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57614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docx

乡镇养鸭场(户)污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

 

为全面落实“河长制”,深入推进养鸭场(户)污染整治,提升我镇流域水质,打赢生态环保攻坚战役,根据**等相关法律法规,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目前,我镇河道存在养鸭现象,养殖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已成为境内河流污染源之一,对我镇河流水质造成影响。

我镇高度重视养鸭场(户)污染整治工作,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生产与生态兼顾,彻底取缔河道养鸭,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建立养鸭场(户)污染治理长效机制;同时引导推广无水面环保养殖技术,促进全镇鸭养殖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不断改善生态环境。

二、工作任务

(一)整治对象

本方案中的养鸭场(户)是指存栏50羽(含50羽,下同)以上的养殖场(户),规模养鸭场是指存栏2000羽及以上的养殖场(户)。

存栏50羽以下的家庭散养户,不列入整治对象,但必须实行圈养。

(二)养殖区域划分

1.禁养区范围

(1)河道、溪流、山涧内及沿岸两侧各100米范围内;

(2)人口集中地区、集镇中心区、学校、卫生院(所)等人口集中区域周边100米范围内;(3)生活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及缓冲区、国家或地方法律和法规等需要特殊保护的其他区域。

2.限养区范围

禁养区外按规划、有条件的养殖区域为限养区。

(三)整治任务

1.全面关闭拆除直接在河道、溪流、山涧内及沿岸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养殖的养鸭场(户);关闭拆除禁养区内存栏50羽以上的养鸭场(户)〔含单户存栏在50羽以下但周边连片养殖总数在200羽以上的养鸭场(户)〕。

完成时限:

2020年8月底前。

2.限养区内的养鸭场(户)必须实施改造提升,实现达标排放及病死畜无害化处理。

完成时限:

2020年10月底前。

3.关闭拆除限养区内未改造或改造后仍不能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户)。

完成时限:

2020年10月底。

4.规范登记备案制度。

整治后全镇保留及以后新建50羽以上的养鸭场(户)实行登记备案,便于日常监管。

今后新建养鸭场必须在禁养区外,用地没有争议且符合用地规划,有利于养殖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并经所在村委会、镇政府、市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等相关部门审核同意(详见附件4)。

三、组织领导机构

成立镇养鸭(场)户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具体组成人员名单如下:

组     长:

朱炳虽(镇长)

常务副组长:

曾绍钰(副镇长)

副  组  长:

曾文发(宣传、统战委员)

郑六姑(组织委员)

张 康(党委委员)

陈 晗(纪委书记)

林 锋(副镇长)

吴文通(副镇长)

余 锦(科技副镇长)

陈登华(四级主任科员)

成    员:

谢晓毅(派出所所长)

李建莉(畜牧水产站负责人)

黄成海(环保站负责人)

李佳莉(水利站负责人)

刘设平(畜牧水产站工作人员)

张士冲(环保站干部)

苏权峰(水利站干部)

廖文标(财政所所长)

付永喜(农技站负责人)

刘永发(规划所负责人)

杨天林(国土所所长)

吴红卫(林业站站长)

邓东平(供电所所长)

各行政村主任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地点设在镇畜牧水产站,办公室主任由李建莉担任,办公室副主任由刘设平、黄成海、李佳莉兼任。

办公室具体负责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的统筹协调和组织推动,督促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抓好舆论宣传引导、重要数据通报等工作。

四、工作步骤

(一)调查摸底(7月16日-7月31日)

各村要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对现有养鸭场(户)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做好鸭舍原貌拍照留存,掌握养鸭场(户)基本情况,包括养殖规模、环保设施情况,明确关闭拆除或改造对象。

调查表加盖村章并经各村主任签字,报送镇养鸭(场)户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办公室(镇畜牧水产站)(详见附件3)。

(二)宣传发动(7月16日-7月31日)

各村组织人员入户做好宣传动员工作,发放限期关闭拆除或改造通知书,将整治要求、完成时限、政策措施等宣传到位。

动员群众参与,共同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美好家园,发动群众监督、举报,加快工作落实。

镇畜牧水产站、环保站要加强相关政策法规宣传,帮助做好群众工作。

(三)集中整治(7月20日-10月31日)

1.全面关闭拆除直接在河道、溪流、山涧内及沿岸两侧各100米范围内养殖的养鸭场(户);关闭拆除禁养区内存栏50羽以上的养鸭场(户)〔含单户存栏在50羽以下但周边连片养殖总数在200羽以上的养鸭场(户)〕(7月20日-8月31日)

各村完成养鸭场(户)的关闭拆除工作,实施关闭拆除前先向养殖户下发限期关闭拆除通知书,责令限期自行关闭或拆除。

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关闭拆除的养鸭场(户),由镇政府组织联合执法队,依法予以强制拆除。

2.完成限养区内养鸭场(户)改造提升(8月1日-9月30日)

改造提升模式分为水面养殖模式和无水面生态养殖综合技术模式。

大力推广水禽无水面生态养殖综合技术,有效控制水禽水面饲养带来的水资源污染和疫病体传播。

限养区内的养鸭场必须在9月30日前完成改造提升(相关要求见附件1)。

3.关闭拆除限养区内治理不合格养鸭场(户)(9月1日-10月31日)

对限养区内未改造或改造后仍不能实现达标排放的养殖场(户),在摸清情况,做好业主工作的基础上,发出限期关闭拆除通知书,动员业主自行关闭拆除;对在规定期限内未关闭拆除的养鸭场(户),由镇政府组织联合执法队予以强制拆除。

各村要根据辖区水质状况和环境承接能力核定辖区内的养殖规模,适度控制养鸭规模。

4.考核验收(9月1日-10月31日)

市农业农村局将组织相关部门对乡镇养鸭场(户)关闭拆除进行考核验收,同时对禁养区外的养鸭场(户)按照相关要求,镇政府将联合生态环境局、市河长办等有关部门进行验收。

(四)完善监管

在专项整治过程中,要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逐步完善治理体系。

镇畜牧水产站、环保站、河长办、各村要切实加强对养殖反弹和违规新建、扩建养鸭场的巡查和打击,切实巩固治理成效。

不断完善日常监管,规范养殖场管理;镇环保站联合市生态环境局负责查处养鸭场未建污水处理设施、污水直排偷排漏排行为;畜牧水产站联合市农业农村局负责查处随意丢弃病死鸭等行为。

对严重污染环境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坚决堵住污染源头。

五、职责分工

各村:

按属地管理原则,是养鸭场(户)污染整治实施主体,负责养鸭场(户)调查摸底工作,深入开展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负责督促各养殖户按规定期限完成关闭拆除或污染治理设施建设;组织强制拆除;指导当地养殖户转产转业。

镇畜牧水产站:

负责推广水禽无水面生态养殖综合技术,指导养鸭(场)户采用旱养技术进行饲养,对乱丢病死鸭行为进行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

镇环保站:

负责对养鸭场(户)违法排污行为的查处。

对未建设污染防治配套设施、未达标排放废弃物的单位和个人,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报镇政府批准,责令关闭,并依照相应的法律、法规予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立案处理。

镇规划所:

加强对镇范围内违规饲养鸡、鸭、鹅等家畜家禽行为的巡查执法,对违规者责令其限期整改,限期未整改的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没收并处罚款;支持、协助乡镇做好养殖鸭场(户)强制拆除工作。

派出所:

配合各村对做好养鸭场(户)开展强制拆除工作的交通安全保障。

对相关部门立案移送的案件依法查处。

镇纪委:

对整治工作落实不力的村及相关部门进行调查核实,并提出追究相关责任人员的意见。

镇宣传办:

负责对污染专项整治工作进行宣传报道。

镇河长办:

配合畜牧水产站、环保站协调开展污染专项整治工作。

供电所:

配合村对违规新(扩)建、禁养区和限养区有违反环保法律法规被责令关闭拆除的养鸭场(户),实施限电和断电措施,对转供电用户追究连带责任,并强制断电。

六、保障措施

1.属地管理、联合整治。

各村要高度重视,提高认识,成立相应的养鸭(场)户养殖污染专项整治工作小组,迅速展开整治行动,按期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切实抓出成效。

各职能部门要履职尽责,全力支持配合,确保专项整治行动落实到位。

2.堵疏结合、标本兼治。

认真做好养鸭场(户)的思想工作,引导其积极参与和配合本次专项整治。

大力推广水禽无水面生态养殖综合技术,引导养鸭场(户)退出河道养鸭。

采取“以奖代补”方式补助各村专项整治工作,采用无水面生态养殖综合技术模式,新(改、扩)建年存栏2000羽以上的养鸭场,给予适当补助(具体见附件2)。

3.跟踪问效,严格考核。

镇纪委要全程跟踪,对整治进度较慢的村按照时间节点组织督查,督促问题整改和工作落实。

强化正向激励,及时通报表扬成效显著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严肃问责处理组织领导不力、未能按时完成整治工作的单位和个人。

(具体见附件2)。

4.常抓不懈,落实长效。

开展常态化巡查,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原则,切实管好自己的“责任地、责任河”,防止违法违规养殖场(户)反弹回潮现象的发生。

镇畜牧站要留存好相关数据资料,建立备查台帐,加强事后监管,健全长效管理机制,严防鸭养殖污染现象发生,保护良好的生态环境。

附件:

1.市养鸭场(户)改造提升相关要求

2.市新(改、扩)建养鸭场“以奖代补”建设要求

3.市养鸭场(户)调查表

4.市新建养鸭场登记备案表

 

 

 

 

 

 

 

 

 

 

 

 

附件1

 

镇养鸭场(户)改造提升相关要求

 

1.采用水面养殖模式:

存栏1000羽以上的养鸭场(户)必须建立100m3以上的三级沉淀池(种植水生植物如狐尾草等)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存栏1000羽以下的,按比例建设三级沉淀池(种植水生植物如狐尾草等)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2.采用无水面生态养殖模式:

①粪污利用发酵床无害化处理的,存栏1000羽以上的养鸭场(户),必须建设30m3以上的沉淀池;②粪污没有有效处理的,存栏1000羽以上的养鸭场(户),必须建立100m3以上的三级沉淀池(种植水生植物如狐尾草等)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存栏1000羽以下的,按比例建设三级沉淀池(种植水生植物如狐尾草等)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备注:

达标排放是指污水经处理后达到GB18596-2001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一个养殖场只能设置一个排污口),但是必须在纳污水域满足功能要求的前提下,否则应通过还田进行生态消纳或回用。

废水污染物相关指标需经生态环境部门检测确认。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如有修订变动,按新标准执行。

 

附件2

 

镇新(改、扩)建养鸭场“以奖代补”建设要求

 

一、养殖模式

采用无水面生态养殖模式。

二、规模要求

建设存栏在2000羽以上的养鸭场。

三、选址要求

一是符合当地养殖业发展布局规划,在非禁养区范围;

二是用地没有争议且符合用地规划;三是利于养殖污染治理,实现达标排放。

四、相关设施建设标准

(一)鸭舍:

6羽/平方米。

(二)无害化处理池:

5立方米以上。

(三)沉淀池:

①粪污利用发酵床无害化处理的,必须建设30m3以上的沉淀池;②粪污没有有效处理的,必须建立100m3以上的三级沉淀池(种植水生植物如狐尾草等)净化处理后达标排放。

五、补助标准

(一)地面平养:

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奖励10000元。

(二)网床饲养且粪污利用规范发酵床无害化处理的:

验收合格后一次性奖励30000元。

附件3

镇养鸭场(户)调查表

村主干签字:

             (盖章)    驻村队长签字:

                    驻村领导签字:

             填报时间:

养殖地点

养殖

业主

联系

电话

养殖品种

存栏数(羽)

养殖模式

环保设施情况

整治类别

蛋鸭

肉鸭

圈养

放养

沉淀池(m3)

发酵床(m3)

其他

关闭

拆除

改造

提升

其他

 

 

 

 

 

 

 

 

 

 

 

 

 

 

 

 

 

 

 

 

 

 

 

 

 

 

 

 

 

 

 

 

 

 

 

 

 

 

 

 

 

 

 

 

 

 

 

 

 

 

 

 

 

 

 

 

 

 

 

 

 

 

 

 

 

 

 

 

 

 

 

 

 

 

 

 

 

 

 

 

 

 

 

 

 

 

 

 

 

 

 

 

 

 

 

 

 

 

 

 

 

 

 

 

 

 

 

 

 

 

 

 

 

 

 

 

 

 

 

 

 

 

 

 

 

 

 

 

 

 

 

 

 

 

 

 

 

 

 

 

 

 

 

 

 

 

 

 

 

 

 

 

 

 

 

 

 

 

 

 

 

 

 

 

 

 

 

 

 

 

 

 

 

 

 

 

 

 

 

 

 

 

 

 

 

 

 

 

 

 

 

 

 

 

 

 

附件4

镇新建养鸭场登记备案表

养殖场名称

 

负责人

 

联系电话

 

建场地址

 

养殖种类

 □蛋鸭;□肉鸭      

计划养殖规模

 

养殖模式

 □水面养殖模式;□无水面生态养殖模式

粪污处理模式

 

村委会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乡镇(街道)人民政府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龙岩市生态环境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市农业农村局意见

                                              单位盖章

年    月    日   

备注:

本表一式三份,乡镇(街道)、生态环境局、市农业农村局各存一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