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总复习知识点归纳整理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总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
1、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2、数位:
个位、十位、百位、……亿位等等,都是数位。
数位名称就是在相应的计数单位后添一个“位”字,如:
万万位。
3、数级:
个级、万级、亿级……都是数级,一个数级包括四个数位。
个级包括个位、十位、百位、千位;万级包括万位、十万位、百万位、千万位;亿级包括亿位、十亿位、百亿位、千亿位。
4、数位顺序表:
含有数级、数位和相应的计数单位的表格叫数位顺序表,如下。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
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
5、数字表示:
某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位的计数单位。
如:
12367中的2在千位上,表示“2个千”
某个数级上的数字表示几个这个数级的计数单位。
如:
36472845中的3647在万级上,表示“3647个万”
6、大数的读法:
可以先分级,再读数。
(1)含有两级数的读法:
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2)含有三级数的读法:
先读亿级,再读万级,最后读个级。
每级末尾不论有几个0,都不读;每一级中间和前面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
7、大数的写法:
可以先分级,再写数。
(1)含有两级数的写法:
先写万级,再写
个级;
(2)含有三级数的写法:
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
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就在哪一位上写0。
8、读写数检验方法:
读数和写数可以互相检验,即读数后再写出来和原数比对,而写数后可以自己读出。
9、比较亿以内数的大小:
位数不同时,位数多的数大;位数相同时,从最高位比起,最高位上的数大,这个数就大;如果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比较下一位,直到比较出大小为止。
10、改写成不同计数单位的数:
(1)整万、整亿的数:
将个级的4个0改写成“万”,将万级、个级共8个0改写成“亿”
11、注意:
整万、整亿的数的改写属于准确数,要用“=”连接.
(2)非整万的数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将万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万”为单位的数
(3)非整亿的数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将亿位以后的数作为尾数,对尾数的最高位(千万位)四舍五入,再改写成以“亿”为单位的数
12、省略尾数(求近似数):
先分级,再看省略的最高位上的数,用四舍五入法进一或舍去。
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万位,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看千位。
(用“≈”)0~4为“舍”,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的数字不变,5~9为“入”,尾数清零且精确数位上的数字加1。
注意:
四舍五入后的结果是近似数,所以符号一定要用“≈”.
13、准确数和近似数的区分:
⑴在实际问题中,有些数据是与实际完全符合的准确数。
如:
四甲班有44个男同学,29个女同学。
这里的“44”“29”都是准确数。
⑵还有些数据,只是与实际大体符合的近似数。
我们在测定物体的长度、质量时,由于测量工具的限制,必然会产生误差,所得的结果都是近似数。
如:
小明身高140厘米,体重35千克。
这里的“140”、“35”都是近似数。
⑶在对大的数目在进行统计时,一般也只需要用它的近似数来表示。
如:
平常说一个城市有50万人,一个钢铁厂去年产钢120万吨。
这里的“50万”、“120万”都是近似数。
14、“四舍五入”法:
4、3、2、1、0舍去;5、6、7、8、9舍去后向前一位进1。
用“=”和“≈”的区别:
7580000=758万7508000≈751万
9000000000=90亿9420000000≈94亿
自然数:
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15、十进制计数法: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十,这种计数方法叫十进制计数法。
16、计算工具的认识:
古时:
“实物”、“结绳”“刻道”等方法来记数的。
(1)算盘:
14世纪,中国发明了算盘。
算盘有上下两档,上档每颗珠子代表5,下档每颗珠子代表1,每根杆相当于一个数位,如“万位上的一颗上珠”表示“5个万”。
(2)计算器:
CE或者AC是“清除键”,ON/C是“开关及清屏键”。
OFF是关闭键。
M+是把这个数存起来,MR是提取这个数,MC是清除记忆的这个数。
会用计算器计算和探索规律。
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
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时,常用“公顷”和“平方千米(km2)”作单位。
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
第三单元【角的度量】
1、线段:
是直线的一部分,具有2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不可延长。
2、射线:
是直线的一部分,只有1个端点,可以向一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3、直线:
没有端点(或者说“有0个端点”),可以向两端无限延长,不可度量。
4、角:
从一点引出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这一点叫做角的“顶点”,两条射线叫做角的两条“边”。
角的符号用“∠”表示。
5、过点画直线的数量:
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射线、无数条直线。
因为“两点可以确定一条直线”,所以过两点只能画出一条直线。
6、角的度量:
工具是量角器。
角的计量单位是“度”,用符号“°”表示。
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所对的角的大小是1度,记作1°。
步骤:
(1)(量角器的)中心点与(角的)顶点重合
(2)(量角器的其中一条)0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重合
(3)角的另一条边所对应的量角器上的刻度就是这个角的度数
7、角的大小比较:
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的长短没有关系。
角的大小要看两条边张开的大小,张开得越大,角越大。
8、会求一个已知角的余角、补角和对顶角:
如右图,若∠3=25°,则∠4=90°-25°=65°
若∠1=25°,则∠2=180°-25°=155°
若∠1=25°,则∠3=∠1=25°(对顶角相等)
9、角的分类:
(1)锐角<90°;直角=90°;90°<钝角<180°;平角=180°;周角=360°
(2)1个平角=2个直角;1个周角=2个平角=4个直角
钟面时间问题(求时针与分针的夹角):
因为周角是360°,而钟面上有12个整点刻度,所以每两个整点刻度间的夹角是360°÷12=30°
3:
00或15:
00,时针和分针夹角为3个整点,即30°×3=90°
10、画角的方法:
A、用量角器画角(如画65°的角)
(1)画一条射线,作为角的顶点和一条边
(2)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0刻度线和射线重合
(3)在量角器(与0刻度线同圈的)65°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
(4)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用端点和刚画的点来确定另外一条边的位置)
(5)画小弧线,标注
B、用三角板画角(如画75°的角)
画角方法和用量角器的相同,只是标注方法不同,需要标出这个角是由哪几个三角板上的角组合(加或减)而成的。
C、用三角板可画出所有15°倍数的角,如75°、105°、120°、135°、150°、165°,而用“一副(两个)三角板”可“拼出”75°、105°、120°、135°、150°这几个角。
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
1、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如16×3)把16分成10和6,先算10×3=30,再6×3=18,最后算30+18=48,所以16×3=48。
2、三位数(末尾有0)乘一位数的口算乘法:
(如160×3)把末尾0的部分先不看,看成16×3,口算出得48,再在得数的末尾添上所有去掉的0,160末尾有1个0,所以添上1个0得480,所以160×3=480。
3、笔算乘法的方法:
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去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与两位数的十位对齐;最后把两次乘得的积加起来。
如145×12=1740
4、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
(1)将0前面的数对齐,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
(2)再看因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
如160×30=4800
5、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
注意用两位数去乘三位数时,三位数中间的0也要乘,不要忘记加上进上来的数。
如105×30=3150
105
×30
3150
6、积的变化规律和积不变的规律: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
两个数相乘,其中一个因数乘几(0除外),另一个因数除以几(0除外),积不变。
7、乘法估算:
一要注意要符合实际情况,接近准确值。
215×58≈12000
二是要将其中一个因数或两个因数“四舍五入”成相近的整十、整百数,简化计算。
8、乘法验算的方法:
交换因数的位置再乘一次,看乘得的积是不是跟原来的积相同。
16
×234
64
48
32
3744
234×16=3744
234
×16
1404验算:
234
3744
9、常见的数量关系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数量=单价
总价÷单价=数量
单价单位:
元/数量单位(复合单位)
每件28元表示为:
28元/件每本5元表示为:
5元/本
速度×时间=路程
路程÷时间=速度
路程÷速度=时间
速度单位:
路程单位/时间单位(复合单位)
如:
每小时80千米表示为:
80千米/时读作:
80千米每时。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例:
小明的爸爸每分钟能打50个字(工作效率),如果打6分钟(工作时间),能打多少个字(工作总量)?
做应用题时应特别注意速度的单位,例如:
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120千米外的王庄乡送化肥,用了2小时,问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问题是“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问的是速度,所以要知道路程和时间。
120÷2=60(千米/时)求的是速度,单位也要是速度!
10、“买N送一”问题的解决:
例:
每棵树苗16元,买3棵送1棵。
一次买3棵,每棵便宜多少钱?
解决方法1:
先算实际付的钱数:
16×3=48(元)
再算实际得到的棵数:
3+1=4(棵)
接着算平均每棵实际付的钱数:
48÷4=12(元)
最后算每棵便宜的钱数:
16-12=4(元)
解决方法2:
先算总共便宜的钱数:
16×1=16(元)
再算总共得到的棵数:
3+1=4(棵)
最后算每棵平均便宜多少钱:
16÷4=4(元
11、“够不够”问题的解决:
例1:
一个计算器24元,李老师要买4个。
他带了100元,钱够吗?
24×4=96(元)
100元>96元
答:
他带的钱够的。
计算过程除了应该算出共需多少钱24×4=96(元)之外,还应当与带来的钱数进行比较,即100元>96元,可不用带单位但要注意同样单位的才能比较。
例2:
小军家距离学校420米,小军上学时平均每分钟走62米,6分钟内他能走到学校吗?
62×6=372(米)372<420
答:
6分钟内他不能走到学校。
12、解决问题:
1、书包每只零售25元,批发买4只送一只。
按批发价平均每只只需多少钱?
2、小刘骑自行车的速度是225米/分,他想到7千米外的某地野餐,30分能骑到吗?
3、校服秋装每套58元,冬装每套82元。
四
(1)班共有学生30名,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