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555600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8.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docx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

高考18个文言虚词练习

文言虚词练习

(一)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

2、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图穷而匕见

4、余闻而愈悲

5、庄宗受而藏之

6、温故而知新

7、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8、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9、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

10、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11、至於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12、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

1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4、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

15、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16、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17、盛以锦囊,负而前驱

18、徐而察之

19、夫诸侯而骄人则失其国

20、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21、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22、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

23、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24、既而儿醒,大啼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而”字分类正确的一组是()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③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④则天下之民皆引领而望之

⑤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⑦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①⑦/②④/③⑤/⑥⑧B.①⑦/②③/⑤⑧/④⑥

C.①⑥/②④/③⑦/⑤⑧D.①④/②③/⑥⑦/⑤⑧

三、判断“而”在文段中的意义。

兵者,危道也。

须戮力同心,切勿如蟹六跪

(1)而二螯,否则,何以胜?

故冯婉贞曰:

“诸君

(2)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冯氏虽小,然青,取之于蓝(3)而青于蓝,更胜其父。

婉贞博学(4)而日参省乎己,非只效书生终日(5)而思也。

三思(6)而后行,故有抗敌之大捷。

非(7)而所谓小女子也,乃巾帼英杰(8)而。

文言虚词练习

(二)

一、解释句中“何”字的意义和用法。

1.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2.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3.豫州今欲何至?

大王来何操?

4.然则何时而乐耶?

其间旦暮闻何物?

5.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6.徐公何能及君也?

7.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9.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10.今日之事何如?

11、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

12何以战?

13.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

14.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

15.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二、下列句中加点的“何”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是()

例句:

作计何不量!

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

A.徐公何能及君也B.大王来何操C.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D.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E.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三、判断“何”在文中的意义。

“徐公

(1)何能及君也”本谬也,懂其理者,

(2)何可胜道也哉?

然其妻如此言者,(3)何也?

其所据(4)何为?

原其理,当为爱之深也。

可见,情之误,(5)何其大也!

然(6)何人能忘情耶?

(7)何以除此弊,望君以良策教我,(8)何如?

文言虚词练习(三)

一、解释句中“乎”字的意义和用法。

1、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2、儿寒乎?

欲食乎?

3、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

4、师劳力竭,远主备之。

无乃不可乎?

5、呜呼!

孰知赋敛之毒有甚至是蛇者乎!

6、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

7、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8、故今之墓中全乎五人也。

9、恢恢乎,其于游刃有余地矣!

二、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乎”的用法判定正确的一项是()

①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②曰:

壮士,能复饮乎

③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④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B.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C.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三、判断“乎”在文中的意义。

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

(1)乎?

然吾曾见一人,其家世代捕蛇,已多人死

(2)乎是,然其仍从此业,吾问其故,其曰:

“以此可塞赋敛。

”可见,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3)乎!

而王胡为(4)乎如此好乐?

若恢恢(5)乎王于理事必有余,则王之所为,宜也。

臣之驽顿,所言多谬,王能谅之(6)乎?

文言虚词练习(四)

一、解释句中“乃”字的意义和用法。

1、刿曰:

“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2、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3、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

5、臣乃敢上璧。

6、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7、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8、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9、与尔三矢,矢其无忘乃父之志!

二、下列加点的“乃”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B.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C.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D.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E.使杞子、杨孙、逢孙戍之,乃还F.夫我乃行之,反而求之,不得吾心

G.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H.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三、判断“乃”在文中的意义。

尝闻放翁志节,毕现《示儿》,

(1)乃读之。

至“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望告

(2)乃翁”一句,大为感佩,其真(3)乃忠贞之士也!

然亦有人不齿,(4)乃曰:

“此徒沽名耳。

”众人质之以理,其辞穷,(5)乃不得已而谢。

文言虚词练习(五)

一、解释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2、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

3、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向使六国各爱其地

5、童微伺其睡

6、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7、独其为文犹可识

8、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

10、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11、距其院东五里

12、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13、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14、其信然邪?

其梦邪?

其传之非其真邪?

15、其皆出于此乎?

16、子其勉之

17、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18、国无主,其能久乎?

19、如吾之衰者,其能久存乎?

20、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21、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22、吾其还也

23、其极刑,曰:

“顺我,即先刺心;否则四肢解尽,心犹不死。

24、将比今之诸侯而诛之乎?

其教之不改而后诛之乎?

25、天其弗识,人胡能觉?

28、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29、彼苍天者,曷其有极

30、既见君子,云其何忧

31、入之愈深,其进愈难

3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

33、彼人是哉,子曰何其?

二、下列各句中加点的“其”字意义判定正确的一组是()

①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

③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

④则或咎其欲出者

⑤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⑥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⑦而予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⑧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⑨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A.①⑧相同,②⑤相同

B.③④相同,⑥⑨不同

C.⑥⑦相同,⑧⑨相同

D.②⑤不同,④⑥相同

三、判断“其”中在文中的意义。

人言,蔺相如徒以

(1)其口舌之功垂于竹帛,以吾观之,则非徒口舌耳。

相如观秦王无意偿赵城,则却立睨柱,秦王恐

(2)其破璧,遂许之斋戒,因得以完璧归赵,(3)其仅口舌哉?

若与庸人议之,其必曰:

“吾(4)其与之”焉敢如此?

归国,将相失和。

途遇廉颇,即转退避,当(5)其时,何人能如此?

门客询以因,相如则言:

“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

”观古今英杰之所为,(6)其皆出于此乎?

故吾以为,汝(7)其勿以他人之言为训。

且吾意相如之才,罕有其匹,古今英杰仅(8)其一二。

(9)其是耶,其非耶?

(10)其若是,则虽见霰雪纷(11)其无垠,亦无恨矣,吾亦无有“悔

(1)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之憾了。

文言虚词练习(六)

一、解释句中“且”字的意义和用法。

1、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

2、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且已久疲

3、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4、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5、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6、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

7、不出,火且尽

8、驴一鸣,虎大骇,以为且噬己也,甚恐

9、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10、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二、下列加点的“且”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A.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B.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C.吾攻赵,旦暮且下D.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E.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F.有怠而欲出者,曰:

“不出,火且尽。

三、判断“且”在文中的意义。

“存者

(1)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此岂石壕一地,唐王朝尽然耳。

若此,帝尚每日声歌,

(2)且委政非人。

则李唐(3)且亡,必矣。

于斯世,河水清(4)且涟矣,尚可,朝中人若如此,则必危。

纵有“死(5)且不避,卮酒安足辞”之豪气,无用武之地,亦有何用?

 

文言虚词练习

(一)答案

一、解释句中“而”字的意义和用法

1-5连词,表承接“来、就”;6-9连词,表并列“和、并且”;10-12连词,表转折“却”;13-15连词,表递进“而且”;16-18连接状语和动词,表修饰;19-20连词,表假设“如果”;21-22连词,表因果“因而”;23代词,通“尔”,“你、你的”;24时间副词词尾,助词。

二、1.C(①⑥转折连词;②④修饰连词;③⑦顺承连词;⑤⑧递进连词。

三、1.连词,并列关系;2.连词,假设关系,可译为“如果”;3.连词,转折关系,可译为“然而”;

4.连词,递进关系;5.连词,修饰关系;6.连词,承接关系;7.代词,同“尔”,可译为“你”;8.语气助词,放在句末,表示劝告或感叹语气,可译为“吧、啊”。

文言虚词练习

(二)答案

一、1.疑问代词

(1)单独用作谓语,问原因,后面带有语气助词“哉、也”。

译作“为什么、什么原因”。

如:

何者?

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

(《岳阳楼记》)

(2)用作前置的宾语,问处所或事物,译作“哪里、什么”,译时“何”要后置。

如:

豫州今欲何至?

(《赤壁之战》)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3)用作定语。

译作“什么、哪”。

如:

然则何时而乐耶?

(《岳阳楼记》)其间旦暮闻何物?

(《琵琶行》)

2.副词:

(1)用作状语,常表示反问。

译作“为什么、怎么”。

如:

何不按兵束甲,北面而事之?

(《赤壁之战》)徐公何能及君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2)表程度,常用在形容词前。

译作“怎么、多么、怎么这样”。

如: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李白《古风十九首?

其三》)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

(《伶官传序》)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石壕吏》)

3.构成复音虚词“何如、何以”。

(1)“何如”即“如何”,常用于疑问句中,表疑问。

译作“怎么样”。

如:

今日之事何如?

(《鸿门宴》)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

(2)“何以”即“以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状语。

译作“拿什么、凭什么”。

如:

何以哉?

(《曹刿论战》)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庄暴见孟子》)

(3)“奈何”,常用于疑问句中作谓语或状语。

译作“怎么办、为什么”。

如:

沛公大惊,曰:

“为之奈何?

”(《鸿门宴》)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

二、3.A(A.怎么;B.什么,宾语;C.什么,定语;D.为什么;E.多么)

三、1.疑问副词,可译为“怎么”;2.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3.疑问代词,可译为“为什么”;4.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5.副词,可译为“多么”;6.疑问代词,可译为“什么”;7.可译为“凭什么”;8.可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