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

上传人:gj****cr 文档编号:5554718 上传时间:2022-12-2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

《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农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docx

乡村建设示范村实施方案(文本模板)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打好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三张牌”,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加快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二、基本情况

镇**村位于区东南部,是镇政府所在地,全村气候干旱,年平均降雨量260.8毫米,海拔1760米,气温7.6摄氏度。

全村有7个村民小组,741户、2935人,人均纯收入8000元。

全村耕地面积4365亩,其中水浇地2694亩,旱地1671亩;全村以种植业、劳务输出为主导产业,主要种植小麦、胡麻、玉米等作物,饲养牛、生猪、羊、蛋鸡等。

    **村地处煤矿采空区边缘,村集体经济发展薄弱,农业产业模式落后,无优势主导产业。

按照乡村振兴战略总体规划,改变传统产业模式,振兴特色优势产业,成为村级发展首要建设任务。

**村有红色村之称,中国工农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打拉池,**村东有陈家园子,陈家园子百年果树36棵,红军在此休整,徐海东、程子华指挥部旧迹在**村境内打拉池中心小学院内,朱德居住旧迹在**村李呈德家院内,彭德怀居住旧迹在**村潘家大院潘自军家,地处**村董家湾是红军会师庆祝大会旧迹,**村西是红山寺红军一、四方面军会师地,彭总指挥部旧迹,是红色教育基地。

三、村庄规划

(一)强化支部建设。

“一个支部就是一座堡垒,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全面强化**村村党支部建设,充分发挥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领头羊”作用。

(二)夯实基础建设。

聚焦**村水、电、路、网等发展“短板”,巩固现有基础设施成果,按照“建管”结合思路,强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解决制约生态优势转化和产业发展的重大基础瓶颈和障碍。

(三)推动第三产业发展。

依托现有主导产业资源,按照“合作社+农户+互联网”发展思路,着力壮大培育采摘园,旅游等特色产业发展,实现村有特色支柱产业、户有骨干增收项目,推进“乡村振兴”全面实施。

(四)共创文明新风。

实施繁荣兴盛农村文化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

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探索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共同进步,创新载体、探索渠道,建设**村“红色村文明新”。

(五)发展社会事业。

加强对教育、卫生、医疗、信贷、社会救助等国家政策的宣传普及力度,提高群众自觉享受国家政策的意识水平,强化政策扶贫力度。

四、项目建设背景、必要性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分两个阶段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战略安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任务是:

到2023年,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明显提高,全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农民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差距持续缩小;全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初步建立,对人才吸引力逐步增强;全村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生态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乡村治理体系进一步完善;党的农村工作领导体制机制进一步健全。

到2035年,乡村振兴取得决定性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基本实现。

农业结构得到根本性改善,农民就业质量显著提高,相对贫困进一步缓解,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完善;乡风文明达到新高度,乡村治理体系更加完善;全村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宜居乡村基本实现。

到2050年,乡村全面振兴,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全面实现。

以**村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为抓手,积极弘扬优良革命传统,科学挖掘和利用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讲好军民共建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建强红色基层党组织,深入开展红色教育,依托红色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健全完善村级治理体制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宜居宜业红色美丽村庄,全面打造“组织强、产业旺、人才兴、文化浓、生态好”的红色村组织。

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将其建设成为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节点城市上的红色明珠,让红色旅游成为加快乡村振兴,助推**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五、主要建设内容

(一)加强组织建设。

推行网格化管理和服务,建立“村党组织-党小组-党员联系户”网格化管理机制,提升党建引领乡村治理精准化、精细化水平,推动村干部、党员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增强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的信心和决心,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村近年来集体经济收入主要依靠辖区内煤矿土地补偿,每年收入共70万元左右,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入股分红每年约2.2万元,经营性收入不足5万元。

202x年,**村以红色村组织振兴建设为契机,结合村情实际,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一是发展胡萝卜特色种植产业。

该项目概算投资100万元,成立村级农贸服务公司,流转土地200余亩,扶持发展壮大胡萝卜种植产业,初步实现规模种植,积极主导农业种植与农产品收购企业有机衔接,实行订单农业模式,让种植户吃上“定心丸”,带动贫困群众规范化种植。

二是发展**村农业体验园区。

依托红色旅游资源,在旅游环线周边流转土地100亩,建设温室大棚10个用于种植草莓、圣女果等,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该项目概算投资100万元。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以红色村组织项目建设为契机,多措并举抓好人居环境整治,常态化整治人居环境,持之以恒消除“视觉贫困”,践行“以绿治脏、以绿治乱、以绿增靓”理念,实施**村村社11公里巷道翻新提升改造工程,概算投资550万元,为后续红色旅游环线建设项目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改善村容村貌建设红色美丽村庄。

以红色主题风貌改造和情景体验小场景为表现方向,对村庄沿线建筑进行红色往事为主题的立面改造,沿途设置相应的主题体验、拍照节点、景观节点、休憩节点,改善村庄人居环境;对沿线未利用地集中整治,充分发挥区位、交通等优势,将道路景观建设和文化体验相结合,以红色主题风貌改造和情景体验小场景为表现方向,展示厚重的红色文化、红色故事,将“红色旅游+”理念融入全域旅游,增强红色旅游的参与性和体验性,打造极富感染力和冲击力的红色经典,推动红色旅游与生态旅游、乡村旅游等融合发展,概算投资300万元;同时完成户厕改造500户,概算75万元;污水管网入户10500米,概算75万元;预计共投入资金450万元。

(五)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建立和完善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自治组织体系,推行“三议五会”工作法,进一步规范民主议事程序,形成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乡村治理机制,不断推进文明乡风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切实提高基层党组织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深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弘扬,打造集党建活动、红色教育、传统文化和文明宣传于一体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扎实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开展,鼓励群众讲卫生、树新风、除陋习,营造和谐、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以“美在农家”、“美在我家”为平台,广泛征集好家风、好家训故事,强化精神文明建设。

用好广播村村响平台,及时宣传各类知识,完成文明单位、文明村居创建工作。

六、进度安排

(一)项目申报阶段(202x年2月-202x年3月)

(二)项目实施阶段(202x年4月-202x年12月)

(三)项目验收阶段(2022年1月-2022年2月)

七、资金需求

    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

八、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分析

(一)经济效益

结合“支柱产业+特色产业”协同发展,**村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实现质的飞越,农民职业化水平提高。

农户按原来土地权属作为生产主体,通过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实行统一集中生产管理,节约生产成本,降低劳动强度,解放生产力。

户均增收1000元以上。

(二)集体经济

成立村集体公司、合作社,间改变以往靠矿吃矿的现状,村集体经济由输血向造血转变,带动村民发展,又逐渐壮大集体经济。

以红色旅游为载体,实现产业、文化、旅游“三位一体”,促进生产、生活、生态融合。

(三)生态效益

项目的实施,改变了农业产业现状,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极大地提高了水土保持,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通过农业结构调整、带动群众营造乡村建设,既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又为实现农业可继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奠定坚实的基础。

九、保障措施

为切实加强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村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包村领导任组长,成员由村两委和包村干部组成,具体负责我村乡村建设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

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

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乡村建设这一“惠民工程”、“民心工程”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

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

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农村建设,使之成为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参与者。

4、细化分工。

在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

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