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5824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建设总体方案.docx

产城(产业发展基础、城市服务功能)融合示范区建设总体方案

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是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进一步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机制,探索产业和城市融合发展路径,打造产业发展基础较好、城市服务功能完善、边界相对明晰的产城融合示范区,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1710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支持各地开展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发改办地区〔20**〕2076号)和《X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产城融合示范区建设的通知》(渝发改地〔20**〕1231号)要求,结合《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2**—202*年)》精神,制定本方案。

一、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的重要意义

一是深入贯彻国家主体功能区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需要。

X既是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武陵山地区唯一未被列入武陵山生物多样性与水土保持生态功能区的区县,也是渝东南地区中唯一纳入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的区县。

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有利于找准坐标,明确使命,科学实施区域重点开发建设,打造地区经济增长极,形成功能各异、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有利于转换思想,回归本位,避免资源环境的全域开采开发,强化武陵山区生态屏障建设,走上经济与生态协调共赢的生态文明之路。

二是建成区域重要经济中心的需要。

建成渝东南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既是国市区域发展战略的布局需要,也是X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

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有利于加快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优化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提升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有利于以正阳工业园区为核心,一体规划周边区域,整体打造成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重要基地和面向成渝经济区的先进制造业配套基地,实现国市区域发展战略意图。

三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既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推动创新驱动发展,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

建设产城融合示范区,有利于围绕优势产业配套发展上下游配套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扩大产业空间,壮大产业规模,避免同质化发展,打造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重要引擎;有利于提升产业层次和水平,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搭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奠定基础。

二、示范区范围和发展基础

(一)X概况

X位于X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素有“渝鄂咽喉”之称,是国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定位的武陵山片区6个中心城市之一。

全区幅员面积2402平方公里,下辖30个街道镇乡,总人口55万人,其中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73.3%;中心城区面积达到24.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9.1%。

(二)X产城融合示范区规划范围

X产城融合示范区包括城南、舟白、正阳、冯家4个街道符合城乡总体规划的建设用地及周边相关区域,规划面积约38平方公里,规划产业人口约4万人,分别占全区的1.7%、8.6%。

(三)正阳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X市正阳工业园区成立于2003年,是渝东南首家市级特色工业园区和全市16个加工贸易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之一。

园区位于X中心地带,规划面积25.6平方公里,区域涉及正阳、冯家、城南3个街道。

截止202X年底,园区累计投入建设资金175亿元,面积从1.3平方公里拓展到25.6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约10.5平方公里),产业从零星的制药、矿产加工到逐步引进铝加工一体化、桐乡丝绸、三磊玻纤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入驻企业达到14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103家)、产业工人达到1.7万人(专科以上学历近2000人)、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23.3亿元,分别占全区的58.7%、72.7%、75.4%,实现税收3.8亿元,成为渝东南首个百亿级工业园区。

(四)创建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基础条件

——产业支撑持续增强。

近年来,X坚定不移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创新“园中园”发展模式,材料、纺织、环保三大产业园有序建设,突破发展了清洁能源、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电子信息、时尚消费品等新兴产业,新材料、轻纺服装、节能环保、卷烟及配套、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配套等“1+6”产业体系基本形成集群发展模式和集群发展态势。

截止202X年底,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到103家,全年工业增加值100.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9亿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63.5亿元,其中卷烟及配套产业达到42.3亿元,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达到23.2亿元,生物医药产业达到3.9亿元,轻纺服装产业达到8.9亿元,节能环保产业达到34.4亿元,新材料产业达到49.8亿元。

——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科瑞南海制药与浙江大学等著名高校合作,依托资源优势进行天然植物提取、国家一类新药开发,已拥有2个国家级新药产品、7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和1个市级重点新产品;X市银耳营养食品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三磊猕猴桃工程实验室等一批企业科技研发中心相继成立,推动三清方、红心猕猴桃等一批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尝必乐农业开发公司与西南大学研发机构合作,成功开发出渣海椒系列产品,拥有5项发明专利。

全区现有市级企业技术研究中心6家、民营科研机构3家、市级专家大院2个、高新技术企业8家、科技特派员98名,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11件/万人。

——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全区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达到91家,各类金融机构达到51家,物流配送企业达到230余家,星级宾馆达到7家。

拥有高职院校2所,成人高等学校1所,中职学校1所,市级重点高中3所;拥有三甲医院1家,2甲医院2家,二级民营综合医院7家,民营专科医院3家,床位3300余张;文化体育设施配套基本完善,建有体育场、篮球馆、游泳馆、图书馆等文化体育设施。

研发设计、创业孵化、投融资咨询、融资租赁等生产性服务机构数量不断增长,服务业从业人员近5万人。

——交通枢纽逐步形成。

X机场开通北京、上海、昆明、X、杭州、成都、宁波、揭阳潮汕、西安、海口等航线,到X主城距离缩短到45分钟,到东部沿海地区距离缩短到2小时。

渝湘高速公路、黔恩高速公路、渝怀铁路建成通车,黔张常铁路、渝怀铁路二线加快建设,渝湘高铁X主城至X段即将开工,“铁公空”立体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生态环境优势明显。

X是市级山水园林城市,城区紧靠八面山、仰头山、跑马山、正阳山,比邻阿蓬江,坐拥武陵水岸,空气清新、气候宜人,年均空气优良天数保持在330天以上。

拥有芭拉胡景区、城市中央公园、西山公园、大众广场等一批绿色休憩空间,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3%,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0.8%,高出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入围创建国家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三、总体思路

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围绕建成渝东南和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总体目标,全面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部署,积极顺应产业发展和城镇化发展新趋势,以X功能区划分为基础,以正阳工业园区为依托,以“工业强区、旅游大区、城市靓区”三大战略为抓手,走以产兴城、以城带产、产城融合、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建成具有广泛示范效应的产城融合示范区。

四、发展目标

围绕“1+3+5+10”示范体系(“1”是以“建设全国产城融合示范区”为总体目标,“3”是以“加快建成渝东南中心城市、武陵山区重要经济中心和综合交通枢纽”为三大战略目标,“5”是着力推进示范区创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武陵山区商务聚集区、渝东南公共服务高地、渝东南能源中心”五大重点工作,“10”是加快实施“创建区域性创新中心、打造渝东南工业集聚区、创建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创建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打造武陵山区商务聚集区、创建渝东南能源中心、打造武陵山区公共服务高地、创建武陵山绿色发展示范区、打造渝东南对外开放高地”十大重点专项),落实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方案。

到202Xx年,示范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经济增长速度快于全区总体水平,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明显快于全区平均水平,建成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产业和城市深度融合、城乡环境优美、居民生活更加殷实安康的新型城区,成为渝东南乃至武陵山片区经济增长极。

——经济总量和发展质量实现双赢。

到202Xx年,示范区将集聚全域70%以上的经济,总量达到250亿元左右,支撑全域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50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0%。

非农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98%以上。

工业经济提档升级步伐加快,一批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基本建成以正阳工业园区特色产业集群为载体的渝东南工业集聚区和产业集聚中心,规上工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左右;金融、旅游、物流、商贸等现代服务业贡献率大幅提高,基本建成武陵山区商务聚集区和旅游集散中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90亿元左右。

——综合服务功能不断完善。

到202Xx年,示范区将集聚全域50%左右的城镇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5%以上。

公共服务中心等一批功能要件建成投用,城市功能布局进一步优化,人口分布更加均衡。

建成石黔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渝湘高铁X主城至X段等对外大通道,交通枢纽和能源保障中心地位进一步凸显,城市集聚辐射能力显著增强。

——居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到202Xx年,示范区内人均GDP达到10万元以上,带动全域人均GDP达到73000元,基本达到全市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4:

1以内。

教育、医疗、文体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建成区域性公共服务高地。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实现更高水平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

——人居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到202Xx年,示范区将新建一批公园、广场、绿地,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城市平均水平,阿蓬江、X河等湿地水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年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40天以上,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和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加快建设,打造成为兼具民俗文化和自然风光的生态旅游城区;转型发展取得明显成效,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达到国家和X市指标要求(化学需氧量累计减少2.6%),单位GDP能耗控制在0.5吨标煤/万元以内,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到80%,基本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空间格局和发展方式。

五、空间布局

按照市委、市政府对X的功能定位,融合体现“产业融城中、城中聚产业”的产城融合发展理念,将X产城融合示范区划分为舟白组团、正阳组团、青杠组团以及冯家组团。

——舟白组团面积约7平方公里,集中体现高端商住功能。

主要依托武陵山机场和X北零换乘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旅游集散中心,加快建成机场口岸和铁路口岸,推动发展物联网、电子商务、快件速递、航空物流等服务业;依托汽摩交易市场积极发展汽车销售产业;依托舟白职教园区,积极发展教育培训和文化创意产业。

到202Xx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6万人左右。

——正阳组团面积约18平方公里,集中体现产业集聚、综合服务功能。

重点发挥行政服务中心集聚人口引导作用,依托X海关,推进保税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延展平台建设;依托武陵山商贸批发城、吉之汇农产品X物流城等区域性市场发展批发零售业;着力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开设分支机构或增加营业网点,建设渝东南金融中心;依托渝东南会展中心,积极发展高端会展经济,打造“武陵博鳌”品牌;依托X文体中心,发展演艺影视、文化创意设计服务、培训展览、体育竞技、体育经纪等文体产业。

同时,布局电子信息、汽摩配件机械加工和现代物流业。

到202Xx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8万人。

——冯家组团面积约6平方公里,集中体现产业功能。

重点布局轻纺食品产业、精细化工产业、废旧物循环利用产业,建成生物医药产业示范基地,为产业和人口集聚预留空间。

到202Xx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

——青杠组团面积约7平方公里,集中体现产业功能。

重点发展清洁化工、新型材料、页岩气转化等产业,建设X市化工新材料产业循环经济示范基地、页岩气转化示范基地,为产业和人口集聚预留空间。

到202Xx年,城镇常住人口达到2万人。

六、十大重点专项

(一)创建区域性创新中心

1.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充分运用财政后补助、间接投入等方式,支持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力度。

完善区内实体经济企业研发费用计核办法,优化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的办理流程。

鼓励规模以上企业每年从销售收入中提取3%-5%作为研发准备金,对实际支出额按所得税相关政策进行加计扣除,并根据财力情况对企业新增研发投入进行奖励。

建立高新技术产品和重点新产品研发成本补助政策。

健全优先使用创新产品和服务的采购政策,落实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政策。

(责任单位:

区财政局、区科委)

2.大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对区内实体经济企业,实施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培育工程,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科技型企业申请纳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

积极支持符合科技型企业标准进入X科技信息管理系统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

开展主导行业龙头企业创新转型试点,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互动发展。

加大对科技型初创企业和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建设一批科技型小微企业创新创业基地,到202Xx年培育科技创新小巨人企业50家以上。

(责任单位:

区财政局、区经信委、区科委)

3.推进创新服务平台建设。

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集孵化、培训、展示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基地,打造X“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平台。

支持企业建立产业技术研发中心和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成一批市级以上技术创新中心,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加快发展“互联网+”的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新经济平台,继续办好全区创新创业大赛,争取创建全国“双创”区域示范基地。

积极引导、鼓励X经贸职业学院通过创新学院开展创新创业工作,实施高职学院优势学科建设工程,提高我区高职学院科研原创能力。

(责任单位:

区人力社保局、区科委、区教委)

4.建设高水平创新人才队伍。

探索柔性引智机制,大力引进和聚集符合技术创新需求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广泛吸引区外高端人才以咨询、兼职、短期工作等方式参与我区重大科研活动。

建设院士专家工作站和博士后工作站。

建立健全重点产业高层次人才资源库,全力做好企业高级技工、技师的引进,积极支持带项目、带技术到我区创(领)办企业的高层次创业人才,提高引才科学化、专业化、精细化水平。

到202Xx年,全区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达到100名以上,建成区域性创新创业人才高地。

(责任单位:

区人力社保局、区科委、区科协)

5.强化金融支撑功能。

组建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和科技担保风险基金池,引导银行机构与其他金融机构加强合作,探索发展投贷联动等新模式,对科技创新给予有针对性的股权和债权融资支持。

充分发挥“助保贷”“银政通”“银财保”和中小微企业转贷应急周转资金等业务作用,强化对科技型企业的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

区金融办)

(二)打造渝东南工业集聚区

6.加快建设工业集聚发展平台。

把正阳工业园区作为示范区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平台,加强与城乡总规、土地利用总规衔接,完善正阳工业园区控规修编,多渠道保障发展用地需求。

加快冯家片区、青杠片区等工业用地拓展,适度超前、高水平推进园区道路、给水、排水、电力、燃气、通信、电视、场地平整等“七通一平”,为园区发展预留足够空间。

加大标准化厂房和楼宇工业建设力度,鼓励符合条件的产业向纵向空间发展,提高园区土地产出强度。

坚持以创新引领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推动园区202Xx年建成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责任单位:

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7.发展壮大六大骨干产业集群。

探索建立“园中园”发展模式,全力打造材料、纺织、环保三大产业园,重点发展材料、轻纺服装、节能环保等产业,加快发展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及配套等产业,支撑全区工业总产值到202Xx年达到465亿元。

(责任单位:

区经信委)

8.着力引进培育新兴产业。

围绕全市1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布局,加快引进培育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及配套、电子信息和时尚消费品等新兴产业。

积极引进和培育直升飞机零部件生产、小型商务机航电、航空碳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用金属材料等航空产业项目,加快布局新能源电池、3C电子产品配件、电子元器件生产等项目。

(责任单位:

区经信委)

9.着力实施重点企业培育计划。

全面实施企业扶优扶强战略,大力推进“工业强区”建设,力争到202Xx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00家,X卷烟厂完成产值60亿元、增加值44亿元、税收32亿元,分别占规上工业总产值、规模以上增加值、全区税收的13.3%、28.7%、53.3%。

力争将乌江电力公司培育成产值超20亿元的企业;将京宏源公司、供电公司培育成产值超15亿元的企业;将三磊玻纤公司培育成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将正阳新材料、弘扬集团等培育为产值超5亿元的企业。

(责任单位:

区经信委、正阳工业园区管委会)

(三)创建武陵山区旅游集散中心

10.建设特色精品景区。

遵循“一江拉动、一城主导、一点引爆、全域发展”总体思路,集中力量深度开发和精细化打造濯水景区、芭拉胡景区,成功创建2个国家5A级景区。

(责任单位:

区旅游局)

11.完善基础配套设施。

全面完善景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食宿购物、星级厕所、金融服务、互联网服务、邮政通信、标志系统等配套设施建设。

加强旅游要素建设,畅通旅游对外通道,推进区内景区互联互通,构建“三横两纵十一支线”的旅游交通网络,串联精品景区景点。

引进社会资本,推进城市公园、公共运动场馆、博物馆、星级餐饮酒店、旅游客栈、文化娱乐、旅游购物等旅游要素配套。

(责任单位:

区旅游局、区交委、区文化委、区商务局)

12.加大宣传促销力度。

加大“神秘芭拉胡,魅力阿蓬江—XX”旅游主题形象品牌宣传力度,喊响主题形象宣传口号,全面增强X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

(责任单位:

区旅游局)

(四)提升城市品质和完善城市功能

13.高标准规划建设品质城市。

衔接完善城乡总规、城市控规和专业专项规划,实现城市建设“一张图”管理。

突出城市特质,将峡谷峡江、生态宜居、民族文化底蕴等元素渗透到城市规划设计理念之中,加强山际轮廓线、水岸线、建筑形态、特色风貌风格管控,控制城市人口密度。

加强规划实施和管理,严格规划审批,提高规划的法治化制度化水平,依法打击随意更改规划、不按规划许可建设、未批先建等违法违规行为。

(责任单位:

区规划局)

14.强化城市功能。

突出城市品质提升和城市功能完善,增强城市产业发展、人口集聚的承载力,全面提升城市形象。

推进城市主次干道提档升级,加快城市组团间快速通道建设,构建畅通、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网络。

持续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实施城区绿化和生态水体工程,加快新城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完善,建设一批公共停车场、人行天桥、垃圾中转站、公共厕所。

实施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科学规划新城地下管网,统筹中心城区水、电、气、通信等管网和站点建设,完善城市污水收集、输送、处理、排放系统。

加强城市防火、防洪等设施建设,提高城市防灾减灾综合能力。

依托城周山体等外围绿色空间和X河等自然水体,因地制宜建设一批城市广场、城市公园。

优化公共交通站点和线路设置,完成公共停车场所智能化改造。

加快城市变(配)电站、电动汽车充电站(桩)等电力设施和城市电网建设,城市配电网供电主要性能指标达到全市平均水平。

(责任单位:

区城市管理局、新城管委会、区水务局、区交委、区经信委)

15.创新城市经营管理。

深入推进“两城同创”,加强城市规范化、精细化、现代化、法治化、信息化管理,助推国家卫生区、全国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推进实施城市亮化、绿化、美化工程,深入开展城市景观改造,美化主要建筑立面,优化城市灯饰景观,完成主次干道照明改造。

加大背街小巷提质改造、老旧社区整治力度。

推进城市管理体制创新,探索建立大城管制度,进一步理顺管理职能,降低管理成本,提升管理效率。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完善数字城市管理系统,加快市政设施、城市照明、市容环卫、市政执法、市政工程档案等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创新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机制,推进市政基础设施建设管理市场化,采取降低准入门槛、实施公开招标等多种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管理运营。

(责任单位:

区城市管理局)

(五)创建武陵山区综合交通枢纽

16. 完善陆路对外通道体系。

建成投用渝怀铁路二线、黔张常铁路,开工建设渝湘高铁X主城至X段,加快推进广忠黔铁路、黔恩铁路、黔毕昭铁路前期工作,形成“米”字型铁路发展格局;抓好客货运输枢纽建设,建成450万吨铁路货场及X北综合交通换乘枢纽,打造区域性公路运输枢纽,建成石黔高速公路、X区过境高速公路(渝湘高速联络线),积极研究并开展黔遵、黔利高速公路前期工作。

(责任单位:

区交委、区发展改革委)

17.加快空中对外通道建设。

围绕建设武陵山区重要航空门户和旅游中转港总体目标,加快推进X机场改扩建工程建设,新增深圳、厦门等国内航线。

(责任单位:

区交委、区发展改革委、X机场公司)

18.抓好区内交通体系建设。

优化城市组团间交通组织,“一环六横四纵”的城市骨干路网络,形成东西联系、南北拓展的道路骨架系统,建成新黔大道、舟白复线隧道、桐坪隧道,实现城区半小时通勤;优化完善城乡客运场站和线网,合理设置示范区公交站点。

(责任单位:

新城管委会、区交委)

19.提升区域通信辐射覆盖能力。

全面推进“智慧X”建设,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持续完善第四代(4G)移动通信网,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实现重点区域、旅游景区、示范区等区域网络全覆盖。

实施电子政务、城市管理、交通管理、公共服务、应急救援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建设,实现政务、产业、商务、生活数字化和网络化。

(责任单位:

区经信委)

(六)打造武陵山区商务聚集区

20.优化发展金融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

全面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不断丰富金融业态,创造条件引进区域性总部机构,推动银行业金融机构到机构空白乡镇设立标准化固定营业网点,做大做强小额信贷公司、担保公司,用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试点政策,整合升级“诚信X”信用信息平台,建立健全征信体系,统筹金融政策和产业、财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到202Xx年,金融业占GDP比重达到7%。

加快发展会展经济,建成新城会展中心等一批设施场所,支持会展服务企业做大做强,举办卷烟、摩配、休闲食品、丝绸等生产性服务会展,促进“X造”产品消费。

加快发展研发设计、技术转移、创新孵化、知识产权、科技咨询等科技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培育投融资咨询、节能环保咨询、检验检测认证、融资租赁、人力资源服务、售后服务、品牌建设等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

依托舟白职教园区学生资源,加快推进“校企”合作,根据本地企业用工需求,开设相应专业,为工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支持。

(责任单位:

区发展改革委、区金融办、区商务局、区经信委、区科委、区环保局、区人力社保局、区工商分局、区教委)

21.提档升级商贸等生活性服务业。

以满足伴随示范区人口增长的多元化消费需求为导向,突出抓好层级商圈建设,加快培育打造新城核心商圈,加快商贸批发城、国际建材城、红星美凯龙等专业市场培育,重点推进新城中央商务区开发,积极引进奥特莱斯、永辉超市等知名企业入驻,提升区域商业集聚辐射能力。

按照发展夜市经济、促进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等相关实施办法要求,大力发展夜市经济、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引进淘宝、京东等知名电商平台来黔设立营运机构,建设电子结算中心,试点以农特产品为主的农村电子商务;加快推进健康服务平台建设,促进健康、家政、养老、旅游、保健等产业融合发展。

到202Xx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50亿元。

(责任单位:

区商务局、区金融办、区卫生计生委、区民政局、区旅游局)

22.突破发展现代物流业。

完善“一基地三园区一中心”物流空间布局。

正阳现代物流基地突出综合物流功能,集工业物流、农产品物流、城乡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空港物流园区突出快速运输以及保税、口岸物流功能,重点发展快件处理、货物仓储、加工配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