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8680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docx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

押礼先生交礼时的讲话 

娶亲请押礼先生,这是一种民俗传承。

在黄果树大瀑布的故乡---黔中安顺,如今,这一民俗依然得到普遍承继。

这正应了那句老话:

“衣食足,礼遇兴”。

凡男方迎娶女方,除了要请懂甲子的先生推算良辰吉日外,一般情况下都需按六、八等成双成对的吉利数(男女都必须是双数),请人到女方家,欢天喜地举行迎娶仪式。

迎亲队伍中主要角色,那就是押礼先生。

押礼先生分主礼、副主礼二人。

正常情况下,到了女方家,从开门、摆礼、燃蜡、点香、燃纸、敬酒、鸣炮、厨礼交割等仪的各环节均以主礼人与女方所请先生共同完成。

如主礼想不到处,副主礼应补上。

主礼遇上被为难之事,副主礼应积极配合解难。

押礼先生的职责:

一是要询问了解双方商量情况;二是要在起身前检查礼物备办情况;三是要善于打听对方风俗,以便入乡随俗;四是态度谦和,不卑不亢,同时机灵敏锐,善于应变。

也就是要求押礼先生要口齿伶俐,应对自如。

 

一、规矩

现在迎亲,讲究花车。

用鲜花装扮好的花车,在迎亲车队中要显得高贵、整洁、大方。

车辆数也必须符合六、八、十、十二等吉利数。

迎亲队伍到达目的地后,在进娘家院子之前,主礼人要按香、蜡、纸、炮,吃、喝、穿、戴、用,鸡、鸭随后的顺序安排人员抬礼,依次前往时女方家院中。

看到迎亲队伍的到来,为了“闹亲”,女方家一般都会抢先把大门、耳门都关好。

要求交“钥匙”(开门红包)叫门,一般由准女婿站在女方的角度,从女方家最长一辈一直喊到最小一辈,叔伯姑舅,三亲六戚都要喊周到。

这叫改口。

在叫门的过程中,“押礼”先生一般都要配之以抑扬顿挫的四句,以哄托喜庆气氛。

说四句时,要求既押韵、顺口,吉利、喜庆。

最好能声音洪亮、吐字圆润、节奏明快。

如能取眼前之景,随口吟唱,气氛会显得更加自然而热烈。

倘若在举行仪式的各个环节,对方有“高人”想以“四句”争雄的话,主礼人应从以和为贵的大局出发,以礼待人,灵活而有策略地加以应对。

这是对娘家人的尊重,也是体现婆家人的智慧与修养。

如果“押礼”先生不懂得以上礼仪及技巧,一般会被人小看,有损迎亲队伍形象。

曾经有这么一幕:

安顺土地坡村的人家,到普定补郎乡大田村接亲,男方家请了两位从师大毕业、从教多年的某大学中文系老师作为“押礼”先生迎亲。

娘家人算是好说话的。

先安排对方吃了饭,再安排举行仪式。

两位先生站在“家神菩萨”面前久久发呆,显得很尴尬。

时间拖长了,娘家寨中一位年过花甲古稀的老者站出来,客客气气地对两位“押礼”的先生说:

“你们两位先生,我提出一个问题,你们能答出来的话,今晚上的事情我帮你们圆台(主持);如果答不出来,那我也就没有办法了”!

两位先生像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似的,相互看了看后回道:

“您老讲,看是哪样问题?

”老人慢条斯理地说:

“请问你们两位先生,山药和洋芋一路(同时)种下去,哪样先生?

”这是一个二难选题,无论选择什么,都是骂自己的。

在当地,山药和洋芋,是傻子、蠢猪的代名词。

这一问,两位先生面面相觑,一下子傻了眼。

看到这种场面,在场的父亲问我:

“你经常帮人接亲,你遇上这种情况,咋办?

我想了想说:

“这简单。

哪个都不出这个头,就这老者出头。

可以这样回答:

‘爱出头的先生’、‘喜欢抛头露面的先生’,或者‘老的先生’等”都行。

这样的回答,一是避开二难选择的圈套;二是巧妙地回答了对方;三是暗骂了对方!

”父亲想了想,点了点头:

“你还真想得出!

可以说,押礼先生不但要以谦和的心态,搜集了解各地民风民俗,以便应对。

同时要机智灵活,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才能比较圆满地完成“任务”。

二、叫门

在整个迎亲过程中,“押礼”先生的机智灵活主要由“四句”体现。

一般来说,“四句”是文明礼遇、聪明智慧的象征,在一定意义上也体现迎亲队伍的素质形象。

从开门四句来讲,比较通俗、常用的有:

我们今天来迎亲,门内门外喜气盈;

快门大门喜相迎,金银财宝滚进门。

 

迎亲队伍到门前,喜气洋洋笑开颜,

快快开门来相迎,荣华富贵万万年。

黔中人在“四句”上,除了传承,亦有创新。

现选几个新编开门“四句”以飨读者:

花开有主福双至,门开有喜禄位升;

良辰吉日迎亲时,大门一开万事兴。

 

        迎亲队伍像太阳,一路欢笑喜洋洋,

快迎我们进福堂,从此亲家两辉煌。

 

         要个红包当钥匙,得了钥匙快门开。

         开门广结好人缘,春风得意在眼前;

 

         迎亲队伍像条龙,香蜡纸烛在前头;

          大门一开喜重重,供奉神灵降福禄。

有些地方,在未叫开门之前,礼物不准落地。

这就要看“押礼先生”配合新郎的功夫了。

三、摆礼

把门叫开后,将礼物依次抬进女方家堂屋(或客厅)里,等待娘家安排好后,会有人来请“押礼先生”上堂举行仪式。

如果“押礼”先生主动履行仪式,会被女方家视为无礼行为,会受到指责、非难。

用农村人的话来讲,这种行为就叫“冲大尾巴草鸡”(自以为是的意思)!

只要不违背常规,“押礼先生”先通过关系,认识娘家人,多敬两转烟;或找准对象,多说几句请教的、暖心的话,娘家人会告诉你如何行事。

并在恰当的时候,安排其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或有文化的人站在堂屋(或客厅)菩萨(或“神”字)左侧相陪,仪式从摆礼开始,也就是把两张或三张、四张桌子拼合在堂屋菩萨前,把男方家拿去的礼物,依次摆上。

摆礼时,四句多由娘家陪同敬神的先生开始。

一般年长者多会以这样的四句开口:

一张桌子四只角,摆着穿戴与吃喝;

自从今晚摆过后,平安健康百年合。

 

堂前摆礼有次序,XX联姻天注定;

自从今晚把礼敬,家业兴旺万事顺。

 

一个包箩四角方,装来吃喝与衣妆

自从今晚把神敬,富贵荣华两相当。

现在的黔中,有人常把这样的“四句”融入一定的时代内容与气息,笔者搜集、整理了这样几个四句:

吃喝穿戴摆满桌,兴家立业有把握:

天地神明笑呵呵,良缘结就幸福多。

 

 

堂前摆了两张桌,礼信丰富不用说,

某某联姻从此后,安康快乐共白头。

(注:

“某某”为男女双方姓氏,可根据情况而定)。

        神前摆礼真分明,香蜡纸火喜气盈;

          吃喝穿戴样样有,荣华富贵有基础。

 

      一张桌子四只角,福禄寿喜全摆着;

      有情之人如百合,白头偕老共快乐。

 

      婆家拿来红礼信,摆在娘家神堂内;

      诚心诚意把神敬,良缘结就两富贵。

 

四、点礼

过了摆礼环节这后,有的还要求将礼物一一点交女方家。

一般情况下,多按如下顺序点交。

    点礼:

香蜡纸炮喜敬神,吃喝穿戴摆整齐:

一方(猪腿)一肘(软肋肉一条)请看清,招待亲戚与贵宾;粑粑大小有两堆,圆圆满满来迎亲,大的共有16个,小的多得数不清;大红苹果三十六,又红又甜多幸福;爽口面条十六斤,顺顺利利皆欢心;糖果一盘共八斤,发财发富须同心;好酒八瓶请看真,敬了神灵敬众亲。

衣裤鞋袜共两套,称心如意很不错;耳环项链与戒指,都是上等足金货;梳妆用品都备全,美化人生共百年。

还有鸡鸭笼中对,亲家两兴同富贵。

礼品样样都点到,喜神福神齐祝贺。

    如果是在黔中东北、北部山区“青族”寨子,旧俗也有其独特有味之处。

按旧俗,进门后要说的首先是:

     X氏高堂,祖德兴旺,

    一不择取,举手拜见;

                                 

     亲家门中,祖德宗公,

     一不择取,举手拜见;

                                               

    亲太亲公;叔伯弟兄。

    一不择取,举手拜见;

 

     亲家门中,上邻下舍,

     一不择取,举手拜见。

    

亲家门中,姐妹弟兄,

      一不择取,举手拜见。

完成这一礼仪之后,敬神事宜由娘家人请先生安排举行。

 

五、燃蜡

紧接着是燃蜡、点香、烧纸。

每一个步骤,同样需要配之以吉利喜庆的四句,以示恭贺。

旧俗中燃蜡常用的四句有固定的格式:

一对红烛婆家拿,拿到娘家神前插;

自从今晚插过后,荣华富贵两家发。

 

婆家拿来蜡一对,拿到娘家把神敬;

自从良辰敬过后,家业兴旺两辉映。

 

一对红烛亮真真,婆家拿来敬神灵;

娘家神前把神敬,兴旺发达两家人。

 

         红烛一对明又亮,婆婆家拿来插在娘家神龛上;

良辰吉日放光芒,良缘结就幸福生活地久天长。

黔中迎亲仪式上的四句,在有所继承的基础上,也有所创新:

燃烛:

       红蜡一对亮满堂,满堂辉煌两吉祥,

      XX联姻好风光,携手同心创辉煌。

 

一对蜡烛高高照,良缘成就共欢笑;

携手前程共创造,父母跟前常尽孝。

 

一对红烛照满堂,里里外外喜洋洋;

天地神灵好心肠,成就姻缘幸福长。

 

大红蜡烛亮晶晶,照得满堂喜盈盈;

良缘结就在良辰,兴旺发达两家人。

 

大红蜡烛园又园,点上红蜡插神前;

良辰吉日结良缘,良缘结就到百年。

 

一对大蜡红彤彤,神前点亮满堂红;

良缘结就志气同,从此携手共白头。

 

敬了上坛敬下坛,下坛土地听我言:

红烛一对一样圆,良缘结就情绵绵。

六、点香

点香这一环节,按古老常规的四句如下:

堂前烧香来敬神,好事成双在良辰;

良缘结就两相敬,白头偕老万事顺。

 

一把高香婆家拿,拿到娘家神前插;

自从今晚来敬神,子孙高中北京城。

 

黔中安顺中青年一代,在迎亲点香环节,也新编了不少四句:

点上香火敬神灵,神灵降福两家人;

成就一段好姻缘,幸福生活永绵延。

 

香火旺盛讲礼让,四季如春财源广;

把香点在神龛上,礼义人家香火旺;

 

敬神点香诚为上,祈求神灵降吉祥;

婚姻成就幸福长,同心同德奔小康!

 

香烟满堂弥漫,姻缘地久天长。

缕缕香烟不断,人人喜气洋洋;

 

六、烧纸

烧纸的四句,在改革开放以前,一般多是这样:

纸钱本是竹木造,竹木原是深山生;

今晚烧化敬神灵,从此幸福两家人。

 

一沓纸钱手中拿,手中拿来敬菩萨;

自从今晚敬过后,从此人财两家发。

现在的黔中人,在点香这一环节的四句也有所创新:

纸钱敬化在神前,良缘缔结心相连;

携手同创好姻缘,欢度人生共百年。

 

婆家拿来一沓钱,烧化娘家神堂前;

良辰成就好姻缘,共创辉煌共百年。

 

纸钱一沓奉神前,诚心礼敬天可鉴;

良缘结就两辉煌,同心同德永相伴。

 

纸钱本是一片心,一片诚心来祈祷:

心心相印两无猜,幸福美满同偕老。

七、敬酒

把纸烧了之后,还需敬酒。

敬酒环节也要说“四句”。

XX联姻在良辰,开瓶好酒来敬神,

敬得福禄满门庭,和和美美两家人。

 

喜酒一杯把神敬,良缘结就万事顺;

一杯喜酒敬神灵,神灵降福满门庭。

 

好酒需要粮食烤,良缘一生两情牵;

酒敬神灵福禄高,人有精神前程好。

八、敬神

在黔中安顺有的地方,在敬酒环节,有唱 “敬神”歌风俗。

且别有意味。

古老的“敬神”歌有讲究的是要按天地君亲师、山神土地、福禄寿喜和合的顺序歌之。

共十二句,取月月红之意,以示圆满。

敬神歌也有人遵从押韵、顺口、吉祥、喜庆规则,编排出了新歌。

在新的“敬神”歌中,将“君”变为“党中央、国务院”,并融入了一些时代内容与气息。

敬神时,先找两个杯子(碗),双方“先生”各打开一瓶酒,开酒需有四句(三个“四句”):

     1、把酒来敬天,紫微高照永平安;

     2、把酒来敬地,五谷丰登万民喜;

     3、把酒来敬国,科学发展享太平;

     4、敬了X某氏门中列代祖宗,文武壮元出在子孙中,做了文官安天下,做了武官保太平。

     5、把酒来敬双亲,良缘结就后,永不忘高堂父母养育恩;

     6、师长如父母,诚敬师长酒一杯,文才武略,前程似锦;

     7、举一杯酒敬各路神仙,良缘结就,健康快乐,天长地久;

     8、敬了下坛土地,丰衣足食,幸福安康,无忧无虑;

     9、满酒一杯,敬了牛马二王,喂牛年如象,喂马马成龙。

     10、敬了二位把门大将军,保得福地生黄金,保得安宁满庭春;

     11、再敬亲戚朋友,左右邻居,热情帮衬,真诚相谢;

     12、还要敬有情人,尊老爱幼,相伴相亲,和谐富贵生。

在唱“敬神歌”时,双方先生每说一句,各朝一个杯子或碗里倒一次酒,边倒边唱“敬神”歌。

这里,我们不妨纵向地对比,看看普定城关人的“敬神”歌:

旧式敬神歌:

一敬酒,一敬上天覆盖恩;

二敬酒,二敬大地五谷情;

三敬酒,三敬君王恩赐深;

四敬酒,四敬高堂父母情;

五敬酒,五敬师道礼传承;

     六敬酒,六敬山神土地保平安;

七敬酒,七敬福神把福降;

八敬酒,八敬禄神禄位升;

九敬酒,九敬寿神八百春;

十敬酒,十敬喜神喜重重;

              十一敬酒,第十一杯酒敬和神,和睦幸福共一生;

           十二敬酒,第十二杯敬合神,合心合意满斗金。

旧式的“敬神”歌,内容上有一定的顺序,基本上可说是通俗易记。

新式的“敬神”歌有的在继承了这一特点的基础上,更换了相应内容。

新式“敬神”歌:

一敬苍天,阳光雨露福满天;

二敬大地,五谷丰登在人间;

三敬党中央,惠民政策像阳光;

再敬国务院,带领人民奔小康;

四敬高堂父母,教女有方,品行端庄;

五敬师长,传道授业不图报偿;

六敬山神土地,八方平安,四方大利;

七敬福神,良缘结就,金银满库;

八敬禄神,XX联姻,禄位高升。

九敬寿神,百年长寿两家人;

十敬喜神,携手创业喜气迎,子孙高考能进北京城;

第十一杯酒,敬和合二神,和睦相处图发展,同心同德创辉煌;

第十二杯酒,敬你我他,好日子还要靠大家。

                       十、敬厨

在黔中,有的乡镇要先举行仪式,再安排上菜上酒,招待迎亲人员。

而有的地方,大多都是先安排迎亲人员吃饭,再举行仪式。

但是,迎亲队伍要想吃饭,还需拿个厨子“封封”(红包,一般为168、268或188、288等)给主厨之师傅,以表示对厨师辛勤劳作的慰问。

要不,有的人家,菜端上来,用碗盖着,揭开一看便知,都是生的。

想吃饭,“押礼”先生就要主动出场,巧配之以四句之歌,以阐明迎亲人的敬意、想法、要求等。

笔者对“求厨”四句搜集整理的主要有以下几首:

迎亲队伍很辛苦,肚子饿得叽叽咕;

师傅快把菜来做,以免饿得肚子痛。

 

小小红包表敬意,尝尝师傅好手艺。

厨房师傅巧烹饪,挥汗如雨令人敬。

 

蒸炒炸煨煮,香气透肺腑;

接亲很辛苦,请上菜与酒。

 

迎亲队伍闻菜香,要请师傅快安排。

厨师先生听我言,人逢喜事胜过年;

十一、辞礼

吃过饭以后,除了安排司机休息外,大多都是打牌、打麻将等时间。

一般都要等过了二十四点后,迎亲队伍才能接起新娘起身告辞,以示前程越走越亮。

“寅时不放光,卯时亮堂堂”。

在很多农村,都要选在卯时发亲。

黔中卯时,“天河”渐开,正是越走越亮的时候。

娘家发亲时,得有有辞行歌。

辞行歌也有它的讲究,我们不妨根据整理,看一看以下几首,体会一下它讲究在哪点?

一对蜡烛亮晶晶,迎亲队伍要起身;

娘家亲人请放心,有情人幸福一生。

 

良辰吉日平安路,春风相伴贵人归;

贵人归去良缘就,良缘结成幸福路。

 

好女喜嫁有情郎,好男喜迎贤慧女;

良缘结就两家亲,不忘孝敬养育恩。

 

两情相悦心相印,此生幸福天注定。

说声再见道声别,平安归去万事吉;

 

     再见吧,娘家人,姑娘此去做好当家理财人;

     理得家财千万贯,也不忘报答父母养育恩情。

从娘家起身时,迎亲人需将娘家“回礼”与嫁妆一一送上车。

根据实情况,“新娘”需同非兄弟背或牵上花车(需女方兄、弟发一红包)。

在迎亲转回的路上,车队中以花车四为首,车辆相隔一定距离,并打开闪闪灼灼的应急灯,一路排列而行。

让应急灯的闪灼,这是告诉人们,要照应大红喜事一路平安顺利,以成就自己积德的愿望。

旧时,有名位的人家,需要父辈中选一人在轿前,左手提秤,右手拿火,以勾销仇家用白布、白线设置的“拦路气煞”。

这一风俗有的地方还在传承中。

但大多已演变成打开应急灯这一现代形式。

十二、解难

(一)

现代迎亲礼仪,多数都是婚姻双方年轻人与父母商量妥当了的,一般都是按礼仪程序走。

但在实际生活中,有时也不尽然。

如果遇上娘家人出难题的话,“押礼”先生就必须有随机应变的能力。

在黔中普定县的城关镇后街有一家,男方家在去的礼物上忘记了她家“花营菩萨”,少带了一对蜡烛,于是就为此而争吵起来。

这时候,“押礼”先生略思片刻,来了个四句:

花营菩萨大气量,不把小事放心上;

天生一副好心肠,定叫良缘幸福长。

这个四句一出,争吵之围迎然而解。

还有一家,看着自家女儿已怀身大肚、被逼着结婚的情况,女方父母很生气,于是在敬“菩萨”时,其父说“押礼”先生不懂他们的风俗,为什么“敬神”歌中敬天敬地要在堂屋内?

“押礼”先生灵机一动,回答道:

天地写在神龛上,敬神就是敬天地;

包容万象真天地,纵有小过不怪罪!

但女方父亲还是蛮横不讲理地说:

“反正我不管,敬天敬地,要抬头看到天,低头看到地嘛!

” “押礼”先生深知其怨,但还是没有让步:

  亲家年长德行好,恭清帮忙寿延高;

  敬天敬得人安康,敬地敬得粮满仓。

押礼先生接着说:

“干脆这样,你年长得多,你来帮敬,你来敬,更显得对天对地敬重些。

而且,作为老人,你比我们懂得多,你看一下,天的嘴在哪点,地的嘴在哪点?

直接抬去凑到他们的嘴边。

”这话让人要笑不是,要气不是。

在亲戚的劝导下停止了争论。

“押礼”先生争足了面子。

(二)

在迎亲时,到了娘家,有的少拿一双袜子也要争一下,这时的“押礼”先生就说:

计划生育政策好,一对娃子不嫌少;

相亲相爱无争吵,幸福前途无限好。

于是,大家一笑了之,皆大欢喜。

(三)

在迎亲过程中,有的娘家人借举行仪式各环节斗四句,图热闹好玩。

这个时候,总有一方要主动让步,借台阶而下。

有一次,“押礼”先生斗不赢主人家请的先生,因为都是年轻人,于是认输道:

娘家先生四句多,说得我们吃不消;

甘为先生做学徒,又不先生不肯教。

听了这样的四句,对方先生一般不会再为难,并且用四句找台附上下:

娘家堂上春风吹,贺喜四句为闹亲;

你来我往情意深,喜庆满门家业兴。

迎亲的押礼先生,因为年青好酒,四句说不过娘家先生,便想在酒场上争赢抵平。

因此挑战式地说道:

一张桌子四只角,

闲言乱语莫要说;

客们本是来吃酒,

划拳桌上不知哪个着(不知哪方先喝醉之意)!

接着又补充道:

“说四句依这边的规矩,划拳就要依我们那边的规矩了。

我们选出六人,你们也选出六人来对划,凡参加划拳的人都要先喝上一碗酒,允许换人,但来换的人也要喝上一碗再坐下来。

”最后,接亲的划拳喝酒得了赢家,两相扯平,挽回面子。

十三、对酒当歌

在某些地方,押礼先生按一方风俗履行仪式后,会以四句的形式劝押礼先生的大碗酒,这个时候如不及时“反攻”,会被灌醉的。

笔者作为押礼先生,曾遇上这样的场合。

最后的敬酒(敬神)四句刚说住嘴,娘家先生就抛来观酒四句:

押礼先生远方来,一路辛苦无招待;

先生请端酒一碗,一口喝完是好汉。

由于对方先生年长,因此我端起碗来回敬道:

老幼尊卑有次序,让我来把先生敬:

先生喝了这碗酒,万代福寿定拥有!

我担心老先生会说四句推辞,因此继续用四句鼓动:

先生喝酒似关公,英雄气慨贯长空;

大碗喝酒是英雄,一口喝完不老松!

我估计对方也就这碗酒(近三两)的量,并且在说四句上不愿喝认输,因为又改变策略,再劝道:

先生千万莫推辞,劳烦先生领我意:

先生喝了这碗酒,我喝一碗来陪罪!

就这样,我另倒了一碗酒,笑看着老先生将那碗酒喝完后,我也端起酒碗,一饮而尽。

掌声吆喝声响起一片,将迎亲礼仪气氛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