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5581634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90.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docx

湖南省衡阳市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

湖南省衡阳市2019届高三第三次联考(三模)语文试题

题号

总分

得分

评卷人

得分

一、名句默写本大题共2道小题。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指出: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象,因其啼声甚哀,往往传达一种凄凉之意或思念之情。

如《锦瑟》中的“___________”一句委婉表达了作者的哀思;《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一句就表达了思念之情。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一句,写的是周瑜的儒将装束。

“_________”一句,表明了周瑜的赫赫战功。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国内、国外两个方面阐释了国家灭亡的原因。

(2)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季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文本阅读本大题共5道小题。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王鲁彦

我愤怒地躺在母亲的怀中。

母亲紧紧地搂着我,呜咽地哭泣着,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颈上。

我只是愤怒地躺着。

“你不生我不好吗,母亲?

”我怨念地问。

母亲没有回答,母亲的脸色极其苍白。

我愤怒地伸出右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

“为了母亲,孩子…”母亲按住我的手,呜咽地说。

“咳咳…”我哭了。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杷树,雨萧萧地滴在我心上。

母亲的脸色是那样的苍白。

我悲苦地挽住了她的颈,她的颈如柴一般的消瘦。

“让我死了罢。

母亲…”我哭着说,紧紧地挽着她的颈。

“不能,不能,越子,我的孩子……”她的泪纷纷地落在我的脸上。

灯光暗淡地照着她的头发,她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

静寂,静寂,世界上除了我和母亲外,没有一个人影,除了风和雨的哭声外,没有半点响声。

“罢了,罢了,母亲。

我还你这颗心,我还你这颗心!

你生我时不该给我这颗心,这在世界上没有用处!

”说着,我用两手竭力地撕我胸上的衣服,怨忿而且悲伤。

“啊,孩子!

”…母亲号啕地哭了。

她紧紧地按住了我的手,我竭力地挣扎着。

风凄凄地摇荡着窗外的枇把树,雨萧萧地滴在我的心上。

灯光暗淡地照着母亲的头发,母亲的头发如丝一般的乱,如霜一般的白,母亲的泪如潮一般地流着。

我抱住她的消瘦的颈,也号啕地大哭了。

有一滴泪,从母亲的眼中落了下来,滴在我的眼上,和我的泪融合在一处,渐渐地汇成了一道河。

我溯着河流走去,进了母亲的眼帘,一直到了母亲的心坎上。

在那里,我看见母亲的心萎枯了。

“母亲,为了你的孩子,你将你自己的心萎枯了。

然而你分给你孩子的那颗心,在世界上只是受人家的咒诅,不曾受人家的祝福,只能增加你孩子的悲哀,不能增加你孩子的欢乐。

现在,取出来还了你罢。

母亲!

”我哭着说,跪倒在母亲的心旁,解开胸衣,用指甲划开胸皮,我伸手进去从自己的腔中挖出一颗鲜血淋淋的心,放在母亲的心上。

母亲的心和我的心合成一个,热血沸腾了。

我急忙合上自己的胸皮,扣上了胸衣,忽忽地离开了母亲的心,出了母亲的眼帘,由原路回到了母亲的膝上。

母亲不知道。

“母亲,我不再灰心了,我愿意做‘人’了。

”我拭着眼泪对母亲说。

母亲微笑了。

母亲的心中充满了无限的欢乐,母亲的眼前露出了无限的希望。

只有灯,只有站在壁上的灯,它知道我在母亲心中所做的什么,不忍见那微笑,渐渐地惨淡了下去……

一九二四年作

(选自王鲁彦处女集《柚子》)

7.对文章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多次写到“风”“雨”,“风”“雨”具有象征性,暗示社会环境的恶劣,加剧了人物内心的情感冲突。

B.“暗淡”的“灯”渲染了阴暗凄冷的氛围,为“我”梦幻般地将心还给母亲提供了背景。

C.作品有相当多的独句段,和诗歌形式颇相似,这种语言表达颇具诗的韵味。

D.文章运用写实的手法,母亲的泪和“我”的泪汇成一条河,“我”看见了母亲心的枯萎。

8.本文的叙述颇具特色,请简要赏析。

9.巴金评价本文“洋溢着强烈的人道主义气息",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农村”不等于“农业”。

纵观世界各国,除非是在土地异常丰裕的国家(如南美),否则,农业不可能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赶上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

20世纪末,美国的农场平均规模是210公顷,英国69公顷,法国42公顷,然而,如果没有政府补贴,这些国家的农民要想获得城市的平均收入也是比较难的事情。

相比之下,我国的农户平均规模只有半公顷,根本不可能维持农户的正常收入。

预计到2035年,我国也将仍然有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农村。

但农村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大大落后于城市,许多地方的卫生、给排水和炊事等方面的生活便利程度依然不高。

随着人口增长的放缓,农村学校数量下降,优势教育源向城市集中,多数农村中学毕业生即使能够考上大学,也只能读三本或大专。

由此造成的结果是,不发达农村家庭让孩子读大学的热情大为下降。

有鉴于此,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不应该只是振兴乡村经济。

即使是在不太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交通情况的改善,农村居民的就业也是围绕着城市和集镇展开,乡村和城市在经济上已经融为一体,单独谈乡村经济是没有意义的。

摘编自《振兴乡村不能只谈乡村经济》,《勝讯网》2018年5月3日)

材料二:

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财政部、农业农村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应阶段内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

到2020年,金融支农资源不断增加、农村金融服务持续改善,切实加大金融资源向贫困地区的倾斜力度,增加农村金融供给,更好满足乡村振兴多样化融资需求。

中长期,突出目标的规划性和方向性,推动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适度竞争、有序创新、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最终实现城乡金融资源配置合理有序和城乡金融服务均等化。

(摘编自《五部门发布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指导意见》,《央行网》2019年2月11日)

材料三:

在新时代,中国能否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能否如期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地区。

我国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较为突出。

农田水利、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不足,劳动力素质偏低,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关键领域的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水平落后等因素制约着农业现代化发展。

近年来,随着城乡统筹发展的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从2008年的3.33:

1下降至2018年的2.69:

1,但仍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的2.5:

1。

乡村振兴是指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全面发展,三者之中经济振兴是基础。

十九大部署乡村振兴分三个阶段实施,即到2020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到2035年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即使到2050年,中国城镇化达到较高的水平,但仍将有相当数量的人口常住在乡村。

据联合国经社理事会人口局的预测,到2035年和2050年中国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71.1%和75.8%,届时乡村常住人口将分别达到4.19亿和3.35亿。

城市与乡村是一个相互依存、相互融合、互促共荣的生命共同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全面促进农村經济、社会、文化振兴和生态文明进步,建设繁荣富强、宜居美丽的现代化新乡村。

(摘编自《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产业》,《搜狐网》2019年3月18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纵观世界各国,没有那个国家可以让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赶上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哪怕是美、英、法这些国家也是如此。

B.《关于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指导意见》明确了相应阶段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目标,其短期目标是金融资源要向贫困地区倾斜。

C.从十九大部署的乡村振兴的实施阶段来看,无论这个过程是20年还是30年,全面振兴的目标直指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D.近年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了,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呈下降趋势,但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仍未达到城镇的一半。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新时代,要促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农村大发展、大繁荣,全面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将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B.城市的发展和繁荣绝不能建立在乡村衰败的基础上,城乡共荣应该是实现全面小康和全面现代化的重要前提和保障。

C.综合三则材料可知:

乡村振兴包括经济、社会和文化等的全面振兴,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是振兴乡村经济。

D.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如果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的小康和农业现代化问题,那么中国的小康和现代化将是不全面的

6.试结合材料,谈谈在新时代如何振兴乡村。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半壶水

孔立文

夕阳染红了整个大漠。

一只狼,一只披着细碎残阳的瘦狼,跌跌撞撞地闯入了陆归林眼前这雄奇魂丽的画卷。

他轻轻地解下了外腰带,这个两端有铁环、铁扣的军用腰带,可攻可防。

狼伫立在远方,略仰着头,对着他示威。

这绝对是一只历经苦难和沧桑的老狼,它啼血的嗥叫声中包含着悲伤、绝望和忧郁。

“我要杀了它。

”陆归林坚定地对自己说。

他抡起军用腰带,冲向那狼。

狼奔逃而去,速度极快。

可是,没过多久,他发现,它又出现在他的身后。

这狼和他打起了游击战。

几个回合下来,陆归林已是精疲力竭^

他走,它就走;他停,它也停。

而且距离总是三四十米。

夜色来临,他找了个斜坡,对着那只狼,枕着交织的双手,仰面半躺着。

狼也停下来,蜷在地上。

漠野苍茫,四周静寂。

中午的那场沙尘暴使陆归林脱离了勘探队的战友,在寻找队伍中误入了这茫茫沙漠。

漫天的风沙和徒劳的奔跑,他的迷彩服硬得成了一块铁板。

他太累了,累得全身像散了架,两腿如灌了铅。

不知不觉中,他竟然在清冷的沙漠风中睡着了。

一觉醒来,他吓了一跳,因为他看见了前方狼的眼睛。

狼的眼晴正一闪一闪的,这让他睡意全无。

新的一天来临,陆归林又开始了沙漠上的舞蹈。

指北针留在了军车的驾驶室里,陆归林只能靠太阳判定方位,他的目标就是向西,向西,再向西。

沙海滚动着热浪。

狼,也已经被饥饿和干渴折磨得摇摇晃晃。

陆归林轻轻地晃动了一下水壶,他要再听一下水的声音,水的声音就是生命的声音。

昨天发现自己迷路时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水壶里的水,那时壶里的水只剩下现在这半壶。

他知道在沙漠里迷路意味着什么,所以他一直没敢动那水,实在渴得难受,他就轻轻晃动一下水壶,水晃动的声音总能让他充满希望。

当太阳如蛇一样缠着他的时候,陆归林下了喝水的决心。

他拧开水壶的盖子,手有些抖,干裂的嘴唇也抖动起来。

当他把壶口放到唇边时,他看到了那狼。

他一下子就有了主意。

一个半埋在沙丘里残缺的动物骨架出现在他的视野。

他把这个白花花的东西拽出来,扯下一块扇形的骨头,铺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倒在这个骨头的凹处。

可是水落在上面连湿都没湿一下,就不见了。

倒,再倒……骨头上终于出现了一汪清水,那一汪清水就像镶在少女项间的一枚珍珠,光彩夺目,绚烂动人。

狼果然向他走了过来,当狼毫无防备贪婪地舔食那汪清水的时候,陆归林高高举起军用腰带,却迟迟下不了手。

他原本是想利用这个机会干掉这狼的。

但是,他放弃了,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

他喝掉了壶里所剩无几的水。

水的力量就是这么神奇沙漠中划过一声尖锐有力的嚎叫,狼高昂着头,像获得了新生一般。

狼对着他持续地嚎叫,然后竟独自蹒跚而去。

它走走停停,不断地转头,并发出模糊不清的叫声。

陆归林读懂了狼的语言。

他跟在了狼的后面,机械地跟着。

它走,他就走;它停,他也停。

而且距离的把握,也是三十米左右的样子。

傍晚将至,当他跟着那狼费尽全力爬上一个硕大的沙坡时,奇迹出现了——映入眼帘的是迷人眼的绿色,久违了的绿色!

在绿色与绿色之间,是银光闪闪的水面。

一条河横亘于草地之间,河的那一端,是林带,是庄稼地,是村庄……

绿洲,这就是孕育生命的绿洲。

陆归林踉踉跄跄地奔到河边,疯了一般,他捧起那清凉甘冽的水,大口大口地喝起来

忽然,陆归林的耳畔传来一片呐喊声,猛地一抬眼,他看见一群人正在追赶那只狼。

再看那只狼,速度如闪电一般,从河畔奔向了他们刚刚走出的茫茫大漠。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11期)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以“半壶水”为题,能很好地吸引读者的阅读注意力,同时,这半壶水又串联起主要情节,成为推动故事向前发展的关键所在。

B.小说的心理描写言简意深,“他不知道自己这是为什么”,既是对他放弃除狼计划的解释,也暗示了他想通过老狼带自己走出沙漠。

C.小说以补充叙述的方式,交代了陆归林独肖陷身沙漠并与老狼对峙的原因,既消除了读者心中的疑惑,也使得情节更显严谨、完整。

D.茫茫大漠是陆归林与老狼的相遇地,他们以此为背景演绎了一波三折的人狼之战,小说于惊心动魄的叙述中,具有发人深省的力量。

8.小说中的陆归林有哪些性格特点?

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小说最后一段能否删去?

请结合作品阐述理由。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中华传统文化之中,崇德观念发端较早,可追溯至史前神话时期。

不过,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则是在西周以后产生的。

在《周书》《诗经》等相关典籍中,“德”字频频显见。

探究分析可知,重德思想在周代的政治、伦理、宗教等各个领域中均有体现,成为统治阶层高度认可的政治管理理念。

春秋战国以来,经过孔孟及其后学的进一步阐释与发扬,“德”之思想深入人心,成为有道君子的人格特质,“崇徳立本”已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

从两汉至近代,崇徳、重德思想更是成为经济、人才、教育等诸多领城的重要价值理念。

历史事实证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崇德智慧是经久不衰、熠熠生辉的。

在中华传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先哲对“德”观念的自觉採讨是在天道与人道的互动中展开的。

古圣先贤对于“德”观念的认识与深讨经过了由“行”到“性”、由“外”至“内”的发展。

在这样的发展过程中,人道、人德处于不断的升格过程中,与之相伴而来的,是人之主体性、能动性、实践理性的不断觉醒与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即使先哲认为人之“仁与义”之德足能与天道之“阴与阳”、地道之“柔与刚”并列而论,但人之所为在于仿照天之“健”而“自不息”、效法地之“坤”而“厚德载物”,在于“与天地合其德”。

在中国先贤看来,上天有好生之德。

因此,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赞天地之化育”“与天地参”",即通过尽己之性、成己之德而助天道之生生不息、大化流行,并不是无限扩张人欲而征服自然。

先哲之所以强调人要不断提高自我、发展自我,就是因为深信天、人之间是可以通过德”来沟通的。

这是盂子所讲的“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也是张载所讲的“因明致诚,因诚致明,故天人合一”。

其间虽有“敬德”“仁德”“诚德”“礼德”之侧重点的不同,但先哲修德正已、敬天法道的宗旨是从未政变的。

这种高度弘扬人德而又始终对天德葆有畏之心的天人和谐思想,既是中华文化有别于西方文化的独有特质,更是中华文化历经变故却延续不衰的根源所在。

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之中,先哲探讨“德”观念的根本旨归在于治国安邦、平治天下。

《尚书・尧典》中说,尧帝明察洞达、谦逊宽和、光辉明亮,能够发扬美好的徳性,从而和睦九族、平章百姓、协和万邦。

在这样一个施政序列中,在上位者的“克明復德”是“亲九族”“平章百姓”的先决条件,其根本指向正在于治理国家、协和万邦。

(摘编自倪富静《崇德立本的重德传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在历史长河中,崇德观念在变化,崇德的价值理念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B.虽然人们的所为在于与天地“合德”,但是人的道德思想与天地之道是可以并论。

C.由“行”“外”到“性”“内”的认识,体现了先贤们自觉探讨“德”观念的方式。

D.在中国古圣先贤看来,人与天地“合德”的根本目的在于治理国家、协和万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中崇德观念的发展历程。

B.文章运用引用论证、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阐述了崇德立本的重德传统。

C.文章强调了修德正己的原因和崇德立本的宗旨,但并未明确具体做法。

D.文章以尧帝因美德平天下的事例,强调了上位者要“克明俊德”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崇德观念源于神话,在西周以后发展成为较为自觉的道德意识与思想,并成为中华文化的典型特征。

B.守护绿水青山的过程,也是人们发挥自己天性,成全美德的过程,并由此实现了“与天地参”的目标。

C.在中华传统文化中,诚信

天之道,追求诚信是人之道,所以人们要不断地提高自我、发展自我。

D.作者认为孟子和张载关于“德”的表述虽然存在差异,但都体现了以修德来达到天、人沟通的理念。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大气环境质量评价不仅有利于人们认识和研究大气环境质量,还可为有效治理和控制大气污染提供必要的科学依据。

本课题组对全国42个主要城市2001〜2010年的曰空气质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冬季大气污染最为严重,秋、春次之,夏季污染最低。

这种季节变化规律,表现出我国以煤烟和二次扬尘为主的大气污染特征,也与天气气候条件以及局地因素的季节变化有关。

冬季降水偏少,气候干燥,植被干枯,西北风强劲,易引发起沙、扬尘天气;另外冬季,尤其是早晚,容易出现逆温层,抑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同时冬季为采暖期,燃料消耗量大,污染物排故量大,更加剧了大气污染。

春季是沙尘暴频发的季节,多发生于西北的沙尘暴借强劲的西北风可长距离输送影响中国的不少城市,有时会席卷大半个中国,沙尘加大了空气中的含尘量,从而影响环境空气质量。

然而,夏秋两季降水增多,湿度增大,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大(相对于春、冬两季),而且太阳辐射强,近地面层热力对流旺盛,逆温出现的几率小,空气的扩散条件好,有利于污染物的稀释和扩散,空气质量无疑相对较好。

(摘编自调查报告《中国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材料二

注:

空气质量指数,简称AQL。

材料三

近日,国家大气污染防治攻关联合中心发布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大气重污染成因与治理攻关项目阶段性成果,引发广泛关注。

这一汇聚全国2000多名一线专家参与的联合攻关项目,如同给大气污染状况作了一个“全身CT”,使人们对雾霾的来龙去脉,看得更为清晰D对病根全面检查和诊断的结果,表明前几年的药方是对症的。

最新攻关研究成果使得各地各部门有信心持续照方抓药、标本兼治,沿着正确的方向和路子继续走下去。

不过,大气污染是多年积累的结果,治环境污染的沉疴,不能指望药到病除,过程中必然会有曲折和反复例如,去年秋冬季,由于区域气象条件较差、工业污染物排放量增加等因素,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出现PM2.5浓度同比不降反升的现象„这充分说明大气污染防治形势依然很严峻。

大气污染防治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蓝天保卫战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稳中有变、变中有忧,外部环境复杂严峻,经济面临下行压力。

因为经济发展遇到一点困难,就开始动铺摊子上项目、以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念头,甚至想方设法突破生态保护红线,这是绝不可取的做法。

如果不能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打赢蓝天保卫战的定力,动摇、松劲、开口子,以牺牲蓝天白云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经济增长,将来付出的代价必定是“难以承受之重”。

治理污染要动真碰硬,也要依靠科学,不能蛮干。

对大气重污染病因的精细分析,为下一步精准治理提供了依据。

污染防治攻坚战是三大攻坚战之一,必须打好打赢。

(摘编自《坚定信心,打赢蓝天保卫战》,《人民日报》2019年3月28日)

材料四

新华社北京4月21日电(记者高敬)2018年,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中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占35.8%;全年优良天数比率79.3%,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率2.2%,

21日,国务院关于2018年度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的报告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审议。

受国务院委托,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作报告,介绍了上述情况。

李干杰说,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污染程度有所减轻。

同时,重点区域空气质量明显好转,秋冬季重污染依然多发。

此外,他指出,我国大气污染治理日趋复杂,空气质量大幅改善难度加大。

(摘编自《2018年我国有121个城市空气质量达标》,人民网2019年4月21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阳辐射强烈时,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能得到有效地抑制,这使空气质量呈现出了相对较好的状况。

B.经过努力,污染防治取得一定成果,但面临的问题日趋复杂,治理难度很大,也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

C.打赢蓝天保卫战的信念不能动摇,哪怕当前国际形势严峻,经济发展困难,也不能越过生态保护的红线

D.去年我国空气质量继续改善,全国有12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达标,空气污染治理前景值得期待。

5.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根据材料二中变动率及季均值这两项,我们能够了解到AQI的波动幅度及周期性波动规律。

B.根据材料二可知,两年的AQI的季节变化特征均表现出冬季高、夏季低、春秋居中的特点。

C.由于冬季干燥易引发沙尘天气,天冷供暖又导致燃煤量激增,这使得AQI值达到一年中的顶峰。

D.空气质量指数能描述空气质量状况,越大说明空气质量情况越好,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也就越小。

6.围绕“污染防治”,以上三则文字材料所呈现

内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请从文体特征角度,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评卷人

得分

二、文言文文本阅读本大题共2道小题。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徐坚,西台舍人齐聃子也,少好学,遍览经史,性宽厚长者。

圣历中,车驾在三阳官,御史大夫杨再思、太子左庶子王方庆为东都留守,引坚为判官,表奏专以委之。

方庆善《三礼》之学,每有疑滞,常就坚质问,坚必能征旧说,训释详明,方庆深善之。

又赏其文章典实,常称曰掌纶诰之选也再思亦曰此凤阁舍人样,如此才识,走避不得。

坚又与给事中徐彦伯等同修《三教珠英》,诸人依坚等规制,俄而书成,迁司封员外郎。

神龙初,再迁绐事中,时雍州人韦月将上书告武三思不臣之迹,反为三思所陷,中宗即令杀之。

时方盛夏,坚上表曰:

“月将诬构良善,故违制命,准其情状,诚合严诛。

但今朱夏在辰,天道生长,即从明戮,有乖时令。

谨按《月令》:

‘夏行秋令,则丘隰水潦,禾嫁不熟。

’陛下诞膺灵命中兴圣图将弘羲轩之风以光史策之美岂可非时行戳致伤和气哉君举必书将何以训伏愿详依国典,许至秋分,则知恤刑之规,冠于千载;哀矜之惠,洽乎四海。

”中宗纳坚所奏,遂令决杖,配表。

时监察御史李知古请兵以击姚州西贰河蛮,既降附,又请筑城,重征税之。

坚以蛮夷生梗,可以羁麼属之,未得同华夏之制,劳师涉远,所损不补所获,独建议以为不便。

睿宗不从,令知古发剑南兵往筑城,将以列置州县,知古因是欲诛其豪杰,没子女以为奴婢。

蛮众恐惧,乃杀知古,相率反叛,役徒奔溃,姚、雋路由是历年不通。

坚妻即侍中岑羲之妹,坚以与羲近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