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20289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26.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docx

一年级科学教案教程文件

 

义务教育教科书

科学教案

 

一年级上册

 

总述

一、编写目的

(一)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立德树人

(二)落实课程标准,完善教材体系

(三)培养科学素养,应对时代挑战

二、编写依据

(一)以课程标准为依据

(二)以科学教育理论为依据

(三)以教育心理学为依据

(四)以实证研究成果为依据

三、编写原则

(一)教材内容整合化的原则

(二)强调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贴近小学生生活实际的原则

(三)注重科学探究过程,全面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的原则

(四)面向全体学生,实现教材的弹性和开放性的原则

四、编写思路

(一)内容体系

(二)组织结构

五、教材特色

(一)围绕统一概念的学习进阶构建教材体系

(二)注重科学探究和科学思路的融合,开展探究式学习

(三)注重科学、技术、工程、艺术和数学之间的联系,倡导跨学科学习

(四)注重培养基本的科学伦理观念,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六、一年级上册教材内容说明

一年级教材(上册和下册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主要围绕特征和性质,以学生日常生活接触的事物和现象作为切入点,统整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和宇宙科学、技术和工程四部分教学内容,进行单元与课题的设计。

整体上从上册的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开始,第一课“走进科学”首先展示给学生包括自然世界与人工世界的科学和技术世界的概况,第二课“我的感官”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身体的感官观察世界,“放大镜”一课引导学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物体等、上册结尾“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引导学生综合上册学习的科学和技术知识进行活泼多样的动物实践。

每个单元内容的编排思路是先概括再分述,充分体现以儿童的认知特点为依据。

上册围绕课标中规定的主要概念,设计为“我们爱科学”,“植物”“动物”“物体”单元以及“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一课。

通过各种活动指导学生学习用感觉器官观察物体的方法,认识物体的基本性质和特征,引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从常见的自然现象和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并想办法验证假设的能力及愿意合作与交流、喜欢大胆想象、珍爱生命、关心环境的情感态度。

“我们爱科学”是本学科的起始单元,以体验为手段。

“植物”和“动物”单元设置在上半学期,主要是因为考虑到季节的因素,能够保证在学习相关课程时,校园和其他活动场所有充足的动植物学习资源。

“物体”单元帮助学生了解身边常见的物体,了解这些物体的基本特征。

“科学擂台——贴画大比拼”是本册的STEAM综合课程,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并鼓励学生大胆设计和制作简单的产品。

第一单元我们爱科学

我们爱科学是本学科的起始单元,其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科学课的兴趣,初步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了解科学课是一门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活动体验为手段,以形成科学知识、科学能力、科学态度为目的的非常有趣的学科。

第一课“走进科学”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了解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第二课“我的感官”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自己身边的感官观察世界;

“放大镜”一课则引导学生了解需要借助一些工具延伸和拓展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然后逐渐带领学生走进具体的自然世界和人工世界,包括身边常见的动植物、物体、科技产品等。

单元内容的编排思路是先概括再分述,充分体现以儿童的认知特点为依据的理念。

本单元包括“1、走进科学”“2、我的感官”“3、放大镜”3课,建议安排3课时。

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2、能说出眼、耳、鼻、舌、皮肤等感官的作用。

3、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二、科学探究

1、能提出关于科学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吹纸片的结果进行假设。

3、能利用多种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4、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5、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6、能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科学课学习的内容、用感官观察事物和使用广大镜观察事物等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能与他人分享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STSE)

1、了解伯感官和工具都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帮手。

2、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帮助。

五、对应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科学概念

人体有感知各种环境刺激的器官。

1-2年级:

识别眼、耳、鼻、舌、皮肤等器官。

工具是一种物体的技术。

1-2年级

认识常见工具,了解其功能

使用工具对材料进行简单加工。

描述用肉眼观察和用简单仪器观察的不同。

 

第1课走进科学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科学课学习的内容和方法

二、科学探究

1、能提出关于科学感兴趣的问题

2、能对吹纸片的结果进行假设

3、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4、能与同学讨论、交流自己的发现

三、科学态度

1、能对科学课学习的内容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能与他人分享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视频课件A4纸,剪刀一把,直尺一把。

与本课有关的科学现象、科学实验的图片或视频。

教师可以准备不同领域的资料,如地球宇宙领域,生命领域、物质领域、工程与技术领域等,让学生全方位了解科学。

二、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

A4纸一张,纸片两张,剪刀一把,直尺一把。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

“同学们中,从一年级开始我们要学习一门科学课,我们要一起走进科学”。

“谈到科学,我们会想到什么?

采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充分交流,大胆发言。

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感。

聆听学生发言。

看课本的图片。

让学生自由提问:

花儿为什么有各种颜色?

雨是怎样形成的?

气球为什么会飘在空中?

火车怎样跑得更快?

看课本图片。

让学生明白科学包罗万象,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科学课学习是从发现和提出问题开始的。

二、向两张纸片间吹气

1、情境导入刚才同学们提到学习科学会做各种有趣的实验。

下面就开启我们的科学之旅,一起走进科学的大门,动手研究,体验科学的奥妙与神奇。

2、提出问题:

向两张纸中间吹气会出现什么情况?

3、做出假设。

4、实验验证。

两人一组进行,一人进行实验,一人记录。

变换角色,重复实验。

实验方法指导:

先将两片纸垂直放下,静止。

旁边同学最好不要走动,不要有电风扇等因素干扰。

先观察静止时的纸片状态,然后向纸中间用力吹气,观察纸片变化。

5、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得出纸片会向中间靠拢的结论。

6、表达与交流。

与同学们交流。

简要讲述实验过程。

7、反思与评价。

让学生谈谈实验感受。

三、折纸飞机。

1、作品引领。

老师先出示做好的飞机,激发学生兴趣。

告诉学生我们要作一个纸飞机。

2、掌握方法。

打开活动手册观察纸飞机的折法,然后按照上面的方法折纸飞机。

3、技术实践。

让学生动物折纸飞机。

教师巡视。

4、交流评价。

交流自己成功的经验,反思自己失败的原因。

自我评价,并对他人作出评价。

5、技术改进。

如何飞得远,飞得更高?

教学反思:

 

第2课我的感官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能说出眼、鼻、舌、皮肤的作用。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感官的作用。

三、科学态度

1、能对用感官观察表达出深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与他人分享交流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了解人的感官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帮手。

教学准备

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

水果、盒子、闹钟、黄瓜、铃铛、玩具小熊、皮球等物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先猜谜语。

上边草,下边草,中间一颗黑葡萄,是什么?

东一片,西一片,猜不着,听听看。

2、感觉器官能帮助我们做什么?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苹果

1、制订计划,你想用什么感官观察?

怎么观察?

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老师启发,一看二闻三尝。

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注意安全卫生。

2、搜集证据学生开始利用感官观察。

给足学生观察的时间。

3、处理信息。

4、表达交流。

让小组间交流,全班交流。

5、得出结论:

得出各种感官的作用。

活动二、盒子里有什么?

分组实验,让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

(三)、应用与拓展

1、采用分组讨论,全班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先跟本小组同学说说自己的想法,再全班交流。

2、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适时启发。

3、如何正确使用感觉器官

学生可以从眼、耳、鼻、舌、皮肤各个方面进行交流。

总结:

正确用眼:

时间不要太长,要休息,不要总看近处的物体。

正确用耳:

不要长时间用耳机,打电话时左右耳轮换。

遇到大的声响要捂耳朵。

正确用鼻:

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闻,远离刺激性物体。

正确用舌:

不认识的物体不要随便尝,太热或太冷的东西不要尝。

正确用肤:

不要用手摸太热或太冷的物体。

教学反思:

 

第3课放大镜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使用放大镜的方法。

2、能说出放大镜的用途。

二、科学探究:

1、能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外部形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与同学讨论交流放大镜的用途。

三、科学态度

1、能对放大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工具是我们学习科学的好帮手。

2、了解科学知识和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帮助。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放大镜、带盖的瓶子、装水的烧杯等。

二、教师与学生共同准备

小花、布条、报纸、书、指纹等要观察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个东西吗?

出示放大镜。

激发学生兴趣。

(二)、探究与发现。

1、观察构造。

大家看,你们面前的盘子里都有一个放大镜,大家看一看,它是什么样的?

学生分组观察,然后交流汇报。

教师总结,放大镜由镜片、镜框、镜柄三部分组成。

2、掌握方法

如何使用放大镜呢?

看视频。

然后让学生说,你知道了什么,然后老师再强调。

不可死记。

A、观察物体时,手拿镜柄,使镜面对着要看的物体;自下而上或自上而上慢慢调整镜面与物体的距离,直到看到最大、最清楚的时候为止;拿稳放大镜,仔细观察。

B、让放大镜靠近观察的物体,观察对象不动,人眼和观察对象之间的距离不变,然后在物体和人眼之间来回移动放大镜,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C、放大镜尽量靠近眼睛。

放大镜不动,移动物体,直至图像大而清楚。

D、不要将放大镜放在地上易碎。

不要用手摸镜片,不要接触硬东西。

3、观察物体。

让学生分组看书上的字。

看指纹。

学会使用。

4、交流评价。

你观察了什么物体,你看到了什么?

(三)、应用与拓展。

根据《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4页,按照上面的步骤自制放大镜。

教学反思:

 

第二单元植物

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生活中常见植物的特征。

3、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二、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用多种感官和放大镜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和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植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对应科学课程标准的主要科学概念。

地球上存在不同的植物,不同的植物具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同一种植物也存在个体差异。

第4课身边的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周围常见植物的名称。

2、能说出草、树等都是植物。

二、科学探究

1、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常见花草树木的外部形态及用途表现出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植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植物与人类的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师准备

1、教师要提前进行实地考察,选择校园内植物茂盛的场地,以便让学生进行活动观察。

2、除了课本以外的相关植物图片与视频。

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教师出示校园情境园。

这是我们的校园的一角,大家仔细观察,看看你都发现了哪些植物?

“校园里还有哪些植物呢?

我们一起去找找吧!

”带领学生走进校园,去寻找。

二、探究与发现

1、制订计划。

老师引领,我们去哪里寻找呢,需要带些什么呢,怎样观察呢?

小组成员怎么分工呢,注意什么呢?

大家一起商量。

准备好活动手册,四人一组进行活动,活动方式是用感官或工具观察。

观察时要注意安全。

不了解的植物不要用手摸,以免划伤自己,更不要随便尝。

要爱护植物,不拔起植物,不采摘植物,不伤害植物。

观察中要记住自己找到的植物名称。

2、搜集证据。

活动发现什么问题,可以记下来,

3、处理信息,科学活动手册第六页给出了记录表格,植物的名称可以写字,也可以贴画,贴照片。

然后打对勾。

4、表达与交流。

观察活动结束后,全班汇报交流和研讨活动。

5、得出结论。

我们身边有许多植物,草、树等都是植物。

6、反思评价。

大家说一说,你表现怎么样,也可以说一说别的同学怎么样。

三、应用与拓展

同学们,我们身边有这么多的植物,那植物与我们的生活有哪些联系呢?

大家先交流一下,然后全班交流。

然后记录到活动手册中。

教学反思:

第5课认识植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能说出周围常见的植物的特征。

二、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用多种感官观察植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植物外部形态表现出深厚的探索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常见植物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和他人分享自己对常见植物的理解,具有很好的合作意识。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仙人掌、白萝卜、松枝、荷花、向日葵,银杏叶,牵牛花,水稻,洋葱、橘子,葱,芹菜、月季。

二、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教师出示教材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是否认识这些植物,然后直接引入问题“这些植物有什么特点?

2、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些什么,大家快看?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观察这些植物的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活动一、观察植物的颜色和形状

我们先来观察植物的叶子、花的颜色和形状。

把观察到的特点记录在活动手册第七页。

观察完全班交流。

活动二、闻气味辨植物。

游戏规则:

蒙上眼睛,只能用鼻子闻,不能用手拿,其他同学不能提示。

小组活动,其中三个成员用手帮着拿植物,一名同学用鼻子闻,组内成员轮流进行活动。

三、应用与拓展

1、出示不同实物。

2、分组讨论,全班交流。

比较花生、葡萄、国槐的不同特征。

老师适时提示。

教学反思:

 

第6课观察蒲公英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能简单描述蒲公英的外部主要特征。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蒲公英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认真观察蒲公英,且表现出深厚的探究兴趣。

2、能实事求是,客观描述对蒲公英的观察和发现。

3、交流过程中愿意倾听他人的见解,愿意分享自己的想法。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植物、利用植物的时候,一定要爱护植物,保护植物资源的繁盛。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放大镜、蒲公英。

(本校可以观察月季花)

二、、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上课前咱们先来猜一个谜语,学生猜出是蒲公英,那蒲公英有什么特点呢?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探究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交流你见过蒲公英,蒲公英有什么特点?

同学们说这么多到底对不对,我们一起来观察吧

2、制订计划。

我们要做哪些准备?

如何进行观察?

观察时要注意什么?

小组如何分工。

3、搜集证据。

从花、叶、种子等特征明显的方面去观察。

4、处理信息。

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8页表格中。

5、表达交流。

小组交流,全班汇报,老师引导。

6、得出结论:

蒲公英的花是黄色的,种子上有白色冠毛结成的绒球;它有绿色的叶,它一般生长在田野里,草地上。

7、反思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反思,今天我的表现怎么样。

三、应用与拓展。

看课件,做练习。

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动物

单元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常见动物的名称。

2、能说出动物的某些共同特征。

3、能举例说出动物可以通过眼、耳、鼻等感觉器官感知环境。

二、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利用多种感官和放大镜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

4、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5、能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动物的观察表现出深厚的探究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植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的繁盛,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第7课身边的动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能说出周围常见的动物的名称。

二、科学探究

1、能在对具体现象与事物的观察中提出感兴趣的问题。

2、能初步感知科学探究需要制订计划。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单元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动物的观察表现出深厚的兴趣。

2、能如实描述观察到的动物。

3、能从多个角度认识动物与人类的密切关系。

4、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学习。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的繁盛,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教学视频

二、学生准备:

放大镜、《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观看视频,提醒仔细看,同学们,你看到了什么动物。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一下动物。

二、探究与发现

1、制订计划我们怎样研究,都要准备什么东西呀,我们要注意什么呀,小组内的小朋友怎么分工呀。

2、搜集证据。

看谁找得动物最多。

可以画下来,或是让老师拍下来。

3、处理信息。

记录到《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0页上。

4、表达与交流。

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交流,可以文字,可以画图片,可以手机拍照。

5、反思评价。

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三、应用与拓展

1、动物与我们生活有哪些联系呢?

交流讨论,记录在手册第10页的方框内。

2、画出你感兴趣的动物。

教学反思:

 

第8课认识动物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能说出动物都需要食物,能动物、会呼吸。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观察动物的特征。

2、能简单归纳出动物的某些特征。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观察动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描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信息,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与本课有关的图片视频。

二、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笔。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通过观察寻找到了一些常见的小动物,今天老师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小动物,你们认识它们吗?

看视频。

让学生观察它们是什么动物,复习旧知识,为新知识的学习打下好基础。

2、比较这些动物有什么不同。

3、他们有这么多不同,又有哪些相同之处?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探究动物有什么共同特点。

二、探究与发现

1、课前观察。

课前布置任务,观察家中小动物。

2、课堂观察。

看视频。

3、获取信息。

4、分析信息:

汇报看视频结果,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

5、得出结论。

动物需要食物,能动物,会呼吸。

6、交流评价。

你在活动中表现怎么样?

其他同学呢?

三、应用与拓展。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都需要食物,它们吃的食物一样吗/

2、全班讨论,分组讨论。

3、鼓励学生发展思维。

兔子以植物为食物,鸭子植物和动物都吃。

鲨鱼以动物为食物,你也试着说说。

教学反思:

 

第9课观察金鱼

教学目标:

一、科学知识

1、能说出金鱼的特征:

需要食物、会呼吸、能运动。

2、能说出金鱼是怎样吃食、呼吸和运动的。

二、科学探究

1、能利用感官或借助工具观察金鱼的特征。

2、能用语言描述观察的结果。

3、能简要讲述探究过程与结论,并与同学讨论与交流。

4、能对本课的学习进行反思与评价。

三、科学态度

1、能对金鱼的观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能如实地讲述观察到的现象。

3、愿意倾听、分享他人的信息,乐于表达并讲述自己的观点。

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

1、了解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2、在认识动物、利用动物资源时,一定要爱护动物,保护动物资源,让动物与人类和谐相处。

教学准备:

一、教师准备:

看视频,鱼缸、金鱼。

二、学生准备:

《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情境与问题

同学们,你们看老师这节课给你们带来了哪位动物朋友?

看鱼缸中的金鱼。

你们喜欢他们吗?

它们有什么特点?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观察金鱼吧。

二、探究与发现。

1、作出假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动物需要食物,能运动、会呼吸,你觉得金鱼有这方面的特点吗?

”思考

2、制订计划。

你需要观察什么?

怎么观察,需要准备什么材料?

3、搜集证据。

学生观察金鱼,找出证据。

喂鱼,不要多喂。

看视频。

金鱼会呼吸。

观察时要保持安静,不要打扰金鱼。

4、处理信息。

把观察到的金鱼特点及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

画一画,只要像就给予肯定。

5、表达交流。

你是怎么做的?

你观察到什么,你认为金鱼需要食物吗?

能运动吗?

会呼吸吗?

6、得出结论:

金鱼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