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8500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24.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

《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香蕉病害的防治.docx

香蕉病害的防治

香蕉束顶病

2009-08-1916:

31:

16来源:

大地农药网

香蕉束顶病,是香蕉的毁灭性病害。

该病在台湾、广东、广西、福建和云南等省、自治区普遍蔓延。

云南省田间的病株率一般在5%~10%,部分发病严重的蕉园达20%~40%。

感病植株矮缩,不开花结蕾;在现蕾期感病的植株,果少而小,没有商品价值。

症状

该病的主要症状,是植株矮化,新生叶一叶比一叶窄、短、硬、直,病叶质脆且成束状,叶脉上有断续、长短不一的浓绿色或黑色条纹。

病株分蘖、丛生。

根头变为红紫色,根系腐烂或变为紫色,难发新根。

病株常不抽蕾开花。

若在抽蕾期发病,可结实,但果实少而小,而且味淡。

无经济价值。

病原

该病病原为香蕉束顶病毒(Bananabunchytopvirus)。

属黄矮病毒组。

该组病毒粒体为球状。

病毒主要借带病吸芽和香蕉交脉蚜传播,汁液持毒能力达13天。

该病毒为半持久性。

机械摩擦、土壤接触均不能传毒。

发病规律

香蕉新植区的初侵染源来自带毒种苗,老蕉区来自病株及其吸芽。

该病远距离传播主要靠带毒吸芽实现,近距离传播靠香蕉交脉蚜实现。

因此,发病高峰期和媒介昆虫的发生规律有密切关系。

在广西蕉园,10月份交脉蚜的种群数量逐渐回升,到翌年3~6月份达到高峰,4~5月份则为束顶病的发生高峰期。

该病的潜育期为1—3个月。

除香蕉之外,交脉蚜的寄主还有芋头、姜花、蕉麻和蛇尾蕉属的植物。

在现有的香蕉栽培品种中,目前还未见抗病品种。

防治方法

  

①加强对香蕉种苗及组培苗的检疫。

田间选取的组培吸芽,应严格遵守检疫程序。

第一代组培苗要送交有关部门进行生物和血清测定,确定不带毒之后才准繁殖。

带毒苗则应及时销毁。

  

②苗圃应设置在方圆2—3千米内无蕉园的地方,以防带毒蚜虫传病,必要时可在苗圃四周加设60目的防虫网。

保证组培苗假植期不带病。

  

③重病区全部改种无病毒组培苗是根治本病的最好方法。

零星发病的蕉园,应定期检查并尽快挖除病株,开穴暴晒半个月后再行补种无病毒组培苗。

  

  

④云南省西双版纳蕉蚜盛发期是2~6月份其它地区为3~5月份,病害的流行期则是3—7月份。

有效药剂有:

2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天猛乳油3000~5000倍、44%专蛀乳油1000-1500倍、16%虫线清乳油1000倍。

于每年的2~5月份每隔7~10天进行一次叶面喷施。

 

 

香蕉炭疽病

2009-08-1916:

32:

22来源:

大地农药网

香蕉炭疽病(Calletotrichummusae)又称黑腐病,熟果腐烂病,各蕉区均有发生,主要为害果实,贮运期间发病最为严重,损失很大。

  

病原与症状本病属真菌性病害,由香蕉刺盘孢菌引起。

病菌在病蕉树上越冬,借风雨或昆虫传播,贮运果实则主要通过互相接触传播。

果实被侵染后,在成熟果实的果柄和表皮上出现褐色圆形小斑点,然后逐渐扩展并相互连结成不规则形的大斑点,2~3天内整个果实变黑腐烂,病部上着生许多粉红色粘状物。

未成熟的果实其病斑明显凹陷。

外缘呈水渍状,中部常纵裂,露出果肉。

果柄和果轴上的病斑为不规则形,严重时变黑干缩或腐烂,表面着生许多红色小点,即病原物。

  

发病条件病菌在田间青果期就可侵染,但是以附着孢侵入并以休眠状态潜伏于青果上,待果实成熟采收后才表现症状。

所以,果实成熟度越高,病害发生越严重。

在各蕉类中,香蕉发病最重,大蕉次之,西贡蕉最轻,排水不良、多雨雾的蕉园也较易受害。

  

防治方法①农业防治:

开好排水沟,以免积水;晴天采收,轻拿轻放;控制好采收成熟度,在当地销售的宜九成熟时采收,远销的宜7~8成熟时采收。

②药剂防治:

田间蕉株可用50%多菌灵1000倍稀释液或70%甲基托布津1500倍稀释液喷洒,从果实膨大中期起,每两周喷1次,共2~3次。

贮运果实可用25%施保克2×10-4~3.75×10-4稀释液或25%扑海因加45%特克多各5×10-4混合液浸半分钟,晾干后装箱。

 

香蕉黑星病

2009-08-1916:

33:

58来源:

大地农药网

香蕉黑星病,是蕉类常见的病害。

它主要危害叶片和果实。

叶片受害后,早衰凋萎;病果外观差,商品价值低,贮运期易腐烂。

症状特点

危害叶片及蕉果。

叶面近叶脉处密生或大或小的小黑斑,其上散生针头大的小黑粒,手摸粗糙感明显。

蕉果青果期就可受害,其症状与叶片相同,严重时果面密生“雀斑状”黑斑,斑中部组织下陷腐烂,手摸亦质感粗糙。

严重时致叶片枯干,病果外观受损,不耐贮运,产量和果实品级降低。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半知菌亚门香蕉大茎点霉[Macrophomamusae(Cooke)Berl.etVogl.]。

病菌以菌丝体和分孢器在病部和病残体上存活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与再侵接种体,借风雨传播,从伤口或直接侵入致病。

夏秋温暖多湿的天气或园圃环境有利发病,偏施过施氮肥可使病害加重,香蕉类较感病。

防治方法

(1)注意果园卫生,经常清除老叶、病残体集中烧毁。

(2)加强肥水管理,注意清沟排渍,增施磷钾,避免偏施过施氮肥。

(3)及时喷药预防,可在抽蕾后苞片未打开前连续喷药2~3次,视病情和天气隔7~15天1次。

喷果叶为主,药剂可用75%百菌清+7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1∶1)1000倍液,或30%氧氯化铜或70%可杀得600~800倍液,或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

(4)套袋护果,在抽蕾后挂果期用塑料药膜套果(袋口向下),可减轻果病。

 

香蕉花叶心腐病

2009-08-1916:

35:

03来源:

大地农药网

症状特点

属全株性病害。

病株叶片现褪绿黄色条纹,呈典型花叶斑驳状,尤以近顶部1~2片叶最明显,叶脉稍肿凸。

假茎内侧初现黄褐色水渍状小点,后扩大并连合成黑褐色坏死条纹或斑块。

早发病幼株矮缩甚至死亡;成株感病则生长较弱,多不能结果,即使结实也难长成正常蕉果。

病原及发病特点

 

病原为香蕉心腐花叶病毒[bananaheartrotmosaicvirus=cucumbermosaicCucumovirus的一个株系]。

本病的发病特点与香蕉束顶病基本相同。

蕉园内病害近距离传播主要靠棉蚜、玉米蚜和桃蚜等传毒虫媒;远距离传播则借带病吸芽的调运。

病原病毒还可侵染大蕉和葫芦科、茄科作物及多种杂草。

温暖而较干燥有利于蚜虫繁殖活动的年份往往发病较重。

广州地区5、6月间为病害盛见期。

幼株较成株易感病。

蕉园及其附近栽植茄、瓜类作物的园圃较多发病。

防治方法

(1)实施检疫。

严禁从病区调运种苗,新引进的品种亦应暂时隔离网罩防虫种植。

(2)无病区和新区应种组培苗或无病吸芽。

种组培苗的宜早(3月间)勿迟,也不宜秋植;宜选6~8片的大龄苗定植。

(3)清除园内及附近杂草,避免园内及其附近种瓜、茄类作物。

(4)及时喷药杀蚜。

(5)及时毁挖病株(参照本书72页香蕉束顶病)。

 

 

香蕉褐缘灰斑病

2009-08-1916:

35:

59来源:

大地农药网

在几种香蕉叶斑病中,褐缘灰斑病为害最重。

主要为害叶片,叶面受害率20—80%,致使叶片早衰,植株青口十数减少,延迟抽蕾和采收期,产量下降。

   

症状:

叶片初生与叶脉平行的褐色条斑或近梭形的褐色小斑,后扩大为长椭圆形或纺锤形黑褐色大斑,或连合成斑块。

病斑中部褪为灰色加灰白色,边缘仍为黑褐色。

病健部分界明晰。

潮湿时斑面生稀疏的灰色霉状物(分孢梗及分生孢子)。

   

病原:

半知菌亚门芭蕉尾孢菌(真菌)引致。

   

发病条件:

病菌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雨季易流行,蕉园排水不良,植株生长不良、树势衰弱发病重。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耐病性能;合理排灌,及时清除病叶,以降低侵染菌源。

 

(2)药剂防治:

发病前定期喷施42%大生富悬浮剂400倍液,或48%喷克悬浮剂600倍液;对发病初期及时喷施25%敌力脱乳油(25%必扑尔乳油或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

 

 

香蕉镰刀菌枯萎病

2009-08-1916:

37:

17来源:

大地农药网

症状:

叶片变黄,叶柄基部软折,凋萎倒垂,严重时全株枯死,形成枯干倒挂着枯叶片。

纵剖假茎维管束呈褐色条纹,横剖呈褐色斑点或斑块。

病原:

由半知菌亚门菌镰刀菌(真菌)侵染所致。

由真菌侵染所致。

主要侵害维管束。

发病条件:

在我国大陆主要危害粉蕉,而香蕉利大蕉很少受害,台湾省可危害香芽蕉卡文迪许品种。

是我国对外植物检疫对象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

避免病土育苗。

 

(2)加强检疫。

 (3)土壤消毒。

用37%枯萎立克可湿性粉剂或绿邦98可湿性粉剂或20%地菌灵可湿性粉剂与土壤按1:

200比例配制成药土后撒入苗床或定植穴中。

 (4)药剂防治:

发病初期灌根。

发现零星病株时,用53.8%可杀得2000于悬浮剂1000倍液+37%枯萎立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3000倍液+20%地菌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绿邦’98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3%络氨铜悬浮剂500倍液,或71%爱力杀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灌根,每株500-1000毫升,每隔5—7天一次,连续2-3次。

 

 

香蕉冠腐病

2009-08-1916:

38:

13来源:

大地农药网

香蕉冠腐病为香蕉贮运期的常见病害,在我国各香蕉产区均有发生,尤其是在广东,甚为严重。

应当引起重视。

症状香蕉采后在25℃-33℃密封贮藏7-10天,蕉梳切口出现白色棉絮状霉层,造成轴腐,继而向果柄扩展,呈深褐色,病部前缘暗绿色水渍状,;经半个月以上果身开始发病,果皮爆裂,并覆盖有白色菌丝体和镰刀菌分生孢子,蕉肉僵化,不易黄化,摧熟果皮转黄后食之有淀粉味感,丧失原有风味,严重影响果实商品价值。

北运香蕉常发生此病。

病原包括4种镰刀菌串珠镰孢(FusariummoniliformeSheld.)、亚粘团串珠镰孢(F.moniliformevar.subglutinansWr.&Reink.)半裸镰孢(F.semitectumBerk.&Rav.)和双胞镰孢(F.dimerumPenz.)。

这4种镰刀菌,均属伤痍菌。

发生特点病菌主要是从伤口侵入,香蕉去轴分梳以后,切口处留下大面积伤口,成为病原菌的入侵点。

香蕉运输过程中,会造成一定的伤害,加上夏秋季节北运车厢内高温高湿,常导致果实大量腐烂。

聚乙烯袋密封包装虽能延长果实的绿色寿命,但高温、高湿及二氧化碳有小环境极易诱发冠腐病。

雨后采收或采前灌溉的果实也极易发病。

成熟度太高的果实在未到达目的地已黄熟,也常引起北运途中大量烂果。

防治方法

(1)适时采收,选择晴朗的天气采收,采收和贮运过程中减少机械损伤是

预防本病的关键最好用瓦楞箱包装。

(2)采收前不要灌水。

降低果实后期含水量。

贮运过程中减少使用聚乙烯袋

装。

注意贮运库消毒,选用5%福尔马林液喷洒。

保持适当的温湿度,通风透气。

(3)可选用冷藏车运输,可降低冠腐病的发生,冷藏温度一般控制在13-15℃。

常用药剂 福尔马林

 

 

香蕉煤纹病

2009-08-1916:

39:

09来源:

大地农药网

香蕉煤纹病是香蕉叶斑病的一种,分布较广泛,在我国各香蕉产区均有发生,常与香蕉灰纹病并发,严重时影响树体的光合作用,导致减产。

症状 该病多发生于叶面叶缘,初呈短椭圆形褐斑,后病斑逐渐扩大并融合成不规则形斑块,中央灰褐色,斑边外缘淡黄色,斑面有污褐色云纹状轮纹,其上仍可见原来各单个灰白色病斑,潮湿时斑面生暗色霉状物。

有时病菌还为害果实冠部和果把主轴基部弯曲处,病斑初期为黑色,后转变为灰黑色。

其中主轴弯曲处病斑较大,呈椭圆形。

  

病原香蕉煤纹病病原菌称为簇生长蠕孢菌[Helminthosporiumtorulosium(sydow)Ashby]是一种真菌,属于半知菌亚门,丛梗孢目,暗梗孢科,长蠕孢属。

分生孢子梗褐色,单生或2-4根丛生,直立,从寄主气孔或坏死细胞间长出,有分隔。

分生孢子橄榄色。

一般成熟孢子5-8个细胞,生长孢子3一12个横膜,大小35-55×15-16微米,中部较膨大,端部细胞渐小。

发生特点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寄主病部和落到地面上的病叶上存活,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蔓延。

发病严重程度与当地的降雨量、环境密切相关;种植密度过大,偏施氮肥,排水不良的蕉园发病严重;高秆品种的抗病性强。

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加强栽培管理,增施有机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排灌,及时清除病叶,以降低侵染菌源。

加强防虫。

当病害开始发生时,及时剥除下部病叶,防止病害向上部叶片蔓延。

保持果园为生。

  

(2)化学防治发病初期及时喷施25%敌力脱乳油1500倍液。

每隔15天一次,连续喷2-3次。

常用药剂敌力脱

 

 

香蕉灰斑病

2009-08-1916:

39:

59来源:

大地农药网

香蕉灰斑病为香蕉叶斑病之一种,主要为害叶片,由新月弯孢菌引起。

病菌分生孢子梗暗褐色,单枝或分枝,顶端多屈曲,大小为54-134微米×3-5微米。

分生孢子长在孢子梗顶端处,轮状排列似花朵,孢子椭圆形,淡褐色,横隔膜3个,弯曲明显,从基部向上数第三个细胞特大,颜色也特别深,大小为16-25微米×8-14微米,平均为19.3微米×8.6微米。

病菌多由叶面侵入,病斑呈灰色块状,斑边褐色,但也有少数由叶缘侵入,病斑呈椭圆形,暗灰色。

然后向叶片主脉方向扩展,病斑变成大长块形,淡灰以,斑边暗褐色,外缘淡黄色,最后病斑两面都着生小黑点状霉状物,即病原物。

防治方法

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增强抗病能力,注意排水。

发现病叶及时剪除,防止蔓延。

发病初期,可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25%丙环唑乳油1500倍液、25%咪鲜胺乳油15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间隔10天喷施1次,连喷2~3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