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4299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918.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docx

1773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部编版人教版(七年级)初一上册历史期末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元有天下,其疆域之袤,海漕之富,兵力物力之雄廓,过于汉唐。

”面对如此广袤的疆域,元朝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是

A.分封制B.郡县制C.行省制D.郡国制

2.1982年,北京人遗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会使用火和打制石器

C.已经会制造工具和种植水稻

D.会建造房屋和使用陶器

3.以下文物或模型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是

A.宅院画像砖

B.陶院落

C.击鼓说唱佣

D.“汉并天下”瓦当

4.下列人类遗址中,对研究我国北方原始农耕文化帮助最大的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5.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人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秦→西汉→东汉B.西汉→东汉→三国

C.东汉→三国→西晋D.三国→西晋→东晋

6.“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之一。

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如图两件绝世青铜精品。

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7.历史学家钱穆说:

“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

”秦朝以前“最灿烂的学术思想”指的是

A.焚书坑儒

B.百家争鸣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信奉道教和佛教

8.远古时代,传说有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为了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后人非常尊敬他。

他是

A.炎帝

B.黄帝

C.蚩尤

D.大禹

9.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出现于()

A.西晋后期B.三国时期C.东晋时期D.南北朝时期

10.“海上丝绸之路”开通后,大大促进了汉朝与东南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海上丝绸之路”最远抵达

A.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B.马来半岛C.孟加拉湾沿岸D.欧洲

11.美国学者罗兹·墨菲在《亚洲史》中指出:

“中国人至今任然称自己为‘汉人’,他们因为是汉代首次确立的典型中国文化和帝国伟大传统的继承者而甚感骄傲。

”西汉建立距今

A.1800多年B.2200多年C.2100多年D.2300多年

12.《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改变这一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的政策、措施中不包括

A.轻徭薄赋B.休养生息C.以德化民D.严刑峻法

13.1958年在半坡遗址上修建了半坡博物馆,下列反映半坡人生活状况的模型或实物中,哪些可以入选其中(  )

①半穴居房屋

②木结构水井

③人面鱼纹陶盆

④粟的朽粒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国家博物馆藏有一块秦代十二字砖,砖上刻有“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

根据我们学过的有关文字演变知识可以判断,这块方砖上的文字应该属于

A.金文

B.行书

C.小篆

D.隶书

15.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人民的餐桌上除了稻米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

C.北方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的减少

16.我国境内早期人类的代表是

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河姆渡人

17.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是

A.尧B.舜C.禹D.炎帝和黄帝

18.历史复习课上,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点的古代书法家应该是

①东晋人②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

③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④后人尊称他为“书圣”

A.李斯B.胡昭C.锺繇D.王羲之

19.“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下列与《三字经》中的这段话所概括的历史不相符的是

A.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B.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

C.这一时期社会发展陷入停滞倒退

D.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20.“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

A.陈胜吴广起义B.绿林赤眉起义C.黄巾大起义D.黄巢起义

21.三国鼎立时期魏国的建立者及其都城搭配正确的一项是( )

A.曹操 洛阳B.刘备 成都

C.孙权 建业D.曹丕 洛阳

22.以下示意图反映出

A.东汉末年军阀割据B.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C.魏晋时期政权并立D.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23.这部著作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东汉史学家班固评价这部著作“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这部著作是()

A.《春秋》B.《左传》C.《史记》D.《资治通鉴》

24.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

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

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

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25.为巩固统一,秦始皇与汉武帝在加强中央集权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统一文字B.统一车轨C.统一度量衡D.加强思想统治

二、材料综合题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武帝执政时期,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辉煌的“西汉盛世”,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建立起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丰富和充实了华夏文明。

——摘自《七年级历史教师用书》

(1)根据材料一写出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及创建者,并写出秦朝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时负责监督地方官员的官职名称,答出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的“首创精神”表现在哪些方面。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连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从早期国家结构的基本形势看秦汉大一统政治的社会基础》

材料三:

这位新皇帝开始將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郡县,每一郡县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三反映了中国古代的哪两项政治制度?

(3)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统治者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是什么?

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

试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4)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谨,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华阳国志》

材料三西晋永嘉年间(307~313),中原战乱频仍,衣冠士族,往往举族南迁。

据记载有林、黄、陈、郑、詹、丘、何、胡八姓,本系中原大族,入闽后先在闽北定居,而后渐向闽中和沿海扩散。

“八姓入闽”是福建历史上第一次北方汉人大规模进入福建。

——摘编自梁克家《三山志》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河姆渡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名称。

对比以上两种工具,说明图二工具的优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重大水利工程;并概括这个工程发挥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八姓入闽”的原因。

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八姓入闽”对福建经济发展起到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概述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元朝疆域辽阔,是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

为了对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治理,元朝统治着根据各地区的情况,采取因地制宜的方式。

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在地方设中书省。

简称行省制。

C项符合题意;分封制是西周时期推行的,排除A项;秦朝在在地方建立由中央管辖的郡县制。

排除B项;西汉初年,在地方上继承秦朝的郡县制,同时又分封诸侯王国,郡国两制并行。

排除D项;故选择C。

2.B

解析:

B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北京人用石块、兽骨和鹿角等制作各类工具。

他们已经会打制石器,如:

尖状器、刮削器、石锤等。

从北京人遗址发现的大量灰烬可知,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B项符合题意;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A项不合题意;河姆渡原始居民已经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

C项不合题意;半坡居民位于北方黄河流域,居住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房屋,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点睛:

“北京人”是解题的关键。

这里需要掌握各种原始居民的显著特点。

据所学,北京人手脚分工明显,会直立行走,能够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使用打制石器,进入旧石器时代;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河姆渡和半坡原始居民开始有了原始农业。

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在长江流域,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水稻,饲养家畜,居住干栏式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生活在黄河流域,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耒耜等垦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会制作彩陶,居住半地穴是房屋。

3.B

解析:

B

【解析】

根据图片依据所学知识可知,A项衬托出东汉初期一片安逸祥和的世俗生活景象;B项陶院落的院落里豪强大族的住宅和防御设施紧密结合,透露出东汉阶级对立和社会动乱的情形;C项是东汉时期的文物,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民间生活气息和地方风貌;D项是西汉初期的文物,体现了西汉的统一。

故选B。

4.C

解析:

C

【解析】

依据题干关键词“北方原始农耕文化”,结合课本所学,半坡原始居民生活于距今五六千年,北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附近的半坡村,他们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居住着半地穴房子,种植的粮食作物是粟,并且开始种植蔬菜,体现了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化。

C项符合题意;元煤人遗址发现于云南元谋县,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

云南在南方。

B项不合题意;北京人遗址发现于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生活在距今约70-20万年,过着群居生活,靠打猎和采摘生活,还没有农耕。

B项不合题意;河姆渡遗址发现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距今约七干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不属于黄河流域北方,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

点睛:

“北方”“原始农耕文化”是解题的关键。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的农耕。

南方原始农耕的代表是生活在长江流域,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原始居民,他们的农作物是水稻;北方农耕的代表是生活在黄河流域陕西西安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半坡原始居民,他们种植的农作物是粟。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材料“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反映的是秦朝建立和灭亡。

材料“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反映的是西汉的建立和灭亡。

材料“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反映的是东汉的建立和灭亡。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6.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青铜文化是中国先进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商周时代,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商朝的青铜器制造规模大,技艺精湛,品种多,图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四羊方尊造型奇特,是商朝灿烂辉煌的青铜文明的代表,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B符合题意。

由此可知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B项符合题意;“焚书坑儒”是秦始皇采取的措施,A项不符合题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汉武帝采取的加强思想控制的措施,C项不符合题意;“信奉道教和佛教”不属于秦朝以前“最灿烂的学术思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三皇五帝时期,黄河泛滥,鲧、禹父子二人受命于尧、舜二帝,任崇伯和夏伯,负责治水大禹率领民众,与自然灾害中的洪水斗争,大禹从鲧治水的失败中汲取教训,改变了"堵"的办法,对洪水进行疏导,大禹为了治理洪水,长年在外与民众一起奋战,置个人利益于不顾,"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13年,耗尽心血与体力,终于完成了治水的大业,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人物不具备治水有功的成就,不符合题意;故选D。

9.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江南地区自然条件和地理环境优越,有利于农业发展,政局稳定,战乱较少。

为了躲避北方的战乱,大量人逃往江南地区。

西晋后期以来,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高潮,更多的北方人迁徙到江南,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A项符合题意;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还非常落后,没有大规模迁徙,B项不合题意;西晋之后,东晋、南北朝是,长江中下游一定农业发展,还有北方人南迁,CD项不符合题意;由此分析可知,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汉武帝以后,西汉的商人还常出海贸易,开辟了海上交通要道,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从广东沿海的港口出发,沿海岸线,从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斯里兰卡,故A符合题意;BCD表述与题干无关,排除。

故此题选A。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公元是世界通用的纪年方法,以传说中的耶稣生年为公元元年。

以元年为界,向前推算,称为公元前----年,向后推算,为公元---年。

公元前后相距的时间是两个数字相加减1。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今年是2020年,故西汉建立距今2200多年,故B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此题选B。

12.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社会经济衰弱,朝廷推崇黄老治术,采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以德化民”的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治世局面。

选项ABC都属于汉初采取的措施,不符合题意,排除;严刑峻法是秦朝的治国方针,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人,生活在陕西西安,地处黄河流域,干旱少雨,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半坡人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人类;半坡人会制作彩陶,人面鱼纹陶盆是半坡人的代表作。

①③④符合题意,即C符合题意,木结构水井是河姆渡居民的,②不符合题意,即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

14.C

解析:

C

【解析】

根据题干“秦代十二字砖”“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无饥人”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下令废除六国的文字,规定以秦国所用小篆为标准文字,由此可知,秦代十二字砖上的字是小篆,所以答案选C。

1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魏晋南北朝时期”,联系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工具,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这是我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人口南迁,也促进了民族融合,选项A符合题意;选项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谋人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选项A符合题意;北京人距今70万——20万年,选项B不符合题意;山顶洞人距今约3万年,选项C不符合题意;河姆渡人距今约7000年,选项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7.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蚩尤部落。

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黄帝和炎帝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18.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书圣”“《兰亭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

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D符合题意;ABC项与“书圣”无关,排除,故选择D。

1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材料中的“宋齐继,梁陈承,为南朝”指的是东晋结束后,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统称“南朝”。

“北元魏,分东西,宇文周,与高齐。

”指的是北魏曾经统一黄河流域,后分裂为东魏和西魏,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融合。

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但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没有陷入停滞倒退,综上可知,C错误,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选项表述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择C。

2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陈胜吴广起义。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

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发生在西汉末年,C项发生在东汉末年,D项发生在唐朝末年。

由此分析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

2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关键词“搭配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曹操的儿子曹丕于公元220年建立魏,都城是洛阳;221年刘备建立蜀,都城是成都;222年孙权建立吴,都城是建业,D项搭配正确;ABC三项搭配错误。

故选D。

22.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分析图片可知,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它主要控制北方地区;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它主要控制西南地区。

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主要控制东南地区。

266年,司马炎(晋武帝)建立西晋,都城洛阳。

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所以示意图反映出统一趋势不断加强,D符合题意;ABC项概括不全面,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的相关史实。

2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生活在西汉汉武帝时期的史学家司马迁所写的《史记》,记述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实,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东汉史学家班固写的《汉书。

司马迁传》中,称赞《史记》是“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

材料强调的是“实录”,这反映了司马迁史德高尚,公正记事。

C项符合题意;鲁国史官把当时各国重大事件,按年、季、月、日记录下来,一年分春、夏、秋、冬四季记录,简括起来就把这部编年史名为《春秋》。

A项不合题意;《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它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B项不合题意;司马光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

D项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C。

【点睛】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解题的关键。

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鲁迅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是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宏伟目的,也表明了他进步的历史观。

2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

25.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秦始皇“焚书坑儒”一样,都是为了巩固中央集权,都束缚了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和科技文化的发展,故D符合题意;秦始皇统一了文字、车轨、度量衡,故ABC排除。

故此题选D。

二、材料综合题

26.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嬴政;御史大夫,刺史;维护皇权(或维护中央集权)

(2)政治上建立了监察制度;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交往上开通了路上和海上丝绸之

解析:

(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嬴政;御史大夫,刺史;维护皇权(或维护中央集权)

(2)政治上建立了监察制度;思想上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外交往上开通了路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成为古代中西交往的大动脉。

(学生言之成理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详解】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嬴政统一全国后,建立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统领,分别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事务;在地方推行郡县制。

因此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创建者是嬴政(秦始皇);秦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时设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中国古代建立监察制度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

(2)根据材料一“强化监察制度”、材料二“汉武帝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的诸多首创精神和积极的治政态度……他两次派遣使团出使西域,最终凿通西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的“首创精神”表现在政治上,颁布“推恩令”,设立刺史制度;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经济上,铸币权收归中央(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对外交往上,开通了丝绸之路等。

27.

(1)①东周;②战国。

(2)分封制;郡县制。

(3)“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

西晋统一全国;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

(4)追求大一统。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

解析:

(1)①东周;②战国。

(2)分封制;郡县制。

(3)“焚书坑儒”。

儒家思想。

西晋统一全国;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等。

(4)追求大一统。

【解析】

【详解】

(1)依据所学可知,西周灭亡后,周平王东迁,开始历史上的东周。

东周又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时期。

故表格中①是东周时期;②是战国时期。

(2)西周时期周天子把非嫡长子分封到各地做诸侯,称为分封制。

秦朝统一后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

依据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可知是分封建邦的分封制;依据材料三“新皇帝”可知是秦始皇,依据“将广阔的国土划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图表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