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5547578 上传时间:2022-12-19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7.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docx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及问题处理

 

学习中心(函授站)建筑工程系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姓  名张文

学  号2013HBH05124

指导教师李琛

 

2015年3月

摘要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混凝土是建筑工程用基础材料之一,对建筑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随着建筑施工中新技术的不断发展,混凝土在施工中的角色不断得到加强。

相对于钢筋而言混凝土具有钢筋无可比拟的优点:

高抗压强度;可以承受较大的荷载等。

在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

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详细叙述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缝的预留位置与质量控制。

简要介绍混凝土施工缝的几种类型、并对这几种施工缝的处理措施做简要说明。

关键词:

混凝土工程,施工缝,留置,整体性

1绪论1

2混凝土施工缝基本理论知识1

2.1混凝土施工缝的定义1

2.2混凝土施工缝几种形式1

2.2.1施工缝的形式1

2.2.2施工缝插筋长度、间距2

2.2.3水池施工缝2

2.2.4动力设备的施工缝2

2.3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2

3浅谈施工缝的留置3

3.1施工缝留置的影响3

3.2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3

3.1.1适宜留置的情况3

3.1.2第一种不宜留置的情况4

3.1.3第二种不宜留置的情况5

3.2规范对施工缝留置及处理要求6

3.3施工缝的改进7

3.3.1施工缝的改进方法及理论依据7

4施工缝的留置位置7

4.1一般混凝土结构施工缝设置7

4.1.1具体留置位置分为以下几种情况7

4.2设备基础施工缝设置8

4.2.1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8

5施工缝的处理8

6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10

6.1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10

6.2施工时处理不妥10

6.3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10

6.3.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11

6.3.2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11

7结语12

参考文献13

1绪论

在日常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天气、机械、环境、作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不得不在建筑结构层上留设施工缝。

如何处理施工缝,使工程质量不受影响,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混凝土浇筑时,为了保证其整体性良好,每个结构构件最好一次浇筑完毕,中间不停歇。

如果因构件混凝土量大,中间需要停歇,则停歇的时间应尽量缩短,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

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千克每平方厘米时,才能继续浇捣。

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2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这时两层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

建筑物的构件混凝土工作量都比较大,一次浇筑的机会不多,特别是基础与上部结构一般都分两次浇筑,即先浇筑基础混凝土,然后在基础上支模再浇筑上部结构混凝土。

因模板工作量大,支模时间较长,有的长达2天。

这样两次浇筑的混凝土之间就产生了施工缝,如不加处理,势必影响基础与上部结构的整体性和防渗性。

因此,施工规范规定:

对施工缝应认真处理。

2混凝土施工缝基本理论知识

2.1混凝土施工缝的定义

施工缝:

因施工组织需要而在各施工单元分区间留设的缝。

施工缝并不是一种真实存在的“缝”,它只是因后浇注混凝土超过初凝时间,而与先浇注的混凝土之间存在一个结合面,该结合面就称之为施工缝。

2.2混凝土施工缝几种形式

2.2.1施工缝的形式

施工缝的接缝形式有凸凹缝、高低缝、平缝、设止水带缝等多种。

另外,对于有防水要求的施工缝,根据以往的经验,发现目前常用的几种接缝方式均存在着渗漏水的隐患。

如采用“凹凸”型施工缝的最大弊端在于施工难度大,而且很难保证质量,施工缝处混凝土凿毛时,极易将“凸”楞碰掉一部分,由此减少和缩短了水的爬行坡度和距离,从而产生渗漏水现象;另外凹槽中的水泥砂浆粉末难以清理干净,使在浇筑新混凝土后,在凹槽处形成一条夹渣层而影响了新老混凝土的黏结质量,留下渗漏水的隐患。

而采用橡胶止水带防水,因止水带是呈柔性的,安装时难于固定,且容易在浇筑混凝土时受挤压变形移位,从而容易造成局部渗漏水,而且橡胶止水带易老化失效,也不利于结构的长久使用。

根据很多的施工实例,发现采用400mm宽、2mm厚的钢板作为施工缝处的止水带其防水效果很好。

一是施工方便,将钢板止水带按要求加工成一定的长度,在施工现场安装就位后进行搭接焊即可;二是不易变形且便于固定,止水板下部可支承在对拉螺栓上,上部用钢筋点焊夹住固定在池壁两侧模板支撑系统上;三是施工缝上下止水板均有200mm高,爬水坡度陡,高度也较大,具有较好的防渗漏效果。

所以建议有条件的情况下还是采用钢板止水带为宜。

具体做法:

金属止水带一般用2mm~2.5mm厚的薄钢板制成,接头应满焊,不得有缝隙。

固定于墙体暗柱处,常在止水带上割洞扎箍筋,封模前应补焊。

BW止水条为5000mm×30mm×20mm的长条柔软固体,7d的膨胀率应不大于最终膨胀率的60%,浸入水中,最大膨胀倍率为150%~300%。

试验证明可堵塞1.5MPa压力水的渗漏。

应用BW止水条时,须将混凝土粘贴面凿平,清扫干净后,抹一层水泥浆找平压光带,利用材料本身的黏性,直接粘贴于混凝土表面,接头部位钉钢钉固定。

2.2.2施工缝插筋长度、间距

垂直施工缝应补插钢筋,钢筋一般为直径12~16mm、长度500~600mm、间距500mm。

台阶式施工缝的垂直面也应补插钢筋。

2.2.3水池施工缝

水池施工缝宜增设止水钢板,止水钢板一般为厚2~3mm,宽400mm。

钢板之间连接宜按不少于200mm搭接,焊接时应作密封焊。

2.2.4动力设备的施工缝

动力设备的施工缝一般做成平缝,但平缝面积中部的1/2应做成高100mm的台阶,并宜按垂直缝补插钢筋。

2.3施工缝留置不当会造成质量问题

某砖混结构房屋,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板,横墙承重。

施工时在楼板中部留了一条施工缝,贯通房屋全宽,将该层楼板一分为二,施工缝接头未作应有的处理,一些松散的混凝土仍留在缝的一边,房屋使用后不久,施工缝处就因混凝土干缩而裂开,裂缝波及外纵墙,室外纵墙中部宜产生竖向裂缝,该裂缝在楼板附近较宽,上下两头较细。

这些裂缝对房屋的使用及耐久性影响较大。

某框架结构房屋,施工缝未留在梁柱连接处,而是错误地留在一定梁果位置(即错误地将梁高按上、下两层分期浇筑)。

在浇筑梁的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则产生了竖向裂缝,该裂缝处于柱两侧附近,由上向下发展。

产生这种裂缝的原因是,浇筑梁上层混凝土时,下层混凝土尚未达到足够强度,他既承受上层混凝土重量又受浇筑上层混凝土时的震动。

这样在梁高范围受拉区内留施工缝是不允许的,因为其对梁的受力不利,甚至会危及安全。

3浅谈施工缝的留置

3.1施工缝留置的影响

工缝留置不当是工程中的质量通病,接缝处理不规范会产生混凝土的质量缺陷,影响结构构件的受力性能和建筑的使用功能,会影响混凝土的整体性,并能使混凝土强度降低,是混凝土结构的薄弱环节,为此施工缝的留置必须严格遵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3.2浅谈施工缝能否留置

混凝土施工缝不应随意留置,其位置应事先在施工技术方案中确定。

确定施工缝位置的原则为:

尽可能留置在受剪力较小的部位;留置部位应便于施工。

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原则上不应留置施工缝;当必须留置时,应符合设计要求并按施工技术方案执行。

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

3.1.1适宜留置的情况

1、施工规范中规定的“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比较片面,没有对混凝土构件作出统一规定,例如,混凝土楼梯如果说留水平缝或垂直缝都是不合适的。

应规定为:

使施工缝接缝面与结构的纵向轴线垂直。

2、施工规范规定: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注,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注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3、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4、浇注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蓬、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5、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3.1.2第一种不宜留置的情况

1、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由于浇注数量大,整体性要求高,一般不应留施工缝。

2、混凝土条行基础和独立柱基础也应一次浇注完毕,不宜留施工缝。

3、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一般不应留置施工缝。

如设计没有规定,而施工时又必须分段浇注混凝土时,应先征得设计单位同意,并符合施工规范要求方可设置。

但在同一设备机座的地脚螺栓之间,在重要机座之下和用轴连接传动的设备机座之间不得留置垂直缝。

4、基础的薄壁或悬壁部位以及被孔洞削弱部位不应留置施工缝。

5、施工规范规定:

“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大断面梁,没有具体规定端面尺寸,一般认为和板连成整体的梁应和板同时浇注,只有当梁的高度大于1m时,才允许将梁单独浇注并按规范规定留置施工缝。

6、对简支梁作受力分析,在荷载作用下跨中的剪力较小,施工也比较方便,施工缝应留置在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7、浇注圈梁时,由于砖墙的十字、丁字、转角墙垛、门窗洞、预留洞的上部以及圈梁与其他混凝土构件交接处如带有雨蓬、阳台、天沟板等的圈梁属于薄弱环节或关键部位,都应连续浇注混凝土,除此之外的部位均可留置施工缝。

8、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按照规范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3步处(如图一)。

个人倾向于留置在向上3步处做法,好处是更有利于模板位置控制,有利于施工缝处混凝土振捣密实和施工缝质量控制。

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小,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图一

9、雨蓬由于浇注量少且属于悬臂构件,应一次浇注混凝土完毕,不能留施工缝。

3.1.3第二种不宜留置的情况

有分阶的独立柱基础各阶应连续施工、各阶之间禁止留水平施工缝。

1、在独立基础(假设分3阶,从底往上分别是1、2、3阶,其厚度分别是h1、h2、h3)设计计算时,依据有关计算理论确定每阶的计算高度时是这样考虑的:

第3阶厚度=h3、第2阶厚度=h3+h2、第1阶厚度=h1+h2+h3。

2、设计受力计算、冲切验算、独立基础底板的配钢筋计算都是按这个方法确定的厚度(高度)去设计。

如果施工时,每阶之间留水平施工缝,他们互相之间就不是一个相对匀质的结构体、够不成一个整体,结构抵御荷载的能力就会大打折扣,甚至由于各阶互相分离,很早就被破坏退出工作,受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最终形成结构安全事故。

你说各阶分开施工(留施工缝)的危害有多大!

3、因此,在独立柱基础施工时三阶要连续施工,安装柱基模板时第1阶模板直接放置在砼垫层上、其他两阶(第2、3阶)采用吊模,浇筑混凝土时必须同时三阶一次性连续施工、保证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并振动完毕、禁止各阶之间留水平施工缝。

3.2规范对施工缝留置及处理要求

为使混凝土结构具有较好的整体性,混凝土的浇注应连续进行。

若因时间或人工、环境等的原因不能连续进行浇注, 且中间的停歇时间有可能超过混凝土的初凝,则应在混凝土浇注前确定在适当位置留设施工缝。

施工缝就是指先浇混凝土已凝结硬化,再继续浇注混凝土的新旧混凝土间的结合面,它是结构的薄弱部位,因而宜留在结构受剪力较小且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1、施工缝应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楼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施工缝应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mm~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置在梁托下部。

3、对于长宽比大于二比一的单向板,施工缝应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同时施工缝应垂直留置,不能做成槎。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中间1/3的范围内。

5、墙上的施工缝应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楼梯的混凝土宜连续浇注。

若为多层楼梯,且上一层为现浇楼板而又未浇注时,可留置施工缝;应留置在楼梯段中间的1/3部位,但要注意接缝面应斜向垂直于楼梯轴线方向。

(施工中存在争执原因是旧规范规定了楼梯施工缝必须留置在中间1/3区段,传统施工留置在向上、下3步处,留置在梯段中间时,理论上是剪力较但施工时施工缝质量不好控制。

二次支模时容易产生已浇筑部位形成短时“悬挑”,反而不利于构件的质量控制。

7、水池池壁的施工缝宜留在高出底板表面200mm~500mm的竖壁上。

8、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拱、壳、仓、设备基础、多层刚架及其他复杂结构,施工缝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设。

3.3施工缝的改进

3.3.1施工缝的改进方法及理论依据

1、在浇注下层柱子时,待混凝土初凝后用人工方法使柱子上表面呈现锯齿状,根据混凝土粗骨料粒径大小( 一般为2~4cm ),锯齿深度为粘结面老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4~1/2;切槽的平均宽度为粘结面老混凝土最大骨料粒径的1~1.5 倍。

此法的最大优点是便于控制施工质量,使粘结面上的粗糙度具有良好的均匀性。

这样既避开了凿毛,避免伤及老混凝土结构,又实现了接续面的粗糙,且容易控制质量标准,在接续时只用剥离松动的粗骨料。

2、为了减少节点区薄弱界面数量,应在节点区二侧把梁断开浇注,有利于提高柱子混凝土的抗剪能力,延缓柱子斜裂缝的出现。

同时也符合抗震要求的强柱弱梁原则,延缓柱子屈服的时间。

因而使节点区同上层柱子构成整体。

3、有条件时可以应用界面剂(比如减缩剂,已有实验及理论分析表明减缩剂比膨胀剂好),由于经济及其他原因,实际工程施工中在小面积施工缝中很少使用界面剂,从大多数现行施工来看,应考虑改进并控制界面砂浆的应用。

根据已有实验结论及理论分析,应用同柱子水灰比一样的素水泥浆做界面剂。

4、根据施工经验,由于节点部位梁柱钢筋交叉通过及箍筋加密,锚固等因素使得节点部位钢筋稠密,难以施工,因此建议使用小直径震动棒(比如50 棒)振捣节点部位,这样不容易伤及老混凝土结构,且容易控制振捣质量,尽量减少泌水量,改善结合面的微细观结构,有利于提高施工缝的粘结强度。

4施工缝的留置位置

4.1一般混凝土结构施工缝设置

为了施工方便留设的缝隙,但是不影响构件的结构性。

设置原则是在构件的剪力较小的位置。

墙、柱:

一般早部位以上30cm处,或柱头位置。

梁:

一般在跨中三分之一范围内。

具体情况还要按照设置原则具体分析,留在适于施工、不影响构件受力的部位。

4.1.1具体留置位置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柱子留置在基础的顶面,梁或吊车梁牛腿的下面、吊车梁的上面、无梁楼板柱帽的下面。

2、和板连成整体的大断面梁,留置在板底面以下20~30mm处。

当板下有梁托时,留在梁托下部。

3、单向板,留置在平行于板的短边的任何位置。

4、有主次梁的楼板,宜顺着次梁方向浇筑,施工缝应留置在次梁跨度的中间三分之一范围内。

5、留置在门洞口过梁跨中1/3范围内,也可留在纵横墙的交接处。

6、双向受力楼板、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拱、穹拱、薄壳、斗仓、多层刚架及其他结构复杂的工程,施工缝的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留置。

7、一般设备地坑及水池,施工缝可留在坑(池)壁上,据坑(池)底混凝土面30~50cm的范围内。

8、楼梯上的施工缝应留在踏步板的1/3处。

4.2设备基础施工缝设置

4.2.1主要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施工缝;当必须留施工缝时,应征得设计单位同意。

一般只在基础地板与上部结构间留一道施工缝。

2、在设备基础的地脚螺栓范围内,留置水平施工缝时,与地脚螺栓底端距离应大于150mm。

直径小于30mm的地脚螺栓,水平施工缝可以留在不小于地脚螺栓埋入混凝土部分总长度的四分之三处。

3、设备基础垂直施工缝的留置,其地脚螺栓中心线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50mm,并不小于5倍螺栓直径。

5施工缝的处理

施工缝处混凝土骨料集中,混凝土酥松,新旧混凝土接茬明显,沿缝隙处渗漏水,提出几点具体处理措施:

(1)立缝表面凿毛法

砼终凝后,挡板拆除,用斩斧或钢杆将表面凿毛,清理松动石子,此时砼强度很低,凿深20~30MM较容易,待二次浇筑砼时,提前用压力水将缝面冲洗干净,边浇边刷素水泥浆一道,以增强咬合力。

(2)增加粗骨料法梁、板体积较大造成留置缝厚大,表面的浮浆层、泌水层也相应厚,施工缝的处理难度较大;如采取刮除表面的浮浆或二次振捣效果不佳,可采用添加粗骨料的方法:

将级配干净的碎石撒入浮浆内,重新振捣防止石子集中。

这样会使缝处浇筑砼在体积较大处时粗细骨料均匀,水泥浆不会流失且强度不会降低,亦能提高新旧界面的粘结力和咬合力。

(3)清除浮浆法

当砼体量较小,简单的方法是铁抹子将表面的浮浆刮去一层,深度<25MM,并挖压出条纹状,可以提高水平施工缝的粘结质量,对新旧砼结合有利。

(4)二次开发振捣法

掌握好时间,在砼初凝后,终凝前进行二次重振,这样会对沉下的石子和上浮浆水重新搅拌组合一次,使之更均匀密实,缝的重新振捣实践表明是有效措施之一。

(5)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已浇筑的混凝土,其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MPa。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应清除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以及软弱混凝土层,并加以充分湿润和冲洗干净,且不得积水。

即要做到:

去掉乳皮,微露粗砂,表面粗糙。

3、浇筑前,水平施工缝宜先铺上10mm~15mm厚的水泥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内的砂浆成分相。

4、混凝土应细致振捣密实,以保证新旧混凝土的紧密结合。

5、防水混凝土结构设计,其钢筋的布置和墙体厚度均应考虑方便施工,易于保证施工质量。

6、防水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宜少留置施工缝。

当需留置施工缝时,应遵守下列规定:

第一,底板、顶板不宜留施工缝,底拱、顶拱不宜留纵向施工缝。

第二,墙体不应留垂直施工缝。

水平施工缝不应留在剪力与弯矩最大处或底板与侧墙交接处,应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小于300mm的墙体上。

当墙体有孔洞时,施工缝距孔洞边缘不应小于300mm。

拱墙结合的水平施工缝,宜留在拱(板)墙接缝线以下150mm~300mm处,先拱后墙的施工缝可留在起拱线处,但必须注意加强防水措施。

缝的迎水面采取外贴防水止水带,外涂抹防水涂料和砂浆等做法。

第三,承受动力作用的设备基础不应留置施工缝。

7、地下室大承台由于施工难度原因先于底板和其他承台浇筑,由于基础竖直方向存在着极大的剪应力,跟据剪应力互等定理可知,在其水平方向也存在着同样大小的剪应力。

要想设置水平施工缝,就必须在施工缝上设置抗剪凹槽和抗剪筋,因在定量分析上还存在一定困难,故对此未作出明确规定。

6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种类及产生原因 

从以往接触的一些工程中,由于施工缝而引发的施工质量问题主要有两大类:

一是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二是施工时对施工缝的处理不妥。

6.1施工缝位置留设不当

施工缝留设时没有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在受力较小处,例如把施工缝留在混凝土底板上或在墙上留垂直施工缝,或者将施工缝设置在对于施工来说很不方便或很难实现的地方,例如紧贴基础梁顶设置而采用钢板止水带时,由于与梁箍筋位置发生冲突很难放置。

6.2施工时处理不妥

这是施工缝引发的主要和较常见的施工质量问题,引起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混凝土面没有凿毛,残渣没有冲洗干净,使新旧混凝土结合不牢。

2、在支模和绑扎钢筋过程中,锯末、铁钉等杂物掉入缝内没有及时清除掉,浇筑上层混凝土后,在新旧混凝土之间形成夹层。

3、浇筑上层混凝土时,没有先在施工缝处铺一层水泥砂浆,上下层混凝土不能牢固黏结。

4、施工缝没有安装止水带。

5、下料方法不当,使骨料集中于施工缝处。

6、混凝土墙体单薄,钢筋过密,振捣困难,混凝土不密实。

7、没有采用补偿收缩混凝土,造成接茬部位产生收缩裂缝。

8、施工缝的接缝形式选取不当。

6.3预防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设置施工缝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规定,认真对待,避免位置不当或处理不好而引发质量事故,以确保结构安全及使用寿命,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6.3.1严格控制施工缝的留设位置

施工缝的位置应设置在结构受剪力较小和便于施工的部位,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柱应留水平缝,梁、板、墙应留垂直缝。

具体留置位置如4所述。

6.3.2处理施工缝在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措施

1、在施工缝处继续浇筑混凝土时,已浇筑的混凝土抗压强度不应小于1.2N/mm2。

混凝土达到1.2N/mm2的时间,可参见下表。

同时,必须对施工缝进行处理。

2、在已硬化的混凝土表面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清除垃圾、水泥薄膜、表面上松动砂石和软弱混凝土层,同时还应加以凿毛,用水冲洗干净并充分湿润,一般不宜少于24h,残留在混凝土表面的积水应予清除。

3、施工缝位置附近回弯钢筋时,应防止钢筋周围的混凝土松动或损坏。

钢筋殇油污、水泥砂浆及浮锈等杂物应清理干净。

4、在浇筑混凝土前,水平施工缝应先铺上10~15mm厚的砂浆一层,其配合比与混凝土中的砂浆相同,或浇注上层混凝土前先铺一层50cm厚半石混凝土,以使新旧混凝土结合良好

5、设备基础施工缝上继续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地脚螺栓进行一次观测校正。

6、水池止水带部位更应谨慎处理,严防漏水。

基层一定要清理干净,杜绝损伤止水带。

7、施工缝处的混凝土要振捣密实,同时加强养护。

7结语

最后强调一点,要想保证混凝土的质量,除了上述注意事项外,人的质量意识也是很重要的。

人是指直接参与施工的组织者、指挥者和操作者。

人作为控制的对象,是要避免产生失误;作为控制的动力,是要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发挥人的主导作用。

为此,除了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劳动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专业技术培训、健全岗位责任制外,还需要根据工程特点,从确保质量出发,人的技术水平,人的心理行为,人的错误行为等方面来控制人的使用。

禁止无技术资质的人员上岗操作;对不懂装懂,图省事、碰运气,有意违章的行为必须及时制止。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这一指导思想要求人们重视工程质量。

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都要重视。

施工单位对施工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中的主要原材料,诸如钢材,水泥粉煤等都要经过严格的检测,凡不合格品,一律不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职业技术培训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