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30532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129.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docx

商业经济学课件整理

绪论

二、商业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商业经济学(又叫商学、贸易经济学、流通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商品流通领域交换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有人认为,它的研究对象是“商业活动的各种经济关系和商品流通规律。

(一)商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涵

1.它是一门经济学,具有经济学的一般特征。

2.它又具有特殊的研究领域,它不同于一般经济学,它是研究商品流通领域交换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

3.商业经济学不仅要研究关系,而且也要研究规律。

(二)商业经济学研究对象的三个层次

1.第一个层次:

商人、商品、运行、环境、效益

狭义的商业环境指商业运行的经济环境、政治法律环境、社会文化环境[1]。

2.第二个层次:

研究一般商品交换、流通、市场、商业

3.第三个层次:

研究商流、物流、信息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资金流、消费流

第1章商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1节商业的起源

商业,即商品贸易行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专门从事商品交换活动的经济部门。

一、商业产生的社会基础

社会分工

生产资料、劳动产品归不同的所有者占有。

二、商业是商品交换的发达形式

商品交换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物物商品交换(w—w)二)简单的商品流通(w—G—w)--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三)发达的商品流通(G—W—G’)--商业(以货币为媒介以商业为中介的商品交换)

三种交换形式的异同

(四)简单商品流通与发达商品流通的关系

1.两种流通形式的共同点:

(1)都以商品生产的存在为前提

(2)都由买(G—W)和卖(W—G)两个独立的活动所构成(3)都存在着商品和货币这两个因素的对立(4)都有买者、卖者和既买又卖者三个当事人参加

2.两种流通形式的本质区别:

(1)流通形式上的区别:

①买和卖次序不同(先卖后买和先买后卖)②出发点和归宿不同③换位的对象不同

(2)流通目的上的区别:

①W—G—W是为买而卖,目的是为了获得不同的使用价值②G—W—G是为卖而买,目的是价值本身或货币本身③G—W—G'G'=G+△G,最终目的是为了货币的增值

(3)流通中体现的经济关系的不同:

简单商品流通只反映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发达商品流通还插进了同以赚钱为目的的商人的关系

三、商业的起源和发展

商业的产生是以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的,没有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就没有商业,但并不等于说,有了商品交换就一定有商业。

商业的产生与发展图

第2节商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主要取决于商品生产的发展,它的规模、结构和形式都受到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的生产力发展水平所限制,受同一时期不同地区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平衡所限制。

四、现代商业的特点

1.现代商业的社会性

(1)商业活动过程的社会性

(2)商业活动制约因素的社会性(3)商业活动成果的社会性

2.现代商业的复杂性

(1)管理对象的复杂性

(2)管理过程的复杂性(3)成果的复杂性

3.现代商业的动态性和系统性

(1)现代商业的动态性

(2)现代商业的系统性

第2章商业的地位与作用

第1节商业的地位

(一)商业的中介地位的含义

商业的中介地位的含义,是指它在社会再生产的连续运行过程中处于生产和消费的中介地位,它是由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交换所决定的。

(二)商品生产和商品消费的矛盾决定商业中介的地位

第2节商业的职能和作用

一、概念

商业(流通产业)的职能是指商业(流通)的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功能,商业的职能是在一定的环境和过程中产生的;

二、商业的职能

1.最古老、最基本、最主要的职能交换职能-通过商品买卖活动实现商品的价值,转移商品的使用价值;

2.重要职能

(1)时空调节职能-促进商品生产和消费的统一,运输是商品实体在空间上的转移;储存是商品使用价值在时间上的延续;

(2)信息职能-引导生产和消费(不同于手工业、农业)

3.派生职能

(1)融资职能-垫支资本活动:

G—W—G’

(2)风险职能-流通过程存在许多风险:

4.商业基本职能与派生职能的关系

四、商业的作用

(一)商业作用的两面性

(二)商业的主要作用

1.促进、引导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其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满足、促进、引导消费

3.参与分配,介入分配,调解分配和实现分配

4.促进科技进步,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5.加强沟通,促进各地区、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第3章商业交易方式

第1节商业交易方式的演变与分类

一、商业交易方式的概念与演变

商业交易方式,是指媒介商品交换的方式和手段,是商业主体为实现商品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转移所采取的购销形式和经营方式。

商业交易方式既属于经济范畴又属于历史范畴。

它是随着商品经济的产生而产生,并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完善。

第2节现货交易方式、远期合同

一、现货交易方式

1.现货交易的含义:

买卖双方出自对实物商品的需求与销售实物商品的目的,根据商定的支付方式与交货方式,采取即时或在较短的时间内进行实物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

2.现货交易的特点:

存在的时间最长。

交易的随机性最大。

覆盖范围最广。

交收商品的时间最短。

成交的价格信号短促。

3.现货交易的功能

现货交易是流通领域内占主导地位的交易形式。

现货交易的优势在于它保证消费者立刻得到商品使用权,能够满足消费的迫切需要。

它是远期合同交易与期货交易产生与发展的基础。

4.现货交易的成交方式

凡属于钱货两讫方式成交的都属于现货交易。

按照价格形成方式主要有协商买卖、定价买卖和拍卖等。

协商买卖是指交易双方根据商品市场供求、交货条件等因素,通过磋商来确定成交价格,在大宗商品交易中常用。

定价买卖是指卖方按照自己确定的价格销售商品,买方没有多少讨价的余地,通常在零售商品和小批量商品买卖中使用。

拍卖是指在拍卖市场上通过竟买人的出价或应价竞争,将商品售给出价最高者的特殊买卖活动。

拍卖交易主要有三种具体形式:

(1)增价拍卖

(2)减价拍卖(3)密封投标拍卖

二、远期合同交易方式

1.远期合同交易的含义:

是买卖双方签定远期合同,规定在未来某一时刻进行实物商品交收的一种交易方式。

4.远期合同交易的功能

(1)可以稳定供求双方之间的产销关系。

(2)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市场风险。

5.远期合同交易的缺陷

(1)由于每笔远期合同贸易只代表着两个交易主体的意愿,而不是多个交易主体的意愿,因而其成交价格对生产与经营活动的指导作用是有限的。

(2)由于远期合同交易是一种“先物交易”,交易承诺在先,履约行为在后,即从交易达成到最终交收或交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而在这段时间中,市场会发生各种变化,因此,各种不利于履约的行为便可能发生。

由此可见,远期合同交易存在着各种风险。

(3)远期合同交易中的客体——远期合同缺乏流动性。

三、期货交易方式

(一)期货交易的含义:

指为转移市场价格风险,而对那些大批量均质商品所采取的,通过经纪人在商品交易所内,以公开竞争的形式进行期货合约的买卖形式。

(二)期货交易的特点1.交易的公开性2.合约的标准性3.履约的保障性4.买空卖空5.冲销交易

(三)期货交易的适用对象

期货交易的商品有特定的要求。

表现在:

1.期货商品保存时间长2.品质可以划分,质量可以评价3.交易量大,价格波动频繁的商品4.商品拥有众多的买主和卖主

(四)期货交易的组织结构

1.期货交易所-专门进行标准化期货合约买卖的场所。

2.期货经纪公司-是交易者与期货交易所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是指依法设立,接受客户委托、按照客户的指令,以自己的名义为客户进行期货交易并收取交易手续费的中介组织。

3.期货交易结算所-是设在期货交易所内,专门负责期货合约的结算,保证金的收取等期货结算业务,作为交易所内部组织的结算部门。

(五)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远期合同交易的区别

1.期货交易与现货交易的区别

表现为:

成交与实物交割时间的差异,付款方式的差别,买卖双方竞争方式的差别

2.期货交易与远期合同交易的区别

表现为:

合约的标准化与非标准化之别,交易集中程度的差别,资金投入量的差别(期货交易只需交纳期货合约总金额的5%-18%的保证金,就可以做100%的全额交易),信用方面的差别

第3节买断交易方式和居间交易方式

一、买断交易方式

(一)经销及其特点

经销是指一家或多家商业企业为一家生产企业推销产品的经营活动。

包括批发商与零售商。

他们拥有商品所有权承担经营风险。

经销的特点:

(1)经销方式是一种契约式销售合作方式,商贸企业按约定条件为生产企业经销商品;

(2)在经销方式下,当事人既要承担履行经销协议的义务,还要承担销售合同的义务;(3)经销方式下,商贸企业取得经销权要付出一定代价;(4)经销方式能够发挥商贸企业和生产企业的优势,当事人双方的关系通常是长期、稳定、连续的。

(二)买断经营

买断经营是商业企业从生产厂商购进商品时,采用现款结算的付款方式,然后自主经营,承担有关风险,同时,要求生产厂商适当降低供货价格,保证商品质量并及时供货。

优点:

(1)降低进货成本,增强企业竞争力

(2)商业企业可以控制热销商品的货源(3)更好地实现产销衔接(4)消费者得到实惠。

二、居间交易方式:

是接受他人委托,经营各类委托代理业务并收取一定手续费用的交易方式。

(一)居间交易方式特点1.居间性2.服务性3.不需占用商品资本,不承担经营风险

(二)居间交易方式的种类1.商业代理P3212.商业行纪-代购、代销、寄售3.商业经纪

第4节其他交易方式

一、信用交易方式

(一)信用交易的概念及其特点信用交易是指在商品交易过程中,以延期付款或预收货款等方式进行商品买卖的一种交易方式。

(二)商业信用产生的条件

商业信用产生的必要性:

1.各个生产者商品生产周期不同。

2.各个流通主体融通资金的需要(生产和流通规模的扩大和商人不可能全部采用现金支付,企业间联系的扩大也需要商业信用的发展)。

商业信用产生的可能性:

生产力的发展;企业要有比较充裕的商品资金和货币资金;企业间的商品交换关系比较密切;权利和义务关系有比较健全的法规约束等。

(三)商业信用形式

1.赊销——先付货后付款的销售形式。

2.预付货款——先付款后付货的销售形式。

一般用于部分生产周期较长的产品。

3.分期付款——商贸企业向消费者提供的一种信用销售形式。

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先付定金,然后按要求在一定期限内付清购买商品的全部货款,商业企业收取一定的资费或附加费。

4.记账付款5.预售6.信用卡交易

(四)商业信用的作用

1.有利于缩短流通时间,加速再生产过程2.节省货币的流通费用,提高结算效率3.有利于宏观金融调控4.补充银行信用的不足

但也有其消极作用

二、租赁交易

1.现代租赁(Leasing)的含义及特点

租赁是指商品所有者以按期收取租金为条件,在一定时期内将其商品交给用户使用。

租赁的实质是商品使用价值的零星出卖。

现代租赁是一种将金融和贸易相结合,由承租方、出租方、供货方和银行界共同参与进行的综合性经济活动。

现代租赁(Leasing)的特点第一,使用权和所有权相分离。

租赁期内,租赁物的使用权与所有权是相分离的,即租赁物的使用权归承租人,所有权仍归出租人,并未发生转移。

第二,具有融资与融物双重功能。

现代租赁采取融通租赁物使用权的方式,以达到融通资金的目的,将融资与融物结合在一起,对承租人来说是筹措物资设备的一种新方式,对出租人来说则是一种金融投资的新手段。

第三,是一种以商品形态提供的信用形式第四,在现代租赁中,租赁物(设备或物资)的使用权仅限于工商企业,公共事业和其他事业单位,排除了个人消费用途,从而有别于传统租赁。

第五,租赁期内,承租人的租金是分期支付的,但它不同于商业信用中的分期付款,出租公司对承租人提供设备等于提供长期贷款,这对于资金薄弱的企业甚为有利。

第六,价值分期实现和使用价值超前使用

2.现代租赁的发展

集融资与融物于一体的现代租赁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1)技术设备租赁所占比重日益增大2)租赁业务趋于多样化3)租赁机构多元化

3.租赁的种类

(1)融资租赁也称为金融租赁,它是指承租人选定机器设备后,由出租人购置后再出租给承租人使用,承租人按期交付租金的一种融物与融资相结合的经济活动。

特点:

租赁期长,不可撤消,租赁期内设备维修等由承租人承担,完全付清。

形式:

杠杆租赁、回租租赁。

(2)经营租赁是指出租方既为承租人提供融资便利,又提供设备的维修、保养等服务,同时还承担设备过时风险的一种短期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经济活动。

特点:

租赁期短,可撤消,由出租人承担租赁期内设备维修,不完全付清。

4.租赁在商业运行中的意义

(1)拓展业务范围

(2)租赁为企业筹集资金开辟了另一渠道。

(3)租赁可以加速商业企业的技术改造。

四、电子商务

电子商务是利用现代通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商贸活动的总称。

2.电子商务的基本特点2.1虚拟市场2.2全球开放2.3动态更新2.4整体关联

3.电子商务的优势P4003.1全新时空优势3.2全方位展示产品及服务的优势3.3密切用户了解的优势3.4降低交易成本的优势3.5提高交易频率的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首先打破了这种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成份、单一的流通渠道、单一的流通形式的僵化体制,采用了自由选购的形式,即自主采购、代理采购、联营采购等多种采购形式,食盐等少数工业消费品采取计划采购的形式。

6.生产资料商品采购的特点与运作

6.1生产资料商品采购的特点

(1)交换基本上是在生产企业之间进行,采购是生产者向生产者采购;

(2)生产企业对某一生产资料的需求弹性较小,但需求量较大,可批量成交,采购是批量采购;

(3)需求相对稳定,交易量易于规范化、系列化、通用化,由此许多大型企业采取了电子商务采购形式。

6.2生产资料采购的形式

生产资料采购的主要形式是W——G——W,即生产者将其产品在市场上销售出去,获得相应的采购资金,然后去购买生产者所需要的生产资料,这是生产资料采购的主要形式;生产资料采购的辅助形式是G——W——G’,即生产资料的经营企业(中间商)筹资去采购生产资料,然后将生产资料转售给生产者,从而获得相应的补偿和利润。

7.服务商品的特点与运作

服务商品是指服务劳动者用服务设施、设备,以及其它工具按消费者的要求而提供的劳务活动,在服务过程中,劳动者提供服务,消费者享受服务,生产和消费相结合进行。

7.1服务商品的特点

(1)边生产、边消费,也可以先出售,后生产。

(2)服务产品的效用的大小取决于消费者满意程度。

消费者满意程度越高,服务产品的效用越大;反之愈小。

(3)服务产品的产生有一个准备过程和生产过程。

(4)服务产品的买卖也和其他商品一样可以超越时空界限,周而复始地进行。

(5)服务商品提供的形式包括无形商品和有形的商品两个部分:

①无形服务商品;

②实物型服务商品;

③依附型服务商品,有实物,但不独立,而是依附于消费者所提供的对象上。

二、商流业务--商品销售

1.商品销售及其重要性

商品销售,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商业经营活动,实现商品由实物形态和服务形态向货币形态转化的过程。

从静态而言,它是商业经营活动采购、运输、储存之后的最终环节。

(1)商品销售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

实现(补偿和替换)、缩短流通时间

(2)商品销售决定着生产目的的实现

(3)商品销售使商业利润得到实现

2.商品销售方式

门市销售:

企业设有固定的营业场所,规定一定的营业时间,顾客进店选购。

有两种类型,即封闭式售货和敞开式售货。

市场销售:

指各类商业企业集中在特定的交易场所开展商品销售活动。

商品的交易场所形式多样,有批发市场,贸易中心;有临时性的,也有长久性的;有综合性的,也有专业性的。

各类企业进场交易,自愿让渡,公平交易。

第2节物流

一、物流的含义及特征

物流是商流的对称,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的运动。

物流有传统物流和现代物流之说。

传统物流(PhysicalDistribution)是指涉及商品实体转移的使用价值的运动。

是商品在空间与时间上的位移,以解决商品生产与消费的地点差异和时间差异。

物流伴随着商品流通而产生,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1.以商流为先导

2.物流属于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是创造价值的经济活动

3.对物质技术的依赖性

4.专职的服务性在增强

5.增值性在增强

现代物流(Logistics)是指为了实现顾客满意,使供求双方克服时间和空间阻碍的有效、快速的商品服务流动的经济活动过程。

现代物流的七大功能是指:

运输、储存、配送、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以及信息处理。

二、物流的分类与作用

(二)物流的作用

1.物流是商品流通的物质载体

2.物流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保证

3.物流是提高流通效益的重要环节

三、物流活动

(一)商品运输

1.商品运输及其特点

商品运输是指商品借助运输工具的载送在空间上发生位移。

马克思说:

“商品在空间上的流通,即实体的移动,就是商品的运输。

”[1]商品运输是社会产品运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为交换而发生的物理位移的运动,是商品使用价值在空间上的位移。

商品运输的作用有3个方面: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第170页。

商品运输的特点:

运输属生产性劳动,是生产过程在流通领域的继续,但有其特点。

第一,运输中不改变商品的属性或形态

第二,运输中为社会提供特定劳务——货物运输劳务

第三,运输中各种运输方式之间具有替代性

2.商品运输的作用

2.1商品的最终所有权转移后,商品的实体必须实现其物理位移,除了某些特殊商品(如房屋外)都是如此。

房屋的买卖是一种特例,即“没有商品的物理运动,商品也可以流通。

2.2生产地和消费地在空间上存在背离,所以商品流通过程中需要通过商品运输把商品从生产地移动到消费地或送到消费者手中,实现商品的价值和转移商品的使用价值。

2.3随着生产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流通规模和范围的扩大,商品运输的作用更大,并成为商品流通领域的一个重要产业——现代物流(Logistics)。

3.商品运输的合理化

3.1含义

商品运输的合理化是指按社会客观经济要求,商品和流通特点,在综合利用各种运输方式的条件下,选择最经济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载方式(工具),使运输距离最短,时间更快,费用更低,以满足社会对运输的需要。

3.2商品运输合理化的方式

(1)按商品的自然流向组织运输

商品的自然流向,是指按商品经济的发展规律,商品从生产地向消费地内在的,必然的流通方向。

——由集中的生产地流向分散的消费区;

——商品由于其质量、价格、花色品种等原因,在地区之间流动。

质量较高的商品流程较远,辐射空间较广;价格低的地区商品流向价格高的地区;不同花色品种商品按“偏好”方向流动;

——商品由较分散的生产地区流向有特点的消费地区。

由此,客观上要求商品运输按产销区平衡组织商品合理运输;按经济区域组织商品合理运输。

(2)开展直达直线运输

直达运输:

指商业主体在组织商品运输过程中,越过中间的某些环节,把商品从产地或起运点直接运送到销地或者用户手中;

直线运输:

指商品在运输过程中,有多种运输路线存在时,只选择运输路线最短、费用最低的运输里程。

根据几何学原理,运输路线中任何一条合理的运输路线,必须内或外园之长都小于或等于整个圆周长的一半。

如图:

AC≦1/2(AB+BC+AC)(√)

AC>1/2(AB+BC+AC)(╳)

(3)开展“四就”直拨运输

所谓“四就”直拨运输是指就工厂、就车间、就产地(田间地头)、就码头、就仓库、就车船运载方式,直接把商品运到收货地。

(4)选择运输路线和运载方式

遵循“及时、准确、安全、经济”的运输原则,对所选择的运输方式、运输路线、运载工具等,就其运载里程、运输时间、运输环节、运输费用、运输质量等进行对比分析计算,从中选择最经济、最合理的运输路线和运输工具。

(5)联运、集装箱运输、“四散”运输

联运——是社会化大生产、专业化分工和协作在商品运输中的运用,形式有铁水干线联运、江河湖海联运、干支联运、国际联运等。

集装箱运输——是根据商品特性和运输需要,设计一种特殊的器皿,采用现代化的车船等运载工具运送、集装箱具有保证商品安全,便于组织联运、运输效率高、运输手段简便等特点。

据2002年9月英国出版的权威的《货运系统》杂志对世界100个港口吞吐量排名中,中国有11家港口进入集装箱港口前50强,香港仍雄居冠军地位,厦门、宁波、大连等港口首次进入前50强。

“四散”运输——指利用现代化运载工具等手段,对粮食、水泥等大宗特殊商品进行散装、散运、散卸、散存,是所有发达国家广泛采用的一种形式。

它有利于节约费用,降低损耗,减少浪费,提高运输的效率。

集装箱运输:

它是进行散、杂货及特殊单元组合的大型容器性工具。

任何一种容器只要满足下述条件,就可称为集装箱:

能长期的反复使用,具有足够的强度

途中转运不用移动箱内货物,可以直接换装

可以进行快速装卸,并可从一种运输工具直接方便地换装到另一种运输工具

便于货物的装满和卸空

具有1m³(35.32ft³)以上的容积

集装箱运输的优点

提高货运速度,加快运输工具及货物资金的周转;

减少货损、货差,提高货运质量;

简化货物包装,节约货物包装费用,减少运杂费用;

车船周转加快,装卸费减少,劳动条件改善,运输成本降低;

不受气候影响,实现了定点、定期运输及装卸作业。

集装箱运输体系

(二)商品配送

1.商品配送的含义P300

是指将从供应者手中接受的多品种、大批量商品进行必要的储存保管,并按用户的订货要求进行分货、配货后,将配好的货物在规定的时间内,安全、准确地送交给用户的一项物流活动。

2.商品配送的特点

2.1在整个商品运输过程中处于“二次输送”或“终端输送”的地位,是一种中转型送货,是从物流据点到用户之间的商品输送。

从产地或者生产者所在地到配送中心的货物运送称为商品运输,而从配送中心到零售店或用户之间的货物输送称为商品配送;

2.2商品配送运送距离短、批量小、品种多,因而所采用的主要是汽车等短途运输工具,与一般运输相比,其运输方式、运输工具比较单一;

2.3商品配送不是单纯的运输或输送,而是送和配的有机结合,是运输与其他行为共同构成的组合体。

配送集装卸、分类、挑选、整理、包装、保管、加工、运输等一系列活动于一身,通过一系列活动完成将货物送达用户的仓库、商店、车间等目的地,因此,配送具有商品物流的多功能。

3.商品配送的作用

3.1商品配送是实现流通社会化的重要手段。

它使流通格局和形式改变,使原来小生产方式的流通向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发展,能够充分利用社会物流资源,对实现流通社会化具有重要作用;

3.2商品配送能够实现用户的低库存和零库存。

长期以来,我国商品物流设施不适应经济发展,一方面,表现为仓库总量不足和现代化水平较差,另一方面,商品流通领域层层设库、行行设库,库存结构分散,库存总量偏高,使库存问题成为经济领域中的一个沉重的包袱。

依靠配送中心提供准时配送,用户企业就不需要保持自己的库存或只需要保存少量的库存,从而实现了企业多年追求的“零库存”或低库存,节约了大量的资金,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率。

3.3商品配送有利于实现运输的合理化。

最终消费者具有消费的分散性、需求品种的多样化、少批量的特点,造成了商品的运输批次多,批量少,送货地点分散的状况。

而商品配送通过将多个用户的小批量集中起来进行发货,在货源上集零为整,扩大了运输,提高了运载工具的利用率,促进了商品流通生产力和效率的提高。

3.4配送可以为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