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57391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571.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6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docx

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

(2021—2030年)

为加强全县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编制本规划。

本规划期限为2021—2030年。

本规划所称应急物资,是指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和社会安全等突发事件防范与应对处置工作中必需的保障性物资和装备,按功能分为生活保障、医疗卫生、抢险救援三大类(附件1名词术语)。

一、形势与现状

(一)风险分析

**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西南岸,黄河近口段左侧,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上升期间,公共安全形势较严峻复杂,诸多隐患风险交织叠加。

一是自然灾害较为严重,台风、洪涝、干旱等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率较高、造成损失较大。

二是生产和商贸活动频繁,致灾因素多,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如消防火灾、化工爆炸泄露事故、公共交通枢纽瘫痪事故、大面积停电事故等;三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流动性较大,存在重大传染病等公共卫生事件风险。

根据突发事件风险评估结果,我县还存在食品药品安全、生物灾害、环境事件、城市建筑坍塌等较大突发事件风险,可能对我县人民生命健康、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威胁。

为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需建立完善集中统一、高效灵敏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确保应急物资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最大限度减少突发事件风险和损失,为**县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应急物资储备现状分析

全县各级各部门经过多年的共同努力,应急物资储备和保障能力已有初步基础,在处置应对各类突发事件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保障作用。

目前,**县本级共储备包括卫生防疫、通用防护、水下营救、药品疫苗等在内的应急物资仅能满足一般突发事件需求;但同严峻复杂的公共安全形势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相比,同防范应对处置较大突发事件的实际需要相比,我县应急物资在品类、规模和布局等方面仍存在较大的短板和不足。

1.应急物资储备现状。

我县已初步建立了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伍能力储备,但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等储备方式所占比重低、发挥作用小,整体布局不均衡。

(1)政府(实物)储备现状

我县已初步建立生活保障类和抢险救援类政府(实物)储备。

县、乡两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储备救灾帐篷、棉衣、棉被、取暖设备、防洪排涝作业装备、破拆起重装备等。

各相关部门建有不同规模和形式的水旱灾害防御、地震灾害、消防救援、森林火灾救援、化工爆炸泄露事故救援、生物灾害救援、电网抢修、网络瘫痪维修等物资储备库(站、点),可满足一般灾害事故抢险救援需要。

(2)企业(商业)储备现状

目前我县已制定重要生活必需品政府应急储备方案,主要储备种类包括瓶装饮用水、方便食品(方便面、饼干、火腿肠)、鸡蛋、蔬菜、冻猪肉等,并与大型商超签订各类代储协议,由企业代政府储备,实行商业动态储备模式,定期轮换。

目前,县应急局已与银座**店签订了代储协议。

(3)储备库现状

**县县本级主要应急物资储备库基本情况见附件2。

2.存在的短板和不足

(1)应急物资保障组织体系不完备

我县应急物资保障相关职责涉及多个部门单位。

目前尚缺乏集中管理与分级分类储备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和上下协同、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事权不明确,灾时应急物资统一调配、部门响应、管理使用能力不足。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部门职能交叉、职责不明确。

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调拨、配送、使用全过程责任链条不完善不清晰,缺乏监督检查和激励约束机制,影响应急物资保障效能。

(2)应急物资储备规模小、品类不齐全,布局不合理

现有储备物资以受灾人员生活救助、公共卫生防疫、台风洪涝救援等方面应急物资储备为主,各类应急物资储备种类不齐全、规模小。

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尚未形成体系,专业队伍能力建设有待加强,应急物资社会化储备意识不高。

尚不能满足应对较大级别突发事件的物资保障需要。

(3)应急物资储备机制不健全

应急物资储备定期评估研判机制未建立,储备计划制定不科学,储备名录调整滞后。

物资应急采购机制未建立,缺乏统筹规划和方案,没有建立资金保障机制,缺乏产能扶持等方面的政策支持。

储备轮换机制未建立,收储轮换管理不规范,应急物资保障缺乏时效性、匹配性。

紧急调配和保障机制有待完善,跨部门、跨层级的物资调运协同联动能力不强。

征用补偿机制不健全,相关方利益难以保障,应急物资征用有难度。

(4)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水平较低

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设施较为陈旧,管理方式较为落后,全县应急物资、装备、专业队伍等信息资源分散。

科技信息化利用较低,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互联网平台、现代物流体系和电商平台等未得到充分利用,应急物资管理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不高,导致应急物资管理效率比较低,应急物资信息化水平亟待提升。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建立健全统一的应急物资保障体系为目标,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应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理顺体制、明确职责、优化布局、提升标准,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法规制度、标准规范和管理机制,通过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的方式,构建政府、商业、社会、使用单位相衔接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确保关键时刻拿得出、调得快、用得上,有效应对较大突发事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规划目标

1.总体目标

按照立足需求、服务应急的要求,科学确定应急物资的储备品类规模和储备方式比例,统筹规划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

到2025年,初步建成分级分类管理、反应迅速、保障有力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以补短板强弱项为导向、以理顺体制机制为保障、以整合优化职能为支撑,提升我县应急物资储备能力和管理水平。

到2030年,建成分级分类储备、规模适度、品类齐全、布局合理、管理有序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集中管理和统一调度,增强防范应对处置突发事件能力。

2.分类目标

(1)应急物资管理体系健全完善

进一步健全公共安全突发事件应急物资管理体制机制,形成主管部门明确、职责分工明晰、管理职能完备、机制健全、灵敏高效、分级分类、重点明确、上下联动的应急物资管理体系。

(2)应急物资储备体系科学完备

逐步形成品类丰富、规模合理、方式完备、布局完善、共享高效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满足应对较大突发事件的需要。

专栏1县级应急物资储备能力目标

品类

总体规模

2025

2030

政府储备

企业储备

产能储备

政府储备

企业储备

产能储备

生活

保障类

到2025年,达到保障1万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5天基本生活的规模;到2030年,达到保障1万集中转移安置人口30天基本生活的规模。

1万人

7天

1万人

5天

1万人

3天

1万人

10天

1万人

7天

1万人

13天

医疗

卫生类

到2025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类(Ⅰ类)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达到保障300人70天医疗救治的规模;突发医学紧急救援类(Ⅱ类)应急物资政府实物储备达到保障500人15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到2030年,以上物资分别达到保障500人70天医疗救治和1000人24天紧急医学救援的规模。

Ⅰ类

300人

1个月

Ⅰ类

300人

10天

Ⅰ类

300人

1个月

Ⅰ类

500人

1个月

Ⅰ类

500人

10天

Ⅰ类

500人

1个月

Ⅱ类

500人

7天

Ⅱ类

500人

5天

Ⅱ类

500人

3天

Ⅱ类

1000人

10天

Ⅱ类

1000人

7天

Ⅱ类

1000人

7天

抢险

救援类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储备达到应对较大和一般突发事件防范应对需要的规模。

按队伍建设标准配备消防火灾、生产安全事故、防汛抗旱以及生物灾害事故等装备。

基本建成保证重点、辐射周边的全灾种物资储备体系。

专栏2应急物资储备布局目标

一、综合应急物资仓库布局

县级

规划建立面积不低于2000㎡的县级综合应急物资仓库仓储。

二、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库布局

在**县城区规划建设县级公共卫生应急物资储备库,并依托**县人民医院建设分储中心,规划建设传染病防治医疗物资县级专业储备库。

三、专业应急物资仓库布局

防汛

抗旱

通过改建或扩建,建立县级防汛抗旱物资仓库。

森林

灭火

依托现有的消防救援储备库,完善森林灭火储备体系建设。

消防救援

依托现有的消防救援储备库,完善消防储备体系建设。

生物灾害防治

通过改建及扩建,规划建立总面积不低于200m2的生物灾害专业物资仓库。

电网抢险救援

国网**供电公司规划建立应急专业物资储备仓库,主要储备临时住宿、现场照明、应急动力、无线通信等。

其他

专业

物资储备库布局

其他各部门(单位)根据各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以现有应急物资储备库为基础,并根据需求新(改、扩)建对应的专业物资储备库,构建并完善全县应急物资储备布局体系。

(3)应急物资储备信息网络体系智能高效

紧密衔接山东省重大公共安全信息系统建设规划,参与建设并接入全省统一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机构、人员、设施、物资、装备的全方位数字化管理,涵盖应急物资信息采集、采购、储备、运输、调拨、配送、使用、回收全过程,为平时日常管理和灾时指挥调度提供信息化支撑。

建设网络互联、信息互通、业务协同、集约高效的应急物资管理信息化平台。

2025年实现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2030年建成全域覆盖、高度智能、先进信息技术与应急管理业务深度融合的平台,并实现平台持续迭代升级。

(4)应急物资运输体系便捷通畅

完善应急物资的配送运输、供需对接、调配运力保障、社会力量动员及补偿常态化演练机制,拓展强化应急物资调运网络,加强应急物资调运全链条管理,形成统一调拨、统一运输、便捷通畅的应急物资调配运输保障体系,实现应急物资调运1小时中心城区全覆盖。

(5)应急物资产业长足发展

应急物资与装备核心技术自主创新实现关键性突破,产业规模持续壮大,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产能布局进一步优化,应急物资产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三、重点任务

(一)完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体制

1.加强应急物资集中管理

成立县委、县政府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有关部门和单位为成员,办公室设在县应急局,分析现有管理体制,研究健全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机制,整合优化分散在县有关部门(单位)的应急物资管理职能,加强应急物资集中管理。

加快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应急管理部门统筹协调、统分结合的应急物资储备管理保障体制,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布局、集中管理、统一调度。

2.完善分级分类储备体系

(1)明确各级应急物资储备事权

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研究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制度,按照实物储备、商业储备、专业储备相结合,统一调度、分级负责的原则,确定应急物资储备工作分工和统筹应急物资调配,协调与周边县(区)的应急物资储备合作,指导下一级应急物资储备管理工作。

(2)明确各级应急物资储备重点

各级按照分级负责、相互协同的原则,在分析本级突发公共事件典型场景的基础上,结合历年突发事件发生频次、影响范围及地区特点等,兼顾跨区域救援需要,分别确定各级应急物资储备重点。

(3)明确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职能部门

各有关职能部门(单位)落实相应工作责任。

专栏3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职能部门

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

各级应急管理、发展和改革、工信等部门(单位)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物资

各级卫生健康部门

防汛抗旱应急物资

各级应急管理、水利、综合行政执法、黄河管理等部门(单位)

森林火灾应急物资

各级应急管理、自然资源、消防救援、国有林场等部门(单位)

海洋灾害应急物资

各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单位)

地震灾害应急物资

各级应急管理、发展和改革、消防救援等部门(单位)

化工爆炸泄露事故应急物资

各级应急管理、消防救援、生态环境等部门(单位)

港口危险货物事故应急物资

各级交通运输部门

消防救援应急物资

各级消防救援部门

食品药品安全事件应急物资

各级市场监管、卫生健康等部门(单位)

公共交通枢纽瘫痪应急物资

各级交通运输、公安等部门(单位)

大面积停电事故应急物资

各级发展改革部门及各供电公司

环境事件应急物资

各级生态环境等部门(单位)

生物灾害应急物资

各级自然资源、农业农村等部门(单位)

城市建筑坍塌应急物资

各级住房和城乡建设等部门(单位)

网络瘫痪事件应急物资

各级工信等部门(单位)

群体性聚集事件应急物资

各级公安机关

1.其他相关部门(单位)按职责承担应急物资储备保障任务,并建立本部门(单位)应急物资储备制度。

2.各级财政部门负责同级应急物资储备经费保障。

3.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分工协作、形成合力,共同构建涵盖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运输、调拨、配送、使用、回收全过程的责任链条。

3.建立健全分级响应协同保障机制

自然灾害、事故灾难或者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各级应首先动用本级应急物资储备。

在本级储备难以保障时,可向上一级提出应急物资调用申请,调用申请应明确需要调用的应急物资种类、规格和数量及调运时间和地点等内容。

统筹全县应急物资的调配调用,建立协同保障机制。

经县委、县政府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同意,由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县有关部门发出调拨指令,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严格执行调拨指令,负责组织实施应急物资调运等工作,并及时报告应急物资调运情况。

发生重特大突发事件,可向市级申请调拨应急物资。

(二)加强生活保障类物资储备

1.强化政府(实物)储备

重点储备人员庇护、饮食保障应急物资,突发事件发生12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初步救助,24小时内保障受灾人员得到基本生活救助。

县级政府储备能够保障1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7—10天的物资;企业储备能够保障1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0—15天的物资;产能储备能够保障1万紧急转移安置人口15—20天的物资。

专栏4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储备品类(示例)

应急物资品类

现场任务类型

主要作业方式或

物资功能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大类)

(中类)

(小类)

1.生活保障类应急物资

1.1

人员庇护

1.1.1临时住宿

帐篷(单帐篷、棉帐篷、功能性帐篷);宿营车(轮式、轨式);移动房屋(组装、集装箱式、轨道式、轮式);折叠床;蚊帐;棉被;睡袋;火炉;桌椅等

1.1.2保暖衣物

棉大衣;防寒服;棉鞋;棉袜;毛毯等

1.2.3卫生保障

沐浴车;简易厕所(移动、固定);垃圾箱(车、船);洒水车;真空吸污车;垃圾袋;医用污物塑料袋;消毒液;洗洁用品;个人卫生用品;殓尸袋;殡葬车等

1.2

饮食保障

1.2.2食品加工

炊事车(轮式、轨式);主副食半成品加工车;移动厨房;野外灶具;炊具;餐具等

1.2.2饮用水净化

应急净水车;过滤净化机(器);海水淡化机;水箱;水袋等

1.2.3粮油食品供应

面粉;大米;小包装成品粮;方便食品(罐头、压缩食品、真空包装食品);小包装成品油等

1.2.4其他食品供应

肉禽、蛋品、蔬菜;食用盐;其它调味品等

1.2.5生活用水供应

应急运水车;瓶装水;桶装水等

2.优化提升仓储设施建设布局

依托综合性物流中心、国有粮食储备库或产能企业仓库统筹建设综合应急物资仓库,仓储面积原则上不低于2000㎡。

3.加强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

对于较大突发事件发生后需要快速供应且难以长期储存的物资,发挥财政政策的引导激励支持作用,实行企业(商业)储备。

2025年,企业(商业)储备能够保障1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5天所需的物资,产能储备能够保障1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3天所需的物资。

2030年,企业(商业)储备能够保障1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7天所需的物资,产能储备能够保障1万紧急集中转移安置人口13天所需的物资。

主要储备矿泉水、肉食品、食盐、食糖、药品以及少量的成品粮、食用油等生存或生活必需品。

各职能部门应选择实力强、信誉好的企业作为承储企业,每年年初组织对企业(商业)和产能储备合同进行修订完善。

(三)加强医疗卫生类物资储备

1.科学确定储备品类和规模

按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日均医用物资消耗上限,不少于1个月的用量,重点储备人员安全防护、紧急医疗救护等应急物资。

专栏5医疗卫生类应急物资储备品类(示例)

应急物资品类

现场任务类型

主要作业方式或物资功能

重点应急物资名称

(大类)

(中类)

(小类)

2.医疗卫生类应急

物资

2.1

现场监测

2.1.1疫病监测

电子测温仪;现场采样仪(器、箱);生物样品运输箱;动物疫病监测仪器;生物快速侦检仪;红外监测仪;核酸检测试剂盒;病原微生物检测车等

2.2

人员安全防护

2.2.1卫生防疫

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防护鞋帽;消毒用品;乳胶手套或橡胶手套等

2.3

紧急医疗救护

2.3.1伤员固定与转运

颈托;躯肢体固定托架(气囊);关节夹板;担架;隔离担架;急救车;直升机救生吊具(索具、网)等

2.3.2院前急救

急救箱或背囊;除颤起搏器;输液泵;移动ICU;心肺复苏机;简易呼吸器;多人吸氧器;便携呼吸机;氧气机(瓶、袋);高效轻便制氧设备;软体高压氧舱;手术床;麻醉机;监护仪;小型移动手术车;洗眼器;重伤员皮肤洗消装置;脱脂纱布、敷料;输液袋等

2.3.3药品疫苗

抗生素、解热镇痛、麻醉、解毒、抗过敏、抗寄生虫等各类常用药;血浆;人用疫苗;抗毒血清等

2.提升专业仓储能力

县级依托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规划建设卫生应急物资仓储设施。

3.提升医疗卫生物资企业代储能力

依托本县主要医药生产及流通企业,分别建立县级医疗卫生物资仓库(含冷藏库,主要储备医疗器械、重点应急药品等)、县级医疗卫生物资储备库(主要储备消毒液、防护服、口罩、手套等通用医疗卫生防护物资)、高端消杀医用应急物资储备库(主要储备用于透析机消毒医用品、医疗器械清洗医用品等)。

(四)加强抢险救援类物资储备

抢险救援类物资以政府(实物)储备和专业队伍能力储备为主要储备方式。

县级政府储备够保障应对处置发生较大及一般洪涝灾害、生产安全事故、地震地质灾害等所需应急物资;企业储备重点面向平时使用较少、市场供应充足、不具备政府储存条件的抢险救援类物资;产能储备重点面向急需程度较低、生产周期短、能迅速投产或转产,需求量大且易损易耗或保质期短的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

抢险救援类应急物资主要储备品类见附件3。

1.防汛抗旱

改造升级现有县防汛抗旱专业应急物资仓库,依托**县现有的城市防汛物资储备仓库,**县水利局现有防汛抗旱物资库,以及**黄河河务局黄河管理段仓库,重点储备工程抢险(防御)与专业处置、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现场管理与保障3大类物资,包括陆地运输、岩土工程施工、防洪排涝作业、水工工程作业等11小类,多功能抢险车、自卸车、吊车、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打拔桩机、发电机、应急灯、抢险应急包、空压机、抛射器、帐篷、折叠床、救生衣、水泵、探照灯、冲锋舟、卫星电话、对讲机等应急物资。

2.森林火灾

依托**县消防救援大队各消防救援站装备器材库,重点储备现场管理与保障、生命救援与生活救助、工程抢险与专业处置3大类物资,包括现场照明、无线通信、陆地运输、消防防护、水工工程作业、火灾处置等10小类,油锯、割灌机、防火服、高压串联水泵、消防头盔、消防手套、消防靴、消防员隔热防护服、消防员避火防护服、消防安全腰带、正压式消防空气呼吸器、佩戴式防爆照明灯、消防员呼救器、消防员方位灯等33余种应急物资。

3.其他

其他专业应急物资储备库,如消防火灾、食品药品安全、生物灾害、交通枢纽瘫痪、大规模停电、城市建筑坍塌、网络瘫痪等应急物资储备等,由各级各职能部门根据需求利用原有仓储设施或租赁等方式进行储备。

(五)加强应急救援队伍装备配备

统筹优化救援队伍布局,逐步形成以消防综合救援队伍为主力、专业救援队伍为协同的队伍体系,按相关规定标准和实际需求配备相应物资装备,能够满足第一时间应对处置一般及较大突发事件需要。

1.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装备物资

优化消防执勤布防体系,提升消防救援综合保障效能。

优化我县辖区消防站点布局,分区域建设特勤消防站、一级消防站,打造灭火救援专业中心站,围绕中心站布局二级消防站、小型消防站,构建“一域多站、单元合成、布防合理”的“蜂巢式”消防站点布局,形成网格化快速响应体系。

提升应急救援装备配备标准,加强全地形卫星指挥车、举高消防车、高风压排烟消防车、侦察(灭火)机器人等先进装备配备。

2.卫生应急队伍装备物资

优化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和紧急救援布局,规范提升全县卫生应急队伍的紧急救援能力,推动紧急救援车辆、便携式医用氧气瓶、便携式无创急救呼吸机、体外膜肺氧合机、移动CT、便携式高压氧舱等重要医疗救援物资装备及防护物资的配备。

3.防汛抗旱专业队伍装备物资

规范提升现有县级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的装备配备水平,规范配备大流量移动泵站、管涌探测仪等重要物资装备。

提升现有防汛抗旱应急救援队伍抢险救援能力,加强雨衣、雨鞋、警示背心、潜污泵、砂石木料等物资装备保障。

4.专业应急救援队伍装备物资

加强现有县级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事故救援、灾害救援等领域,新建或改建包括地震救援队伍、路桥抢修队伍、油气管道应急救援队伍、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队伍、医疗救援队伍等在内的一批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加强先进装备配备,提高专业应急救援能力。

5.社会应急救援力量装备物资

依托志愿者队伍、企事业单位、村居和社区力量,促进社会应急救援抢险队伍建设和物资装备配备。

建立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鼓励、支持、引导志愿者应急救援力量向专业化、规范化有序发展,指导其按照功能定位储备应急物资。

(六)加强特殊稀缺类物资储备

特殊稀缺类物资对于应对处置重大突发事件作用巨大且价值较高、市场稀缺,以政府储备和专业队伍储备为主,企业储备和产能储备为补充;对于短期内急需的工程机械装备,尽可能通过社会化储备方式储备。

实战化物资装备,重点依托综合性救援队伍和县级专业救援队伍配备。

(七)增强应急物资要素配置能力

1.建立物资应急采购及调拨机制

分级分类评估应急物资需求,制定应急物资采购储备规划,健全应急物资分级分类储备标准和目录,科学确定政府(实物)储备、企业(商业)储备、产能储备和社会化储备的比例及数量。

按需制定应急物资年度采购计划,规范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

科学合理制定应急物资紧急筹措计划,建立健全统一高效的调拨机制,完善调拨程序,规范调拨流程,形成上下联动、横向协作、部门互动、资源共享的应急物资调拨保障制度。

建立资金筹措与采购征用财务结算保障机制,提高社会救援力量参与积极性。

2.建立集中存储轮换机制

按照“总量稳定、用旧储新、动态轮换”的原则,建立分级负责、紧密衔接、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轮换管理制度,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定应急物资轮换计划,建立国内、国际市场监控机制,通过高效的信息网络捕捉市场信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市场需求变化调整物资品种结构、轮换方式,根据市场运作的需要动态调整轮换计划,降低轮换经营成本,提高轮换经营效益。

3.建立保障联动机制

建立政府、企业(商业)、产能、专业队伍等储备和其他储备互联互通的应急物资保障联动机制,构建上下贯通、横向联动、科学高效的应急物资调拨网络,确保应急物资保障需求得到充分保障。

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常态化沟通协调机制和应急救援联动机制,互通救灾物资储备信息,实现资源数据共享共用。

借助社会力量,与物流企业深入合作,搭建集约高效的应急物资供应链体系,提高应急物资分发和配送能力。

依托物资生产企业,采取企业提供储备场所、管理人员、物资设备,政府每年下拨管理维护、装备购置专项经费相结合的办法,与企业签订代储协议,与自建储备库方式相结合,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