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213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

《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2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docx

02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山东省村庄规划编制技术要点

 

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二〇一六年十月

1总则

编制目的

为贯彻落实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改革创新、全面有效推进乡村规划工作的指导意见》(建村﹝2015﹞187号),科学指导村庄规划编制,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的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要点。

适用范围

本要点用于指导本省行政区域内村庄(不含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村庄)规划的编制。

编制主体

村庄规划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具体工作由村民委员会负责。

编制原则

编制村庄规划,应遵循需求导向、解决基本,村民主体、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文化传承、绿色发展,便于普及、易于实施的原则,切实提高规划编制的科学性和可实施性。

规划期限和审批

村庄规划的期限一般为10―15年,其中近期规划为3―5年。

村庄规划方案完成后,须向村民公示,并由县级规划主管部门组织技术审查。

村庄规划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由乡(镇)人民政府报城市、县人民政府审批。

解释权

本要点由省住房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2基础调研

调查阶段

在村庄规划编制的各个阶段应进行不同深度的现状调查,通过文献调研、现场踏勘、村民访谈等方法,充分掌握村域范围内自然资源、历史人文、产业发展、村庄用地、各类设施及发展诉求等资料,具体分为调查准备、初步调查、深入调查和补充调查四个阶段。

调查准备。

在现状调查之前,应收集村庄1/500地形图、基本情况说明、相关规划等基础资料,初步确定调查的方向并设计好调查问卷。

初步调查。

进行现场踏勘和村民访谈。

现场踏勘着重调查村庄产业发展、用地类型、建筑状况、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生态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灾害发生情况等内容。

村民访谈应组织乡镇干部、村干部和村民代表进行座谈,了解有关情况和发展诉求。

深入调查。

在规划编制过程中,针对重点问题和内容进行更为深入细致的调查。

补充调查。

在规划初步成果征求意见后,结合相关意见及建议进行补充调查,根据实际情况可进行多次补充调研。

调查内容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社会经济要素、历史文化要素、自然环境要素、土地利用要素、设施建设、有关规划和政策等方面。

社会经济要素。

村庄社会经济基本情况,包括户数、户籍人口、性别比例、年龄结构、劳动力人数、人均纯收入、集体收入、主导产业等。

自然环境要素。

包括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及水文地质、气象、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

历史文化要素。

包括村庄形态与整体格局、街巷空间、传统建筑、历史环境要素、非物质文化遗产等。

土地利用要素。

包括土地使用、交通水利、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等。

设施建设要素。

包括道路、供水、排水、垃圾、供热、供气、绿化、电力、防灾等基础设施,教育、医疗、文化、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设施。

有关规划和政策。

包括城镇总体规划、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环境保护规划以及相关专项规划,村庄发展相关的各类政策、管理制度等。

3规划内容

总体要求

村庄规划编制内容应坚持简化、管用、抓住主要问题的原则,落实县(市、区)域乡村建设规划确定的主要内容。

规模较小的村庄或未来撤并的村庄可以只编制农房建设和村庄整治规划方面的内容,一般村庄应按照本导则要求编制村庄规划,未来集聚发展的村庄或特色村庄可根据国家要求和村庄实际发展需求增加有关规划内容。

村庄规划宜以行政村为单元进行,规划范围宜与村庄行政边界一致。

村庄发展定位与规模

提出近、远期村庄发展目标,明确村庄功能定位与发展策略,确定村庄人口规模。

在与土地利用规划充分衔接的基础上,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并重点落实农民建房新增建设用地。

村庄产业发展规划

提出村庄产业发展的思路和策略,进行业态与项目策划,统筹规划村域三次产业发展和空间布局,合理确定农业生产区、农副产品加工区、旅游发展区、畜牧养殖区等产业集中区的布局和用地规模。

村庄用地规划

对居民点用地进行用地适宜性评价,综合考虑各类影响因素确定建设用地范围,充分结合村民生产生活方式,明确各类建设用地界线与用地性质,并提出居民点集中建设方案与措施。

村庄空间管制规划

划定“禁建、限建、适建”三类空间区域和“绿线、蓝线、紫线、黄线”四类控制线,并明确相应的管控要求和措施。

农房建设规划

总体要求

农房建设管理要求最基本内容是农房四至、层数、农房安全和风貌管控规定等。

农房建设应遵循结合地方特色,保持乡土风貌,保护原住民的生产生活方式,不鼓励整村拆建,与传统风貌不协调的建筑应予以整治。

农房建设管理指引

农房层数

本着节能、节地的原则,因地制宜,积极引导双拼式、联排式住宅组合和2―3层住宅等多种形式的建设。

建筑风格

建筑风格应富有乡土风情和地方特色。

对具有传统建筑风貌和历史文化价值的住宅或祠堂等应进行重点保护和修缮。

农房设计

住宅设计应遵循适用、经济、节能、卫生、美观的原则,积极推广节能、绿色环保建筑材料,并符合工程质量要求。

平面功能应尊重当地传统风俗习惯,方便农民生活,布局合理。

新建(改建、扩建)房屋建筑设计方案应符合抗震概念设计要求,优先选用有利于抗震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并符合抗震设防要求。

农房院落

院落组合应结合地形、民俗,丰富围合空间,避免单一、呆板的布局方式。

院落功能分区应满足村民生产、生活需要和卫生要求,并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

建筑节能

住宅选型。

采用两户或多户并联的布置形式,减少建筑体型系数,降低建筑能耗。

避免不必要的平面和立面凹凸。

合理划分居住建筑和农副业生产用房。

环境绿化。

通过绿化环境以改善建筑群体的气候条件,调节气温、降低温室效应、隔热遮阳、减少噪声。

建筑保温。

充分利用当地已有的原材料,对外墙、屋面与地面、门与外窗等建筑构件进行保温设计。

太阳能建筑。

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在建筑形式、建筑材料和屋顶设施等方面对农村住房进行改造,以满足农村取暖和用电需求。

经济发达地区可推广太阳能建筑一体化和被动式建筑。

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应重视地方材料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广应用新型建筑材料和制品。

建筑工程管理

建筑设计使用年限应达到50年以上。

承建主体应具有相应的资质资格,有严格的质量管体体系。

做好所有建筑的档案登记、查询和管理工作,对建筑质量责任实行终身追究。

村庄基础设施规划

合理安排道路交通、给水排水、电力电信、能源利用及节能改造、环境卫生等基础设施。

道路交通。

明确村庄道路等级、断面形式和宽度,提出现有道路设施的整治改造措施;确定道路控制点标高;提出停车设施布局及措施;确定公交站点的位置。

给水排水。

给水需合理确定给水方式、供水规模,确定输配水管道敷设方式、走向、管径等。

排水需合理确定村庄雨污排放和污水处理方式,确定各类排水管线、沟渠的走向、管径以及横断面尺寸等工程建设要求,提出污水处理设施的规模与布局。

电力电信。

确定用电指标,预测生产、生活用电负荷,确定电源及变、配电设施的位置、规模等。

确定供电管线走向、电压等级及高压线保护范围;提出现状电力电信杆线整治方案,确定电力电信杆线路布设方式及走向。

能源利用及节能改造。

确定村庄生活生产所需的清洁能源种类及解决方案;提出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提出房屋节能措施和改造方案,明确节水措施。

环境卫生。

按照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资源利用、就地减量等要求,确定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方式,合理确定垃圾收集点的布局与规模。

结合村庄公共活动场所,合理布置公共厕所。

村庄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合理确定行政管理、教育、医疗卫生、文体、养老、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的规模与布局。

公共设施的配套水平应与村庄人口及等级规模相适应。

规模较小基层村集聚区可按服务半径多村共享配套公建。

村庄公共设施应集中设置、形成规模,成为村庄的公共活动和景观中心。

应结合村庄公共设施中心或村口布置公共活动场地,满足村民交往活动的需求。

公共设施统一规划,分步实施,与村庄住宅建设同步建设和使用。

在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规划可预留用地,为远期建设留有余地。

村庄安全与防灾减灾

根据村庄所处的地理环境,综合考虑各类灾害的影响,明确建立村庄综合防灾体系,划定洪涝、地质灾害等灾害易发区的范围,制定防洪防涝、地质灾害防治、消防等相应的防灾减灾措施。

消防。

确定消防要求和保障措施,明确消防水源位置、容量,划定消防通道。

防洪排涝。

确定防洪标准,明确洪水淹没范围及防洪措施;确定适宜的排涝标准,并提出相应的防内涝措施。

地质灾害综合防治。

提出工程治理或搬迁避让措施。

避灾疏散。

综合考虑各种灾害的防御要求,统筹进行避灾疏散场所与避灾疏散道路的安排与整治。

村庄整治规划

编制要求

村庄整治规划应以尊重现有格局、注重深入调查、坚持问题导向、保障村民参与、简化实用为主要原则,以改善村庄人居环境为主要目的,以保障村民基本生活条件、治理村庄环境、提升村庄风貌为主要任务。

整治规划要点

村庄整治规划应侧重农房、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环境四方面的整治,具体整治项目内容的要求应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建村[2013]188号)制定。

村庄整治分类指引

分类依据

依据现状居民点规模、空心率、区位交通、基础设施、经济状况、资源条件等综合分析,将村庄分为综合整治型、专项整治型和基本保障型三类。

综合整治型:

①区位条件优越,与镇中心保持良好的经济、交通、社会及服务联系,处于几个村的几何中心位置,与周边村、镇联系便利,在乡镇域中能承担次中心作用,有一定服务半径的村庄;②经济基础较好,村庄规模较大,人口较多,有一定的集聚规模,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能为周边村庄提供基本的生产生活服务,对周边农村有一定的吸引辐射的村庄;③自然条件、资源条件优越,具有较大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专项整治型:

①区位条件较为优越,与优先发展村庄(中心村)保持良好的交通、社会服务联系,与周边村、镇联系便利;②村庄规模较大,人口较多,有一定数量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能为本村村民提供最基本的生产生活服务。

③自然条件、资源条件较好,具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基本保障型:

①人口规模较小,村庄人口少于300人;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相对滞后的村庄。

整治指引

综合整治型。

综合提升村庄风貌和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特色。

专项整治型。

针对相对薄弱的基础设施专项进行整治。

基本保障型。

对危房进行改造,建设安全饮水等基础设施保障基本的生产生活安全。

村庄风貌规划

村庄风貌规划

根据村庄原有地域要素,包括整体风格特色、居民生活习惯、地形地貌特征与外部环境条件、传统文化等因素,确定风貌特色。

村庄建筑风格应整体协调统一,新建建筑应强调与原有建筑风貌的协调,反映地方特色。

各类公共建筑除满足功能要求和方便人的活动外,必须与村庄环境充分协调,注重特色空间的营造。

提出村口、公共活动空间、主要街巷等重要节点的景观规划方案,可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与建筑空间营造等手段体现地方特色与标志性。

充分利用现状自然条件基础,提出村庄环境绿化美化措施,植物配置应选用具有地方特色、易生长、抗病害、生态效应好的品种。

历史文化遗产和乡土特色保护

提出村庄历史文化、乡土特色和景观风貌保护方案;确定保护对象,划定保护区;确定村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案。

防止拆旧建新、嫁接杜撰。

4成果要求

规划成果要求

村庄规划成果应满足易懂、易用的基本要求,具有前瞻性、可实施性,能切实指导村庄规划建设,具体形式和内容可结合村庄实际需要进行补充、调整。

村庄规划成果主要由规划文本、图纸及附件三部分组成,以纸质和电子文件两种形式表达。

规划主要成果及技术要求

规划文本

包括总则、发展定位与规模、产业发展规划、用地规划、空间管制规划、农房建设规划、基础设施规划、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安全与防灾减灾、村庄整治规划、村庄风貌规划及相关附表等。

主要图纸及技术要求

村庄区位图。

确定村庄的区域位置、关系,进行区位分析。

村域现状图。

居民点分布、交通联系、主要基础设施等内容。

村域用地规划图。

标明村庄发展边界、各类建设用地、耕地、未利用地等。

村域空间管制规划图。

划定禁建区、限建区、适建区的控制范围、规划区界线和各类土地用途界限等内容。

村域四线规划图。

标明绿线、蓝线、紫线、黄线。

村庄农房建设规划图。

村庄建成区房屋建筑规划平面,新农居示范效果图:

体现新农居层数、屋顶样式、建筑立面色彩、院落形式等。

村庄整治规划图。

村庄整治应参照《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办法〉的通知》(建村﹝2013﹞188号),结合村庄实际,体现村庄建筑、道路、环卫、绿化等方面整治的主要图纸。

附件

对规划文本、图纸的补充解释。

附表

村民村庄整治及农房建设意愿调查表。

主要指标表,包括村庄用地规模、人口规模、户数、各类用地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材料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