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60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32.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 教案教学设计.docx

新教材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5珍惜水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15、珍惜水资源教案教学设计

 

课题

15、珍惜水资源

执教者

日期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水的用途及缺水的影响,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意识到水的重要性。

2.乐于多人合作,进行模拟实验,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性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能说明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3.了解一些节约用水的方法、措施,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并愿意身体力行,节约水资源。

教学重点

认识到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意识到水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通过模拟实验,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及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了解导致用水量增加的客观原因。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体验淡水资源的有限和可利用淡水资源供不应求的模拟实验的材料,学生活动手册等等。

预习要求

观察水在生活中有哪些作用,了解家庭用水情况。

教学过程

旁注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一课我们了解了地球上有71%的地方都是海洋,尽管海水很多,可是海水不能够直接饮用。

因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珍惜水资源。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谈一谈珍惜水资源这个话题。

板书课题:

15、珍惜水资源

二、教学新课

活动一:

了解水的用途

教师引导:

我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水,大家想一想,水可以用来干什么呢?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回答水的用途。

预设:

水可以用来洗衣服、做饭、拖地、浇花、洗车等等。

请大家想一想,缺水将会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哪些影响?

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缺水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的影响,教师重点指导学生说一说缺水给人们的生产带来的影响。

预设:

农田不能灌溉,船不能正常行驶,工厂不能生产产品。

我们不能洗衣服、做饭、洗车、拖地、浇花、冲厕所等等。

不能养鱼、养虾等等。

教师小结:

水对于我们的生产生活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离开了水,人们将寸步难行,人们的生活、工业、农业、航行、交通运输等各方面都会受到影响。

因此,水对于我们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活动二:

体验水淡水资源的有限

引导:

有的人认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你们认为这种想法,对吗?

(不对)是的,其实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有限的,下面我们通过一个对比实验,来了解一下地球上淡水资源的有限性。

出示课本上模拟对比实验的操作图及相关文字说明,引导学生,看一看,读一读,了解本次模拟实验的方法及注意点。

全班交流:

实验材料:

容器、水槽、大杯、中杯、小杯、吸管等等。

本次实验的方法以及实验的注意点。

教师在学生动手之前引导学生先想一想,要分别从一升水中取出多少毫升水,才能代表冰川水、地下水、河流和湖泊水。

(冰川水21毫升,地下水6.5毫升,河流与湖泊水0.5毫升。

教师特别强调:

在实验过程中量取淡水的时候要注意准确性,特别是6.5毫升和0.5毫升的水要取得准确一些。

学生分小组进行操作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指导。

全班交流,各小组展示本小组取出的冰川水、地下水、河流和湖泊水。

交流:

这个最大的杯子里面盛的是海水,总量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算一算。

(为72毫升),2号杯子里面盛的是(冰川水),为(21毫升),3号杯子里面盛的是地下水,为6.5毫升,4号杯子里面盛的是河流湖泊水,为0.5毫升。

看了这4个杯子里的水,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

盛淡水杯子里的水真少啊,只有一点点。

这说明地球上的河流湖泊水是非常非常少的。

教师继续引导:

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河流湖泊水非常少,可是冰川水和地下水却非常多,我们可不可以利用冰川水和地下水呢?

学生结合生活经验以及前几课学习的知识,进行交流讨论,教师指导学生弄明白,冰川水中大部分不能被直接利用,地下水中大部分属于深层地下水,很难取用,并且为了保护地下水,我们不能大量开采地下水。

而在人类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中,还要将沼泽水、土壤中的水、被污染的水等等排除在外,这样一来,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就更少了。

所以,面对有限的淡水资源,我们该怎么办呢?

(要节约用水。

活动三:

体验可利用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教师引导:

淡水资源是如此稀少,往往是供不应求的。

下面我们继续做模拟实验,体验一下淡水资源的供不应求。

出示课本上的实验操作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

教师强调:

在进行本次模拟实验的时候,注意盆中的水不能太多,供水者只有一名,取水者有3-4名,在活动中要注意思考,盆子中的水多长时间内会被取干?

这说明什么?

学生分小组进行活动,注意实验的有序性,不要争抢。

全班交流实验的情况。

教师引导:

本次实验是模拟城市供水情况的,实验中的供水者在现实生活中指的是什么呢?

供水者的水又是哪里来的呢?

(供水者指的是对一个地区可利用淡水的补充,像降水、调水等等。

用水者在现实生活中又是指什么人?

(用水者指的是各种用水活动,像生活、农业、工业用水等等。

讨论:

一个城市中哪些原因会导致用水量的增加?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自己的理解。

预测:

人口数量增加,水的用量就会增加。

天气热,也会导致用水量的增加。

灌溉季节,农田灌溉需要大量的水,所以水的需求量会增加。

本地区如果出现大型工厂,对于水的需求量也会增加。

教师小结:

是的,人口的增加、天气的变化、工厂的生产、农业的灌溉等等都是用水量增加的原因。

虽然有降水、调水,但是面对日益增加的用水量,大部分地区的淡水资源仍然是供不应求的。

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活动四:

节水方法我来想

教师引导:

淡水资源非常有限,而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就更加少之又少,所以,我们要节约用水。

我们怎样才能节约更多的水呢?

聪明的人们想出了很多节约用水的办法,下面我们来看一看。

出示课本上的三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了解人们节约用水的方法。

方法一:

农田滴灌

利用塑料管道上的小孔,将少量的水送到农作物的根部进行灌溉。

教师补充介绍:

这种方法又叫微型灌溉系统,用管道将水直接送到植物的根部,植物需要多少水,就输送多少水,这样就减少了水资源的浪费,节约了大量的水。

方法二:

循环用水

将生产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过适当的处理后重复使用。

方法三:

使用节水产品

新型的抽水马桶能产生耗水量少、旋转快的强劲水流,可以用更少的水将马桶冲刷干净。

同学们,除了以上三种方法,你还想到哪些方法节约用水呢?

预设:

在山坡上修建梯田,能够充分利用雨水。

将植物密集种植,以减少水分的蒸发,比如立体种植,大家常见的草莓墙等。

过渡:

我们不仅要在农业生产、工业生产中节约用水,还要在日常生活中节约用水。

活动五:

家庭生活中节约用水

教师引导:

淡水资源如此紧张,节约用水,跟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关系,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要节约用水。

学生交流,在日常生活中怎样节约用水?

出示活动手册上的题目,引导学生看一看,想一想,家庭生活中如何节约用水,然后在横线上写出自己的想法。

学生分小组交流,并且填写好活动手册。

全班交流,懂得怎样节约用水。

预设:

用节水马桶,可以在马桶水箱中放一瓶水。

洗脸刷牙时不要一直开着水,用水盆接水洗脸。

集中洗衣服,少量的洗衣服用手洗,不要用洗衣机。

收集洗菜的水,用来冲马桶、浇花、拖地等等。

换节水水龙头。

洗澡的时候,水龙头不要开得太大,在擦肥皂、沐浴露的时候,不要把水一直开着。

三、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的淡水资源一直非常有限,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节约用水。

“节约用水,人人有责”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每个人都身体力行。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保护地球上的淡水资源。

四、课后作业

课后请大家为自己家制定一个节水方案,比较节水前后一周用水量的变化情况。

等到下一周,我们再来交流,看看谁和节水方案更加合理、有效。

 

板书

设计

15、珍惜水资源

生产、生活都离不开水

水资源是有限性的,可利用淡水资源供不应求

节约水资源

《空气有质量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空气具有一定的质量。

●质量是空气的基本特征之一,并且可以被测量。

科学探究目标

●运用科学的方法测量空气的质量。

●在称量过程中,了解一些因素会影响称量结果,产生误差。

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进一步研究物体的兴趣和愿望。

●养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不同的测量方法影响测量物体质量的准确程度。

【教学重难点】

重点:

测量空气质量。

难点:

测量空气质量,并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

天平、优质的打气筒、球针、豆子、皮球、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

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调动学生已有经验,木头有质量,水有质量,思考空气究竟有没有质量。

2.谈话:

既然大家对空气有没有质量提出了这么多的观点,我们如何验证空气有没有质量呢?

3.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

设计意图:

本环节可以收集学生前概念。

学生可能会有很多方法证实自己的猜想,教师可以在黑板上用简图记录学生的实验设计,并根据学生的汇报,引导学生讨论:

哪种实验方法比较适合?

二、探索

1.明确活动要求。

(1)准备一个简易天平。

(2)在天平两端分别放入一个充好气的皮球和若干豆子,让天平达到平衡。

(3)取出皮球,用打气筒打入10筒空气。

(4)再把皮球放回天平一端的小桶里,观察发生的现象。

如果天平倾斜了,你需要放多少粒豆子才能让天平重新平衡呢?

(5)继续给皮球打10筒空气,重复上面的实验。

2.学生实验、记录。

3.学生理解班级记录表,有依据地解释观点。

组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打入10筒空气后,增加的豆子个数

 

 

 

 

 

 

 

 

 

 

再打入10筒空气后,增加的豆子个数

 

 

 

 

 

 

 

 

 

 

4.研讨。

(1)实验中发生了什么?

和你猜想的结果一样吗?

(2)你怎么根据实验现象证实自己的猜想?

5.小结:

质量是所有物质的本质属性之一,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

(3个大圆代表皮球,小圆圈代表空气微粒)

设计意图:

本环节选用豆子作为衡量物的好处很多。

比如,豆子易得且单体质量小,个体差异不大,方便学生通过增减数量对天平的平衡状态进行观察和控制。

本环节学生要学会用符合逻辑的解释去描述实验事实。

除了让学生用科学的完整的语言描述自己看到的事实,更要让学生关注“空气作为一种物质,是有质量的”。

本环节继续使用小圆圈表示空气微粒的方法,让解释更科学、更有说服力。

三、拓展

将皮球的空气放出一部分,再将皮球放入小桶中,看天平的平衡结果。

设计意图:

这个拓展实验实际上是反向验证空气是有质量的。

打入空气,质量增加,放掉一部分空气,质量减少。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空气有质量。

【板书设计】

 

空气有质量吗

 

+10筒空气+颗豆子

再+10筒空气+颗豆子

平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活动目的:

帮助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1.在天平两端的皮球和豆子已经平衡的前提下,如果给皮球打入10筒空气,天平会倾斜,让学生用简图表示出来。

 

2.要让天平重新平衡,需要往另一边加入多少粒豆子,在图中写出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