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造业向效劳业的转型.docx
《制造业向效劳业的转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制造业向效劳业的转型.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制造业向效劳业的转型
推动“两化融合”的战略举措:
从“生产型制造”向“效劳型制造”转变
工业化的进展历程,确实是制造业不断崛起和壮大的历程。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物质基础和产业主体,是支撑一个国家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型的战略性产业。
当前,制造业进展正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和趋势,尤其是在信息技术应用日趋普遍和深切的背景下,全世界制造业正在从“生产型制造”向“效劳型制造”转变。
中国提出加速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这一融合的基础是产业融合,产业融合的关键是制造业崛起,制造业崛起的标志是从“生产型制造”到“效劳型制造”的转变。
一、效劳型制造是全世界制造业进展的大体趋势
在全世界经济正在从产品经济向效劳经济过渡,传统的制造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长,工业产品附加值组成中纯粹制造环节所占的比例愈来愈低,研发设计、物流配送、产品营销、电子商务、金融效劳、战略咨询等专业化生产效劳和中介效劳所占的比例愈来愈高,已经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的主导因素。
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进展模式加速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效劳模式的方向转变,制造业竞争力愈来愈多地依托效劳并将它作为重要的提高产品附加值的竞争手腕,呈现“制造业效劳化”趋势。
(一)制造业向效劳型制造转型的大体趋势
从生产型制造向效劳型制造转变是当前制造业进展的一个大体趋势。
它在微观层面上表现为企业从生产型企业向效劳型企业转变,在中观层面上表现为从制造业城市向效劳业城市转变,在宏观层面上表现为效劳型经济的形成。
1.在企业层面上:
从生产型企业到效劳型企业
当前,单纯制造进程已再也不产生更多的附加价值,研发、采购、贮存、物流、营销、效劳、融资和技术支持效劳等,成为产品价值的重要来源。
随着效劳与制造彼此渗透和融合,效劳环节在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愈来愈大,并增进制造业加速效劳化。
在许多闻名的跨国公司中,要紧业务已经开始由制造向效劳衍生和转移,效劳在企业的销售额和利润中所占比重愈来愈高。
据德勤公司研究报告《基于全世界效劳业和零件治理调研》说明,在其调查的80家制造业公司中,效劳收入占总销售收入的平均值超过25%;有19%的制造业公司的效劳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
当前制造企业效劳化的形态要紧有以下两类。
一类是涉及产品本身的效劳,如需求分析、客户化定制、定制生产、制造进程交互、产品安装调试、保护维修、产品回收等;另一类是产品涉及的拓展效劳或捆绑效劳,如汽车保险、数控机床程序设计。
制造企业效劳化具有层次性。
一是低级层次,即为原先制造产品增加更多的效劳含量,通过延伸价值链,使整体产品的内涵加倍丰硕,在产品价值组成中效劳部份比重慢慢上升,乃至成为价值组成的主体。
二是中级层次,即制造企业提供新的效劳内容,不仅效劳于本企业,也效劳于本企业的客户,乃至拓展到企业和行业之外,从而使效劳成为本企业整个业务的主体。
三是高级层次,即制造企业完全舍弃制造业务,脱胎成为纯粹的效劳供给商。
制造企业效劳化要紧有以下三种模式。
一是信息提供效劳,包括长期定制型效劳模式、信息需求外包模式。
二是资源提供效劳,包括利用模式、租赁模式、购买模式。
三是能力提供效劳,包括随机性合同定单模式、一对一上下游合作模式、一对多上下游合作模式。
下文以IBM、通用电气、罗尔斯-罗伊斯为例探讨了制造企业效劳化的具体情形。
IBM。
诞生于1911年的国际商用机械公司(InternationalBusinessMachines,简称IBM)在那时是一个典型的制造企业,以生产穿孔卡片设备起家,在尔后的近100年时刻里,IBM的产品线慢慢扩展到运算机、效劳器、硬盘和集成电路制造等多个领域,并在20世纪中后期成为全世界最大的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企业。
但是,1992年IBM亏损49.7亿美元,成为美国那时亏损额度最大的公司,这促使IBM将产业重点从硬件制造转向软件和效劳,这一进程是通过出售、并购、重组等一系列手腕实现的。
2002年后IBM前后将硬盘生产部门出售给日立公司,将PC生产部门出售给联想公司,将打印机生产部门出售给理光,复印机出售给柯达。
与此同时,IBM不断并购重组效劳、咨询、软件等业务部门,前后收购了普华永道咨询公司、Rational软件、莲花公司、Informix、马士基数据等,不断增强其在战略咨询、中间件、数据库、网络治理等领域的实力。
五大软件产品家族DB二、Lotus、Tivoli、WebSphere、Rational超级完整,而且包括了数据库、BI工具、基础设施平台等多个部份;效劳的范围也大大超出了原先的IT效劳,延伸到了人力资源治理、会计、客户效劳、供给链治理、保险理赔等,包括了商业咨询、战略外包、集成技术效劳和保护四个层次的效劳。
通过整合内外部资源,提出“四海一家的解决之道”,为客户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标志着IBM向提供解决方案的转型。
IBM效劳业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也由1992年的23%上升到2005年的52%,而硬件制造下降到了27%(如图1所示)。
最近的2020年财年,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以硬件为重点的IT公司大体都遭遇重创,而IBM全年收入为1036亿美元,比上年增加5%,其中硬件业务收入下降,软件和效劳业务增幅别离超过11%和9%,公司利润增加超过18%,向效劳的成功转型使IBM公司经受住了这次金融危机的冲击。
2.在产业层面上:
从生产型制造到效劳型制造
企业微观层面上的产业转型在产业层面上就表现为生产型制造向效劳型转变。
那个转变的进程大致经历以下三个时期。
第一时期是制造业为中心的工业化时期,现在制造与效劳彼此独立,生产性效劳是作为企业的内部化活动;第二时期是制造业为主伴有效劳业的后工业时期,现在制造与效劳共生互动,生产性效劳慢慢市场化);第三时期是效劳业为主伴有制造业的效劳经济时期,现在制造与效劳渐次融合。
目前,全世界已经跨入了第三个时期。
在全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所涉及的51个行业中,有28个属于效劳行业,从事效劳业的跨国公司达到了281家(占56%)。
在制造业中,效劳业务扮演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如表1所示)。
航空和国防领域:
航空制造业中效劳的作用愈来愈突出,正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
对飞机及发动机及其他航空产品的企业来讲,售后保护、修理和物流等效劳市场前景广漠,也是提升企业业务持续进展和竞争力提升的重要领域。
航空和国防领域的企业是不是能够盈利,在必然程度上取决于为客户提供所许诺效劳的质量和有竞争力的价钱。
汽车制造领域:
汽车制造业一直在探讨拓展基于汽车产品的效劳领域和效劳模式。
汽车产业从单纯的生产制造向采购、营销、物流、金融、租赁、销售、维修、养护、二手车交易、回收拆解等效劳环节渗透。
企业通过遍及全世界各地的销售中心为客户提供一系列优质效劳,这也成为汽车制造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消费品领域:
消费品市场是制造业竞争最猛烈的领域之一,具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是能够提供高质量产品和优质效劳的企业。
家用电器的售后效劳是各家厂商宣传的重要竞争优势。
iPhone在全世界热销的缘故不仅在于其灵巧的外观设计和方便的操作,更在于其音视频效劳、地图效劳和电子邮件效劳。
工业自动化领域:
提供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效劳是工业自动化企业进展的大体趋势。
在市场竞争日趋猛烈的背景下,降低生产本钱,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平安性是企业的大体做法。
而依照顾客的具体需求定制效劳,对自动化设备提供全生命周期效劳,正成为企业取得部份优势的新思路。
高科技和通信设备制造领域:
这一个领域,任何机械设备的停工所造成的损失都是庞大的,尤其是在集成电路、平板显示等资本密集型产业领域。
因此,提供设备持续有效运行的售后效劳成为企业销售核心竞争力的重要表现。
关于一般消费者和商用打印机的制造商,例如惠普公司和施乐公司,与原始的打印机销售相较,其更多的收入和利润都来源于销售墨盒和其他售后效劳,此类效劳已经成为公司竞争策略的重要组成部份。
生命科学和医药设备领域:
那个领域的顾客绝大多数都有各类苛刻的要求,而这些持续不断的苛求提高了生命科学和医药产品制造企业提供优质效劳的标准。
与客户签定的执行效劳水平的协议,将风险和报酬都推向制造商,这种现象愈来愈普遍。
部份公司为了与顾客关系更融洽,并能做出快速响应,在治理进程和系统中增加按需效劳。
3.从就业来看,制造业中效劳业务所占劳动力比重不断提高
在很多国家,制造业工作的特性也处在转变中,例如:
员工数量减少、员工生产能力提高,从而提升了整个价值链。
这些转变的最清楚的指标确实是在制造业中工人职位的转变,愈来愈多的工人进入与效劳相关的职位。
2002年OECD国家中,平均约有40%的制造企业员工从事与效劳相关的职位,例如:
科技专业人员、会计师、律师、治理人员、办事员或其他效劳职位。
全部工人中仅有约60%仍在从事原有“生产”性职位。
(二)效劳型制造的进展是国际产业竞争的必然结果
制造业的效劳化是国际间产业竞争加重的必然结果,也是适应市场需求转变、应付产业生产方式转变的客观要求。
归纳起来,要紧有以下方面的因素。
1.从市场需求来看,市场需求正在从产品导向向全面解决方案导向转变
日趋猛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需专注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许多企业再也不知足于对单项产品的需求,而是偏向于对一整套解决方案的需求,一整套解决方案往往涵盖的是“产品效劳的综合体”,常常包括从计划、咨询、安装、维修到教育培训一整套的效劳。
制造企业需要顺应这一要求,通过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生产与效劳资源,构建面向客户的全面解决方案的产品供给模式。
2.从价值链环节看,高价值环节从制造环节为主向效劳环节为主转变
从产业价值链来看,能够决定产品异质化程度的环节往往是获利最丰厚的环节,这些环节往往在价值链的两头:
一端是价值链的上游环节,例如研发设计;另一端是价值链的下游环节,例如售后效劳。
于是,制造企业纷纷“打效劳战”,进入产业价值链的不同环节,进行价值链的重构,将产品和效劳进行“捆绑销售”,以便在知足消费者需求的同时实现价值链多环节的利润。
3.从制造业竞争看,基于现代效劳的竞争是不同化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实施不同化竞争战略是企业市场竞争的重要选择,但现代化的大工业生产方式,使得标准化工业制成品大规模、大量量生产愈来愈容易,传统制造业生产能力急剧膨胀、快速扩张,制造企业愈来愈难从数量相对多余且缺乏不同的标准化工业制成品身上获取竞争优势。
在这一背景下,提供以技术、知识为基础的效劳,正成为制造企业实施不同化策略,形成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它是优势企业不可仿照、难以复制、不可完全转移的独特资源和能力,成为企业培育竞争优势、实施不同化进展,提升客户的中意度的重要途径。
4.从交易方式来看,客户交易正在从一次性交易向长期效劳方式转变
消费方式和生产方式正在进展转变,传统的基于一次性购买的短时间接触变成持续的多次效劳进程,乃至是终身效劳的长期共生关系。
在与顾客的长期接触进程中,生产者不仅了解到顾客的需求,而且在顾客的参与下能够加倍清楚地明白如何知足其需求,这将促使生产者提供与质量、设计、便利、文化、娱乐和环境等方面相关的效劳,而提供普遍、完备的效劳,知足客户愈来愈多的效劳需求,以提高客户中意度,无疑是成立客户同盟、成立客户忠诚度的关键举措。
除上述缘故外,制造业效劳业务超级具有伸缩性,在经济低迷时期,效劳业务和零配件销售往往比主导产品、主流业务更有活力。
在必然程度上,确保企业一旦在碰到全世界性、地域性经济危机的时期,能够稳固企业整体收入水平。
二、制造业信息化:
推动效劳型制造进展的关键
生产型制造向效劳型制造的转变得益于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生产和治理领域的普遍应用。
当前,信息技术和先进制造技术结合在一路,相互阻碍、相互增进,推动了制造业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和变革。
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在研发设计、生产进程、企业治理、产品流通和采销渠道等各个环节上的融合,增进了制造企业中效劳环节的需求与进展。
(一)研发设计信息化推动了制造业价值链重构
效劳型制造转型的关键在于实现产业价值链的最大化,而研发与设计正成为制造制造业价值最重要的组成部份。
研发设计对产品的外观、性能、质量、品牌建设产生最直接的阻碍,壮大设计和研发能力是跨国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份,这也是三星、苹果等公司崛起的重要缘故之一。
随着研发设计在产业进展中的地位日趋突出,部份研发设计也从传统的制造企业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业态,如在集成电路、汽车、电话等行业中,涌现出了一批专门从事研发和设计的企业。
在这一进程中,信息技术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作用。
信息技术在研究设计领域的普遍应用,创新了研发设计的工具和手腕,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质量水平,推动了制造业价值的重构。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CAD以来,包括CAD、CAPP、CAE、CAM等各类研发设计工具被应用到了多个行业和领域,企业的产品设计可从二维走向三维、从三维走向数字样机,从简单计算与体会设计走向综合分析与优化设计,并借助于协同设计、并行设计和规模化定制等先进的产品开发理念,大大提高产品的品质与性能,缩短产品上市时刻,知足用户的个性化和多样性需求,并从源头上减少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制造业的研发设计愈来愈重要,阻碍和决定产品在市场上的价值,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份。
(二)生产装备智能化增进制造与效劳的有机融合
生产装备的基础性强、关联度高、带动性大,决定着整个工业化的水平,也是信息技术应用最先的领域,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融合推动了生产装备的智能化。
自通信、微电子、运算机及软件技术取得群体性冲破以来,各类信息技术第一应用到了生产设备领域。
在商用电子运算机问世的第二年(1952年),美国试制了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尔后,晶体管和印制电路板、小规模集成电路、小型运算机、微处置芯片等都在商业化后不久应用到生产装备中。
随着数控机床、工业机械人、大型自动化成套设备和仪器的普遍应用,生产装备的检测、监控、操纵自动水平大大提升,面对市场需求多品种、小批量及个性化需要,精益生产、敏捷制造、虚拟制造、网络化制造等新的生产方式不断普及,物流配送、供给链治理、生产外包、质量操纵等效劳与制造环节愈来愈紧密。
(三)物流现代化成为企业价值的重要来源
物流在现代制造业的生产和流通体系中地位和作用愈来愈突出,成为企业利润的重要来源。
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灵魂,是现代物流进展的必然要求和基石。
自动识别(条码技术、RFID)、电子数据互换技术(EDI)、自动跟踪与定位(GPS、GIS)和物流治理系统等成为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支撑,信息技术可对流通进程中产生的全数或部份信息进行搜集、分类、传递、汇总、识别、跟踪、查询等一系列处置活动,实现对产品流动进程的有效操纵。
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物流正在进入供给链时期,物流与生产、采购、销售和信息相结合,加速了企业内部和企业之间所有物流活动和所有商业活动的集成,也推动了第三方物流实现物流作业的高效化、物流治理的信息化、物流设施的现代化、物流运作的专业化、物流量的规模化,从而提高产品流通的及时性、准确性,并降低本钱。
(四)电子商务已成为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信息化正在改变企业传统的采购和销售模式,在制造资源打算(MRPⅡ)、客户关系治理(CRM)、供给链治理(SCM)、企业资源打算(ERP)等为代表的综合治理信息系统应用的基础上,在线采购、网络营销日趋成为企业营销要紧模式。
生产企业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给链治理为重点,通过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深化企业间的业务协同,生产企业与供给商之间构建协同生产体系,增强企业间产供销协同运作能力。
采购和营销的信息化,有效降低交易本钱,提高运作效率,提供便利有效的客户效劳。
DELL的成功在于成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高效率、低本钱、快速响应的网上销售渠道。
海尔集团通过成立完善电子商务,以产品为中心的生产和治理慢慢转变成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的新模式,缩短了采购、销售和物流业务所需时刻,提高了运转效率,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宝钢集团通过东方钢铁在线电子商务网站实现了全数出口商品的网上交易。
三、效劳型制造进展带来的启发
十七大要求大力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增进工业由大变强。
在当前信息化浪潮的背景下,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确实是走一条效劳型制造之路,这既是制造业内部进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国际制造业进展的大体趋势,对这一趋势和规律的熟悉,关于指导中国制造业进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树立融合的产业进展观是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保障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由于货物和效劳的商业性生产而引发的社会转型的历史进程,随着科学与技术革命的进展,工业化的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转变。
在信息化背景下,制造业和效劳业之间的传统界限正在快速消失,传统上制造业意味着有形产品的生产,但今天的消费者最想要的是将有形物和无形效劳捆绑在一路的产品,要找到一种既不含效劳活动也没有置入任何效劳关系的制成品已超级困难,制造业和效劳业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正妨碍咱们明白适今世经济演进的趋势。
在产业进展的这一大趋势下,中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实践需要人们树立制造与效劳的融合进展观。
新型工业化道路不单单是工业的进展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也不单单是产业进展道路。
在制造业与效劳业融合的大背景下,关于制造业进展的问题的判定、趋势的分析、规律的把握,和政策的出台、计划的制订,需要从产业融合的角度动身,全面系统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准确把握产业转型的方向是寻求制造业信息化冲破口的大体前提
信息化是制造业进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动从生产型制造向效劳型制造转变的重要手腕,也是两化融合的战略重点。
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明确提出,信息化具有覆盖面广、渗透性强、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要从实际动身,找制造业信息化的切入点。
当前,制造业仍是全世界竞争的战略重点之一,制造价值链不断扩展和延长,产品愈来愈融生产和效劳于一体,制造和效劳之间的界限愈来愈模糊,以产品制造为核心的传统进展模式向基于产品提供综合全面的模式转变,并形成了效劳型制造这一新的制造方式。
在这一进程中,信息化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信息技术与制造环节的融合日趋深化,呈现出设计信息化、装备智能化、流程自动化、治理现代化的进展趋势,产品设计、客户定制、集成制造、市场营销、供给链治理、质量治理、测试认证、金融效劳等方面的效劳活动。
制造业信息化的进程也是向效劳型制造转型的进程,只有把握这一进展趋势,才能寻求制造业信息化的冲破口。
(三)基于市场竞争引发的产业转型是制造企业加速信息化的全然动力
从本质上来讲,制造业的信息化是企业适应竞争需要而采取的竞争策略,是企业进展的内生需求。
信息化正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手腕,不管是研发设计、装备制造、采购流通、交易等环节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撑。
面对竞争的新格局,企业只有把握趋势、调整战略、应付变革,才能适应潮流转变。
因此,应用新技术,推动转型是企业适应市场竞争的内在要求,这也是制造业加速信息化的全然动力。
因此,在推动产业信息化的进程,制造激发企业内生的信息化需求环境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
新组建的工业和信息化部明确提出,创新治理方式,创新治理手腕,完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计划、指导、监督、和谐和效劳职能,这需要制造一个企业自觉、主动实践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进展环境。
□
制造组织是产品导向型的,而效劳组织那么是活动导向型的。
要紧不同在于:
产出的物理性质(产出的一致性)、资本的密集程度(工作的劳动含量)、与顾客的接触(联系)程度、企业辐射的范围(投入的一致性,质量保证)、绩效的评估方式(生产率的测量)等方面。
相同点在于:
均从系统的观点动身看待组织投入产出的转换进程,都是劳动进程、价值增值进程,包括物质转化进程和治理进程,存在多种形式的变换(物理、化学、生物、位移等)。
一,效劳业与制造业的区别
效劳业与制造业在帐务处置和费用预算、操纵上有什么区别,比如体育类,培训类,娱乐项目等等
在帐务处置上:
收入确认原那么是要紧的不同。
制造业销售有形的产品,收入确认比较简单,只要货物交付、所有权和责任转移即可确认。
而效劳业的效劳内容和标准、效劳时期效劳质量、效劳层次的复杂性决定的效劳收入确认的非简单性,一样是依照合同约定或效劳实施进
程来确认收入的,可能包含更多的主观判断。
在费用控制上:
制造业的成为多有材料和机器折旧,它对采购和加工过程的效率控制是主要的;而服务业如培训、咨询等,其主要是以人
为手段去实施业务的,而这种行业人的成本又非常高,所以对人的相关费用的计算、计划和控制就非常重要了,比如工资、劳务费、差旅费、招待费等。
二,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性效劳业互动进展
生产性效劳业与制造业互动进展
制造业企业将其内部的非核心的效劳性经济活动外包给专业的效劳商来做,不仅使企业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也带动生产性效劳业的进展。
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国际市场竞争加重,企业内部的效劳项目不断地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专业生产性效劳业,同时也使得生产性效劳业慢慢外部化。
事实上,确实是制造业企业将一系列以前由内部提供的生产性效劳活动进行垂直分解,实施外部化,将研发、设计、内部运输、采购等活动外包给生产性效劳企业。
依照有关机构的预测,包括人力资源、后勤、采购、工程、营销和销售功能等业务流程的全世界外包市场,到2006年收入将达到1.2万亿美元。
从生产性效劳业进展这一现象本身来看,伴随着生产组织方式的变革和专业分工细化的趋势,制造业企业将自身价值链的一些支持活动,乃至是大体活动都外包出去。
这些外包出去的业务就慢慢形成了独立的产业,进而又推动制造业企业将更多业务进行外部化,从而进一步增进了生产性效劳业的进展。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生产性效劳业的产生和进展确实是成立在本钱优势基础上的专业化分工的深化,和企业外包活动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