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55976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 页数:58 大小:292.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8页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5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2).doc

国土空间规划专业工程师任职资格评审理论考试题库

一、选择题

(一)规划原理

1、1898年英国人(C)写了一本书(),提出了“田园城市”理论。

A.勒布西埃;《太阳城》

B.西谛;《绿色家园》

C.霍华德;《明天:

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D.思温和帕克;《关于英国工人阶级卫生条件的报告》

2、《马丘比丘宪章》的主要贡献是(B)。

A.强调物质空间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B.强调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

C.突出城市功能分区的重要作用

D.提出建立生态城市的思想

3、下列有关《雅典宪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D)。

A.功能分区对解决当时的城市问题具有重要作用

B.功能分区是现代城市规划的一个里程碑

C.功能分区是建立在理性主义思想基础之上的

D.功能分区解决了城市和区域的有机联系

4、《雅典宪章》中提出的城市四大功能分区为(A)。

A.居住、工作、交通、游憩

B.工作、防御、居住、交通

C.居住、工作、商业、交通

D.防御、经济、居住、游憩

5、柯布西埃的(C)的规划方案,是他的现代城市规划和建设思想的集中体现

A.明天城市B.未来城市C.光辉城市D.现代城市

6.下面关于“田园城市”的论述有( C )项不妥。

A.田园城市实质上就是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

B.通过田园城市来控制城市规模

C.提高田园城市绿地率,改善生态环境

D.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

7、城市的内部结构有“经典三模式”之说,正确的“经典三模式”是(B)

A.霍依特的同心圆模式、麦吉的东南亚港口城市模式、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

B.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霍依特的扇形模式、哈里斯和乌尔曼的多核心模式

C.麦吉的扇形模式、伯吉斯的同心圆模式、曼纳的英国工业城市模式

D.霍依特的同心圆模式、伯吉斯的扇形模式、曼纳的多核心模式

8、“先诊断后治疗”是城市社会学家( C )的名言,由此形成了影响至今的现代

城市规划过程的公式:

调查一分析一规划。

A.路易斯·芒福德(Lewimumford)

B.沙里宁(E.Saarinen)

C.格迪斯(PatrickGeddes)

D.西谛(CandllSitte)

9、《雅典宪章》是( B )于1933年8月在雅典会议上制定的一份关于城市规划的纲领性文件

A.城市规划师 B.国际建筑协会C.国际规划协会  D.勒·柯布西耶

10、下面对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之一的唐长安城的描述中有误的一项是(B)。

A.唐长安城采用的是中轴线对称布置的格局

B.唐长安城的主要特点是三套方城,宫城居中的布局

C.唐长安城采用规整的方格路网布置的形式

D.唐长安城的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朱雀大街两侧各有54个坊里,每个坊里设置坊墙,坊里实行严格管制,坊门朝开夕闭

11、在中国城市化的道路上被称为“温州模式”的城市化,也可称为( A )。

A.市场推动型 B.地方推动型  C.辐射扩散型  D.外资促进型

12、下列哪项是城市道路红线的正确定义?

(B)

A.道路两侧建筑物之间的距离B.道路用地与两侧其他用地的分界线

C.车道与人行道宽度之和D.快车道与慢车道宽度之和

13、城市经济基础理论把城市经济分成:

(D)

A.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B.重工业和轻工业两大部类

C.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两大部类D.基本经济和非基本经济两大部类

14、名城保护方法不含:

(D)

A.开辟新区保护古城B.城市总体空间格局和历史标志的保护

C.城市宏观环境的保护D.恢复古迹,新建仿古街区

15、大城市铁路客运站应该布置在:

(B)

A.中心区核心B.中心区边缘C.城市边缘D.离城市外围有相当的距离

16、城市布局有多种空间结构形态,最基本的形态可分为(B)两种。

A.集中式和放射式

B.集中式和分散式

C.环式和带式

D.星座式和分散式

17、城市化过程的三个阶段即初期阶段、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对应的城市化水平分别为(B)。

A.20%;35%;50%B.30%;30%~70%;70%一90%

C.25%;40%;60%D.40%;40%~80%;80%~95%

18、城市化过程的几个阶段中经历时间最长的是(A)。

A.初期阶段B.中期阶段C.后期阶段D.完成阶段

19、(A)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A.农业发展B.工业发展C.服务业发展D.生产力发展

20、城镇发展建设条件分析的主要目的是(A)。

A.确定城镇发展方向和前景B.确定城镇发展规模

C.研究城镇对周围环境的影响D.进行各产业布局

21、城市商业服务中心的规模与职能、作用强度及影响半径,是由(C)确定的。

A.区位理论B.土地经济性原则C.中心地理论D.级差地租

22、下列关于城市总体布局中工业区布局的叙述,(C)不正确。

A.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需要有方便的联系,职工上下班要有便捷的交通条件

B.有污染的工业区与居住区之间要有足够的防护用地

C.工厂在布置上应相互保持一定距离,以免相互影响

D.工厂出入口避免过多地干扰对外交通

23、下列哪项最符合有机疏散理论的思想?

(A)

24、A.在中心城周围建设新城,疏散中心城市人口

25、B.在城市向外拓展的过程中,按组团组织新建地区

26、C.通过城市功能的置换和疏散,重新组织城市空间结构

27、D.在城市的各组团之间建设保护性的绿化地带

28、

29、下列不属于城市与乡村的基本区别表现的是(C)。

A.集聚规模的差异B.生产效率的差异

C.生态环境差异D.生产力结构的差异

25、以下(A)符合城市用地选择的基本要求。

A.城市用地选择应当尊重现状条件

B.城市用地选择范围尽可能选择跨越行政区界限

C.城市用地应尽量选择自然条件非常好的地区,特别是沿江、沿海地区

D.城市用地选择首先考虑其经济发展的速度和人口容量

26、构成城市空间形态结构的决定性因素是(B)。

A.中心区B.城市道路C.绿化D.居住区

27、下列关于城市化的含义,叙述不正确的是(D)。

A.城市化既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又是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产业转化为非农产业,以及社区结构和空间形态转化的过程

B.城市化是城市文化和生活方式在农村的扩散过程

C.城市化还包括原有市区的结构重组、基础设施的现代化、传统文化的继承和更新、环境的改善等

D.城市化是乡村转变为城市的一种简单过程

28、由于城市需占有较大地域,且为了便于城市建设与运营,多数选址在(C)或低丘山冈、盆地等地方。

A.平原、湖泊 B.平原、丘陵 C.平原、河谷 D.丘陵、湖泊

29、在城市总体布局中,对城市居民的劳动组织有很大影响的是(B )。

 

A.公共建筑群 B.工业组织方式与布置形式 

C.生活居住区 D.城市绿化系统

30、城市用地的评价包括了多方面内容,主要体现在(A )。

A.自然条件的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用地经济性评价

B.自然条件的评价、建设条件的评价、区位条件评价

C.自然条件评价、区位条件评价、环境条件评价

D.自然条件评价、区位条件评价、经济条件评价

31、在城市交通性的道路两侧安排的功能性建筑,不应包括(C )。

A.仓库 B.运输枢纽 C.大型超市 D.大中型工业

32、下列关于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

A.城市进程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过程 

B.社会化发展的过程就是城市化的过程

C.城市化进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不大 

D.社会发展依赖于城市化进程 

33、城市中的“热岛效应”是指(A)。

A.城市由于建筑密集,生产与生活活动过程散发大量热量,往往出现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现象

B.城市上空的逆温层

C.在城市上空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气象效应

D.夜晚,由于冷空气遇到山体、建筑阻挡而吹不进城市内部,而导致城市夜间温度高

34、对城市布局现状的分析,应着重于(D )。

①城市结构用地布局是否合理;②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要求;③城市用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④城市交通系统结构的协调布局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35、在影响和决定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之中,(B)是其中最为重要和最为显著的因素之一。

36、A.城市区域环境 B.城市经济活动 C.城市人文系统 D.城市交通设施

37、

36、(A )是由于斜坡上大量滑坡体(土体或岩体)在风化、地下水及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向下滑动而造成的。

A.滑坡 B.水土流失 C.地震 D.崩塌

37、下列关于城市与区域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B )。

A.城市是区域的基础,区域是城市的核心

B.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区域是城市的基础

C.两者不存在相互依存关系 

D.两者是主辅关系

38、调查表明,北京城市铁路建成开通后,沿线房地产价格都上升了一定的幅度,这体现了城市物质环境的(B )。

 

A.可达性 B.外部效应 C.区位性 D.内部效应 

39、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以(A )为前提。

 

A.城市运输 B.城市工作 C.城市居住 D.城市道路 

40、城市规划调查中所使用的最基本的手段是(A )。

 

A.现场踏勘或观察 B.抽样调查或问卷调查 

C.访谈和座谈会调查 D.文献资料的运用 

41、下列有关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B).

A.历史文化街区的整治和更新是达到保护目标的必要手段

B.应对历史文化街区内的所有建筑物实施保护,并尽可能重建少量在历史上十分重要的已被毁的建筑物

C.将历史文化街区完全转变为博物馆式的游览景区是不可取的

D.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物的改造应以不破坏建筑外观的历史风貌特征和内部结构特征为原则

42、《雅典宪章》核心的规划思想是(D )。

A.有机疏散 B.以人为核心 C.城市交通 D.功能分区

43、区域经济增长极核理论中,下列(A )项不是区域中心城市形成的原因。

 

A.某城市附近重大资源的发现 B.城市发展呈循环和积累的不断过程 

C.规模经济和集聚经济的效应 D.区域中各城市发展是不均衡的 

44、在进行城市工业布局的时候,下列哪项并不是关键性的决定因素 ?

(B)

A用地要符合工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

B职工住宅要尽量靠近工业区

C相关企业要有较好的联系,便于开展相关协作

D要选择有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的地区

45、城市设计将“可识别性”作为目标,指的是( A )。

A.场所有清晰的意象并易于认识与熟悉

B.场所的功能应该富于变化和提供选择

C.场所中公共与私人的部分应该清晰地区别

D.公共场所应该易于到达并可以穿行

46、现代城市规划形成的思想基础源于(C)。

A.玛塔的带形城市理论B.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

C.欧文、傅里叶等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与实践D.戈涅的工业城市方案

47、按照我国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定,下列不属于城镇人口统计范围的是(D).

A.建成区内的户籍非农业人口

B.建成区内的户籍农业人口

C.建成区内居住一年以上的暂住人口

D.建成区内居住三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

48、在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时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D)。

A.优区位应优先开发

B.沿着交通轴线延伸发展

C.中心城市的发展方向应与区域内其他城镇的发展方向相呼应

D.考虑城市有利的发展空间及影响城市发展方向的制约因素

49、下列有关中国古代都城的表述,不正确的是(C)。

A.唐长安城的居住采用里坊制

B.唐长安城的皇城位于城的北部

C.元大都城的皇城居于城的正中

D.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位于明清北京内城之外

50、十九世纪中叶开始的巴黎改建对城市结构进行了重组,这项重组是通过(B)来实现的。

A.工人住宅的建设

B.道路系统的改造

C.城市森林公园的建设

D.市政建筑物的建设

51、《马丘比丘宪章》将下列哪项列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

(C)

A.区域是城市存在的基础

B.城市活动划分为居住、工作、游和交通四大功能

C.人的需要和人与人的相互关系

D.城市规划应当包括城市和区域的社会经济因素

52、豪斯曼的巴黎改造规划与建设的特点是(A)。

A.以政府直接组织与管理为主的大规模城市更新活动

B.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引导的新城(区)建设运动

C.以街道景观整治与建设为主的美化运动

D.以增加公共空间的面积与配置为主的“公园运动”

53、就某一具体地块而言,它的区位就是指(D)。

A.它在城市内的地位

B.它在道路交通网中的具体节点位置

C.以经纬度表示的地理位置

D.它的空间位置及其与周边环境的关系

54、美国人( B )设计的纽约的中央公园是城市美化运动的产物。

A.伯汉姆 B.奥姆斯特 C.西谛  D.凯伯里(GeotgeCadbury)

55、下列哪项的描述是不正确的?

(D)

A.危险品仓库的布置应与使用单位的位置方向一致

B.蔬菜交易市场应布置在城市边缘的干道入口

C.油库的布置应远离城市重要的交通枢纽

D.供应仓库应尽量布置在城市郊区的独立地段

56.下列哪项描述是不正确的?

(C)

A.工业区布局应考虑企业间的生产协作

B.危险品加工企业不宜布置在城市的上风向

C.加工业企业应尽量在市区内集中安排

D.城市水厂不宜安排在流经城市河流的下游

57、采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分析预测规划期城市人口规模的主要依据是(B)。

A.可以准确预测规划远期的人口数量

B.在某一时间段内城市人口的数量与时间,是一组相关的线性函数关系

C.城市人口遵循直线增长的规律

D.已掌握了充足的城市人口历年变动的资料

58、盆地或峡谷地区的城市在布置工业用地和居住用地时,应重点考虑(A)的影响。

A.静风频率B.最小风频风向

C.温度D.太阳辐射

59、下列关干城市布局不正确的表述是(A)。

A.大城市的科技中心、展览中心、会议中心等专业性公共中心必须在单独地域中设置

B.火电厂不应布置在城市最大频率风向的上风向

C.城市快速路不宜深入市中心

D.能互相利用副产品及废渣进行生产的工厂应尽量布置在同一个工业区中

60、下列表述不准确的是(C)

A.居住用地规划应使居民更多地接近自然环境,提高居住地域的生态效应

B.居住用地的组织与规模应有利于社区管理和物业管理

C.居住用地应靠近城市中心,便于居民就近利用城市公共设施

D.居住用地的规划组织要尊重地方文化脉络

61、下列哪种颜色线是指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范围界线?

(D)

A.红线B.绿线C.蓝线D.紫线

62、贸易服务型和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所配套的行政办公、服务配套用地面积占总园区用地面积的比例应不大于(D)

A.8% B.9% 

C.10%   D.15% 

63、城市社会的基本特征是(A)

A.城市社会的生活方式以复杂的劳动分工为特征

B.城市社会产生的社会关系是以首属联系的

C.城市社会与各个家庭的经济地位是联系在一起的

D.城市社会中地缘关系和乡土意识是十分重要的社会认同基础

64、对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下列选项中有误的一项是(D)

A.城市化增长势头猛烈而持续

B.城市化发展的主流已从发达国家转移到发展中国家

C.人口向大城市迅速集中,使大城市在现代社会中居于支配地位

D.城市化发展主流依然是在发达国家

65、市场经济下的城市物质要素空间分布的一般规律是(B)

A.从城市中心到边缘,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用途依次为居住、商业/商务和工业

B.从城市中心到边缘,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用途依次为商业/商务、居住和工业

C.从城市中心到边缘,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用途依次为居住、工业和商业/商务

D.从城市中心到边缘,城市物质环境的主要用途依次为工业、商业/商务和居住

66、杰斐逊(M、Jefferson)所提出的“首位城市”指的是(C)的概念

A.一国城市体系中规模最大的城市

B.一国的城市中心

C.城市体系中比第二位城市大得多的城市

D.一国的首都

67、霍华德提出的“田园城市”作为一种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之一,“田园城市”的概念包括(A)

①为健康、生活以及产业而设计的城市

②规模能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但不应超过这一程度

③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

④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由委员会受托管理

⑤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改造城市地区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

68、根据同心圆城市理论,按照距离市中心由近到远排列次序,下列排列正确的是(B)。

A.商业区—CBD—高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低收入住宅区

B.CBD—商业区—低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高收入住宅区

C.CBD—高收入住宅区—商业区—中等收入住宅区—低收入住宅区

D.CBD—低收入住宅区—中等收入住宅区—高收入住宅区—商业区

69、现代城市规划的核心是(D)

A.人力资源的配置B.城市交通的合理规划C.居住环境的规划D.土地资源配置

70、区域规划是(C)

A.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区域的工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B.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区域的重要工程设施进行全面的发展规划

C.在一个地区内对整个国民经济社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D.在一个地区内对城镇居民点以及其他各项建设事业进行总体的战略部署

71、城市规划的目的在于(D)

A.实现国家的发展政策;为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官员提供有关发展控制的导引

B.协调各类开发,无论是私人的还是公共的

C.考虑财产所有者估价规划政策对他们利益的影响;告知公众规划政策

D.以上三项都正确

72、市域规划和地区级规划在我国各区域规划体系的意义是(D)

A.在我国按行政区划分的各区域规划体系中起到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

B.发挥中心城市作用

C.加速地区经济发展具有尤为重要的意义

D.以上三项都对

73、城市化水平一般用(D)来表示

A.城镇非农业人口B.城镇总人口

C.城镇农业人口D.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74、(A)是行政区的最基本要素。

A.人口和地域B.政权和经济C.人口和政权D.界域和人口

75、城市的规模包括(A)。

A.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B.人口规模和资源规模

C.经济发展规模和资源规模

D.经济发展规模和用地规模

76、下列关于城市规划实施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关系理解不正确的是(C )。

A.制定城市规划就是制定城市公共政策

B.实施城市规划就是实施城市公共政策

C.城市规划的实施并不等同于实施城市公共政策

D.城市规划的实施就是为了贯彻既定的公共政策,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和低效,使城市空间资源等得到优化的配置

77、城市的不同发展时期与主导产业是什么(C)。

A.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第三、第二产业

B.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二、第一、第三产业

C.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

D.前工业、工业、后工业社会主导产业依次为第三、第一、第二产业

78、下列哪一个不是城市与经济区域的主要联系(B)。

A.物流

B.资金流

C.人流

D.信息流

79、(C)是引导和控制整个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基本依据和手段。

A.城市建设

B.城市发展

C.城市规划

D.城市管理

80、在城市规划中,(B)是推进城市规划工作法制化的前提和基础。

A.完善城市规划编制体系

B.完善城市规划法规体系

C.提高城市规划管理水平

D.加强城市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

81、(A)的保证城市安全,实现城市健康、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A.城市防灾

B.城市形象塑造

C.城市文物古迹保护

D.城市生态环境保护

82、(B)是城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重要体现。

A.城市建筑

B.城市的风貌和形象

C.城市的文物古迹

D.城市的生态环境

83、居住区规划设计的基本要求,下列哪项有误?

(D)

A.使用要求  B.卫生要求  

C.安全要求  D.交通要求

84、城市规划部门提出规划条件,下列哪一项通常不提?

( D )

A.容积率B.绿地率

C.建筑限高D.建筑层数

85、下列不属于自然环境调查内容的是(D)

A.自然地理环境

B.自然气象因素

C.自然生态因素

D.自然经济环境

86、城市用地的评价不包括(D)。

A.自然条件评价

B.建设条件评价

C.经济性评价

D.城市政策评价

87、假如一个城市只有一个盛行风时,且与此相对的方向风频最小,那么工业用地和居民用地应分别位于(D)方向比较合适。

A.最大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B.最小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C.最大风频之下风向;最小风频之上风向

D.最小风频之上风向;最小风频之下风向

88、机械增长是由于(D)所形成的变化量。

A.人口构成B.人口死亡

C.人口出生D.人口迁移

89、城市土地的经济评价是根据城市土地的(B)属性作出的。

A.自然和人工B.经济和自然

C.区位和经济D.固有和附加

90、(A)是城市土地最基本的自然属性。

A.承载性B.区位的极端重要性

C.地租D.地价

91、与建设用地的自然条件评价相比,城市用地的建筑条件评价更强调(C)所造成的影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临时分类 > 批量上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