②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③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好,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

④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我们唱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2.国家博物馆收藏着一面五星红旗,它是毛泽东主席亲手升起的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它的第一次升起标志着中国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伟大胜利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的结束

③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了国家主人

④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下列事件中,为我国“一五计划”顺利实施赢得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的是()

A.新中国成立

B.抗美援朝胜利

C.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D.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4.下列几组词汇,最能准确反映“过渡时期”这一特殊年代的是

A.工业化三大改造合作化

B.“大跃进”人民公社公私合营

C.“文化大革命”合作化土地改革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5.“中共八大”、“国民经济的调整”、“文化大革命”共同反映出的时代主题是

A.走向社会主义之路

B.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C.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这次大会出席代表1210人。

会议的任务是:

(一)制定宪法;

(二)制定几个重要的法律;(三)通过政府工作报告;(四)选举新的国家领导工作人员。

”这次会议形成的制度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7.1954年9月,王爷爷作为一名人民代表,到北京参加一次全国性的重要会议。

他亲历的活动是

A.选举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B.决定《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

C.制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D.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8.某同学为“新中国杰出人物事迹展”收集材料,其中选材不当的是

A.雷锋—---解放军好战士

B.焦裕禄—---党的好干部

C.王进喜—---铁人

D.张謇—----状元实业家

9.总理请全国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表明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

A.民主集中制

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10.毛泽东拿起五星红旗的式样指着说:

“我们这个图案,表现我们革命人民大团结”。

这一情景发生的历史背景应是()

A.1921年中共成立

B.1954年一届人大

C.1945年抗战胜利

D.1949年政协会议

11.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总司令是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D.林彪

12.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

宪法或宪法性文件

产生的背景

主要内容

历史地位评价

共同纲领

确立了中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

具有临时宪法性质

1954年宪法

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

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1982年宪法

改革开放,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计

A.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全国人民代表人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社会主义祛律框架体系形成

B.①人民共和国成立后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框架体系形成

C.①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确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③新时期治时安邦的总章程

D.①三大战役取得胜利②确立我国为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13.以下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B.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实现

C.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D.周恩来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14.历史影片能艺术再现重大历史事件。

下列四部爱国主义影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台儿庄战役》

②《南昌起义》

③《重庆谈判》

④《文化大革命》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③

D.②③④①

15.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部宪法颁布的时间是

A.1949年

B.1950年

C.1953年

D.1954年

16.我国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途径是

A.走合作化道路

B.走产业化道路

C.发展高科技产业

D.建立高效益的大农场

17.读农家春联,忆农村往事。

在下列农家春联中,反映土地改革运动的是

A.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B.大包干是摇钱树,不出三年都变富

C.土地还家山河改色,妖氛敛迹农民翻身

D.毛主席挥手指方向,合作化道路宽又广

18.三大改造的顺利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此开始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艰辛道路。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良好开端是

A.新中国成立

B.土地改革开始

C.中共八大召开

D.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召开

19.不同时期会有不同的流行语,比如当前流行“不忘初”“流量”“共享”等,通过流行语的变化,我们能够感受时代的变迁(如下表所示),下列流行语符合“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建国初期

“人大”“政协”“三大改造”

 探索时期

“大跃进”“放卫星”“原子弹”

“文化大革命”

 

①“以阶级斗争为纲”

②“中美联合公报”

③“两弹一星”

④“铁人”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949年以来,为促进西藏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措施。

下列举措直接推动了西藏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是()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建立经济特区

④修建青藏铁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原则。

下表不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A、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推动了中国农业的发展

B、设立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

打开了对外开放的窗口

C、粉粹林彪反革命集团

标志文化大革命结束

D、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给我国带来机遇也带来挑战

A.A

B.B

C.C

D.D

22.抗美援朝战争中,担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的将领是

A.朱德

B.刘伯承

C.彭德怀

D.聂荣

23.下列关于新中国土地改革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改革从新解放区开始

B.到1952年底,全国的土地改革全部完成

C.彻底摧毁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

D.为国家工业化准备了条件

24.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的事件是

A.新中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抗美援朝战争

二、综合题

25.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一反映的是西藏农奴的悲惨生活,你认为导致当时农奴悲惨命运的历史根源是什么?

(2)图二人物是《翻身农奴把歌唱》的演唱者一一著名藏族民歌手才旦卓玛,歌词中“驱散乌云见太阳”指的是什么?

西藏农奴彻底翻身做主人大体是在什么时候?

(3)为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新中国成立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举一例)请列举国家促进西藏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至少两条)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我国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我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和国民经济面貌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

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已经在1956年基本完成了,生产关系这种根本的变化,为我国社会生产力开辟了迅速发展的道路。

——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我国1952年钢产量135万吨,发电量72.6亿度,煤炭6649万吨,原油43.6万吨,棉布38.3亿公尺。

1957年钢产量535万吨,发电量193亿度,煤炭13000万吨,原油146万吨,棉布50.5亿公尺。

1957年比1952年钢产量增长296%,发电量增长166%,煤炭增长96%,原油增长235%,棉布增长32%

——1959年4月14日《人民日报》

材料三:

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材料四:

安徽凤阳花鼓唱词:

“凤阳地多不打粮。

磙子一信就逃荒。

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凰阳。

”(“文革”时)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

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

个人集体都能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1979年)

问题一:

联系所学知识,材料一所说的“社会主义改造”是指哪一事件?

说出哪一任务的完成促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该任务到哪一年完成?

问题二:

结合材料二,这一时期我国工业和交通方面有什么突出成就?

各写一例。

这一时期的成就带来了什么影响?

你认为依据材料二的内容说明我国的工业结构存在着怎样的隐患?

问题三: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960年农业生产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

两段唱词反映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

巨大变化得益于农村改革实行了什么制度?

随后进行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问题五:

纵观新中国经济发展历程,我们得到什么启示?

27.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带领各族人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围绕主要任务进行了有效地探索。

材料一:

陆定一曾经指出:

“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这在以往是没有钱例的。

……(中国)城市革命处于低潮时,可以到乡村去,继续革命,以‘乡村包围城市’的办法夺取全国政权。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一卷)

材料二:

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和“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已经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

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从此刻开始的。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第三卷)

材料三:

 1979-1997年我国与世界主要国家经济年均增长率比较表

问题一:

中国共产党“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到以乡村为中心”是在哪一事件之后?

该事件的领导人是谁?

建立了哪一根据地?

问题二:

“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从哪一计划开始实施的?

该计划的起止时间是什么?

“三大改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

“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是指什么?

问题三:

从材料三表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国经济发展的状况如何?

出现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问题四: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怎样做会发展的更好?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二、综合题

1、

2、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成人教育 > 成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