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57491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111 大小:1.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

《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1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doc

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典型经验案例汇编

目录

1.光照山乡课堂,共享优质教育

——柳州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1)

2.用“奋进之笔”书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答卷

——梧州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5)

3.入学手续最简教育资源最优

——北海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经验做法 (10)

4.来宾市“穷市优教”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宾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经验做法 (13)

5.南宁市青秀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6大亮点 (18)

6.提前谋划精准发力促进优质均衡发展

——马山县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24)

7.借力“6+X”工程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柳州市鱼峰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经验 (27)

8.鹿寨县大力实施教师安居工程让广大教师安居乐业

——柳州市鹿寨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经验 (31)

9.巩固“基本均衡”实践成果推进“优质均衡”改革进程

——梧州市万秀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验做法 (33)

10.消除“大班额”,破除制约“瓶颈”

——北海市海城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验 (38)

11.不忘初心打造义务教育均衡工作强区

——港口区全方位建设首个广西沿海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县

(43)

12.强化要素保障,全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东兴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经验 (48)

13.乘均衡之东风,促学校高质量发展

——钦州市钦北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经验 (53)

14.深挖资源潜力增学位力促均衡发展惠民生

——钦南区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主要经验做法 (57)

15.“七举措”让壮乡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贵港市覃塘区推进义务教育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62)

16.群策群力苦干巧干

——桂平市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69)

17.把最好的资源给教育

——兴业县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75)

18.以点带面,分类实施,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玉林市博白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验 (80)

19.聚力义教均衡传承红色基因从源头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百色市右江区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85)

20.巩固提升成果持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百色市田阳区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经验

(91)

21.靖西市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经验做法 (96)

22.八步区关于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经验做法

(101)

23.以问题为导向保障教育用地

——昭平县创建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工作经验

(106)

24.坚持教育优先,力推均衡发展

——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经验

(109)

25.凤山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验 (113)

26.穷县更优教山区凸特色强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金秀瑶族自治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116)

27.用教育橇动老区扶贫办好家门口人民满意的教育

——龙州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121)

28.抓增量强素质打造扶绥教育大铁军

——扶绥县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经验 (126)

—105—

光照山乡课堂,共享优质教育

——柳州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根据国家和自治区的统一部署,2012年柳州市启动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

几年来,柳州市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取得长足进步和实效。

中小学布局调整稳妥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不断加强,义务教育教师均衡合理流动、农村教师素质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行为进一步规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等群体公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基本解决。

但也仍然存在农村学校及教学点因师资不足不能开足开齐课程;很多中心校与教学点距离远,城乡学校帮扶在人力、物力上都无法实现常态化;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待提高等问题。

为此,柳州市于2018至2020三年间,运用“互联网+教育”模式,以实施市政府为民办实事“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项目为抓手,大力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

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旨在解决农村学校落实国家课程计划困难、师资水平不高等问题,实现乡村城市学生同上一堂课、校际之间教研互通互享的目标,为农村学校及教学点开足开齐国家课程、提高师资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该项目获评2020年第二批数字广西建设标杆引领重点示范项目,柳州市成为全区唯一实现农村学校信息化同步课堂全覆盖的地级市。

一是组织保障到位。

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柳州市提前谋划,2017年12月成立市县域在线同步课堂项目实施领导小组,由市教育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其他领导任副组长,各县教育局主要负责人及市教育局相关科室、教育科研、电教、教师培训等部门负责人为其中成员。

细化部门职责,确定由市电教站牵头统筹推进项目实施。

2018年7月成立柳州市县域在线同步课堂项目指挥部,由市教育局分管教学业务的副局长担任指挥长、分管技术操作的局领导任副指挥长,电教、教育科研、财务、教师培训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为其中成员。

指挥长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总协调和教育管理、教学指导,副指挥长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术指导。

指挥部各成员根据各自部门的职能分工,负责协调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做好项目跟踪服务工作。

二是领导重视到位。

2018年上半年项目启动初期,市教育局主要领导多次听取项目进展情况汇报,多次亲自协调项目进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项目推进工作,4次到乡镇督查项目建设与应用情况。

同年秋季开学,副市长亲临项目课堂听课指导。

三是资金落实到位。

柳州市财政对项目实施所需资金给予了优先保障、优先安排,三年间市本级共投入资金8953万元,在五县和柳江区全部870所初中、小学(含村小、教学点)的6880间教室建设信息化平台,学校宽带网络接入率达100%,实现农村学校信息化同步课堂全覆盖。

四是进度掌控到位。

整个项目实施过程倒排工期,明确责任。

特别是项目初期,规定开学启用的时间,形成责任倒逼机制。

2018年7月24日柳州市教育局印发《关于做好2018年暑期柳州市县域在线同步课堂项目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暑期完成各项工作的具体时间节点及责任部门。

暑假期间项目相关人员全程无休息,加班加点开展项目攻坚。

2018年秋季学期开学第一课正式启用县域“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进行教学。

五是培训人员到位。

与项目建设同步开展培训,确保建设好应用好。

为培养县区教育部门、学校及教师提升信息化应用管理的意识和能力,掌握互动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柳州市教育局持续开展了多次技术和应用培训。

其中,2018年组织了1次市级集中培训,11次县级大型集体培训,15次乡镇级集体培训,以及多次小规模磨课指导。

之后,这样的培训形成常态,做到对教研(备课)组长、上课教师、信息管理员等相关人员的培训全覆盖。

六是制度保障到位。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项目顺畅长效运行。

在技术保障层面,出台了柳州市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设备和应用规章制度、操作流程、设备使用常见问题及排除办法等,为信息管理员和项目应用教师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

在教育教学层面,出台了柳州市“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项目学校课程开设实施方案,以及“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环境下教学内容、课表编排、集体备课比赛、赛教课比赛等方案,为各项目县区和学校提供了相应指导。

七是督导检查到位。

项目实行工作简报制度,每月进行通报。

由柳州市教育局牵头不定期开展督查工作,及时掌握和了解各工程项目的推进情况。

对专项督查形成报告,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限期整改到位,并组织对整改情况进行再检查,切实加强了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监督与指导。

定期向市政府督查室汇报项目工作情况。

柳州市“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的应用已逐步形成常态。

每年五县一区有2500多名教师参与上课10万余节,覆盖农村中小学生18万余名。

“柳州模式”辐射效应不断扩大。

2019年以来,先后有广东、福建、山西、安徽等外省的同行专家到柳州市进行考察交流,有区内外多个市县到项目学校观摩交流。

2019年10月,柳州的常态化同步互动课堂场景出现在青岛“第77届中国教育装备展示会”上,吸引了全国各地同行的驻足观摩。

同年9月26—27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和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开展粤桂“同一堂课”暨“互联网+优课”网络教研活动,利用信息化同步互动课堂平台进行现场互动教学研讨,活动全国直播。

广西会场设置在柳州市主城区的德润中学和三江侗族自治县古宜镇中心小学、三江侗族自治县民族实验小学。

两省区教师在线上、线下共同展示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共同开展学科教研活动,共享名师优质资源,实现通过粤桂教育协作,共同提高薄弱地区教学质量、推动教育均衡发展的目标。

用“奋进之笔”书写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答卷

——梧州市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经验做法

让每一个孩子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是梧州市委、市政府始终牵挂的民生大事。

自2012年启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创建工作以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毫不动摇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通过“334”举措,即建立“三个机制”、创新“三项改革”、深化“四项工程”,积极破解工作难题,努力补强薄弱环节,扎实推进我市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建立“三项机制”,“一盘棋”推进均衡发展

我市各级各部门围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攻坚目标,通过“领导督战”、“分片督查”、“挂图作战”等模式,举全市之力做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这项“同心工程”。

一是建立领导“挂牌督战”机制。

成立市领导挂牌督战的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国检”工作指挥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持续带队深入各地督导检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确保教育工作力度大、措施硬。

二是建立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领导干部“分片督查”机制。

实行市包县(市、区),县(市、区)包乡镇,乡镇(街道)包村制度。

在指挥部领导带领下,各级各部门领导多次到学校调研,现场办公,解决学校规划布局、资金筹措、项目推进等难点问题。

各县(市、区)政府多次召开动员部署会、协调会、研讨会、督办会,解决瓶颈问题,加快工作的推进。

教育系统牵头主抓,制订方案、工作手册,建立简报制度,定期通报各县(市、区)的工作进度、工作亮点、成效措施和存在问题等工作动态,全市“一盘棋”,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有序推进。

三是建立“挂图作战”机制。

全市所有迎检学校挂出作战图,对标对表,明确学校存在的短板问题,逐项解决,逐项提升,借均衡发展之力优化学校建设和教育管理水平。

二、创新“三项改革”,强内涵提升办学水平

一是创新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鼓励各地积极开展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的区域性实验,探索“学区制”、“教育联盟”等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

2020年,我市万秀区推进“学区制”改革工作获评广西十个义务教育学区制管理改革示范区之一,实现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学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价的“六统一”。

二是创新教师管理机制改革。

制订《梧州市中小学校人才激励办法(试行)》(梧办发〔2017〕45号),通过建立健全师德师风考核机制、实施教育品牌工程、建立健全绩效增量机制等八大措施,稳定和发展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留住和吸引优秀教育人才。

实施《梧州市乡村教师支持计划》。

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促进乡村教师队伍稳定。

加强教师培训,2016年以来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91万余人次,组织一线优秀教师和录课教师送教送培超过2万人次,形成优质课程资源超过800件。

同时,我市在万秀区、蒙山县探索开展“县管校聘”改革试点,积极实施区域内总量控制、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打破原来编制到校固定不变的教师管理模式,进一步推进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三是创新督导体制机制。

出台《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市县两级教育督导机构,全面加强督学责任区建设,以聘请专家指导,责任督学全覆盖督导模式,加强对学校课程管理、常规管理、校园环境和校园文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等方面的指导。

以市教育局直管学校为试点,建立学校视导室和视导员制度,探索推行学校自我督导体系建设,助推学校建立常规管理和发展性内部视导机制,形成“挂牌督导”与“内部督导”的双轮驱动模式,有效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三、深化“四项工程”,高质量实现县域均衡

一是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

我市充分利用“全面改薄”、“校舍维修维护长效机制”等中央、自治区及市级资金,加快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均衡创建的基础。

2017年至今,全市共累计投入56.16亿元,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2所,改扩建学校近1486所,新增学位70479万个,新建校舍69.38万平方米,新建体育运动场馆88.18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909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价值3.3亿元,新增图书538万册,新增计算机17559台。

二是开展教师队伍建设工程。

建立区域内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拓宽补充机制,优化教师队伍结构,2017年以来,全市共补充义务教育教师5548人;完善城乡教师交流制度,市县城乡教师整体均衡,2017年以来,全市参与交流的校长和教师达9309人次;提高教师待遇,建立健全绩效增量机制等八大措施,稳定和发展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留住和吸引优秀教育人才。

三是实施义务教育关爱工程。

立足公平,保障义务教育一个都不能少。

落实随迁子女入学政策,保障随迁子女机会均等;落实控辍保学“双线四包”制度,实现贫困学生精准资助全覆盖,确保每个贫困学生不因贫失学;建立留守儿童关爱体系,开展多种关爱活动,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提供更多保障。

四是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工程。

我市紧紧围绕“上好学”目标,努力让每一个学生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近五年来,全市实施消除大班额、大通铺攻坚工程,采取加大资金投入、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办好农村寄宿制学校和教学点等措施消除义务教育学校大班额、大通铺;加强校园安全,推动校园安防4+N建设,建设平安校园;互联网+教育破解均衡瓶颈,大力推进信息化应用,助力教学改革和创新,改善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我市市本级共投入近600万元建设“教育服务管理平台与公共资源平台”,是广西唯一实现市本级学校统一建设“两平台”的设区市,启用“互+计划”项目让边远地区的小规模学校也能享有优质教育资源,从而实现开足课、开齐课、上好课,让学习更简单、更公平、更快乐,提升了薄弱学校办学条件。

大力开展“美丽校园”提升计划,进一步加强校园“七化”(即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规范化、文化、精细化)建设,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把学校打造成“学园、花园、乐园”式校园;“一校一品”创特色,按照“提升学校软实力,打造学校硬品牌”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校一特色、一学区一品牌”的良好发展态势。

梧州市将在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基础上,不断巩固成果,向优质均衡迈开坚实的步伐,努力让每个孩子享更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个孩子在新时代的阳光下健康成长。

入学手续最简教育资源最优

——北海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经验做法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北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力度,扩增优质教育资源,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提升教育公共服务水平,以最便利的政策、最优质的资源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平等接受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简化招生报读手续,方便随迁子女入学

执行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义务教育随迁子女入学政策。

目前,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只需提供父母一方在北海市的合法稳定的住所和工作证明材料即可报读北海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北海市已成为全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手续最简化的城市之一。

2020年,全市共有随迁子女49684人,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全部就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其中市直属初中当年招收随迁子女入学共3285人,占招生总人数的49.3%。

同时,适龄儿童报读除了市直属2所自治区示范性幼儿园以外的其他幼儿园不受户籍限制,为随迁子女就读公办幼儿园提供了更多的机会。

(二)优质资源扩容增量,随迁子女应入尽入

一是实施“三三零”工程。

随着北海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城区不断扩大,城市人口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学日益增长的需求,2019年我市开始实施“三三零”工程,用三年的时间投资超过30亿元建成30所高品质的学校。

“三三零”工程是我市有史以来教育民生项目投入最多、力度最大、影响最广的中小学校建设工程。

工程实施至今,总共投资37.3亿元,新建学校32所,新增学位5.5万个,目前北海市每10万人口拥有小学数和中学数均位列全区第一,进一步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受教育权利。

二是实施“三名”工程。

为了实现把“三三零”工程新建学校办成优质教育品牌学校,北海市不断升级优质资源和人才引进政策,2019年推动实施市“三名”(名校、名校长、名教师)工程,引进北京八中北海实验学校、西北师大北海附属中学两所合作办学名校,面向全国高薪引进两位名校长,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上“好”学的愿望。

三是实施“暖心工程”。

在加大新学校建设的基础上,2019年北海市开始实施“暖心工程”,到今年累计安排资金 3705万元,极大地解决了市直老学校急需的用热、用水、用电不足和教学设备陈旧问题。

四是实施千人计划。

2017年开始实施教育系统千人引才计划,计划到2020年引进名、优、特在职优秀教师和国内双一流师范院校、省级重点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1000人以上,截止2020年底引进各地优秀人才超过1500人,超额完成“千人计划”目标任务,累计发放引进人才安家补贴超过1500万元,落实98套人才周转房,持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有效提升了教师队伍的力量和水平。

五是实施县区奖补。

制定出台《北海市县区新建(迁建等)学校奖补方案》,是全区第一个实施市本级财政奖补县区新建中小学校政策的地市。

2019年以来共奖补18所学校,已拨付奖补资金超过1.95亿元,极大地调动了县区建设学校的热情,进一步保障了随迁子女接受优质的教育。

(三)服务产业园区发展,满足职工子女入学需求

围绕经济产业园区发展,持续优化学校布局,有针对性地在随迁人员子女集中的各大经济产业园区布局建设学校,目前除北海海洋产业园区因人口数量少未布局学校外,北海工业园区、综合保税区、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等经济产业园区内都布局建设了学校,比如在北海工业园区内就有海城区第十八小学、北海市第十一中学两所学校,极大地满足了企业职工子女就近入学的需求。

此外,市教育局还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走企连心解困”精神,每年都由局领导带队深入到各园区、重点企业走访调研,了解企业职工子女在入学中遇到的实际困难,详细解答企业代表提出的有关入学问题,认真研究解决对策,为企业发展提供更好的服务。

(四)加强政策宣传力度,确保顺利报名入学

每年教育部门都通过新闻媒体、新闻发布会、市政府网站、微信公众号、设置咨询点、开通咨询电话、印发宣传资料等多种途径大力宣传招生政策规定,发布《致外来务工人员一封信》,告知外来务工人员提前办理好子女报读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所需的相关报名材料,确保其子女能够顺利报名入学,切实做好群众服务工作。

来宾市“穷市优教”

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来宾市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工作经验做法

来宾市作为广西经济落后地区、搬迁新建市,所辖的6个县(市、区)大多是贫困县、山区县,市财政收入多年位于广西末位,教育发展基础极为薄弱。

来宾市委、市政府始终将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全面实施“穷市优教”战略,“十二五”以来,全市共筹措各类资金98.5亿元(约占财政总支出16%,相当于全市两年财政收入)投入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2016年来宾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广西第一个整市(6个县域)通过省级验收的设区市,其中4个县域通过国家评估认定,通过率66.67%,高于全区39.4个百分点,高于全国3.67个百分点。

2017年整市(6个县域)全部通过国家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认定,来宾市率先在广西实现通过“国检率”100%,高于全区平均水平54个百分点。

“十三五”以来,面对存在的城区学校“大班额”、农村教学点基础薄弱以及城乡、校际之间教师资源配置和教学质量上未能实现有效均衡等问题,来宾市委、市政府加大力度,全面实施“优教兴市”战略,全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坚持政府主导,党政强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一是市委书记农生文、市政府市长雷应敏把脉问政、倾听百姓诉求,亲自解决城区学校用地指标、规划布局、资金筹措、项目建设等问题;亲自召开来宾市四家班子会议研究决策,仅2016年以来召开了市委常委会4次、市政府常务会14次,垒起了基础薄弱百万人口大区的教育高地。

百名市领导经常到校实地调研、现场办公、帮扶指导,解决城区学校“瓶颈”、“软硬件”建设等问题;二是县(区)党委、县(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担任“教育建设大会战”总指挥长,将教育工程作为“一号民生工程”和“一把手工程”来抓。

三是各级四家领导班子划片挂钩,乡镇领导包干到校,责任到人,齐心协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二、认真实施“穷市优教”战略,有力保障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基本条件

切实落实201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教育振兴大会精神,认真实施“穷市优教”战略,建立健全保障机制,为义务教育教育均衡发展打牢基础、保驾护航、提供保障。

一是优先“高位推进”。

自治区教育厅和来宾市人民政府签订《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合作框架协议》,高位指导,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市委农生文书记、市政府雷应敏市长多次到项目实地调研、现场办公。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高位部署、高位对接、高位推动的示范带动下,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成为市、县、乡三级党政“一把手”工程。

二是优先保证教育投入。

“十二五”以来,来宾市各级财政对教育投入资金68.9亿元,多渠道融资29.6亿元,约占财政总支出的16%,相当于全市两年的财政收入;财政教育投入年均增长8.7%,远远高于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三是优先考虑教育规划。

在城乡建设规划中,学校布局是优先考虑因素,做到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教育规划“多规融合”,相继完成教育园区规划、教育用地规划等,为学校建设预留了空间。

四是优先安排教育用地。

“土地”“财政”让路教育发展,教育项目用地“只增不减”、“优先安排”。

“十二五”期间,全市共安排教育项目建设用地1.39万亩。

仅2016年安排城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学校标准化建设用地1080亩,土地市场价值20多亿元。

五是优先确保教育师资。

在编制总量“只减不增”的政策下,“十二五”时期全市教师队伍“只增不减”,没有减少学校1个编制。

加强教师素质提升培训,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

三、善谋争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行市”,理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思路

以争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行市”为载体,明确具体目标、任务、步骤、措施,推动全市义务教育均衡健康快速发展。

一是善谋“三步走”。

采取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由慢到快的推进策略,分“三步走”:

从合山、忻城开展先行试点,带动象州、武宣积极推进,最后集全市之力突破兴宾、金秀,确保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实现。

二是善推“三联动”。

通过厅市联动,“十二五”获得教育厅等厅局各类教育资金支持近40亿元,每年教育厅领导和处室到来宾检查指导工作4—5次,以及接待县(市、区)领导,指导对接工作,帮助解决难题、吃透政策。

“十二五”以来,教育厅、财政厅、发改委等厅局下拨教育建设资金达40多亿元;通过市县联动,市级统筹协调全市之力集中力量办大事,形成一县创建其它县(市、区)调派力量支持、学习的良好工作局面;通过部门联动,建立工作联席制度,有效加快项目前期、立项、征地、融资、建设等各项工作,金秀县、兴宾区迎检工作从2016年2月启动到达到督导评估基本标准仅用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