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51541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

《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珠三角宏观环境.docx

珠三角宏观环境

第2章宏观环境分析

2.1珠三角地区

2.1.1整体定位

珠江三角洲地区(即珠江三角洲经济区,包括广州、深圳、珠海、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惠州市区、惠东县九市)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中心区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大局中具有突出的带动作用和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

珠三角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方面,尤其优先突出发展了现代服务业,在此方面我们支持珠江三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深度合作,重点发展会展业、金融业、物流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商务服务业、外包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总部经济和旅游业,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

我们还要支持广州市、深圳市建设区域金融中心,构建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和多样化、比较完善的金融综合服务体系。

我们需要发展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专业会展,扩大中国(广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深圳)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等的国际影响力,打造世界一流的会展品牌。

推进白云空港、宝安空港、广州港、深圳港等一批枢纽型现代物流园区建设,完善与现代物流业相匹配的基础设施,带动广东建设世界一流的物流中心。

近年来随着珠三角等东部地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之土地资源、能源、原材料供应趋紧,劳动力成本上升等因素制约,一大批劳动密集型企业和加工贸易企业向中西部地区梯度转移的趋势日益明显。

在珠三角地区聚集了加工贸易部落,这正是受惠于国家对沿海地区实施持续的政策倾斜的结果。

国家利用外贸政策调整的机会对中西部地区进行“政策反哺”,无疑也将对企业的微观决策产生深刻的影响。

根据香港工业总会最新的一份调查,港商在珠三角投资的工厂共有57500家,其中有37.3%的香港企业计划将生产基地从珠三角迁出。

珠江三角洲地区在未来的发展中将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优化空间布局,以广州、深圳为中心,以珠江口东岸、西岸为重点,推进珠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带动环珠三角地区加快发展,形成资源要素优化配置、地区优势充分发挥的协调发展新格局。

广州在未来需要建成珠三角地区一小时城市圈的核心,面向世界、服务全国的国际大都市。

要强化广州佛山同城效应,携领珠三角地区打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联系紧密的城市群;强化国家中心城市、综合性门户城市和区域文化教育中心的地位,提高辐射带动能力。

    深圳则要继续发挥经济特区的窗口、试验田和示范区作用,增强科技研发、高端服务功能,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和国家创新城市的地位,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和国际化城市。

    珠海要充分发挥经济特区和区位优势,尽快形成珠江口西岸交通枢纽,增强高端要素聚集发展功能和创新发展能力,建成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文明的新特区,争创科学发展示范市。

    珠三角9市将打破行政体制障碍,以广州佛山同城化为示范,以交通设施一体化为切入点,积极稳妥地构建城市规划统筹协调、基础设施共建共享、产业发展合作共赢、公共事务协作管理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提升整体竞争力。

    作为经济一体化的切入点,珠三角要加快建设城际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推进高速公路电子联网收费,撤除普通公路收费站,减少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立统一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统筹推进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形成统一的天然气输送网络和成品油管道网络,实现区域内油、气、电同网同价。

统筹规划信息基础网络,共建共享公共信息数据库。

统筹跨行政区的产业发展规划,推进产业协同发展。

到2020年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2.1.2经济总量

珠三角地区经济总量近年来呈稳步提升的态势,主要城市GDP总量和人均总量均呈现上升趋势,全年珠三角地区共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7,827.27亿元,增长13.5%;其中广州、深圳、佛山三市投资额达4,795.16亿元,占全省投资总额的42.9%。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66.47亿元,增长19.7%,增速同比上升3.9个百分点。

珠三角地区仍是进出口的主要市场,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96.1%,出口额的95.8%;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6,567.4亿美元,增长7.6%,其中出口额3,871.2亿美元,增长9.3%。

2.1.3政策法规

珠三角本着互惠互补的原则,加强与港澳的协调合作,充分发挥彼此的优势,支持与港澳在城市规划、轨道交通网络、信息网络、能源基础网络、城市供水等方面进行对接。

加快建设广深港客运专线,尽快开工建设港珠澳大桥、深圳东部过境高速公路和与香港西部通道相衔接的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积极推进莲塘/香园围口岸规划与建设,积极推进深港空港合作等项目。

支持港口、码头、机场等基础设施建设、运营和管理等方面的合作。

支持共同规划实施环珠江口地区的“湾区”重点行动计划。

对于广受关注的港珠澳大桥,目前大桥整个登陆点以及总体方案已经确定,整个大桥采取桥隧结合的方案,而且是按照六车道高速公路的标准,主体工程29.6公里,在香港的连接线12.6公里,广东的连接线13.4公里。

”按照广东“十一五”规划,港珠澳大桥2007年部分动工,2015年竣工。

珠三角梦想着在大桥建成之后,成功打造一个“三小时经济圈”。

在两地的交流中,应该考虑一个“三小时效应”。

以香港为例,香港的厂家及经理都倾向投资于距港仅三小时行程的厂房,三小时不能到达的地点,就会被认为距离太远,均难以管理及经常到访;国际性买家同样有这三小时的限制,他们都想在三小时内到达卖家的厂房。

根据有关方面的测算,珠三角城市与香港的距离每减少1%,制造业外资企业单位数便增加0.58%至0.61%,制造业外资投入金额增加0.4%至0.6%,服务业外资企业单位数增加0.34%至0.37%;服务业外资投入的金额增加0.2%至0.7%。

此外,广东省政府十分重视会展业的发展,着力打造以广州和深圳为龙头,包括东莞、佛山、珠海、中山在内的珠三角会展产业带;加快建设和完善一批会展场馆;培育会展市场主体,培养10-15个办展能力较强、水平较高、影响较大的龙头会展企业集团;培养并创立10个具相当知名度、在国内和广东周边国家与地区有影响力的品牌会展,包括汽车展、电子展、家具展、建筑装饰材料展、纺织服装展、皮革展、家用电器展、中小企业国际博览会、岭南文化展等;不断提升会展配套服务水平,完善银行、海关、快运、翻译、酒店、商店、餐馆等全方位的综合服务体系。

总的目标是在“十一五”期间,把广东建设成为中国最重要、最具有特色、最有影响力的会展中心区域之一。

2.1.4社会文化

珠江三角洲是广东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珠三角文化的原生态不仅促进了珠三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而且,从文化建设来看,它也为广东先进文化的建设提供了厚实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河汊纵横,物产丰饶,集山、河、湖、海、田各种物产资源于一身,自古便是美食之源。

菜式从来突出的是一个“鲜”字,不仅指烹饪手艺,更突出原料的地道与新鲜,因此也就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珠三角饮食文化。

此外珠三角地区茶叶发展历史悠久,茶文化底蕴深厚,饮茶习俗各有特色,特别是众多少数民族地区的茶俗茶习,更是我国茶文化的瑰宝,有待我们进一步发掘、研究,加以总结、提炼和发扬光大。

2.1.5产业结构

•产业比例

由于珠三角发展最早,其第一产业比例和规模都非常小,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三大经济圈中是最低的,只占2.4%。

珠三角仍以第二和第三产业为主,二、三产业构成比例区别不大。

第二产业的比重为50.3%,接近三大经济圈的平均水平,比全国水平高1.7个百分点。

这表明以工业为主的生产仍然占到了珠三角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是地区经济的主要驱动力;珠三角中除广州、深圳和肇庆呈现“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外,其他城市均以第二产业为主。

第三产业比重为47.3%,比三大经济圈的平均水平高2.1个百分点,比全国高7.2个百分点,表明以第三产业份额占有重要比例的产业高级化趋势在珠三角地区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珠三角产业结构近几年变动方向“离经”,与第二产业持续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相对滞后密切相关。

2006年,珠三角工业增加值10,423亿元,比上年增长20.1%,其绝对量大、增量也大,拉动第二产业份额增加;第三产业增加值9,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绝对量较小、增量也较小,令第三产业份额相对有所减少。

统计显示,按三次产业分,2007年珠三角9市中,肇庆的第一产业比重最高(23.5%),其次是江门(8.4%)和惠州(7.1%),其余各市的比重均在4%以下;佛山和中山第二产业比重最高,分别达64.6%和60.9%;而第三产业比重最高的是广州,达58.41%,深圳居次为49.8%。

2008年的数据,一个是GDP增长10.1%,第一产业增长2.7%、第二产业增长11.1%、第三产业增长9.7%;人均GDP增长8.7%;规模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增长12.8%;进出口贸易总额增长8.2%;其中出口总额增长5.6%;进口总额增长10.1%;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长12.8%;

第三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二产业的比重上升;工业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5%以上;重点发展电子信息、家电电气、石油化工、电力能源、生物医药、精密机械制造六大产业。

•主导产业及其总体情况

珠三角地区开始实施新一轮产业结构升级换代的规划,明确提出要以发展五大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和依托,加速产业结构升级步伐,实现速度型增长向结构效益型增长转变。

这五大产业分别是:

电子信息产业,生物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第三产业。

从全国来看,珠三角的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3成,新型陶瓷电子元器件基片产量占全国一半,生物工程药物上市批准数和产值占全国5成,智能化、节能环保型家电占全国产量的六成……诸多数据表明:

昔日以服装、玩具加工著称的珠三角,今日已形成一个全国最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带,成为世界级电子、电器产品的制造基地。

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推动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升级的主导力量。

 

•第三产业总体情况

Ø旅游业

珠三角旅游资源丰富,不乏有“开平碉楼与村落”世界文化遗产。

目前,广州、江门、惠州等九市旅游局长在惠州罗浮山,共同签署了珠三角旅游合作《罗浮山宣言》。

珠三角九市的旅游局在《罗浮山宣言》当中,达成了包括在未来共同开发珠三角区域旅游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市场一体、客源互动、品牌共创的共识,九市旅游一体化正式启动。

珠三角地区旅游资源经过多年的开发,具有开发强度大、开发集中度高的特点。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各市旅游资源开发相对孤立地进行,缺乏联合开发的意识和视野,即使是各市区域内部的旅游资源开发也很少顾及本区内其他旅游资源的区位或性能,因此,珠三角的旅游业要作为一个整体来经营,共同把旅游业打造成珠三角的一张闪亮的“名片”。

那么,必须统一宣传,加强推介,提高珠三角旅游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Ø服务业

现阶段,珠三角的商品流通、餐饮、修理、零售行业、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还占据很大份额,而依托电子信息等高新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经营方式、组织形式发展的新兴服务业后劲不足。

目前处于工业化后期、即将迈入后工业化阶段的珠三角,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表现在于:

一是产业结构优化程度不高。

服务业比重偏低,仅为47%,与处于同一经济发展阶段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显得落后。

二是服务业内部结构升级缓慢,新型服务业发展滞后。

三是服务业生产效率不高。

由于服务业市场化、企业化和国际化程度与制造业相比有所落后,导致珠三角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效率还是劳动生产率,服务业都明显低于制造业。

2.1.6投资结构

从珠三角主要城市来看,去年广州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32.86亿美元,同比增长12.4%;深圳实际利用外资36.62亿美元,同比增长12%;东莞实际利用外资21亿美元,增长16.1%。

据介绍,2008年全省中外合资企业合同外资额40.0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63亿美元,分别增长25.7%和6.0%;外商独资企业合同外资额282.18亿美元,增长40.2%,占全省合同外资总额的83.1%,比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实际利用外资额140.52亿美元,增长24.4%,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82.1%,比上年提升4.3个百分点,独资企业的主体地位继续提升。

此外,中外合作企业合同外资额、实际利用外资额为12.14亿美元、4.78亿美元,分别增长0.6%和下降41.0%。

 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外商投资结构在进一步优化,其中第一产业实际利用外资1.83亿美元,增长58.5%。

第二产业仍占主导地位,实际利用外资107.11亿美元,下降1.3%,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62.5%,其中高技术含量的医药、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它电子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42.0%、49.6%、25.2%和17.8%。

第三产业增幅加快,实际利用外资62.32亿美元,增长76.0%,拉动全省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8.5个百分点。

  综观近两年广州引进外资总体走势和变化可以发现,支撑广州实际利用外资持续两位数增长的是外资服务业的大幅增长。

根据统计显示,广州市服务业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71家,占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数的59.54%;新批合同外资39.50亿美元,占56.15%;实际使用外资20.74亿美元,占63.12%,三项指标均创新高并全面超过制造业。

  在深圳,第三产业吸收的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比重分别为70.8%和48.5%,其中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的合同外资增幅分别达到201.74%和165.65%;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察业、批发和零售业的实际外资增幅分别为77.89%和336.47%。

2.2香港澳门地区

2.2.1经济总量

2009年澳门整体经济将出现负增长,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澳门经济基本面仍然较好。

对于澳门经济,受国际金融海啸的影响,自2008年下半年开始澳门经济发展放缓,但2008年全年经济实质增长率仍达到13.2%。

2009年澳门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较大,预计整体经济将出现负增长。

但经过近年来的发展,澳门经济已形成较为稳固的基础,基本面仍然较好。

2008年,澳门在缺乏大型工程投建情况下,经济增长幅度将往下调整,全年GDP增长将放缓至15-20%。

07年年头有新葡京、年底有威尼斯人度假村及美高梅金殿,新场粉墨登场,首三季GDP实际增幅分别为25.7%、31.6%、30.9%。

然而,随着第四季大型项目投入运作,多数项目竣工,可以预期当季经济增长除博彩业以外,主要靠纯消费支撑,增长步伐或放缓。

经济界人士估计,2007年全年GDP增长料为26%。

旅游博彩业、建筑业和工业是澳门的三大支柱产业。

博彩业在澳门旅游业中占重要地位。

博彩税一直是澳门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近年已占政府税收的50%左右。

全澳门有1万多人直接从事与博彩有关的行业。

博彩业的发展带动了整个旅游业,以及客运、餐旅、百货、珠宝首饰等相关行业的发展,澳门一些公共事业的开支也来源于此。

旅游博彩业现已取代出口加工业成为澳门的第一支柱产业。

 在一个相当长时期内,旅游博彩一直是澳门经济最主要的产业支柱,但澳门数百年岁月沉淀下来的丰富历史、人文方面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系统的、充分的开发,旅游博彩业的发展潜力仍不容低估。

澳门房地产建筑业过去多年发展缓慢,直到本世纪七十年代后,随着澳门经济快速发展和外来人口不断增加,才一跃而为澳门的四大经济支柱之一。

据统计,近年来澳门的建筑房地产业产值仅次于旅游博彩和工业制造业。

澳门主要的工业有制衣业、毛纺织业、玩具制造业、电子业和造船业。

从数据显示,近年来香港GDP总量和人均GDP呈现稳步增长趋势,香港08年GDP增幅放缓至4%-5%,香港07年的GDP增幅达到6.3%,超出预期,也高于过去十年的趋势增长。

 制造业是香港支柱产业的根基所在。

香港的服务业之所以这样发达,起码其中的三大支柱产业:

金融、物流、贸易(旅游除外)的根基是工业。

印刷业是香港第三大支柱产业,从业人数位居第一。

虽然今年来受国际金融市场影响,经济发展比较缓慢,但印刷产业的优势是长期积累起来的,故也决不会在短期内就此丧失。

2.2.2人口状况

香港人口数量已超过700万。

据特区政府统计处发表的最新数字,2008年底的香港人口为7008900人,比上年同期增加56100人,增长率为0.8%。

2007年底至2008年底的人口自然增长为37400人。

香港人口根据“居住人口”的定义而编制,包括“常住居民”和“流动居民”。

2008年底的总人口中,常住居民为6790200人,而流动居民为218700人。

截至2008年底,澳门人口逾55.7万人,其中劳动人口33.7万人,就业人口32.6万人。

按行业统计,就业人口主要集中在文娱博彩及其他服务业,占23.7%;其次为酒店及饮食业,占12.9%。

2.2.4政策法规

有关港澳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容被更多地纳入国家发展总体战略。

“十一五”规划将为港澳经济发展注入新的能量,内地与港澳经济融合、优势互补、共建繁荣的格局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

“十一五”规划中对港澳的政策措施很具体,其中清晰表态支持两个特区的发展定位,并强调促进内地与港澳的合作发展。

相信港澳在“十一五”期间将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十一五”规划有关港澳的部分反映了中央政府对支持港澳经济发展的重视,其中尤其强调了内地与港澳的联系与合作。

这将推动内地与港澳进一步优化合作的质量,使构建互补共赢的发展模式向纵深推进。

对于连接珠海、香港、澳门三地的珠港澳大桥的建设,更是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兴建港珠澳大桥,是国家加速大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全新的对外开放政策的表现,对该区域经济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

首先是增强珠三角区域经济竞争力,珠海要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要发展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以现代物流业和金融业为主的服务业中心之一,由此可形成新型的“前店后厂”关系,利用珠海的资源和市场优势,可以降低国际及港、澳厂商投资与生产经营的经济成本,扩大产品市场需求。

利用香港的金融、贸易、信息及管理技术的优势,可以为珠海经济发展提供资金融通渠道,引进信息管理技术,拓展国际营销市场。

在整个珠三角经济地图上,届时将形成以香港为经济明珠,深圳与珠海双龙戏珠的格局。

两条经济巨龙分别是珠江东岸以深圳为龙头,后带东莞、惠州等地区;珠江西岸则以珠海为龙头,后带中山、江门、阳江等地。

此外,国家在“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

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服务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中心的地位,这为香港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机会。

2.2.5消费结构

2.2.6经贸关系

十一五"规划高度重视香港、澳门在国家经济建设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纲要》明确提出: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加强和推动内地同港澳在经贸、科教、文化、卫生、体育等领域的交流和合作,继续实施内地与香港、澳门更紧密的经贸关系安排,加强内地和港澳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这是促进内地与港澳三地经济共同繁荣的基本途径。

《纲要》还明确:

"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

支持澳门发展旅游等服务业,促进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这是从经济全球化出发、促进内地与香港、澳门优势互补、提高内地与港澳两地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方略。

目前,内地与港澳经贸交流快速发展,香港继续为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顺差来源地。

2006年1-11月,内地与香港进出口总额1493.7亿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对港出口1395.1亿美元,同比增长27.6%;自港进口98.6亿美元,同比下降11.6%。

内地对香港顺差1296.4亿美元,同比增长32.1%。

    香港对内地的投资仍保持双位数增长。

据商务部统计,内地实际使用港资金额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4.1%。

    香港是内地境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

截至2005年底内地在港设立非金融类企业2500多家,投资存量365亿美元,占内地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63.8%。

2006年1-9月,内地在香港设立中资企业174家,直接投资为33亿美元,占同期内地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总额的28%。

    内地企业积极赴香港上市。

目前,共有32家内地企业赴香港交易所上市。

10月,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实现在香港和上海同步上市,在港集资额超过156亿美元,创全球最大集资记录。

截至2006年底,累计在港上市内地企业达360家,市值60170亿港元,占总市值的48%。

    内地继续为澳门第一大贸易伙伴。

内地与澳门进出口总额为22.0亿美元,同比增长31.9%,其中内地对澳出口19.7亿美元,同比增长37.4%,自澳进口2.3亿美元,同比下降1.3%。

2.3珠海市及香洲区

2.3.1经济总量

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8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542.49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20.49亿元,增长10.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7%,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4%,上升0.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52.8%和46.8%。

人均GDP达6759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约合9733美元。

2.3.2人口状况

2008年,全市常住人口148.11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67万人,增长1.8%。

其中,户籍人口99.48万人,增长4.0%。

2007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5.4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5万人,增长0.31%。

其中,户籍人口95.69万人,增长3.3%。

2006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44.9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42万人,增长2.4%。

其中,户籍人口92.63万人,增长3.4%;外来暂住人口52.36万人,增长0.8%。

香洲区常住人口73.86万人,实际人口数为165万。

2.3.3自然地理文化资源

珠海是我国重要的口岸城市。

设有拱北、九洲、珠海港、万山、横琴、斗门、湾仔、跨境工业区等国家一类口岸8个。

区位优越,东邻香港,南与澳门陆路相接,是珠三角中海洋面积最大、岛屿最多、海岸线最长的城市。

珠海的海岸线长604公里,有大小岛屿190个,其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有128个,有常住居民的11个,素有“百岛之市”之称。

 珠海生态环境优美,山水相间,陆岛相望,气候宜人,是全国唯一以整体城市景观入选“全国旅游胜地四十佳”的城市。

香洲区是珠海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金融中心。

全区陆地面积51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多万人。

下辖狮山、湾仔、拱北、吉大、香湾、梅华、前山、翠香8个街道办事处和唐家湾、南屏、横琴3个镇。

2.3.4政策法规

“十一五”期间,珠海市主要任务就是要壮大经济规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城市新格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进一步扩大开放,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而珠海市的重点建设则瞄准了基础设施项目,重大工业项目,服务业项目,农村建设项目,科教文卫项目和环保生态项目。

近年来,珠三角地区兴起一轮又一轮的“会展经济”热潮,然而在这股热潮当中,与其他城市相比,珠海占不到丝毫优势,反而基本上处于下风。

《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珠海要建设成为国际商务休闲旅游度假区。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珠海要增强商务旅游产品的吸引力。

尽管具有发展商务会展得天独厚的条件,但由于长期受制于会展场馆设施的不完善,目前珠海的商务会展业的水平远未达到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的要求。

目前,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发展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为契机,珠海的产业和交通格局将发生重大变化,珠海的商务会展业也因此迎来蓬勃发展的良好时机。

此外《纲要》中提到的港珠澳大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英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