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docx

上传人:b****0 文档编号:554819 上传时间:2022-10-11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9.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docx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docx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

(发展战略)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状态

皖北及沿淮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童琦

随着皖江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已呈现明显落后的态势。

皖北及沿淮地区经济发展速度相对和安徽省较为缓慢,GDP总量仅占安徽省的三分之壹。

皖北地区经济发展中的问题较多,严重制约了经济的发展。

“郡县治,天下安”,科学分析当前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中存于的问题,推动其跨越式发展,对促进全省经济的快速崛起,对实现富民强省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壹、主要现状

(壹)发展滞后。

2010年皖江地区生产总值占全省的比重上升至70%,相反皖北地区GDP占全省比重呈下降趋势。

皖北地区共有9个国家级和省级贫困县,贫困人口占全省的40%之上。

从经济效益见,皖北地区县级财政收入年均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全省十强县皖北只有沿淮的凤台县,大部分县级财政运转困难。

于经济投入见,皖北地区县内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不大。

虽然,皖北地区的固定资产投入有所增加,但相对于皖北地区亟待加强的基础设施建设,亟待提升的产业结构层次,亟待增强的发展后劲,以及亟待尽快缩小发展差距的客观需要,其投资力度不够、能力不强、规模偏小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

(二)优势明显。

壹是能源矿产资源优势明显。

皖北地区的壹些县区拥有煤、磷、铁、铜等矿产资源,尤以煤最为丰富。

据有关资料,皖北的煤炭资源储量占到全省的98%,工业储量为华东之首。

霍邱的铁矿资源华东第壹,全国第五。

于资源短缺、经济增长对能源需求增大的背景下,这些资源优势为皖北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农产品资源丰富。

皖北地区农产品种类多、产量大,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优质棉和肉类生产基地,壹批特色农产品远近闻名。

以粮食产量为例,皖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的比重由2003年的39%上升到2010年为68%,成为安徽乃至全国的重要粮食生产基地。

三是产业优势日趋明显。

皖北地区煤炭、钢铁、电力、药材、烟草、酿酒等行业于全省历来占有重要地位,省里支持皖北发展和“861”行动计划的实施又带动了该区原材料、能源、化工、农副产品加工等产业的发展。

四是低劳动力成本优势。

皖北地区劳动力资源丰富,价格低廉,为创造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二、存于问题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多方面原因,皖北地区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发展基础薄弱的局面尚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1、产业结构层次较低。

壹是农业结构低级化。

种植业仍占主体,2010年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0%之上;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较低,多数农产品是原形出售或经过初加工出售,深加工、精加工的比例很小。

二是工业结构传统化。

资源性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偏高,而科技含量较高的增加值比重偏低。

“药切成片,粮磨成面”、“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

三是第三产业初级化。

大部分县区生活性服务业档次低,生产性服务业起步晚。

2、内于经济活力不足。

皖北地区县城创业氛围不浓,发展动力不强,内于活力不足,集中表当下反映人民群众创业总体水平的非公经济发展滞后。

壹是县域投资面临困境。

皖北地区受多种因素影响社会投资总额较少。

二是县域工业发展水平低。

目前县域工业中粗加工产品多,精加工产品少;大众产品多,名牌产品少。

三是县域消费市场低迷,尤其今年以来受物价等因素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较慢。

3、生产要素制约明显。

壹是资金缺乏。

皖北地区存贷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本地资金被大量抽走,资金向优势地区和行业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

二是随着国家加大对代款、土地等调控,皖北发展面临土地、劳力趋紧的挑战。

三是水资源短缺。

全国水资源人均2200立方,皖北三市不足1000立方,而发展具有皖北资源优势却又是耗水量大的煤电和煤化工产业,水资源严重短缺。

4、政策效应有待加强。

壹是随着新形势发展,出台的政策已不能满足皖北进壹步发展的需要,财政、土地、科技、人才等政策有进壹步拓展的空间。

二是部分政策对皖北地区尤其县壹级缺乏分类指导标准。

三是皖北县域财力不足,对需要配套的资金普遍难以到位,影响了项目的实施。

四是政策部分过于原则,没有细化为关联部门的操作性文件,于具体实施中难以完全到位。

5、外部资本流入受阻。

从省内见,沿江城市带已成为产业转移的强势吸纳区。

2010年皖北三市利用省外资金总额为620亿元,不及芜湖壹市利用省外资的总量。

从省外见,邻近的苏北地区对皖北产业承接形成强烈阻遏,沿江城市带和苏北正对皖北形成合围之势,“屏障”和“过滤”效应日渐明显。

三、推进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根据这次研讨班的学习和思考,参照全国县域经济发展的成功案例,我认为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应从以下几方面发力。

1、以现存优势资源为依托,开展错位竞争,打造特色产业。

于皖北县域经济中,由于各县所处地理环境、自然和资源禀赋不同,所表现出来的比较优势千差万别,有的县矿产资源储量较大,有的县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有的县劳力资源丰富,因此于经济发展上不能强求壹致,关键要立足国际国内俩个市场,通过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确立主导产业,实行重点开发,于资源优势中培育地方特色,于传统产品中筛选优势品牌,打造独具特色的战略产业和名牌产品,发展壹县壹业、壹乡壹品,坚持壹业为主,多元互补。

霍邱县于发展县域经济中坚持“以资源兴产业,以产业促发展”,着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

当前壹个时期,重点抓好三大产业:

壹是启动千亿元钢铁产业。

今年底力争达到百亿元产值,随着铁矿采选企业全面达产达效和壹批深加工项目建成投产,到“十二五”末力争实现钢铁产业产值500亿元目标。

二是依托雨润集团新上深加工项目和劲宇营养米、享禾米乳及蛋白饮料生产等项目,进壹步延伸产业链,确保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产值超过300亿元。

三是做大柳编产业。

对柳编产业进行深度谋划,充分扩张发展空间,带动就业,增加出口。

2、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点,加强东引西联,扩大对外开放。

资金是制约皖北地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要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加强“东引西联”,扩大民间投资。

于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中,要抢占“地利”先机,重点发展农业产业开发、能源、重要原材料生产的建设项目。

同时要注意综合利用资源、防治环境污染、节能降耗和提高产品档次,力求走出壹条县域新型工业化的道路。

霍邱县于“十二五”时期注重外向型经济发展。

壹是推进大招商,实行招商引资项目预审制,严格兑现奖惩,成功引进壹批大项目好项目。

今年上半年实现境内引资41.5亿元,同比增长111.4%,其中工业引资41亿元。

二是做强大企业。

实行县领导联系重点企业制度,壹线调研指导,壹线帮助解决问题,支持企业发展壮大。

年底规模工业企业发展到90家,其中亿元企业46家、10亿元企业6家、50亿元企业1家,纳税超千万元工业企业20家。

三是多争大项目。

调整充实12个项目谋划小组,将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支持皖北和沿淮三市七县发展的21号和16号文件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责任单位和责任人。

四是建好大平台。

深入开展园区建设竞赛年活动,县财政拿出1000万元以奖代补,“三区俩园”建成区面积达30平方km。

3、以转移农村劳力为突破口,加快城镇建设,解决三农问题。

“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只有减少农民,才能把农民问题解决了。

皖北地区县域转移农村剩余劳力应坚持“标本兼治”的方针。

“治标”就是组织好劳务输出,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好农民经济生活来源。

“治本”就是加大城镇化建设力度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

要做好县城和中心城镇的规划和建设,鼓励民间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等方式参和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建设。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增强城镇综合服务功能,积极引导农民进镇入区,发挥小城镇地域性经济、文化、商贸中心作用。

霍邱县近年来坚持做大城镇规模,完成城区规划修编,到2030年把县城规划建设为50平方km、50万人的新兴城市,远景目标为100平方km、100万人的现代化新城,实现20%人于农村,30%于集镇,50%于县城。

4、以加大扶持为重点,配套关联政策,有效开展结对合作。

省委省政府要进壹步加大对皖北县区的扶持力度。

壹要制定加快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找准位置,明确目标和重点,着力培育壹批中小城市,完善皖北地区城镇体系。

二要进壹步支持园区建设,把园区建成工业化、城镇化的重要载体。

考虑到皖北市县工业园区起步晚、扩张快以及财政困难的实际情况,应于财力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省对市县工业园区的补助规模。

对于于皖北地区落户的重点工业项目,省里可考虑统筹调配土地、环境容量指标予以支持。

三要突出支持金融业的发展。

四要加强结对合作工作。

进壹步拓展市和县结对合作的领域,借鉴安徽和央企对接的经验,探索结对合作的模式。

五是支持办好壹切有利县域经济发展的社会事务。

壹方面要加强县域各类教育,发展义务教育,扩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力技能;加强和县外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合作,推进科研开发、人才培训、技术推广和信息服务。

另壹方面要加大医疗卫生、文化事业等民生工程建设,对财力较弱的县区给予壹定补助。

推动县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