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7321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54.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docx

往来单位分录抵消设置

高级财务会计——第四章、集团内部往来业务的抵消

高级财务会计2009-05-0316:

53:

00阅读104评论0  字号:

大中小 订阅

第四章、合并财务报表——集团内部往来业务的抵销及特殊问题的处理

本章所有的处理均采用“我国现行的会计理论”,无需区分顺交易还是逆流交易,无需区分同一控制下还是非同一控制下。

 

第一节、集团内部业务的分类

一、按性质分类:

借贷业务

购销业务

投资业务

二、按是否涉及公司间的损益分类:

(一)不涉及公司间损益的内部业务

1集团内部不涉及利息的内部债权、债务业务

2集团内按成本价的购销业务

(二)涉及已实现公司间损益的内部业务

集团内不按成本价购进货物并于当期全部售出

(三)涉及未实现公司间损益的内部业务

集团内不按成本价购进货物并于当期未售出

三、还可以分类(以下主要按此分类方法讲述)

(一)内部债权、债务业务

(二)内部资产类交易业务

 

第二节、集团内部往来业务的抵销

●【在采用第二种思路——期初余额法】

一、内部债权、债务业务的抵销

(一)主要包括:

1内部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的抵销

2内部应收票据、应付票据的抵销

3内部预收账款、预付账款的抵销

4内部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的抵销

5内部应收股利、应付股利的抵销

6内部债券投资、应付债券账面余额(含已记未付利息)的抵销

举例应收付账款的抵销分录:

(如果题目中给出的为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项目的金额,则应考虑加上相应的坏账准备)

借:

应付账款

贷:

应收账款

(二)并同时相应的抵销应收款项计提的坏账准备和债券投资的减值准备。

举例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抵销分录:

在计提第一年

借: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

⊙若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在以后年度

借: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坏账准备年初余额)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

借: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本年计提的数/本年冲回的数)

贷:

资产减值损失

⊙若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ⅰ抵销期初计提坏账准备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ⅱ抵销本期计提或冲回的金额。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二、内部资产类交易业务的抵销

(一)主要包括:

1内部存货交易的抵销

①若按成本价对内出售(无论是否对外出售)

借:

营业收入(内部交易销售方的收入)

贷:

营业成本(内部交易购买方的成本)

②若以高于或低于成本价对内出售

a在交易当期

ⅰ本期产生的内部商品交易的抵销。

借:

营业收入(内部交易销售方的收入)

贷:

营业成本(内部交易购买方的成本)

ⅱ期末存货存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

借:

营业成本

存货(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利润)

◇另外可将两笔合并起来处理:

借:

营业收入(内部交易销售方的收入)

贷:

营业成本(差额)

存货a(存货中包含的未实现利润)

⊙若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a*25%

贷:

所得税费用

b以后各期

ⅰ将期初存货中未实现的内部交易抵销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利润)

贷:

营业成本

ⅱ期末存货存在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的抵销

借:

营业成本

贷:

存货(本年包含在存货中未实现的利润)

◇另外可将上述将几笔合并起来处理:

借:

年初未分配利润(以前年度内部交易未实现的利润)

营业收入(本期内部交易新产生的未实现利润)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c-d)*25%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

ⅱ抵销本期数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d*25%

c若提前清理

首先,调整未分配利润—年初中未实现的部分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营业外收入

其次,抵销购买方以前年度对该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中按未实现利润累计多提的部分

借:

营业外收入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按未实现利润多提的折旧)

再次,抵销购买方当年对该固定资产计提的折旧额中按未实现利润多提的部分

借:

营业外收入

贷:

管理费用(当年按未实现利润多提的折旧)

◇另外可上述分录合并在一起:

借:

年初未分配利润

贷:

管理费用(当年按未实现利润多提的折旧)

营业外收入(尚未按未实现利润多提的折旧)

⊙若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ⅰ抵销期初数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

ⅱ抵销本期剩余数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d若期满清理(由上述合并分录可推得)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

贷:

管理费用(当年按未实现利润多提的折旧)

⊙若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ⅰ抵销期初数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

ⅱ抵销本期数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e若超期清理

在超期当年比照上述处理,在超期以后的期间此时固定资产已退出企业,其账已注销,其存在的未实现利润已实现。

所以不需做任何处理。

f清理以后年度

此时固定资产已退出企业,其账已注销,所以不需做任何处理。

注:

1以上讨论的是集团内部一方将固定资产销售给另一方当固定资产使用,在销售方对内处置该固定资产获得是正利润时的会计处理,那么实现亏损时如何处理?

2以上讨论的是集团内部一方将固定资产销售给另一方当固定资产使用时的会计处理,那么集团内部一方将产品销售给另一方当固定资产使用时如何处理?

只有在当期时不同,其抵销分录如下:

借:

营业收入(内部交易销售方的收入)

贷:

营业成本(内部交易销售方的成本)

固定资产(包含的未实现利润)

(二)并同时对内部交易资产、股权投资计提的跌价准备或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

1存货跌价准备的抵销

①内部存货交易产生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

⑴交易当期

a可变现净值<=销方成本<销方收入(购方成本){1900<2000<2400}

即存货减值额(对于购买方)大于集团内未实现利润时,应将未实现利润计提的跌价准备冲回。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按未实现利润数)

贷:

资产减值损失400

分析方法1分析方法2

存货减值额(购方计提跌价准备)=购方成本2400-可变1900=500集团应提跌价准备=销方成本2000-1900=100

集团内未实现利润=销方收入2400-销方成本2000=400购方计提的跌价准备=销方收入2400-1900=500

存货减值额大于集团内未实现利润时,应将未实现利润计提的减值冲回。

应冲回的跌价准备=500-100=400

b销方成本<可变现净值<销方收入{2000<2100<2400}

即存货减值额(对于购买方)小于集团内未实现利润时,应将购方全部计提的跌价准备冲回。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购方计提的跌价准备)

贷:

资产减值损失300

分析方法1分析方法2

存货减值额(购方计提跌价准备)=购方成本2400-可变现净值2100=300集团应提跌价准备=0

集团内未实现利润=销方收入2400-销方成本2000=400购方计提的跌价准备=销方收入2400-2100=300

存货减值额小于集团内未实现利润时,应将购方全部计提的跌价准备冲回。

应冲回的跌价准备=300

c销方成本<销方收入<可变现净值{2000<2400<2700}

此时不需计提跌价准备,也就不存在冲回问题。

⊙若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借:

所得税费用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

⑵以后年度

课本思路

①以前年度多计提的跌价准备的转回{2000<2100<2400}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调整数)300

②若该存货售出50%

借:

营业成本150

贷: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150

③若剩余存货的可变现净值变动{900<1000<1200}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50

贷:

资产减值损失50

分析方法1分析方法2

存货减值额(购方计提跌价准备)=购方成本1200-可变现净值900=300集团应提跌价准备=1000-900=100

集团内未实现利润=销方收入1200-销方成本1000=200购方计提的跌价准备=1200-900=300

本期应转回=200—(300-150)=50应冲回的跌价准备=(300-100)—(300-150)=50

◇另外思路

a若该存货全部未售出(抵销以前年度计提跌价准备对该年影响)

借: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按本年可变现净值确定的数)200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调整数)300-150

资产减值损失(借或贷,差额)50

b若该存货全部售出(抵销以前年度计提跌价准备对该年年末未分配利润的影响,再以后年度无需调整)

借:

营业成本150

贷:

未分配利润—年初(以前年度调整数)150

⊙若考虑所得税的影响。

ⅰ抵销期初数

借:

未分配利润—年初75(300*25%)

贷:

递延所得税资产75

ⅱ抵销本期由于存货跌价准备的变动而确认的递延所得税。

借:

递延所得税资产25(150-50)*25%

贷:

所得税费用25

②内部存货交易产生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时

⑴交易当期

a可变现净值<=销方收入<销方成本{1400<1700<2000}

即存货减值额(相对于整个集团)大于集团内未实现亏损时,应将未实现亏损计提的跌价准备补提。

借:

资产减值损失300

贷: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按未实现亏损数)

分析方法1分析方法2

存货减值额(集团应计提跌价准备)=2000-1400=600集团应提跌价准备=销方成本2000-1400=600

集团内未实现亏损=销方收入1700-销方成本2000=-300购方计提的跌价准备=销方收入1700-1400=300

存货减值额大于集团内未实现亏损时,应将未实现亏损计提的折旧补提。

应补提的跌价准备=600-300=300

b销方收入<可变现净值<销方成本{1700<1900<2000}

即存货减值额(相对于整个集团)小于集团内未实现亏损时,应将购方全部计提的跌价准备补提。

借:

资产减值损失100

贷:

存货—存货跌价准备(集团应计提跌价准备)

分析方法1分析方法2

存货减值额(集团应计提跌价准备)=购方成本2000-可变1900=100集团应提跌价准备=2000-1900=100

集团内未实现亏损=销方收入1700-销方成本2000=-300购方计提的跌价准备=0

存货减值额小于集团内未实现亏损时,应将购方全部计提的跌价准备补提。

应补提的跌价准备=100

c销方收入<销方成本<可变现净值{1700<2000<2700}

此时不需计提跌价准备,也就不存在补提问题。

⑵以后年度(具体分析参见上述)

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抵销

⑴减值当期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抵销与存货减值准备的抵销原理是相同的。

(类比存货)

①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未实现内部销售利润的情况下

a可变现净值<集团净值<购方净值

b集团净值<可变现净值<购方净值

c集团净值<购方净值<可变现净值

②内部固定资产交易产生未实现内部销售亏损的情况下

a可变现净值<购方净值<集团净值

b购方净值<可变现净值<集团净值

c购方净值<集团净值<可变现净值

计算:

①购方的净值=购方固定资产原值—购方计提的折旧

②集团的净值=相对集团固定资产原值—集团计提的折旧

③购方计提的减值额=购方的净值—可收回金额

④集团计提的减值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