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画的成语解释例句常用描写画的成语77个成语大全.docx
《形容画的成语解释例句常用描写画的成语77个成语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容画的成语解释例句常用描写画的成语77个成语大全.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形容画的成语解释例句常用描写画的成语77个成语大全
形容画的成语解释例句常用描写画的成语77个成语大全
按图索骥àntúsuǒjì
成语解释:
索:
找;骥:
良马。
按照画像去寻求好马。
比喻墨守成规办事;也比喻按照线索去寻求。
成语出处:
《汉书·梅福传》:
“今不循伯者之道,乃欲以三代选举之法取当时之士,犹察伯乐之图求骐骥于市,而不可得,变已明矣。
”
例
句:
每见一班按图索骥者,多失于骊黄牝牡。
(明·赵汸《葬书问对》)
成语解释:
生面:
新的面目。
原意是凌烟阁里的功臣画像本已褪色,经曹将军重画之后才显得有生气。
比喻另外创出一种新的形式或局面。
成语出处:
唐·杜甫《丹青诗》:
“凌烟功臣少颜色,将军下笔开生面。
”
例
句:
今日林妹妹这五首诗,亦可谓命意新奇,别开生面了。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
成语解释:
一尺长的画幅,画进了千里长的景象。
比喻外形虽小,包含的内容很多。
成语出处:
《南史·昭胄传》:
“幼好学,有文才,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成语解释:
谋:
谋略。
画:
筹划。
制定计谋策略。
常指为人出主意。
成语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六十九回:
“汝依违观望其间,并不见出奇画策,无非因人成事。
”
成语解释:
传神:
指好的文学艺术作品描绘的人物生动、逼真;阿堵:
六朝人口语,即这、这个。
形容用图画或文字描写人物,能得其精神。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画人,或数年不点目精(睛)。
人问其故,顾曰:
‘四体妍蚩,本无善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成语解释:
粉白:
在脸上搽粉,使脸更白;黛黑:
画眉毛,使眉毛更黑。
泛指女子的妆饰。
成语出处:
战国·楚·屈原《大招》:
“粉白黛黑,施芳泽只。
”
成语解释:
信:
听凭,随意;信笔:
随意书写;涂鸦:
比喻字写得很拙劣,随便乱涂乱画。
形容字写得很潦草。
也常用作自谦之词。
成语出处:
唐·卢仝《示添丁》诗:
“不知四体正困惫,泥人啼哭声呀呀。
忽来案上翻墨汁,涂抹诗书如老鸦。
”
成语解释:
形容器物书画等富有古雅的色彩和情调。
例
句:
你可以从明亮的窗玻璃后面看到古色古香的字画、瓷器、铜鼎和小铜佛等等。
(徐迟《真迹》)
成语解释:
丹、青:
丹砂、青雘,是古代绘画中常用的两种颜料,不易褪色。
始终不渝,光明显著。
成语出处: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
“丹青著明誓,永世不相忘。
”李善注:
“丹青不渝,故以方誓。
”
成语解释:
呼:
叫,喊。
形容人像画得逼真,似乎叫一声就会从画中走出来。
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
成语出处:
宋·苏轼《郭忠恕画赞序》:
“恕先在焉,呼之或出。
”
例
句:
这幅肖像画画得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真有呼之欲出之势。
成语解释:
蓬荜:
编蓬草、荆竹为门,形容穷苦人家。
使寒门增添光辉(多用作宾客来到家里,或赠送可以张挂的字画等物的客套话)。
成语出处:
元·秦简夫《剪发待宾》第三折:
“贵脚踏于贱地,蓬荜生光。
”
例
句:
谢人过访日蓬荜生辉。
(清·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宫室》)
成语解释:
斗方:
一二尺见方的诗幅或书画页;名士:
知名而未出仕的人。
好在斗方上写诗或作画以标榜的“名士”。
旧指冒充风雅的人。
例
句:
那一班斗方名士,结识了两个报馆主笔,天天弄些诗去登报,要借此博个诗翁的名色。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九回)
成语解释:
形容诗文、字画等一反前人窠臼,以独特的想象取胜。
成语出处: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神思》:
“意翻空而易奇。
”
成语解释:
一种黑色坚硬的石块,用黄金在上面画一条纹,就可以看出黄金的成色。
比喻精确可靠的检验方法。
成语解释:
落墨:
落笔。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
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例
句:
你老哥也算得会用的了,真正阔手笔!
看你不出,倒是个大处落墨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二十回)
成语解释:
峭峻:
山又高又陡。
形容人很有骨气,刚直不阿。
也比喻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
成语出处:
唐·韩愈《感春》诗:
“孔丞别我适临汝,风骨峭峻遗尘埃。
”
成语解释:
风雅而有情趣的事。
旧指文人诗歌吟咏及琴棋书画等活动。
也指男女私情。
成语出处:
清·王韬《瀛壖杂志》:
“人各却步立,不敢询姓氏,及移烛烛之,则倩扶也。
一座哗然,此亦风流之韵事,承平之佳话。
”
成语解释:
原指画画或写文章要在主要部分下功夫。
比喻做事从大处着眼。
成语解释:
规矩:
画圆、方的工具;准绳:
水准和绳墨,量平直的工具。
指应当遵守的标准、法则。
成语出处:
汉·王符《潜夫论·赞学》:
“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
”
成语解释:
比喻事非界限很清楚。
也形容字迹、画面清楚。
成语出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保位权》:
“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
”
例
句:
再翻下去是穆少英先生的《墨绿衫的小姐》里,有三幅插画,有些象麦绥莱勒的手笔,黑白分明。
(鲁迅《花边文学·奇怪(三)》)
成语解释:
烘:
渲染;托:
衬托。
原指一种画月亮的传统手法。
后比喻从侧面渲染以显示或突出主体。
成语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一本第一折金圣叹批:
“而先写张生者,所谓画家烘云托月之秘法。
”
例
句:
这位老画家善于用烘云托月的笔法描画山水。
成语解释:
原指画龙时龙体被云遮住,只是东边画一片龙鳞,西边露一只龙爪,不见龙的全身。
比喻零星片段的事物。
成语出处:
清·龚自珍《识某大令集尾》:
“东云一鳞焉,西云一爪焉,使后世求之而皆在,或皆不在。
”
例
句:
苏东坡有一首诗好象就是在这凌云山上做的,我只东鳞西爪地记得几节。
(郭沫若《少年时代·我的童年》)
成语解释:
妙手:
技能高超的人;丹青:
绘画的颜料,比喻绘画的艺术。
指优秀的画家。
成语出处: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庄濯江寻妙手丹青画了一幅‘登高送别图’,在会诸人,都做了诗。
”
成语解释:
涂、抹:
原喻从事文辞。
比喻用笔随便写写画画。
成语出处: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慈恩寺题名游赏赋咏杂记》:
“报道莫贫相!
阿婆三五少年时,也曾东涂西抹来。
”
例
句:
我从前曾经要学画两笔山水,东涂西抹的,闹了多少时候,还学不会呢。
(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十七回)
成语解释:
过去指由皇帝派遣并代表皇帝外出办理重大事件的官员。
现在用来讽刺从上级机关派到下面去,不了解情况就指手画脚发号施令的人。
成语出处:
清·阮葵生《茶余客话·钦差官使》:
“三品以上用钦差大臣关防,四品以下用钦差官员关防。
”
例
句:
雯青因是钦差大臣,上海道特地派了一只官轮来接,走了一夜,次早就抵埠头。
(清·曾朴《孽海花》第九回)
成语解释:
画老虎不成,却成了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成语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
例
句:
身已许君,复何吝惜,但恐画虎成狗,致贻污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胭脂》)
成语解释:
象用锥子在沙上画出来似的。
形容书法笔力匀整而不露锋芒。
成语出处:
宋·姜夔《续书谱·用笔》:
“用笔……如锥画沙……欲其匀面藏锋。
”
成语解释:
涉笔:
动笔:
趣:
风趣,意味。
形容一动笔就画出或写出很有意趣的东西。
例
句:
这一段涉笔成趣。
(茅盾《一九六0年短篇小说漫评》)
成语解释:
画眉:
指汉张敞为妻画眉毛的故事;举案:
指汉朝孟光为夫送饭的故事。
比喻夫妻互敬互爱。
成语出处:
《汉书·张敞传》:
“(敞)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怃。
有司以奏敞。
上问之,对曰:
‘臣闻闺房之内,夫妇之私,有过于画眉者。
’”
例
句:
奏晋交欢,喜兰闺芳质,玉堂名彦,看瑟调琴弄,画眉举案。
(明·杨珽《龙膏记·错媾》)
成语解释:
绘画,画树木粗枝大叶,不用工笔。
比喻工作粗糙,不认真细致。
成语出处:
《朱子语类》卷七八:
“《书序》恐不是孔安国做,汉文粗枝大叶,今《书序》细腻,只似六朝时文字。
”
例
句:
这么细细给你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还是粗枝大叶告诉你吧!
(赵树理《地板》)
成语解释:
画:
笔画;钩:
钩勒。
形容书法刚键柔美。
成语出处:
唐·欧阳洵《用笔论》:
“徘徊俯仰,容与风流,刚则铁画,媚若银钩。
”
例
句:
银钩铁画石经余,想见先唐字学书。
(清·沈曾植《题北宋本广韵四绝》诗)
成语解释:
指画里富有诗意。
成语出处:
宋·苏轼《东坡志林·题王维〈蓝关烟雨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成语解释:
毫:
毛笔。
指写字或作画。
成语出处:
唐·杜甫《饮中八仙歌》:
“挥毫落纸如云烟。
”
成语解释:
挥:
挥笔;酒:
洒墨。
形容画画、写字、作文,运笔能随心所欲。
成语出处:
唐·李颀《赠张旭》:
“兴来洒素壁,挥笔如流星。
”
例
句:
家人送上一枝蘸满墨水的笔。
珏斋提笔,在纸上挥洒自如的写了一百多字。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五回)
成语解释:
一旦掌了权,就发号施令,指手画脚。
成语出处:
明·顾大典《青衫记·承璀受阃》:
“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大小三军,听吾命令。
”
成语解释:
混然:
混同在一起的样子。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成语出处:
《二程遗书》卷二上:
“学者须先识仁。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义、礼、知、信皆仁也。
”
例
句:
这幅山水画气势雄壮,结构紧凑,混然一体。
成语解释:
比喻文章或图画的得神之处。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巧艺》:
“顾长康画裴叔则,颊上益三毛。
人问其故?
顾曰:
‘裴楷俊朗有识具,正此是其识具。
看画者寻之,定觉益三毛如有神明,殊胜未安时。
’”
成语解释:
给人画像时在脸上添上几根毫毛。
比喻文章经润色后更加精采。
成语出处:
《晋书·顾恺之传》:
“尝图裴楷橡,颊上夹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
成语解释:
山川、河流美如画卷。
成语出处:
宋·苏轼《念如娇,赤壁怀古》: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
例
句:
苍天无语,江山如画,一片残阳西挂。
(梁启超《劫灰梦传奇·独啸》)
成语解释:
原意是借你前面的的筷子来指画当前的形势。
后比喻从旁为人出主意,计划事情。
成语出处:
《史记·留侯世家》:
“请借前箸以筹之。
”
例
句:
借箸代筹一县策,纳楹闲访百城书。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七回)
成语解释:
指极其珍贵罕见的书画用品。
成语出处:
晋·王嘉《拾遗记·周灵王》:
“浮提之国献通善书二人,乍老乍少,隐形则出声,闻声则隐形,出肘间金壶四寸,上有五龙之检,封以青泥,壶中有墨汁如淳漆,洒地及石,皆成篆隶科斗之字。
”
成语解释:
金题:
用泥金书写的题签;玉躞:
系缚书卷的玉别子(又称“插签”)。
指极精美的书画或书籍的装璜。
成语出处:
宋·米芾《书史》:
“隋唐藏书,皆金题玉躞,锦贉绣褫。
”
成语解释:
原指绘画时小心地画出了细微而无关紧要之处,却忽略了整体面貌。
后用以比喻注意了小处而忽略了大处。
成语出处:
《淮南子·说林训》:
“画者谨毛而失貌。
”
成语解释:
精心细致地雕刻。
形容创作艺术品时的苦心刻画。
也比喻认真细致地加工。
例
句:
这个贝雕画确实是精雕细刻。
成语解释:
刻:
刻画;鹄:
天鹅;类:
似,象;鹜:
鸭子。
画天鹅不成,仍有些象鸭子。
比喻模仿的虽然不逼真,但还相似。
成语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
效季良不成,陷为天下轻薄子,所为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
”
成语解释:
刻意:
用尽心思;经营:
计划管理。
指用心筹画。
成语出处:
清·王晫《今世说·规箴》:
“此事定须霞思云想,刻意经营,奈何颓唐落墨,便布人间?
”
成语解释: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
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出处:
《三国志·魏志·卢毓传》:
“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
例
句:
小生待画饼充饥,小姐似望梅止渴。
(明·汤显祖《牡丹亭》第十六出)
成语解释:
按照圆规画圆形。
比喻照老规矩办事,不知道变通。
成语解释:
荻:
芦苇。
用芦苇在地上书画教育儿子读书。
用以称赞母亲教子有方。
成语出处:
《宋史·欧阳修传》:
“家贫,致以荻画地学书。
”
成语解释:
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壁上画龙,点上眼睛后龙即飞云。
比喻人突然有钱有势或官职地位一下子升得很快。
成语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卷七:
“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
‘点睛即飞去。
’人以为妄诞,因请点之。
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成语解释:
在地上画一个圈当做监狱。
比喻只许在指定的范围内活动。
成语出处:
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故士有画地为牢,势不可入,削木为吏,议不可对,定计于鲜也。
”
例
句:
这一封号,虽是几根柳森片门户,一张红纸的封条,法令所在,也同画地为牢,再没人敢任意行动。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四回)
成语解释:
原指描写刻画细致生动,现在指丑态毕露。
成语出处:
晋·陆机《文赋》:
“虽离方而遁员,期穷形而尽相。
”
例
句:
其所以爱之之故无他道焉,不外穷形尽相,引人入胜而已。
(清·陶宗佑《论小说之势力及其影响》)
成语解释:
雀屏:
画有孔雀的门屏。
指得选为女婿。
成语出处:
《旧唐书·高祖窦皇后传》:
“乃于门屏画二孔雀,诸公子有求婚者,辄与两箭射之,潜约中目者许之。
前后数十辈莫能中。
高祖后至,两发各中一目。
毅大悦,遂归于我帝。
”
成语解释:
象听到他的声音,象见到他本人一样。
形容对人物的刻画和描写非常生动逼真。
成语出处:
唐·韩愈《独孤申叔哀辞》:
“濯濯其英,晔晔其光,如闻其声,如见其容。
”
例
句:
这部小说的人物描写生动细腻,读来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成语解释:
类:
象。
画老虎不成,却象狗。
比喻模仿不到家,反而不伦不类。
成语出处:
《后汉书·马援传》:
“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也。
”
例
句:
抄袭别人的东西,容易文不对题,会闹出画虎类狗的笑话。
成语解释:
扫眉:
妇女画眉毛。
旧指有才华的女子。
成语出处:
唐·王建《寄蜀中薛涛校书》诗:
“万里桥边女校书,楷杷花里闭门居。
扫眉才子知多少,管领春风总不如。
”
成语解释:
原形容梁代画家张僧繇作画的神妙。
后多比喻写文章或讲话时,在关键处用几句话点明实质,使内容生动有力。
成语出处:
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张僧繇》:
“金陵安乐寺四白龙不点眼睛,每云:
‘点睛即飞去。
’人以为妄诞,固请点之。
须臾,雷电破壁,两龙乘云腾去上天,二龙未点眼者见在。
”
例
句:
这然而一个好题目,却常常对作品有画龙点睛之妙,激发人们阅读的兴趣。
(秦牧《车窗文学欣赏》)
成语解释:
像诗画里所描摩的能给人以美感的意境。
成语出处:
宋·周密《清平乐·横玉亭秋倚》词:
“诗情画意,只在阑杆外,雨露天低生爽气,一片吴山越水。
”
成语解释:
形容长于描写景物的诗,使读者如置身图画当中。
也形容诗的意境非常优美。
成语出处:
宋·苏轼《东坡题跋·书摩诘〈蓝关烟雨图〉》:
“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
成语解释:
比喻作画构思精密,不轻易下笔。
成语出处:
唐·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
成语解释:
画蛇时给蛇添上脚。
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无益,反而不合适。
成语出处:
《战国策·齐策二》:
“蛇固无足,子安能,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
例
句:
将军功绩已成,威声大震,可以止矣。
今若前进,倘不如意,正如“画蛇添足”也。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一百十回)
成语解释:
管:
指笔。
原指手握双笔同时作画。
后比喻做一件事两个方面同时进行或两种方法同时使用。
成语出处:
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故事拾遗》:
“唐张璪员外画山水松石名重于世。
尤于画松特出意象,能手握双管一时齐下,一为生枝,一为枯干,势凌风雨,气傲烟霞。
”
例
句:
如此双管齐下,就有可能克服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投降危险并争取时局的好转前途。
(____《克服投降危险,力争时局好转》)
成语解释:
镂:
雕刻。
在没脂上绘画,在冰上雕刻。
比喻劳而无功。
成语出处:
汉·桓宽《盐铁论·殊路》:
“故内无其质,而外学其文,虽有贤师良友,若画脂镂冰,费日损功。
”
成语解释:
鹘:
打猎用的鹰一类的猛禽。
兔子刚跳起来,鹘就飞扑下去。
比喻动作敏捷。
也比喻绘画或写文章迅捷流畅。
成语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云当谷偃竹记》:
“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矣。
”
例
句:
此事如兔起鹘落,少纵即逝,此媪亦捷疾若神矣。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卷十)
成语解释:
粉、墨:
搽脸和画眉用的化妆品。
原指演员化妆上台演戏。
比喻坏人经过一番打扮,登上政治舞台。
成语出处:
臧懋循《元曲选后序》:
“而关汉卿辈至躬践排场,而傅粉墨。
”
例
句:
及至北平攻陷,这些地痞流氓自然没有粉墨登场的资格与本领,而日本也并未准备下多少官吏来马上发号施令。
(老舍《四世同堂》七)
成语解释:
原指画竹子要在心里有一幅竹子的形象。
后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意。
成语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例
句:
毛委员胸有成竹,决定马上向南去追赶部队。
(陈伯钧《毛主席率领我们上井岗山》)
成语解释:
照别人画的葫芦的样子画葫芦。
比喻单纯模仿,没有创新。
成语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卷一:
“颇闻翰林草制,皆捡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诊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
例
句:
侄女既不认得,又不知从何下笔,只好依样画葫芦,细细临写。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
成语解释:
抹煞:
勾销。
画一笔,全部抹掉。
比喻轻率地把成绩、优点全部否定。
成语出处:
清·刘鹗《老残游记》第十一回:
“所以天降奇灾,北拳南革,要将历代圣贤一笔抹煞,此也是自然之理,不足为奇的事。
”
例
句:
我们对每一个人都应该一分为二,不能因为他犯了错误,就一笔抹煞他的优点。
成语解释:
挥:
挥笔;成:
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成语出处:
宋·蔡□《铁围山丛谈》:
“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
‘欲何字耶?
’恶客即拱而答:
‘某愿作龟山字尔。
’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
例
句:
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
帝亲拔为第一。
(《宋史·文天祥传》)
成语解释:
挥:
挥笔;就:
成功。
一动笔就写成了。
形容写字、写文章、画画快。
成语出处:
宋·孙觌《鸿庆居士文集·翰林莫公内外制序》第三十卷:
“一昔召公独草六制,宰相吴敏因是以危公,公解衣据案,一挥而就。
”
例
句:
度尚令邯郸淳作文镌碑以记其事。
时邯郸淳年方十三岁,文不加点,一挥而就,立石墓侧,时人奇之。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十一回)
成语解释:
浑然:
混同在一起的样子。
融合成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也形容文章绘画,布置匀整,结构谨严。
成语出处:
《二程遗书》卷二上:
“学者须先识仁。
仁者,浑然与物同体。
义、礼、知、信皆仁也。
”
例
句:
这幅山水画气势雄壮,结构紧凑,浑然一体。
成语解释:
指写字画画,先构思成熟,然后下笔。
成语出处:
晋·王羲之《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意在笔前,然后作字。
”
例
句:
所谓沈郁者,意在笔先,神余言外。
(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一)
成语解释:
张敞:
汉时平阳人,宣帝时为京兆尹。
张敞替妻子画眉毛。
旧时比喻夫妻感情好。
成语出处:
《汉书·张敞传》:
“然敞无威仪,时罢朝会,过走马章台街,使御史驱,自以便面拊马。
又为妇画眉,长安中传张京兆眉抚。
”
例
句:
假如张敞画眉,相如病渴,虽为儒者所讥,然夫妇之情,人伦之本,此谓之正色。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
成语解释:
形容画幅虽小,意境深远。
后也指诗文的含意深远。
成语出处:
《南史·萧贲传》:
“能书善画,于扇上图山水,咫尺之内,便觉万里为遥。
”
例
句:
杜甫歌行,自称鲍、庾,加以时事,大作波涛,咫尺万里,非虚夸矣。
(清·王闿运《湘绮楼论唐诗》)
成语解释:
雉:
野鸡。
原意是晋庚翼把自己的书法喻为家鸡,把王羲之的书法喻为野鸡,以示贱近与贵远。
亦比喻风格迥异的书法绘画等。
成语出处:
晋·何法盛《晋中兴书》第七卷:
“在荆州与都下书云:
‘小儿辈贱厌家鸡,爱野雉,皆进逸少书,须吾还,当比之。
’”
成语解释:
成竹:
现成完整的竹子。
画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
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经拿定主义。
成语出处:
宋·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
例
句:
他回答老师的问题从容不迫,成竹在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