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60079 上传时间:2022-12-26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docx

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

为加快推进县土地权改革,构建更加完善的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盘活土地资源要素、激活土地市场价值,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现结合县实际,制定土地权改革加强用地规划管控工作方案。

一、主要目标

坚持节约集约用地基本国策,聚焦先行区建设,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盘活土地资源、保障市场供给、提高配置效率、守住耕地红线为根本目的,加快推进土地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着力加强用地管控、优化供地方式、提升用地效益。

2021年土地权改革全面开展、突出重点,基本完成全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用地布局。

统筹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管控要求。

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到2022年底,做到集聚提升类及有开发建设需求的行政村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改革政策举措集成深化、制度机制不断完善,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基本建成。

2025年基本建立城乡统筹、权责明确、有序流动、配置高效、集约利用、价值彰显的现代化土地市场和治理体系,土地综合利用效益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二、重点任务

加快推进全县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优化国土空间用地布局,统筹划定三条控制线,落实最严格的管控要求,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一)推进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

围绕落实中央精神、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实现“一优三高”的发展要求,加快推进《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编制工作。

着眼空间格局、空间布局和规划实施三个维度,加强规划用地管控。

结合国土空间定位、目标和战略,统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城市化地区三类主体功能区建设,明确全县国土空间开发和保护总体格局,细化生态、城镇、农业、产业等各类空间布局。

划分国土空间规划分区,确定土地利用结构,理清土地边界,强调规划管理全域全要素,加强县城重点区域用地布局研究,2021年底前编制完成县国土空间总体规划。

责任单位:

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

宁夏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县委政研室、农业农村局、发改局、住建局、综合执法局、交通局、水务局、民政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教育体育局、各乡镇场

(二)划准划实“三条控制线”。

落实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按照评估调整后生态保护红线面积和控制范围实施管控,保证生态功能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全面梳理整改已经划定的永久基本农田中存在的划定不实、违法占用、严重污染等问题,结合县第三次国土调查数据,严格按照自治区下达的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指标完成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

综合考虑资源承载能力、人口分布、产业布局等相关因素,按照集约适度、绿色发展要求,科学划定城镇开发边界,构建合理的国土空间生态保护开发利用格局。

责任单位:

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

宁夏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农业农村局、发改局、住建局、综合执法局、交通局、水务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分局、各乡镇场

(三)有序开展“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

根据县村庄分类成果,县空间上保留行政村共计53个,其中,集聚提升类48个,整治改善5个。

在已基本完成6个行政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基础上,2021年完成洪广镇欣荣村、立岗镇通义村等10个集聚提升类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形成一批高质量村庄规划编制成果;到2022年底,做到集聚提升类及有开发建设需求的村庄实现村庄规划应编尽编;到2025年底,全面完成我县保留的53个行政村的“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工作。

责任单位:

各乡镇场

配合单位:

县委政研室、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综合执法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交通局、水务局、民政局、文广局

(四)实行规划“留白”机制。

县乡国土空间规划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对暂时没有想清楚、看明白的地方,划定战略性留白空间范围,预留重点产业发展、重大工程项目、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等弹性空间,为城镇长远发展谋划预留战略空间,以应对城镇发展的不确定性;同时根据需要确定城市更新空间单元,结合城乡生活圈构建,在注重补短板、强弱项,优化功能布局、保障公共利益的基础上,整合更新单元内零散土地,预留部分发展用地,便于将来提高更新空间单元品质和活力。

村庄规划安排5%的建设用地机动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村民居住、农村公共公益设施、零星分散的乡村文旅设施及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等用地可申请使用。

对一时难以明确具体用途的建设用地,可暂不明确规划用地性质,机动指标使用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

责任单位:

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

宁夏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县委政研室、农业农村局、发改局、住建局、综合执法局、交通局、水务局、民政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教育体育局、各乡镇场

(五)创新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使用方式。

赋予乡镇人民政府对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统筹使用权限,乡镇人民政府依法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的底线。

根据辖区内行政村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迁移、产业变化等发展情况,利用农村本地资源开发农产品初加工、发展休闲观光旅游而必须的配套设施建设,可在不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和生态保护红线、不突破国土空间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等约束条件、不破坏生态环境和乡村风貌的前提下,在村庄建设边界外,采用比例和面积控制方式,安排少量建设用地,统筹使用村庄规划建设用地机动指标,并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和供地手续。

将有限的建设用地指标,最大程度地服务产业、服务村集体、服务于农民增收。

责任单位:

各乡镇场

配合单位:

县委政研室、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交通局、水务局、民政局、文广局

(六)强化国土空间用途管制。

落实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制度及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保护红线管理条例,加强农业空间内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引导土地要素向优势地区、重点产业聚集。

创新用地政策,畅通绿色通道,建立用地台账,安排年度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优先用于保障全县重点产业、重点项目、基础设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用地需要。

探索建立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明确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范围和途径,建立健全市场交易规则和服务监督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

促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制度改革与农村改革、空间规划、全域旅游、精准扶贫、新型城镇化等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责任单位:

自然资源局

配合单位:

宁夏工业园区管委会、银川市军民融合产业服务中心、发改局、农业农村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分局、水务局

(七)落实村庄规划用地用途管制。

建立村庄规划编制、实施、监督体系,有效指导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中宅基地、公益性公共设施用地和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促进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性、更加注重满足质量需求转变。

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拓展农业农村功能延伸产业链条,涵盖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就地消费等环节,用于农产品加工流通、农村休闲观光旅游、电子商务等混合融合的产业用地,探索土地用途按照各用途混合用地进行公开出让。

责任单位:

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场

配合单位:

县委政研室、农业农村局、发改局、财政局、住建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交通局、水务局、民政局、文广局、卫健局

(八)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严格落实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部署要求,牢牢守住自治区下达我县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底线,充分利用耕地保护动态监测监管系统,实时监管耕地变化情况,严控非农建设占用耕地。

深入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处置政策要求,依法依规、分类处置、分步治理。

落实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不同管制目标和管制强度要求,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向建设用地和其他农用地转化的管控规则,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既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也满足重点产业发展用地需求。

责任单位:

自然资源局、各乡镇场

配合单位:

农业农村局、发改局、银川市生态环境局分局、交通局、水务局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

土地权改革在县委和政府的领导下开展,县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增设土地权改革专项小组,由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专项小组组长,专项小组办公室设在自然资源局,负责土地权改革日常工作。

定期研究重大改革事项,协调解决重大改革问题,推动具体改革任务落实。

根据职能职责,建立由主责部门牵头、相关部门配合的推进机制,加强县涉及土地权改革工作的组织协调和工作落实,推动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形成工作合力。

(二)强化工作督导。

县政府因地制宜研究改革事项,制定改革政策,确保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县委改革办、县委督查室、政府督查室把推进土地权改革作为年度重点督查任务,纳入效能目标管理考核,定期督查通报改革进度和成效。

及时发现纠正损害农民利益、突破耕地红线、破坏生态环境等行为,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行。

(三)强化宣传引导。

自然资源局要广泛宣讲中央和自治区土地法规政策和改革动态,实地开展调研,完善推进措施,促进改革有力有序推进。

充分利用区内外主流媒体,跟进报道土地权改革最新进展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深度宣传改革综合效应,让广大群众知晓改革、参与改革、支持改革,形成上下协同抓、人人促改革的良好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其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