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秋题库传染性疾病.docx
《远秋题库传染性疾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秋题库传染性疾病.docx(2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远秋题库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疾病-远秋题库
第一章总论
一、单选题
1、属于传染病的是
A、急性支气管炎
B、化脓性胆囊炎
C、白喉
D、化脓性腮腺炎
E、大叶性肺炎
正确答案:
C
试题分析:
全部均为感染性疾病,但只有白喉才具有传染性。
2、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
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D、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正确答案:
C
试题分析: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是传染病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条件。
3、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
A、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天花、水痘、猩红热、斑疹伤寒、麻疹、伤寒
D、水痘、天花、猩红热、伤寒、斑疹伤寒、麻疹
E、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
皮疹的出现时间和先后次序对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如水痘、风疹多发生于第一日,猩红热于第二日,天花于第三日,斑疹伤寒于第五日,伤寒于第六日。
4、属于自然疫源性传染病的是:
A、艾滋病
B、疟疾
C、伤寒
D、恙虫病
E、丙型肝炎
正确答案:
D
试题分析:
恙虫病在鼠类中不断循环,形成自然疫源性。
当人在疫区的草地上工作、活动或坐卧时,被带有病原体的幼虫叮咬而得病。
5、下列哪项不属于传染源?
A、患者
B、病原携带者
C、易感者
D、隐性感染者
E、受感染的动物
正确答案:
C
试题分析:
传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易感者体内尚无病原体。
6、关于潜伏性感染,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
A、病原体潜伏于机体某些部位而不出现症状
B、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
C、疟疾、结核、单纯疱疹可有潜伏性感染
D、潜伏性感染仅见于部分传染病
E、潜伏性感染是重要而危险的传染源
正确答案:
E
试题分析:
潜伏性感染是指病原体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不引起显性感染,病原体长期潜伏下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因而不具有传染源作用。
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处。
7、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
A、早期、中期、晚期
B、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初期、极期、恢复期
D、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正确答案:
E
试题分析:
传染病的临床经过分为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和恢复期。
8、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
A、6小时
B、8小时
C、10小时
D、12小时
E、24小时
正确答案:
D
试题分析: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农村不应超过12小时,这是法规。
9、关于免疫反应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机体的免疫反应对传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作用
B、免疫反应可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C、所有免疫反应都是对机体有利的
D、特异性免疫包括细胞免疫和和体液免疫
E、变态反应都是特异性免疫
正确答案:
C
试题分析:
机体免疫应答包括由天然屏障、吞噬作用、体液因子等组成的非特异性免疫以及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组成的特异性免疫。
传染病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可分为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保护性免疫应答(非特异性与特异性免疫应答)和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变态反应(特异性免疫应答)两大类。
10、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除外:
A、有特异病原体
B、有传染性
C、有感染中毒症状
D、有流行病学特征
E、有感染后免疫
正确答案:
C
试题分析:
传染病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感染后免疫。
感染中毒症状是传染病的临床特点。
1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与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此种情况属于:
A、病原体被清除
B、潜伏性感染
C、显性感染
D、病原携带状态
E、隐性感染
正确答案:
E
试题分析:
试题的描述就是隐性感染的定义。
12、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
A、IgM
B、IgA
C、IgG
D、IgD
E、IgE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
在感染过程中,血液中最先出现的是特异性IgM抗体,通常情况下持续时间不长,是近期感染的标志。
特异性IgG抗体临近恢复期出现,但持续较长时期。
IgA抗体主要是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上的局部抗体。
IgE抗体主要出现在寄生虫感染病例中。
13、急性传染病血液常规检查的特征哪项除外:
A、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流脑
B、白细胞正常或减少常见于伤寒
C、白细胞总数减少常见于乙脑
D、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常见于疟疾
E、嗜酸粒细胞增多常见于蠕虫感染
正确答案:
C
试题分析:
血液常规检查中以白细胞计数和分类的用途最广。
白细胞总数显著增多常见于化脓性细菌感染,如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和猩红热等。
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往往升高不明显甚至减少,例如布氏菌病、伤寒及副伤寒等。
病毒性感染时白细胞总数通常减少或正常,如流行性感冒、登革热和病毒性肝炎等,但乙脑例外。
原虫感染时白细胞总数也常减少,如疟疾、黑热病等。
蠕虫感染时嗜酸粒细胞通常增多,如钩虫、血吸虫、肺吸虫感染等。
嗜酸粒细胞减少则常见于伤寒、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
14、男,25岁,腹泻、呕吐2天。
3天前旅游时曾进食海产品,2天前始出现腹泻,水样便,10余次/日,继之呕吐,但无腹痛,无发热,自觉口渴,体查:
T36℃,脱水貌,呼吸平稳,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四肢微凉。
血象:
WBC15.0×109/L,粪便镜检:
WBC0~2/HP。
抢救该患者,最紧急的措施是:
A、大量补液
B、抗生素
C、给升压药
D、给止泻药
E、给氢化可的松静滴
正确答案:
A
试题分析: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3天前旅游时曾进食海产品)、临床表现(起病突然、无痛性腹泻、水样便、呕吐、脱水、腹无明显压痛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增高,粪便镜检白细胞少许),本病例最可能的临床诊断是霍乱。
霍乱的治疗原则是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因此补液是最紧急措施。
15、关于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概念,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回忆反应是既往感染或预防接种者再感染另一病原体时使原有抗体滴度升高
B、在疾病恢复期比早期抗体滴度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价值
C、疾病早期抗体滴度低,后期滴度显著升高
D、IgD型抗体滴度升高提示既往感染
E、IgM型抗体的检出有助于近期感染的诊断
正确答案:
D
试题分析:
特异性IgG抗体临近恢复期出现,且持续较长时期,常常是既往感染的标志。
16、患病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的传染病是:
A、丙型肝炎
B、艾滋病
C、伤寒
D、阿米巴痢疾
E、细菌性痢疾
正确答案:
C
试题分析:
属于甲类法定传染病的是鼠疫、霍乱。
17、潜伏性感染见于下列疾病,除外:
A、结核
B、白喉
C、疟疾
D、单纯疱疹
E、带状疱疹
正确答案:
B
试题分析:
常见的潜伏性感染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疾、结核等。
18、女,28岁,发热一周,伴头痛、呕吐、出汗。
体查:
T38.5℃,皮肤黏膜无出血点,脑膜刺激征阳性。
脑脊液检查:
压力250mmH2O,WBC450X106/L,多核0.75,单核0.25,蛋白2.0g/L,氯化物99mmol/L,糖2.3mmol/L。
及时确诊有赖于:
A、血培养
B、脑脊液培养
C、脑脊液免疫学检查
D、脑脊液沉淀涂片革兰染色,抗酸染色检查
E、血清学检查
正确答案:
D
试题分析:
根据临床表现(急性起病、发热伴头痛、呕吐、出汗。
体检脑膜刺激征阳性),实验室检查(脑脊液:
压力增高,白细胞数增高,蛋白增高,糖和氯化物降低),本病例的临床诊断考虑是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化脓性脑膜炎?
结核性脑膜炎?
为确定病原体,应进行脑脊液沉淀涂片:
革兰染色以确定细菌性感染,抗酸染色检查可排除结核菌感染。
19、男,38岁,下水道工人,持续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走路时小腿疼痛、胃纳减退、疲乏4天。
体查:
T39.8℃。
眼结膜充血,右侧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如蚕豆,局部皮肤潮红、压痛明显。
肝于肋下1.0cm可触及。
外周血红细胞4.82×1012/L,白细胞12.4×109/L,分类N0.87,L0.11,E0.01,M0.01,血小板123×109/L。
尿常规检查示蛋白+++,管型+。
发病前3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伤流血,现伤口已愈。
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
A、登革热
B、伤寒
C、钩端螺旋体病
D、败血症
E、恙虫病
正确答案:
C
试题分析:
本例诊断较困难。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下水道工人,发病前3天曾到郊外旅游,右腿受伤,提示可能有疫水接触)、临床表现(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全身肌肉酸痛、胃纳减退、疲乏,并有走路时小腿疼痛;充血表现:
眼结膜充血、局部皮肤潮红;腹股沟淋巴结肿大等)、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出现尿蛋白和管型),本例的诊断应首先考虑钩端螺旋体病。
20、男,16岁,学生,持续畏寒、发热10天,神志不清1天。
体查:
T40.5℃,BP49/37mmHg,右侧腹股沟可扪及数个蚕豆大小的淋巴结、质中、有压痛,右侧臀部可见5cm×6cm大小肿块,局部有红、肿、热、压痛,无波动感,血象:
WBC22.0×109/L,N0.92,L0.08。
病前1周打篮球时右足指有刺伤史。
本例最可能的致病原是:
A、革兰阴性杆菌
B、革兰阳性球菌
C、寄生虫
D、病毒
E、真菌
正确答案:
B
21、某年1月,某农村小学一年级,连续有3名儿童因高热、头痛、呕吐人院,其中两人有皮肤淤点及脑膜刺激征阳性。
为预防该病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中,下列哪条是不必要的?
A、隔离患者
B、对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
C、补种菌苗
D、使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
E、服药预防
正确答案:
D
22、4岁女孩,因发热、头痛3天,昏迷,抽搐l天,于7月12日入院。
体查:
T40.5℃,深昏迷,双侧瞳孔缩小,呼吸40次/分,不规则,有时呈双吸气或抽泣样,频繁抽搐,肌张力增强,膝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周围血象WBC15×109/L,中性粒细胞0.8,淋巴0.2在其抢救过程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20%甘露醇快速静滴
B、肛温控制在38℃左右
C、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D、静注洛贝林
E、抗病毒治疗
正确答案:
E
试题分析:
本例根据临床表现(儿童,高热、头痛、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
肌张力增强,膝反射亢进,病理征阳性,脑膜刺激征阳性),流行病学资料(发病季节7月,为夏秋季),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中性粒细胞为主),临床诊断流行性乙型脑炎。
高热、抽搐和呼吸衰竭是乙脑极期的严重症状,治疗无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应积极对症治疗,重点处理好高热(B)、抽搐(A)和呼吸衰竭(C、D)等危重症状。
23、男,34岁,林业工人,发热、头痛、呕吐6天,于元月21日就诊。
体查:
T38℃,BP110/70mmHg,面色潮红,眼结膜充血,腋下有少许点状出血,肝右肋下0.5cm,血象:
WBC23.0×109/L,N0.65,L0.23,PLT30.0×109/L,异型淋巴细胞0.12。
本例最可能的诊断是
A、钩体病
B、肾综合征出血热
C、败血症
D、伤寒
E、流行性乙型脑炎
正确答案:
B
试题分析:
本例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林业工人,发病季节1月)、临床表现(毒血症状:
发热、头痛、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