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稻麦轮作化肥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
《主要稻麦轮作化肥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主要稻麦轮作化肥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doc(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主要稻麦轮作区化肥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本技术指导意见。
一、总体要求
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要求,遵循“经济施肥、环保施肥、增产施肥”理念,以测土配方施肥成果为依托,依据当前稻麦作物产量、土壤肥力状况以及浙江省《主要作物化肥定额制施用标准参考指标(试行)》、《嘉兴市主要稻麦轮作区化肥定额制施用技术指导意见(试行)》,合理确定晚稻和小麦化肥投入的最高限量标准。
优化施肥结构,大力推广配方肥、有机无机复混肥、缓(控)释肥等新型高效肥料;转变施肥方式,集成应用机械深施、种肥同播等高效施肥技术,提高肥料利用效率;倡导用地养地相结合,鼓励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多措并举,切实减少稻麦作物化肥用量。
二、基本原则
稻麦轮作区化肥投入按照“减氮、控磷、稳钾”思路,遵循“氮肥总量控制、分期调控,磷、钾依据土壤丰缺适量调整”原则,严格控制化肥总量和氮肥投入。
一是坚持限量管理。
按照化肥定额制总体要求,统筹稻-麦周年养分管理,控制小麦和晚稻轮作周期内氮肥投入量,小麦和水稻化肥使用量不超过最高限量标准。
二是坚持分类指导。
根据目标产量、土壤供肥能力、田间肥效试验和肥料利用率确定氮磷钾施用量,按照“一户一业一方”的要求,制定精准施肥建议方案,推进稻麦轮作区化肥投入的限量合理施用。
三是坚持综合施策。
采取调整化肥品种、增加有机养分投入、改变施肥方法等方式,构建稻麦轮作区的科学环保施肥技术模式,实现增产增效、保护环境。
三、施肥建议
针对当前我市晚稻和小麦生产施肥环节中存在的化肥用量偏高、重施化肥轻施有机肥、重施大量元素轻施中微量元素、氮磷钾配比不合理等问题,按照以产定肥、因缺补缺原则,采取有机无机、农机农艺相结合的方式,并结合不同品种、耕作制度适当调整的施肥策略。
本建议主要针对稻麦轮作区,非稻麦轮作区种植水稻和小麦分别参照单季稻和小麦施肥建议执行。
(一)单季稻
1.有机肥料施用量:
商品有机肥300-500公斤/亩或麦秆全量还田。
2.产量水平在500公斤/亩以下:
亩施氮肥(N)9公斤以下,磷肥(P2O5)3.5公斤以下,钾肥(K2O)7公斤以下。
3.产量水平在500-600公斤/亩:
亩施氮肥(N)10-12公斤,磷肥(P2O5)3.5-4.5公斤,钾肥(K2O)8-10公斤。
4.产量水平在600-800公斤/亩:
亩施氮肥(N)12-14公斤,磷肥(P2O5)4.5-5公斤,钾肥(K2O)10-12公斤。
5.产量水平在800公斤/亩以上:
亩施氮肥(N)14-16公斤,磷肥(P2O5)5-5.5公斤,钾肥(K2O)12-13.5公斤。
根据田块肥力条件可以适当提高氮肥和钾肥用量。
在肥料选择上,以选择高氮高钾的专用配方肥+尿素或脲铵为主,再因需补缺,供足其他养分肥料;在施肥方法上,基肥以采取耖田深施、侧深施肥等方式为宜;在施肥比例上,氮肥50%作基肥,50%作追肥,磷肥全部作基肥,钾肥60%作基肥,40%作追肥。
高产水稻底肥应增施高效硅肥5-10公斤,齐穗和灌浆期叶面喷施氨基酸钙镁肥以促进光合作用。
(二)小麦
小麦亩均化肥(折纯,下同)和氮肥(折纯,下同)用量分别不超过18公斤和10公斤。
1.有机肥料施用量:
前茬水稻秸秆还田后增施商品有机肥200-250公斤/亩。
2.产量水平250公斤/亩以下:
亩施氮肥(N)少于7.0公斤,磷肥(P2O5)和钾肥(K2O)均少于3.5公斤。
3.产量水平250-300公斤/亩:
亩施氮肥(N)7.5-8.5公斤,磷肥(P2O5)和钾肥(K2O)均为3.5-4.0公斤。
4.产量水平300公斤/亩以上:
亩施氮肥(N)9.0-10.0公斤,磷肥(P2O5)和钾肥(K2O)均为4.0-4.5公斤。
在肥料种类上,选择高氮高磷专用配方肥或缓控释肥+脲铵或尿素为主,再因需补缺,供足其他养分肥料;在施肥方法上,基肥采取秸秆粉碎、种肥同播、适度镇压等机械作业方式一体化完成;在施肥比例上,氮肥的40%作基肥,60%作追肥在小麦拔节初期施用,磷、钾肥全部作基肥。
土壤缺锌地区在齐穗期和灌浆期可喷施硫酸锌0.5公斤/亩,以促进光合产物的合成与转移,达到增产稳产目的;土壤有效磷、速效钾含量相对较低地区,磷、钾用量根据土壤磷钾丰缺程度适当调整,但化肥总用量应控制在18公斤/亩以内。
-7-
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技术导则和标准(试行)
根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制订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技术导则和试行标准。
一、总体思路
围绕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主线,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遵循“科学植保、公共植保、绿色植保”理念,以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示范创建为抓手,依据水稻主要病虫草害发生特点和预防控制实际,合理确定水稻化学农药施用量。
推广农业防治、生态调控、理化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用药等绿色防控技术,坚持绿色防控与应急化学防控相结合,加快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病虫害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减少不合理农药施用,提高病虫害综合防治水平和防治效果,保障农业生产安全、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生态环境安全。
二、基本原则
水稻化学农药投入按照“减量、控害、保产”原则,严格控制化学农药总量投入。
一是坚持减量管理。
按照化学农药定额施用要求,水稻化学农药施用量不超过省制定的最高限量标准,控制水稻全生育期化学农药投入。
二是坚持分类治理。
根据各地水稻种植制度、栽培方式、水稻品种、病虫草害发生及防治规律,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分类治理、突出重点”的总体策略,制定水稻病虫草害防治精准施药方案,推进水稻全生育期化学农药投入限量施用。
三是坚持绿色防控。
以稻田生态系统为中心,持续推进绿色防控技术,优先应用农业措施、生态控制、生物防治、理化诱控等技术措施,协调应用高效、低风险农药,促进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治理,保障水稻生产、稻米质量和稻田生态安全。
分“零化学投入”示范点、省级绿色防控(化学农药定额施用)示范区、市县级绿色防控示范区等3种类别开展示范创建,因地制宜逐步推动绿色防控技术区域化、全程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应用,鼓励打造优质绿色防控产品品牌,提高绿色防控综合效益。
三、防控措施
(一)防控重点
1.普通常规稻:
重点防控褐飞虱、稻纵卷叶螟、纹枯病、稻曲病、恶苗病,关注稻瘟病、大螟、二化螟、稻蓟马等。
2.早播田块:
需特别关注二化螟和“两迁”害虫迁入情况。
3.甬优系列杂交稻:
需特别关注稻曲病。
(二)技术导则
1.农业防治。
选用抗(耐)性品种,强化健身栽培,提高水稻抗逆性。
提倡集中连片种植,尽量避免插花种植,减少二化螟桥梁田。
推广集中育供秧,适当推迟播种期。
落实翻耕灌水杀蛹措施,降低螟虫发生基数。
2.生态调控。
稻田旁种植香根草诱集二化螟产卵,田埂种植芝麻、大豆、波斯菊、硫华菊、三叶草等显花植物,提倡田埂留草,为天敌提供庇护所,提高天敌的控害能力。
3.生物防治。
释放赤眼蜂。
在稻田二化螟、稻纵卷叶螟成虫始盛期释放稻螟赤眼蜂或螟黄赤眼蜂,每代视虫情释放2~3次,间隔3~5天释放一次,每亩每次释放1万头,每亩设置5~8个释放点,释放点间隔约为10~12米。
放蜂高度以分蘖期蜂卡高于植株顶端5~20厘米、穗期低于植株顶端5~10厘米为宜。
抛撒型释放器可直接投入田间。
4.理化诱控。
(1)物理阻隔育秧。
在水稻秧苗期,采用20~40目防虫网或无纺布全程覆盖,阻隔稻飞虱,预防病毒病。
(2)灯光诱杀。
利用害虫趋光性原理,每30-40亩设置1台杀虫灯,建议以风吸式太阳能杀虫灯为宜,减少对天敌生物杀伤,在害虫成虫迁入或发生高峰期开灯诱杀。
(3)性信息素诱捕。
从越冬代二化螟成虫羽化始期开始,全程应用二化螟性信息素诱捕雄性成虫。
大面积连片使用,非稻田也要放置,平均每亩1个诱捕器,每个诱捕器间距25米左右,采用外密内疏的布局方法。
诱捕器放置高度以水稻分蘖期距地面50cm、穗期高于植株顶端10cm为宜。
可选用长效诱芯和干式飞蛾诱捕器。
5.科学用药。
(1)秧苗期种子处理和秧苗带药下田。
针对苗期恶苗病、稻瘟病、病毒病、稻飞虱、稻蓟马、线虫等病虫,选用种子处理剂浸种或拌种。
秧苗移栽前2~3天施用内吸性药剂,带药移栽,预防螟虫、稻瘟病、稻飞虱等。
(2)大田穗期保护。
重点抓好水稻孕穗期(倒三叶抽生期)和破口前7~10天(全田10%-20%剑叶与倒二叶叶枕距齐平)这两个关键节点的药剂保护。
水稻孕穗期重点防控纹枯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水稻破口前7~10天重点防控稻曲病、稻瘟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兼治纹枯病和二化螟。
(3)突发病虫应急防控。
稻瘟病:
分蘖期田间发现发病中心时立即施药控制叶瘟,破口前3~5天施药预防穗瘟,病害流行时7天后第2次施药。
细菌性病害:
病区移栽前做好带药下田,大田田间出现发病中心要立即用药,沿海稻区台风暴雨过后要全面用药预防。
二化螟:
一般分蘖期于枯鞘丛率达到8~10%或枯鞘株率3%时施药,穗期于卵孵化高峰期或提前用药;对主治药剂产生高水平抗药性的区域,要着重落实好区域综合治理措施。
褐飞虱:
孕穗抽穗期百丛虫量1000头、穗期百丛虫量1500头时对准稻丛基部喷雾,用药后5~7天要及时检查防治效果,对防治效果不理想的及时采取补救措施。
稻纵卷叶螟:
生物农药防治适期为卵孵化始盛期至低龄幼虫高峰期;化学药剂防治指标为分蘖期百丛水稻束叶尖150个,穗期百丛水稻束叶尖60个。
附表:
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试行标准
附表
水稻化学农药定额施用试行标准
分类
主要病虫
用药时间
用药次数
主要化学药剂
单季亩用药量(g/亩)
单季亩用药量(折纯)(g/亩)
单季亩用药量(折百)限额(g/亩)
种子处理
恶苗病
5月下旬-6月上旬
1
氰烯菌酯、咪鲜胺两者混配浸种;精甲•咯菌腈、甲霜•种菌唑种子包衣;肟菌•异噻胺、氟环•咯•精甲等
10
2.5
170
稻飞虱、稻蓟马
吡虫啉、噻虫嗪等
30
21
稻田杂草
封闭除草
5月下旬-6月上旬
1
苄嘧磺隆、丙草胺及其混配制剂等
100
30
茎叶除草
6月下旬-7月中旬
1
氯氟吡啶酯、氰氟草酯、10%噁唑•氰氟、五氟磺草胺、2甲·灭草松等
150
15
大田防治
纹枯病
7月下旬、8月下旬-9月中旬
2
苯甲·丙环唑、苯甲•嘧菌酯、肟菌•戊唑醇、噻呋酰胺等
60
16
二化螟
7月下旬-8月上旬、9月中下旬
2
氯虫苯甲酰胺、氯虫·噻虫嗪、阿维·氯苯酰、乙多·甲氧虫、阿维·甲虫肼等
60
8
细菌性病害
7月下旬-8月下旬
1
噻菌铜、噻唑锌、噻霉酮等
100
18
穗颈瘟
8月下旬-9月上旬
1
三环唑、春雷·稻瘟灵、吡唑醚菌酯等
100
20
稻曲病
8月中旬-9月上旬
1.5
戊唑•嘧菌酯、咪铜•氟环唑、氟环唑、肟菌•戊唑醇、丙环•咪鲜胺等
45
18
稻飞虱
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
2
三氟苯嘧啶、烯啶虫胺和吡蚜酮及其混配制剂、呋虫胺等
20
16
稻纵卷叶螟
7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9月下旬
2
阿维·氯苯酰、四氯虫酰胺、茚虫威等
100
6
-9-
抄送:
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嘉兴市农业农村局,市府办,市供销总社。
农业农村局办公室2020年8月21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