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1185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0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地理 第2章 第五节 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智能演练同步导学 中图版必修3.docx

高中地理第2章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智能演练同步导学中图版必修3

2012高中地理第2章第五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智能演练同步导学中图版必修3

第2章第5节中国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探索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下图为江苏省三大产业产值比重与城市人口比重的变化图。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曲线标注的序号与文字说明对应正确的是(  )

A.①-第三产业产值比重B.②-第二产业产值比重

C.③-城市人口比重D.④-第一产业产值比重

2.图示曲线反映了(  )

A.第二产业产值比重增长的速度最快

B.20世纪90年代末城市化速度最快

C.1990年第三产业产值比重没有超过第一产业

C.运输设备制造业

D.通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

6.江苏工业发展的最主要的不利因素是(  )

A.能源和资源缺乏B.劳动力素质不高

C.资金严重短缺D.对外交通不便

解析:

 第5题,分别读出四个部门1999年和2003年的数据,计算出它们的增长速度后一比较就可得出正确答案。

通讯、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值由1999年的750亿元增长到2003年的2600亿元,它的增长速度最快。

第6题,江苏经济发达,人口众多,科技发达,对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工业的发展;但能源和资源缺乏,在发展工业时,要大量从外地调入。

答案:

 5.D 6.A

读下图,根据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产品联系,服务联系,及其之间的差别,完成7~8题。

7.关于城市与乡村之间的联系与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乡村景观复杂,城市景观简单

B.乡村功能多样,城市功能单一

C.城市为乡村居民提供基本的生活资源

D.城市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8.下列关于城市环境和城市活动对环境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干预最强烈但自然环境变化较小的地方

B.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C.城市生活垃圾较多,因此城市有足够的分解者

D.城市生态系统中,消费者众多,为保证物质和能量的及时输入,在城市近郊应大力发展商品粮基地

解析:

 城市具有服务功能,可以为乡村提供丰富多样的服务。

城市人口集中,工厂、汽车、家庭炉灶大量耗能,产生余热使城市温度高于郊区。

答案:

 7.D 8.B

(2009·江西重点中学联考)2008年10月以来,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

据此回答9~10题。

9.下列工业部门受这次危机影响最小的是(  )

A.钢铁、汽车、石化等大型工业B.面包厂、糖果厂等食品工业

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D.服装、制鞋、玩具等工业

10.大量民工返乡,对两地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是(  )

A.有利于内地地区提高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

B.有利于内地地区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

C.有利于沿海地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

D.有利于沿海地区缓解人地矛盾,增加就业机会

解析:

 根据题意,金融危机对我国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影响最大,而对面包厂、糖果厂等食品工业影响最小,因为它们都是市场指向型工业,且面包、糖果为日常消费品。

大量民工返乡,有利于内地提高劳动密集型工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因为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生产技术水平比内地高。

答案:

 9.B 10.A

(2009·南京调研)我国黑、吉、内蒙古、晋、豫、皖、鄂、湘、赣9省区被称为中部经济地带,以东是东部经济地带,以西为西部经济地带。

读图回答11~13题。

11.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  )

A.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B.城市用地占土地总面积的比重

C.城市经济总量占区域经济总量的比重

D.城市数量占区域聚落数量的比重

12.从上图分析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国中部经济地带各省中,只有湖北的城市人口比重在40%以上

B.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部经济地带新增的特大城市数超过东部

C.我国西南地区的城市人口比重均在20%以下

D.总的说来,经济越发达省份,城市人口比重越高

13.有关各省区城市化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广东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大城市扩散,促进乡镇企业发展

B.黑龙江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资源丰富,国有大中型企业发展

C.江苏城市化水平高,是因为改革开放,外资企业发展

D.西藏城市化水平较高,是因为边境贸易发展带动城市建设

解析:

 衡量城市化水平的主要指标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经济发展水平是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推动力。

一般来说,经济发达的地区,城市化水平高。

东北地区城市化的发展是建立在对当地丰富的自然资源开发基础上的,在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推动下,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的进程。

答案:

 11.A 12.D 13.B

二、综合题

14.(2009·广东五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及相关图示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城市群,无论在经济总量上,还是在发展速度上,长三角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巨轮的领航者,甚至被认为是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随着上海向国际大都市的进一步迈进,目前上海已经成为领导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上海越来越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对临近省份江苏省经济发展的辐射作用也日渐显现。

材料二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沪、苏、浙三省市,地域相连,文化相近,经济相融,人缘相亲,然而,在这背后却是一条无形的行政区划,泾渭分明。

“地方保护主义”、“诸侯经济”存在的现实,使长三角区域内各省市出现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真正做到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下图(单位为元)为三省市2001年职工平均月工资对比情况。

材料三 江苏省人口密度和人均占有土地、耕地变化示意图。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简述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

(2)结合材料,简述“长三角”发展中存在问题?

(3)有专家说:

“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矛盾的根源在现行的行政体制,体制上的问题必须由体制解决,其中一项重要的措施是调整行政区划,构筑大上海经济区”,试分析调整行政区划,建设大上海经济区的好处有哪些?

(4)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江苏经济如何借助靠近上海的优势,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什么?

试分析其原因并谈谈解决的措施。

解析:

 

(1)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其发展的有利自然区位条件可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土壤、河流等方面回答。

(2)由材料知,长三角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是,能源、原材料缺乏;各省市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环境污染严重等。

(3)根据长三角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回答即可。

(4)主要从提高劳动力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去考虑。

(5)根据材料三可知,江苏省人地关系最突出的问题是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减少,主要原因是人口增长快;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增加幅度大。

答案:

 

(1)该地区位置优越,地处长江入海口和我国海岸线的中部;具有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形以平原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网稠密,为农业及城市的发展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

(2)存在问题:

①能源、原材料缺乏;②各省市招商引资大战、重复建设、壁垒重重,阻碍了长三角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跨地区的经济合作;③产业结构不尽合理;④环境污染严重等。

(3)①能够变外部经济为内部经济,减少区际协调成本;②有利于发挥上海的经济辐射功能;③有利于长三角产业的合理布局,能够根据产业链的要求,发挥产业集群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4)①江苏省必须依靠科学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转变;②利用沿海优势调整经济结构;③加强同上海等发达地区和国际上其他地区的联系,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④大力改造传统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⑤合理利用劳动力资源,做好劳务输出工作;⑥提高人均工资水平,促进江苏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5)最突出的问题:

人多地少(人口密度大,人均土地和耕地面积减少)。

原因:

人口增长快;城市、工交基本建设用地和农村住房用地增加幅度大。

措施:

实行计划生育,科学种田,发展无土栽培等生态农业,提高单位面积作物产量;控制建筑用地等。

15.某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对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研究中搜集了以下材料,据此分析以下问题。

材料一 太湖是我国的第三大淡水湖,面积2338平方千米,流域面积36500平方千米,其中有大小城市38座,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最高、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

几十年来,随着沿湖地区经济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快速增长,污染因素不断增多,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

材料二 太湖湖水氮、磷含量的变化。

(1)根据材料分析太湖水污染的原因。

(2)太湖水污染说明环境的治理没有跟上________化和________化的进程,试说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3)为解决这些问题,江苏省实施了一系列措施,以下措施不合理的是(  )

A.限制大城市发展、重点发展中小城市

B.建设发展三大城市圈

C.工业发展促进小城镇建设

D.进城农民的利益得到了保障

解析:

 第

(1)题,水污染的原因:

①工业废水污染;②生活污水的排放;③农业污染等。

太湖的污染是该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迅猛发展造成的。

应重点对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进行治理。

(2)题,环境治理没有跟上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说明江苏省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对城市化的内涵认识不够全面,其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产生了环境问题。

此外,城市化质量有待提高等。

第(3)题,江苏省本身缺少大城市,小城市多,所以缺乏大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A不合理。

答案:

 

(1)由于环境治理没有与工业发展同步,太湖周边地区乡镇企业的迅猛发展,排污量增多,再加上乡镇企业规模小,经济能力有限,难以进行污染治理,因此造成了大规模的太湖污染。

(2)工业 城市

问题:

一些地区过多地强调以经济建设和工业生产为中心,把城市化水平等同于城市化率,忽视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上投入太少。

(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