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2223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docx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最全)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过门不入

《列子·杨朱》

夏代

禹是鲧的儿子。

尧命鲧治水,鲧的治水方法不对头,积土阻水,结果失败。

新帝舜命禹继续治水。

禹经过整整十三年,终于制服了洪水。

比喻忠于职守,公而忘私。

退避三舍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

春秋

晋献公、申生、重耳

重耳对晋献公说:

晋楚治兵,遇于中原,其避居三舍。

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洛阳纸贵

《晋书·卷九十二·文苑传·左思传》

晋代

左思

左思用十年,写成《三都赋》,深获好评,由于当时没有印刷术,人们争相抄写,致使洛阳纸张价格上涨。

比喻著作有价值,流传广。

草木皆兵

《晋书?

苻坚载记》

东晋

谢石、谢玄

《晋书?

苻坚载记》:

“坚与苻融登城而望王师,见部阵齐整,将士精锐;又北望八公山上草森皆类人形,顾谓融曰:

‘此亦劲敌也,何谓少乎?

’怃然有惧色。

比喻人在惊慌时疑神疑鬼。

按图索骥

《艺林伐山》

春秋

孙阳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

出见大蟾蜍,谓其父:

“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按图像寻求良马。

比喻做事拘泥教条,墨守成规。

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

如火如荼

《国语·吴语》

春秋

夫差

这个成语来源于《国语.吴语》,万人以为方阵,皆白裳、白旗、素甲、白羽之增,望之如荼……左军亦如之,皆赤裳、赤旗、丹甲、朱羽之增,望之如火。

意思是像火一样红,像茅草的白花一样白,形容军容的盛大。

现在常用来比喻气势旺盛。

望梅止渴

《世说新语·假谲》

三国

曹操

曹操带兵,众人都渴了,操说:

前方有梅林,可以解渴。

众人听后,迅速前进。

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掩耳盗铃

故事出自《吕氏春秋·自知》

春秋时期

智伯、范氏

小偷偷钟,怕众人听见钟声,捂住了自己的耳朵。

比喻愚蠢自欺的掩饰行为。

图穷匕见

战国策燕策二

战国

荆轲

荆轲为燕太子刺秦王,用献燕国督亢的地图为名,先把匕首卷在图里。

秦王展开地图,最后露出匕首。

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显露了出来。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史记·李将军列传》

西汉时期

李广

李广带兵,真诚和善,众人拥戴,所向无敌。

比喻人只要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

请君入瓮

《资治通鉴·唐则天皇后天授二年》

唐朝

武则天、周兴、来俊臣

来俊臣审问周兴,先向周兴请教如何使人认罪,周兴献计,来俊臣用此计对付周兴。

比喻用某人整治他自己。

高山流水

:

《列子·汤问》

春秋末期

俞伯牙、钟子期

“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

‘善哉,峨峨兮若泰山。

’志在流水,曰:

‘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

比喻遇见知音。

胸有成竹

《文与可可谷偃竹记》

北宋

文同

宋代画家文同(字与可)擅画竹,诗人晁补之说:

与可画竹,胸中有成竹。

比喻做事之前已作好充分准备,对事情的成功已有了十分的把握。

唇亡齿寒

《左传·僖公五年》

春秋末期

晋献公

晋献公欲攻打虢国,借道虞国,向虞国国君献上礼物,虞国国君不听臣子唇亡齿寒的劝告,答应借道,结果后来虢国灭亡后,被晋献公灭。

比喻双方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闻鸡起舞

《晋书·祖逖传》

晋代

祖逖、刘琨

祖逖听到鸡叫,就起来练剑,准备随时报效国家。

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

指鹿为马

《史记·秦始皇本纪》。

隋朝

赵高

赵高牵来一头鹿,非说是马。

借以排除异己。

比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

不寒而栗

《史记·酷吏列传》

汉代

义纵

义纵任定襄太守时,治安非常混乱,义纵一天就处死四百犯人,致使定襄人不寒而栗。

比喻非常害怕恐惧。

不学无术

《汉书·霍光传》

汉代

刘弗陵、刘询承、霍光

班固评论霍光功过,说他不学无术。

比喻没有学问,没有本领。

鸡鸣狗盗

《史记·孟尝君列传》

战国时期

孟尝君、秦昭、狐白裘

孟尝君被秦国所拘,靠着手下门客装狗钻洞偷来狐裘献给秦王妃子,说服秦王答应放行,又有门客装鸡叫打开城门,这才逃回了齐国。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枕戈待旦

《晋书·刘琨传》

西晋

祖逖、刘琨

刘琨睡觉,常枕着兵器入睡,等待天亮,立志杀敌报国。

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势如破竹

〈晋书·杜预传〉

三国末年

司马炎、杜预

司马炎灭蜀后,夺取魏国政权,欲攻打东吴,部分人不主张打,杜预上书说:

现在趁士气高涨,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攻下吴国不会费多大力气。

大军在杜预率领下,不久就攻下了吴国。

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破釜沉舟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

项羽

公元前207年,项羽的起义军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部队在巨鹿展开大战。

项羽渡漳河后,命令全军“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巨鹿一战,大破秦军,项兵威震诸侯。

比喻战斗到底的决心。

四面楚歌

《史记"项羽本纪》

秦末

项羽

刘邦把项羽围困垓下。

项羽夜里听见四面汉军唱起楚地民歌,不禁非常吃惊,心情沮丧。

虞姬自刎,项羽英雄末路,带残兵逃至乌江,最终自刎于江边。

比喻陷入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境地。

三顾茅庐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

东汉末年

刘备

诸葛亮

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

刘备三次诚心拜访,终于打动诸葛亮,全力帮助刘备建立蜀汉皇朝。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初出茅庐

《三国志》

三国

诸葛亮.刘备.夏侯沌。

诸葛亮帮助刘备打败了夏侯沌。

开始出来工作缺乏经验的自谦。

暗箭伤人

《三侠五义》

春秋时期

颍考叔.公孙子都

公孙子都把颍考叔一箭射死,手段卑劣。

用卑劣.阴险的手段在暗地里伤害他人。

百闻不如一见

《汉书赵充国传》

西汉宣帝年间

汉宣帝.赵充国

赵充国打仗时先侦察在定夺。

听得再多,不如亲眼看一看可靠。

班门弄斧

唐·柳宗元《王氏伯仲唱和诗序》

春秋

鲁班

鲁班,春秋时期鲁国人,著名的木匠。

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

比喻在行家或高明的人面前卖弄本事.自不量力。

东施笑颦

《庄子天运》

春秋

东施.西施.勾践.吴王

丑女东施效仿美女西施,因西施常常皱着眉头,东施也无病呻吟,装作心痛,反被人嘲笑。

欲学别人之长,反而越增自身之短。

成  语

出 处

历史时期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成语的意义

釜底抽薪

《为侯景判移梁朝文》

南北朝时代

侯景.魏收

抽薪止沸,斩草除根

凡是此须从根本解决问题。

江郎才尽

《诗品》

南朝时期

江淹

年龄大了,江淹才思减退。

才思减退

秋毫无犯

史记《史记·项羽本纪》:

汉朝

项羽

《史记·项羽本纪》: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后汉书·岑彭传》:

“持军整齐,秋毫无犯。

指军纪严明,丝毫不侵犯人民的利益。

同甘共苦

战国策燕策

战国

燕昭王

燕昭王继位后,尊郭隗为老师,许多人纷纷来到燕国,为燕昭王效力。

燕昭王都委以重任,关心备至。

他与百姓同时安乐,共度苦难二十八年,终于治理好燕国。

同时享受安乐,共同分担愁苦。

亲痛仇快

汉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

朱浮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雠者所快。

亲人痛心,仇人快意。

前倨后恭

史记苏秦列传

战国

苏秦

《战国策·秦策一》:

“苏秦曰:

‘嫂何前俾而后卑也。

’”《史记·苏秦列传》:

“苏秦笑谓其嫂曰:

‘何前倨而后恭也?

’”

以前傲慢,后来恭敬。

形容对人的态度改变。

歧路亡羊

《列子·说符》“大道以多歧亡羊,学者以多方丧生。

战国

杨子(即杨朱)

杨子的邻居家跑丢了一只羊。

邻人立刻率领亲戚朋友们去追寻,没有找到。

邻人告诉杨子“岔路之中又有岔路,不知道应该选择哪一条路去找,所以就回来了。

因岔路太多无法追寻而丢失了羊。

比喻事物复杂多变,没有正确的方向就会误入歧途。

孺子可教

《史记·留侯世家》

张良

《史记·留侯世家》:

》:

“父以足受,笑而去。

良殊大惊,随目之。

父去里所,复返,曰:

'孺子可教矣。

'”

小孩子是可以教诲的,后形容年轻人有出息,可以造就。

三人成虎

战国策魏第二

战国

庞葱

魏惠王

庞葱以“三个人谎报城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劝喻魏惠王的故事。

比喻谣言重复多次,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投笔从戒

后汉书班超传

汉朝

班超

班超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

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扔掉笔去参军。

指文人从军。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简介材料汇总

1、成语名人

四面楚歌、破釜沉舟——项羽刮目相看——吕蒙

三顾茅庐、鞠躬尽瘁——诸葛亮一鼓作气——曹刿

投笔从戎——班超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凿壁借光——匡衡

指鹿为马——赵高纸上谈兵——赵括

精忠报国——岳飞闻鸡起舞——祖逖

入木三分——王羲之卧薪尝胆——勾践

乐不思蜀——刘禅图穷匕见——荆轲

胯下之辱——韩信煮豆燃萁——曹植

一字千金——吕不韦

2、成语故事

《不耻下问》《悬梁刺股》

《囊萤映雪》《一饭千金》

《凿壁偷光》

《望梅止渴》

不耻下问 释义:

不以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辱。

春秋时期,卫国人孔圉

手不释卷 出处《三国志·吴书·吕蒙传》注引《江表传》:

“光武当兵马之务,手不释卷。

4、成语人物

刮目相看——吕蒙

鞠躬尽瘁——诸葛亮

一鼓作气——曹刿

投笔从戎——班超

负荆请罪——廉颇

完璧归赵——蔺相如

纸上谈兵——赵括

精忠报国——岳飞

入木三分——王羲之

卧薪尝胆——勾践

乐不思蜀——刘禅

胯下之辱——韩信

煮豆燃萁——曹植

一字千金——吕不韦

5、成语人物及成语简介

1.咏絮之材谢道韫形容能诗能文的才女。

2.东山再起谢安形容失败之后卷土重来。

3.绝妙好辞蔡邕(曹娥碑)

5.床头捉刀人 曹操 比喻代人做事,多指写文章而言。

6.囊萤映雪车胤孙康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7.凿壁引光匡衡后比喻刻苦勤学。

8.韦编三绝孔子比喻读书勤奋,刻苦治学。

9.七步成诗曹植形容才思敏捷之人。

10才高八斗曹操称曹植比喻才学极高。

11.洛阳纸贵 左思 比喻著作风行一时,流传甚广。

13.穷途末路 阮籍 形容走投无路,处於十分穷困的境况。

15.一饭千金韩信比喻报恩隆厚。

16.不求甚解 陶渊明 古:

读书著重理解义理,而不过度钻研字句。

上的解释。

今:

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只求略懂皮毛而不深入理解。

17.如鱼得水刘备得诸葛亮 比喻得到和自己意气相投的人或很适合的环境。

18.家徒四壁司马相如形容家境非常穷困

19.梅妻鹤子林逋比喻清高或隐居

20学富五车惠师形容人书读的很多,学士渊博。

22.负荆请罪 廉颇 形容向对方承认错,请求责罚和原谅

23.目不窥园董仲舒比喻治学刻苦专心。

24.削简抄书 公孙弘 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5.披蒲抄书 路温舒 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6.牛角挂书 李密 形容在艰困的环境中,勤奋读书。

27.断虀画粥范仲淹 形容不畏艰苦,刻苦勤学。

28.口舌成疮,手肘生胝 白居易 形容读书非常专心、勤奋。

29鹤立鸡群嵇邵比喻才能超群。

30悬梁刺骨孙敬苏秦比喻人发愤苦读。

31负薪悬书朱买臣形容贫困好学。

32期期艾艾 周昌、邓文 说话不流利的样子,口吃。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详细材料

1、悬梁刺股

东汉时候,有个人名叫孙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

每天从早到晚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

读书时间长,劳累了,还不休息。

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

他怕影响自己的读书学习,就想出了一个特别的办法。

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长。

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的绑在房梁上。

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皮扯痛了,马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这就时孙敬悬梁的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人名叫苏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

在年轻时,由于学问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视。

回家后,家人对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

这对他的刺激很大。

所以,他下定决心,发奋读书。

他常常读书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觉。

他也想出了一个方法,准备一把锥子,一打瞌睡,就用锥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

这样,猛然间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来,再坚持读书。

这就使苏秦"刺股"的故事。

2、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一个大学问家名叫匡衡。

他小时候就非常喜欢读书,可是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一到晚上就没有办法看书,他常为此事发愁。

这天晚上,匡衡无意中发现自家的墙壁似乎有一些亮光,他起床一看,原来是墙壁裂了缝,邻居家的烛火从裂缝处透了过来。

匡衡看后,立刻想出了一个办法。

他找来一把凿子,将墙壁裂缝处凿出一个小孔。

立刻,一道烛光射了过来,匡衡就着这道烛光,认真地看起书来。

以后的每天晚上,匡衡都要靠着墙壁,借着邻居的烛光读书。

由于他从小勤奋好学,后来匡衡成了一名知识渊博的经学家。

这就是凿壁偷光的故事。

3、囊萤映雪

“囊萤映雪”这则成语的囊萤是晋代车胤家贫,没钱买灯油,而又想晚上读书,便在夏天晚上抓一把萤火虫来当灯读书;映雪是晋代孙康冬天夜里利用雪映出的光亮看书。

后用“囊萤映雪”比喻家境贫苦,刻苦读书。

“这个成语来源于《晋书.车胤(yin)传》,车胤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

孙康家贫,常映雪读书。

“晋代时,车胤从小好学不倦,但因家境贫困,父亲无法为他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为了维持温饱,没有多余的钱买灯油供他晚上读书。

为此,他只能利用这个时间背诵诗文。

“夏天的一个晚上,他正在院子里背一篇文章,忽然见许多萤火虫在低空中飞舞。

一闪一闪的光点,在黑暗中显得有些耀眼。

他想,如果把许多萤火虫集中在一起,不就成为一盏灯了吗:

于是,他去找了一只白绢口袋,随即抓了几十只萤火虫放在里面,再扎住袋口,把它吊起来。

虽然不怎么明亮,但可勉强用来看书了。

从此,只要有萤火虫,他就去抓一把来当作灯用。

由于他勤学苦练,后来终于做了职位很高的官。

“同朝代的孙康情况也是如此。

由于没钱买灯油,晚上不能看书,只能早早睡觉。

他觉得让时间这样白白跑掉,非常可惜。

“一天半夜,他从睡梦中醒来,把头侧向窗户时,发现窗缝里透进一丝光亮。

原来,那是大雪映出来的,可以利用它来看书。

于是他倦意顿失,立即穿好衣服,取出书籍,来到屋外。

宽阔的大地上映出的雪光,比屋里要亮多了。

孙康不顾寒冷,立即看起书来,手脚冻僵了,就起身跑一跑,同时搓搓手指。

此后,每逢有雪的晚上,他就不放过这个好机会,孜孜不倦地读书。

这种苦学的精神,促使他的学识突飞猛进,成为饱学之士。

后来,他也当了高官。

这就是囊萤映雪的故事。

4、望梅止渴

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

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

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

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

“这附近可有水源?

”向导摇摇头说:

“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

”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

“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

”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

“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

”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这就是望梅止渴的故事。

《望梅止渴》此故事出自《世说新语·假谲》。

成语“望梅止渴”,比喻用空想安慰自己或他人。

5、一饭千金

韩信小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然而,挣钱的本事却一个也不会。

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

为此常遭别人冷眼。

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

淮水边上有个老奶奶为人家漂洗纱絮,人称“漂母”。

她见韩信挨饿挺可怜,就把自己带的饭分一半给他吃。

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发誓要报答漂母之恩。

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对漂母分食之恩始终没忘,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

这就是“一饭千金”成语的来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