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75947 上传时间:2022-12-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43.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docx

最新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比较初等教育》形成性考核答案

作业1(第一,二章)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作为一个术语和一个学科领域,最早是由十九世纪初的一位法国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马克·安托尼·朱利安提出来的.

2.朱利安于1817年撰写出版了《比较教育研究的计划和初步建议》,为人类构建起第一个比较教育的发展框架.

3.色诺芬在他撰写的《波斯国王塞勒斯传》中,比较系统地记述和评论了古波斯的教育见闻.

4.西赛罗是古罗马的一位著名学者和思想家,他在《演说家》和《共和政体》等著作中,比较研究古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两个城邦的教育训练的方法.

5.唐朝高僧玄奘旅行取经20余年,完成巨著《大唐西域记》,记载了印度的西域国家的民族历史,社会宗教和文化教育,详细介绍了印度等国的教育制度,学校课程和教师教学.

6.英国教育家克尔·萨德勒为后来的学者留下了一段名言:

"校外的事情甚至比校内的事情更为重要,校外的事情制约和说明着校内的事."

7.1933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康德尔出版了比较教育领域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经典著作《比较教育研究》.

8.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民族性"是比较研究各国教育中,必须特别重视的因素.

9.由于康德尔,汉斯,施耐德等同辈学者的大力倡导,用历史学的方法去探询制约教育发展的因素,成为20世纪上半期比较教育的基本研究方法.

10.1929年,中山大学庄泽宣教授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比较教育专著《各国教育比较论》.

11.二战以后,国际比较教育机构大量涌现.第一类是政府间国际组织.首先诞生的是国际性,政府间机构"联合国教育,科学和文化组织."

12.文字的产生使人类社会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在产生文字最早的一些地区形成了人类早期文明,学校也最早出现在这些古代文明社会中.如古代两河流域在公元前3500年的马里城中,出现了"泥板书舍";在古代埃及产生了宫廷学校.

13.古代埃及产生了三类初等学校机构,第一种是寺庙学校;第二种是专为王国官吏的子弟设立的宫廷学校;第三类是政治学校.

14.由于整个斯巴达社会处于一种"尚武"的观念中,因此,斯巴达儿童的初等教育也带有很浓烈的军事色彩,这不仅表现在儿童的学习内容上,也表现在儿童所接受初等教育的场所上.

15.罗马人在公元前7世纪左右创造了自己的文字——拉丁字母,这种文字成为欧洲在罗马,中世纪时期的通用文字,在西方历史发展的很长一段时期中,拉丁语一直是西方儿童所学习读写的语言.

16.在希伯莱人的观念中,儿童是任性的,粗野的,愚蠢的,因此需要用皮鞭和棍棒不断训练才能使儿童学会服从,就象训练动物那样.《箴言》中说到:

"训练马用皮鞭,管驴用笼套,教儿用棍棒."因为"愚蠢在小孩心中,只有棍棒才能把它赶走."

17.中国东汉以后的儿童语文教材分为两类:

一是识字读本,二是读文读本.在识字教学中,除前人的识字教材外,出现了新的识字教材——《千字文》,成为以后各朝代主要的启蒙识字教材,广为流传,甚至流传到日本.

18.中国宋代出现《三字经》,《百家姓》,同《千字文》一起成为宋代以后流传最广的文字读本,都属于集中识字.

19.早期基督教哲学家和思想家,"基督教思想之父"奥古斯丁的教育思想对中世纪西方初等教育的发展状况影响很大.

20.英国近代公共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应归功于1870年《初等教育法》的颁布.

21.1864年建立的"基督教学校兄弟会"后来成为法国从事初等教育的主要力量,该会的宗旨是:

用本族语为劳动者子女提供免费初等教育.

22.法国在1880,1882,1886,1887年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法案,统称为《费里法案》.这些法案确立了法国国民教育的三大原则:

义务,免费,世俗化.

23.1807-1808年.在法军占领柏林期间,费希特作了多次《对德意志国民的演讲》,号召通过发展国民教育来振兴德意志民族.

24.美国南北战争后,其初等教育现代化完成的标志主要有:

首先是义务初等教育的普及,其次,初等教育开始不断地进行改革.

25.1871年,日本成立了专门的教育管理机构——文部省.

26.1886年《小学校令》的颁布,大大促进了近代日本初等教育的普及,但此时的4年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是征收学费的,但直到1900年,当日本政府获得中国清政府的2.3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后,遂开始实施免费义务教育.

27.20世纪的前半期,法国初等教育的改革主要是围绕建立"统一学校"而进行的.

(二)简答题

1.简述比较教育的特点.

答:

(1)比较教育主要以比较研究法为基本研究方法,同时辅以其它方法.

(2)比较教育的研究着重以当代教育问题为研究中心.

(3)比较教育的研究具有国际性和跨国性.

(4)比较教育以整个教育领域的各种教育现象和教育事实为研究对象.

2.简述比较教育的使命和任务.

答:

在比较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人们至少赋予了比较教育三大使命,即科学的使命,人文的使命和决策的使命.这三大使命又演化为五大基本任务,即

(1)了解别国的教育,

(2)认识本国的教育,(3)认识教育规律,(4)推动教育改革,以及(5)增进国际理解与合作.

3.《舒芬法案》奠定了普鲁士公共初等教育的哪六大基础和特性

答:

(1)父母有送子女上学的义务;

(2)地方政府有提供小学经费的义务;

(3)规定了初等教育的教育目标,教学科目和年级阶段;

(4)规定了小学教师的培训,任命,晋级,奖惩和公务人员的社会地位;

(5)确定了初等教育的分级行政管理体制;

(6)确定了私立小学设立的规范和政府的管理规范.

4.英国教育家迈克尔·萨德勒对比较教育的发展至少有哪些贡献

答:

第一,他明确提出了比较研究外国教育的目的.

第二,提出了比较研究各国教育时,必须注意教育不是一个孤立的领域,教育的发展受到许多教育外部因素的制约,尤其要关注"民族精神"等"精神力量"对教育的深刻影响.

第三,告诫比较研究者,不能简单照搬国外的教育理论.

第四,他拓展了比较教育研究的空间,将比较研究的关注,从欧美扩展到印度等当时大英帝国在世界各洲的殖民地.

5.英国比较教育家尼古拉斯·汉斯认为对教育有巨大影响的三大类因素是什么

答:

第一类,自然因素,即种族因素,语言因素,地理因素和经济因素;

第二类,宗教因素,即天主教,英国国教,清教徒和其他宗教传统;

第三类,世俗因素,即人文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

6.比较教育的蓬勃发展时期表现出哪些特点

答:

(1)比较教育研究规模迅速扩大,

(2)地域性,国际性比较教育团体涌现,

(3)研究成果数量多,影响大,

(4)研究方法多种多样.

7.埃德蒙·金的比较教育思想包括哪三个部分

答:

第一部分是他十分重视研究各国教育所处的历史环境.

第二部分是,把比较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同目的联系起来,强调比较教育的研究应对当前重大教育问题的决策和行动作出贡献.

第三部分是,强调比较教育中比较分析的可比性.为了保障比较教育的可比性,他提出了比较分析的框架.

8.学习比较教育有什么意义

答:

一是增长教育知识.比较教育以及这门《比较初等教育》课就是为学习者提供了解外部世界,认识别国教育,从而认识我们本国教育的一扇窗户,一个通道和一个平台.二是有助于学习别国经验.由于人类的成长具有共同的规律性,各国会出现一些共同的问题,各国也会出现各种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有些办法是行之有效的.因此,学习比较教育和比较初等教育课程,或许会给我们的教育实践带来一些启发.它会让我们了解各国面临的教育难题,了解各国在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时采用的办法.三是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念.

9."比较教育"至今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答:

从世界各国学者对比较教育学科发展的认识来看,比较教育的发展可以大致地分为"比较教育的史前期"和作为一个学科的比较教育"领域创建","学科建制","蓬勃发展"和"泛化发展"等四个时期.

10.中国与日本在近代初等教育发展上存在哪些异同

答:

在近代,日本和中国都面临着如何从封建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问题,近代日本和中国的初等教育在发展上存在着共同之处,就是在近代初等教育制度的确立过程中,都广泛地借鉴了欧美的近代初等教育制度,也大量吸收了欧美初等教育的实践经验和思想.但由于两国的社会状况不同,导致了两国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又存在很大的差异.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从一个封建社会逐渐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学习和模仿的对象转向欧美国家,在进行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的变革中,初等教育也开始模仿欧美诸国来开办.通过颁布多项法令,如《学制令》,《教育令》等等,逐步建立起国家主义教育制度,实施6年免费义务初等教育的普及.

而近代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后,逐渐由封建社会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同时民族资本主义也开始在中国出现.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呈现出多种性质教育机构并存的状态.此时期,私塾仍然是实施初等教育的机构之一.由于受到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和教育思想的影响,新式学堂出现,近代初等教育制度得到初步建立.但在近代中国,初等义务教育并没有得到普及.

11.在西方奴隶社会时期,儿童的初等教育具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答:

总的来说,在奴隶社会时期,儿童的初等教育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共同特点:

一是家庭在儿童初等教育中拥有及其重要的地位.二是在儿童观上体现为"性恶"论倾向,在古希腊,罗马和古希伯莱文化中,儿童观上往往都倾向于"性恶"论.三是此时期初等教育的内容主要为道德教育和基本的读写算.

12.影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有以下五方面:

(1)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与宗教改革运动促使西方民族意识和国家意识得到强化,促进了西方近代民族国家的建立,也促使了西方近代初等教育得以产生.

(2)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尤其是在初等教育的普及过程中,教育经费的投入直接影响着普及教育的实现,影响着初等教育的普及率.

(3)启蒙思想运动.它提出了初等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世俗化和民主化.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近代初等教育制度的发展,也影响着现代初等教育发展的方向.

此外,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近代科学的发展等,都对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和确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3.工业革命对西方近代初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

答:

首先,工业革命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强了资产阶级的经济实力,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工业革命激化了社会的阶级矛盾.使资产阶级政府不得不考虑普及初等教育.

再次,工业革命促进了自然科学的发展和运用.导致在19世纪后普及初等义务教育成为西方近代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也促进了初等教育教育内容的更新.

14.工业革命后,英国初等教育发生了哪些变革

答:

(1)国家开始逐步干预初等教育.国家主要是通过提供拨款来干预初等教育,并开始通过自己的教育管理机构来管理国家的教育.

(2)出现了一些新的学校形式:

星期日学校和导生制学校

(3)19世纪末确立起公共初等教育制度.

15美国独立建国后的公立教育运动对其初等教育发展的主要作用是什么

答:

一是建立地方税收制度,由公共税收来兴办和维持公立小学.

二是强迫入学,实施免费教育.

三是建立公共教育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初等教育机构.

四是初等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发生变化.大多数州采用八年制,实行分班编制,学习科目得到扩充.

16.简述美国"进步教育之父"帕克的教育观.

答:

帕克强调学校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而不是儿童去适应学校教育,在学校中,儿童应该处于学校的中心地位,而不是教学科目成为中心.学校的重点应该在于培养儿童的观察,理解和描述能力.教师的基本任务是提供必要的和适当的条件,使每一个儿童的个性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论述题

1.谈谈如何理解比较教育家埃德蒙金提醒比较教育研究者应当注意的概念,环境,制度和操作等四个方面的问题

答:

第一个方面是概念,即术语的语义问题.例如,在比较各国的教师问题时,我们不能忽视"教师"一词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的实际涵义,也不能忽视人们有可能以不同的词语表达"教师"的涵义.在英语中,"tutor","master","professor",都有"教师"的含义,都可以翻译为"教师".但是他们之间有时却有着不可忽视的语义的区别.为了准确比较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现象,比较教育研究者必须首先向语言学家和分析哲学家请教,在他们的领地里研修学习.

第二个方面是环境,或者说来龙去脉(context).研究人员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环境"或"来龙去脉"比"背景(background)"包容性更广泛.背景的局限之一是主要指向事物的依存条件,而未把发展演变的事物本身也包括在内.但是对在旧事物的基础上生长起来的新事物,或者新的生长阶段来说,旧事物,以前的阶段也是新事物,新阶段的"背景".第二,要注意背景的动态性."background"一词的第二个局限性在于它的静止性,而新事物却往往是在背景的不断变动中成长起来的.第三,要深入地认识背景,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了解身处被比较的教育体制中的人对体制和问题的理解和看法.金认为,"如果没有这个部分,比较分析就不可能真实".不深入了解环境和事件的来龙去脉,不了解当事人的感受和见解,我们就很难了解改革的原因,很难评价政策的的成功与缺失,因此也很难作现象"并置"之后的"诠释"和判断.

第三个方面是"制度".金认为,制度是观念的体现,稳定而实在.通过对决策机构,实施机构的研究,通过对法规,章程,重要文献的研究,各国的制度是可以认识的,各制度之间的差异是可以分辩的.

第四个要注意的问题是"操作".金指出,由机构和文献体现的制度与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操作,实施之间有很大的差距.一种制度的有效性和健全性与实际操作有密切的关系.从实际操作中,比较研究者才能获得关于一种制度的最终评价.

2.谈谈如何理解布莱恩霍尔姆斯"问题解决程序"中的五个步骤.

答:

第一步,选择与分析问题.霍尔姆斯认为,比较教育主要应该选择和分析当前各国所关心的重大问题.一类是教育内部问题,如各国课程体系的比较等,另一类是属于教育与社会其他领域有关的问题,如几国教育投资问题的比较研究等.

第二步,寻求解决办法(政策).比较教育研究的任务是分析说明哪些政策和办法更适合哪些地区,哪种环境,或者提出对某一国家更为现实有效的办法.

第三步,细述前提条件或者背景.霍尔姆斯认为,教育比较中,应该注意各国教育政策和实践的前提条件和背景.缺乏条件和背景的教育经验是无法在另一个国家中实施的.

第四步,验证有关因素和结果.验证应注意三个方面:

详尽地描述,分析教育制度及与其相关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背景;筛选出与具体问题紧密相关的决定性因素;严肃评判这些决定性因素.

第五步,比较逻辑预言得出的结果和观察到的事实.如果逻辑预言和实践结果相符,证明比较研究得出的逻辑预言的准确性;如果不相符,就会提供一个有意义的反馈,检验比较研究过程和假设的合理性.

3.谈谈如何理解终身学习与学习化社会理念.

答:

终身教育与学习化社会的理念是当今世界一种重要的教育理念,对各国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系统都产生着影响.终生教育是从时间的纬度出发,强调一个人连续不断地学习;学习化社会强调的是横向空间的拓展,要求整个社会的各个场所都成为学习者学习的场所.终生教育与学习化社会是紧密相连的,终生教育是学习化社会的基石.终身教育思潮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其产生的标志是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的《终身教育导论》于1965年的出版.终身学习和学习化社会要求学校教育改变原有的对学习的看法,要求更加注重学习者主动性的发挥,要求改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和师生关系,要求更新学校的教育重点.它强调学校的学习应更加体现生活性,在教育目标上更加注重发展性,强调学校与整个社会之间的紧密联系,充分调动和利用社会的各种条件和资源.许多国家都以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理念作为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日本从20世纪80年代后的历次教育改革中都强调了终身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构建.美国80年代的高质量教育改革也强调构建学习化社会.英国在20世纪末则将优先发展教育,加快信息化步伐,建设学习化社会作为实行教育改革的重要国策之一.通过建设国家学习信息系统,全面提升国家的社会文化和科学技术基础的标准,将英国建设成学习化的社会.

4.谈谈如何理解全民教育理念.

答:

全民教育思想认为儿童,青少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多样,复杂和不断变化的,因此有必要扩大并不断重新确定基础教育的范围以便能包含下列内容:

●学习始于幼儿阶段.因此,这需要幼儿护理和早期教育,这些可根据不同情况通过对家庭,社区或机构作出安排.

●除家庭教育外,小学教育是对儿童进行基础教育的重要形式.必须普及小学教育,确保所有儿童的基本小学需要都能得到满足,并考虑到社区的文化,需要和能力.起补充作用的其他教育计划有助于满足那些很少或没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的儿童的基本教育需要,但这些机会应该达到与学校教育相同的标准并得到足够的支持.

●青年和成人的基本学习需要是多样的,应该通过多种形式加以满足.扫盲计划不可缺少,因为读书识字本身是一种必要的技能,同时也是其他生活技能的基础.用母语扫盲可以巩固文化特性和文化传统.其他的学习需要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满足:

技术培训,学徒和……正规或非正规教育计划.

●利用一切现有的信息手段,交流渠道和社会活动来帮助传播基础知识,并就社会问题向人们进行宣传和教育.除传统的手段外,还可以利用图书馆,电视,广播和其他传播媒介以发挥其满足全民基础教育需要的潜力.

全民教育的具体目标包括到2000年普及和完成初等教育,提高学习成绩,使一定年龄段的一定比例的儿童达到或超过规定必需的学习成绩水平,降低成年人文盲率等等.但由于人口增长,经济落后,经费缺乏,师资缺乏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些全民教育目标在实现的过程中遇到很大的困难.

作业2(第三,四章)

(-)填空题

1.美国教育行政制度的基本特点之一是高度的地方分权.

2.目前,英国实行11年义务教育.

3.法国是个政教分离主义的国家,国立学校都是世俗学校,不允许进行任何宗教教育.

4.到了1900年,中日甲午战争后,根据不平等《马关条约》,日本得到中国的赔款共计2.3亿两白银.

5.随着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思想一度成为美国众多初等学校进行课程改革的依据,许多美国初等学校按照杜威的"儿童中心论"来编制和安排初等学校的课程,编制课程计划.

6.1944年,英国设立了11岁考试来控制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的衔接,这使得英国各地区的初等学校课程标准大体上一致.

7.现行的法国初等学校课程主要是1985年所颁布的全国小学教育计划所规定的,共7门:

法语,数学,科学与技术,历史与地理,公民教育,艺术,体育.

8.日本初等学校课程实行的是全国统一的课程标准,由文部省制定和颁布初等学校的课程标准.

(二)简答题

1.简述美国全国教育学会对小学教育目的的概括.

答:

(1)增进儿童的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体格;

(2)增进儿童的心理健康和发展儿童的人格;

(3)发展儿童对社会和科学世界的认识;

(4)发展儿童有效地参与民主社会的技能;

(5)发展儿童民主的生活价值;

(6)发展儿童的创造性能力.

2.简述英国幼儿学校的教育目标.

答:

(1)锻炼幼儿的体格;

(2)培养良好的习惯;

(3)发展幼儿的个性;

(4)训练幼儿说话和听话的能力;

(5)提供活动和游戏的机会,认识较多的事物,以增进其生活智能.

3.简述英国小学教育目标.

答:

(1)发展儿童身心健康;

(2)陶冶儿童优良行为;

(3)增进儿童对环境的认识与兴趣;

(4)培养儿童正确的观察能力;

(5)指导儿童正当的课余活动;

(6)激发儿童养成科学的态度与精神.

4.简述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

答:

美国的儿童中心课程编制方式主要是以儿童的能力,兴趣及需要为中心来计划学习的活动,注意在各种社会实际活动中培养儿童的能力和个性.虽然在所设的课程上与学科中心课程相似,但它的教学目标更为广泛,教学组织方式不同.没有固定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由教师自己创造,书本,教材和教具的使用也都根据儿童的兴趣和需要而定,一般采用活动的方式来组织教学,因此,又称为"活动课程〃或"经验课程".例如,杜威为了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主张初等学校的课程围绕社会活动来开展,他在自己的实验学校中为儿童提供了包括烹饪,缝纫,木工,种植,历史等在内的各种活动,使儿童在活动中学习,在"做"中学习.

5.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答:

影响初等学校课程改革的主要因素包括人类社会的发展,各地区的教育传统,教师以及课程改革政策等等.其中,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共同变化,对各国的初等学校课程提出了改革上的共同要求;而某一地区和某一国家的文化教育传统又使得各国初等学校课程改革又有所不同;教师对于初等学校课程改革来说,是影响课程改革目标是否达成的重要因素;国家和政府所制定的课程改革政策则是初等学校课程改革实施的有利的支持系统.

(三)论述题

1.谈谈主要发达国家教育行政体制改革的趋势.

答:

在教育行政管理上,许多国家也呈现出一些共同的改革方向,主要有两种趋向,一是原来实行分权制的国家纷纷采取多种措施来加强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和管理,以保证整个国家的教育能保持一定的质量水平上,例如美国就通过专项经费等途径来加强联邦政府在基础教育,包括初等教育上的影响和控制,使包括初等教育在内的基础教育改革能体现国家的需要.又如以"伙伴关系"为特征的英国教育行政,1988年教育改革法颁布以后,中央增加了课程和考试的管理权,加大了对初等教育的干预,从而出现集权的倾向.而另一种趋向则是原来实行高度集权的国家,则在教育管理上开始部分分权,赋予地方更多的教育自主权,以便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教育改革能有效地进行.如传统的集权型教育行政体制的法国,开始借鉴地方分权制国家的教育管理经验,将部分权利下放给地方:

由市镇负责初等教育的全面管理,将小学教师由国家管理改为由学区管理,在学制,教学大纲,教材管理等方面也逐步下放权力,促进教育管理体制的多样化.又如日本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在不断强调增强地方教育行政机关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其教育行政体制中,地方乃至学校的权限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

2.举例说明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改革的共同趋势.

答:

在初等学校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的改革是其主要的组成部分.各国初等学校课程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出不断现代化的趋势,主要表现为:

⑴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

1984年第39届国际教育会议指出更新课程内容的重点是加强科学技术的启蒙教育,并且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进行科学技术启蒙应根据科学技术的进展,儿童性格的全面发展以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需要.二是科学技术启蒙建议应致力于发展儿童对科学的基本态度,如创造性,批判性,客观性和严格性,以及使儿童获得从切身环境出发,与智力,体力发展相适应的基本科技概念,能力和技术,例如观察,操作,测量,分类,探求,交流等.三是科学技术启蒙教育应当强调促进儿童与其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间的建设性的相互影响,培养所有学生对待科学技术的积极性,使儿童具有对新技术和科学应用于社会的知识,培养学生对待自然和对待科学技术的情感和态度,为儿童走向未来社会的生活作准备.在科学课程的内容方面,力求及时删除陈旧的内容,增加反映现代科学技术新成就的内容,加快现代科技到教程的转化过程,促进课程内容的现代化.

1985年法国教育改革中把"科学与技术"课作为科学启蒙教育的主要课程.强调"科学与技术"课的目标在于:

使儿童获得有关科学活动和工艺活动的方法,增强儿童尊重事物存在的客观性,建立假设和证明的必要性等科学品质,以及使儿童具有发明创造的兴趣.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