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57503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50.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docx

县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实施规划方案

根据**的要求,为更好实施我县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普通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下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提升工程2.0”),现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到2022年,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通过示范项目带动各地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每人不少于50学时,其中实践应用学时不少于50%),基本实现“三提升一全面”的总体发展目标,即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培训团队信息化指导能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发展。

二、培训对象

全县幼儿园、中小学、中职业学校在职教师。

(2022年12月31日(含)之前退休的教师可自主选择是否参加,不做硬性培训要求;202b年1月至2022年9月30日新入职的教师全部参加此次培训;项目结束后新入职的教师,按照省工程办后续安排参加下一轮培训。

三、工作职责

(一)县级职责

县教育局成立县级“提升工程2.0”办公室,负责全县“提升工程2.0”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遴选省市试点校并安排相应人员培训;县进修校负责“提升工程2.0”培训的组织实施,组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县教育局电化教育中心、县教仪站负责信息技术培训所需硬件建设、推广应用,与县进修校共同指导学校实施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二)学校职责

制订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组织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开展校本应用考核工作;指导教师在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中,选择符合本校信息化发展需要不少于25学分的微能力和参加不少于25学分的信息技术应用校本考核;向县级“提升工程2.0”办公室报送整校推进案例式工作手册和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优秀课例。

四、培训实施

按照“试点先行、打造样板、创新应用、整校推进、全员参与”的原则,以省级规划、市级统筹、县级组织、学校实施的工作机制,整校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及开展校本应用全员考核工作。

(一)统一培训管理平台

按照市教育局、市教师进修学院等机构的安排,遴选福建省教育学院作为培训机构承担我县提升工程2.0培训任务,参训教师通过平台开展线上选学和成果报送、考核等。

各校要对接培训机构,按照管理平台的要求,实现培训过程监管、学时管理、校本考核、成绩评估、结业证书、信息汇总等。

(二)培训进度安排

按照省、市的统筹规划,分三个阶段整校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第一阶段:

202b年上半年,遴选县级专家团队和培训团队,遴选市级试点校;“县工程办”开展专家团队和培训团队培训,依托专家团队和培训团队开展校长、教研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培训,以及组织县进修学校负责人、学校校长参加培训机构开展的管理者培训班、县骨干教师参加培训机构开展的分学科骨干教师培训班,并完成省级试点校整校推进工作。

第二阶段:

202b年10月,省级试点学校要完成整校推进任务,编制案例式“整校推进”实施工作手册;202b年11月,市级试点校可根据省级试点校优秀成果完成整校推进工作;202b年12月,其他学校根据省、市试点校经验和案例,有计划分批开展整校推进实施计划,累计完成县域内80%学校的整校推进工作。

第三阶段:

2022年全年,完成剩余20%学校的整校推进,做好工程总结工作,即2022年底全面完成培训和能力考核工作。

(三)培训团队

组建“素质好、教学优、懂技术、会应用、善指导”的县级专家指导团队、试点校管理团队参加省、市级专项培训,开展校级培训团队集中研修,提升指导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培训设计、管理、评价能力。

学校组建由校长、业务副校长、教研主任、信息技术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及教师培训,提升校长、教师面向未来教育发展进行教育教学创新的能力。

(四)整校推进教师培训与实践应用

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整校推进实施指南》为工作指引,整校推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推动教师应用智慧课堂、网络学习空间、教师工作坊、研修社区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培训、网络研修与实践应用,开展教师信息化课堂教学案例展示及经验分享活动,促进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

针对偏远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实际,实施试点校对口帮扶偏远贫困乡村学校项目,充分利用试点校培训团队与县级培训团队进行帮扶,推动乡村学校的校本研修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加强乡村教师信息化培训精准帮扶工作。

五、校本应用考核

以《福建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实施方案》为指引,开展成果导向的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校本考核工作。

(一)考核内容

1.微能力点范围。

教师依据学校要求和确定的内容参加学习,完成50学时(线上学习不少于25学时,校本实践应用不少于15学时,信息化教学研课或课例分析不少于5学时,信息化教学展示分享不少于5学时)后方可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以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的30项微能力为校本应用考核重点,教师至少参加3项微能力(至少覆盖3个维度)考核。

考核重点内容为:

编号

维度

微能力

所属环境

学分

A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2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获取与评价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3

教学设计

演示文稿设计与制作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4

教学设计

数字教育资源管理

多媒体教学环境

4

A5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导入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6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课堂讲授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7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总结提升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8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方法指导

多媒体教学环境

5

A9

学法指导

学生信息道德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6

A10

学法指导

学生信息安全意识培养

多媒体教学环境

6

A11

学业评价

评价量规设计与应用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A12

学业评价

评价数据的伴随性采集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A13

学业评价

数据可视化呈现与解读

多媒体教学环境

7

B1

学情分析

技术支持的测验与练习

混合学习环境

5

B2

教学设计

微课程设计与制作

混合学习环境

5

B3

教学设计

探究型学习活动设计

混合学习环境

5

B4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发现与解决问题

混合学习环境

6

B5

学法指导

学习小组组织与管理

混合学习环境

6

B6

学法指导

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

混合学习环境

6

B7

学法指导

家校交流与合作

混合学习环境

7

B8

学法指导

公平管理技术资源

混合学习环境

7

B9

学业评价

自评与互评活动的组织

混合学习环境

8

B10

学业评价

档案袋评价

混合学习环境

8

C1

教学设计

跨学科学习活动设计

智慧学习环境

8

C2

教学设计

创造真实学习情境

智慧学习环境

8

C3

学法指导

创新解决问题的方法

智慧学习环境

8

C4

学法指导

支持学生创造性学习与表达

智慧学习环境

9

2.微能力点的选择。

(1)微能力点选择尽量体现学校特色与教学要求。

微能力点选择以学校为单位,要有利于体现学校硬件环境与教研特色,符合学校教师信息化能力测评应用与整校推进的原则。

学校先明确自身环境优势与不足,先选定维度与能力点(尽量有针对性,又要让本校教师有可选性,尽量考虑两类人群:

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普通教师,信息化教学工作跟随者或技能偏弱、学习动力不足等。

学校中最好要有一至两项共同的微能力点,集体教研有明确方向),教研组根据自身教研特点选择相应的维度与能力点,教师根据教研组的能力点选择自己的3个维度与3个能力点。

如:

(2)能力点选择要明确指向发展,先明确考核目标与难度,再针对性选点学习。

让老师通过适当努力能够完成为最佳。

配合相应的教研活动,对接25实践学时。

(3)建议有能力的老师可以跨环境选择,尽量选择混合学习环境与智慧环境的能力点进行学习。

特别是要参加县市优质课评选的名优骨干教师,要有一定的前瞻性。

(4)每个教师都需要跨三个维度选择能力点,每个维度选择的能力点不超过1项,实现3个维度、3个能力点,引导教师均衡发展。

年龄大的教师建议与青年教师结对、选择难度低一些的微能力、适当降低要求(例如合格即可)

3.学校微能力培训推进过程。

(1)分层分步推进,允许一部分老师先“优秀”起来,让“先优”带动“后优”,把“先优”建成团队,推“先优”成专家。

(2)重视几项与教学实际应用关系密切的能力点的选择与提升,做到学以致用。

如,课件制作、录屏、问卷调查、视频编辑、希沃白板、授课助手、班级优化大师以及各学科的极简信息技术。

(3)把能力点的要求和教育教学日常管理制度相融合,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

(4)通过伴随式收集能力应用数据,完善师生评价与考核。

做好平时学习过程材料(如视频)收集,及时上交作业。

(二)实施流程

在县“提升工程2.0”办公室指导下,学校按照“学校规划、教研组协商、教师申报与实践、学校评审、县级考核、市级监督”的流程组织实施校本应用考核工作。

1.学校规划。

学校发挥规划与指导作用,基于学校信息化环境特征制定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引领教师信息技术应用培训及校本应用考核方向。

从完成任务和长远发展两个方面考虑,通过集中力量弄懂弄通适合当前校情的几个能力点,达到合格率100%以上,优秀率15-20%,完成整校任务推进和培养骨干教师的目标。

特别要注意优秀率项目的规划与人员安排,否则难以达到会影响整校推进的考核。

2.教研组协商。

教研组发挥统整和协调作用,依据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与学科研修计划,帮助教师结合实际制定个人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目标,在此基础上明确校本应用考核申报点。

3.教师实践与申报。

教师围绕学科信息化教学创新目标,找准能力短板,主动参与研修,积极实践应用,形成信息化教育教学实践成果,提交给学校并申报参与校本应用考核。

4.学校审核。

学校管理团队组建校内外结合的评审组,依据校本应用考核规范,对教师提交的实践证据进行评估审核,反馈学校评估结果并提出实践建议。

5.县级评审。

县级负责检查验收辖区学校校本应用考核情况作出结果性评估,确保考核的客观有效。

6.市级监督。

市工程办将组织专家,通过省管理平台对各地校本应用考核整校推进情况进行抽查,评估各地校本应用考核质量。

(三)结果应用

1.县能力提升工程执行办公室对校本应用考核结果验收合格率纳入考核学校能力提升工程开展情况指标体系。

2.县和学校接受省市检查验收,验收情况将作为对县考核的重要指标之一。

3.教师在完成50学时培训任务合格后,通过校本考核平台按照相应要求报送证据并参与考核合格的教师,可在省管理平台中自主打印校本应用考核证书。

4.学校建立教师个人应用能力提升电子档案,记载校本应用考核情况,建立教师主动应用信息技术的激励机制。

通过制度建设、评优考核、成果展示等多种方式丰富考核结果的应用,激发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应用和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整校推进与校本应用落实情况列入年度学校办学评估、评先评优的指标体系。

校本应用考核合格证书将作为教师职务职称晋级晋升的前置要求。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领导,明确主体责任

县教育行政部门是组织管理本地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责任主体。

统筹管理本级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推进工作,“县工程办”负责具体实施。

要健全机制,整合培训、教科研、电教等资源,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的支持力度。

县级工程办是本级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具体实施机构,负责制定县提升工程2.0实施规划方案,遴选组建本级专家团队、培训团队和试点校,分类开展培训、指导整校推进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组织实施,督查评估区域内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整校推进与校本应用考核情况。

 

中小学校是提升教师全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关键,校长作为第一责任人。

要制定本校信息化教学发展目标和规划,并围绕目标以及发展规划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支持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落实全员信息化培训要求,提高本校信息化教育教学水平。

培训机构(福建教育学院)是课程资源、混合式校本研修和校本应用考核的技术平台保障。

为教师校本应用考核提供充足的课程资源,确保教师有效选学。

平台具备校本应用考核、混合式校本研修的相关服务和功能,做好教师学习记录与评价,支持学校进行校本研修管理、校本应用考核的相关材料上传和数据收集。

(二)多措并举,落实经费保障

县教育局加强资金投入,用于提升工程2.0。

县进修校要从教师培训经费列支一部分用于提升工程2.0培训,为教师全员培训提供经费保障,以保障本地区提升工程2.0顺利实施。

县教育局要支持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典型培育、经验推广、成果交流等工作。

中小学校要在学校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资金,为本校教师线下校本研修活动和应用信息技术开展教育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三)加强督导,做好项目监管评估

加强对各校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的监测、督导。

县教育局要结合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和现场检查的方式,对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作进行过程督导和质量评估,并将信息化水平列入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估和校长考评的指标体系;县教师进修学校负责总结本县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情况,形成全县年度实施情况报县、市工程办备案。

附件:

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学校“整推进”实施绩效考核标准(参考)

2.信息化教学模式及微能力选择参考

3.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规划和校本研修方案(模板)

4.学校校本应用考核办法参考

5.学科教研组计划模板

6.教师个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模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