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5517807 上传时间:2022-12-1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1.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docx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

四年级下期数学第一单元教案及反思

教案日期:

xx-2-2612:

00:

56阅读:

评论:

字号:

大大中中小小

第一单元小数的认识和加减法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页第6页的“小数的意义”。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体会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数。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进制分数的关系,并能进行互化。

教学重点

1、了解小数的意义。

2、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1、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学生准备学习资料。

2、读数卡片,填空练习的。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生活中的小数(事先布置学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数,除了某些商品的标价用到小数外,找一找还有哪些地方用到小数。

)说说看,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教师出示书上的一些图片,让同学们看一看,说一说这些小数所表示的意思。

二、小数的意义

(一)学生尝试解决。

1、一盒火柴的价格是0、1元,也就是多少钱?

一本作业本的价格是3角,也就是多少元?

2、一个盒子的宽是0、1米,谁知道这也就是多长?

教师鼓励学生猜一猜。

师:

为什么?

你是怎样想的?

为什么不猜“1厘米”?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进行回答。

这个盒子的长是3分米,想一想,也就是多少米?

(二)教师引导探索。

1、出示一条线段,如果这条线段的长是“1”,请你想办法得到0、1,标出来。

你是怎么做的?

学生:

可以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分之一,也可以用0、1表示。

教师再指名进行回答,最后同桌互说。

教师:

你能表示出0、4吗?

学生尝试。

集体订正。

教师:

你能解释为什么1分米可以表示成0、1米,3角可以表示成0、3元?

学生进行解答。

2、1分也就是多少元?

0、02米,也就是多长?

猜一猜。

能说一说想法吗?

学生猜想后出示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是1,请你表示0、01可以吗?

小组讨论一下,你打算怎么样表示?

为什么?

是受什么启发吗?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0、1=1/100、3=3/100、01=1/1000、04=4/100说一说你的发现吧。

学生根据探索的结果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你觉得小数和什么数联系特别紧密?

你还能再说出这样的几个等式吗?

你觉得小数是什么样的数?

三、运用拓展

1、一个正方形是1,平均分成100份,23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吗?

20份?

2、0、03米就是多长?

为什么?

0、12米呢?

3、这个正方形表示1,把它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也可以表示成()。

如果要表示59份呢?

0、0

13、0、216?

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0、001米也就是多长?

为什么?

5毫米也就是多少米?

30毫米?

四、练习提高

1、第6页第1题。

2、第6页第2、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小数的认识把“1”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1份是1/10,也可以表示0、1。

把“1”平均分成10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0,也可以表示0、01。

把“1”平均分成1000份,其中的一份是1/1000,也可以表示0、001。

课后反思:

本节课可以做很多的拓展,正反练习,抓住本质而发问,为什么可以表示为0、3?

为什么可以表示为0、59,那么如果又小数如何用分数表示?

总之抓住互换,请他们互化再找规律分数与小数之间的规律,什么样的分数是1位小数……多说意义才有助于题目之间的理解。

第2课时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体会小数的意义。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小数与进制分数的关系,知道小数部分各数位名称的意义,会正确读写小数。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1)一个为“1”的正方形,怎么样表示0、1?

(2)0、1元表示多少钱?

(3)0、1米呢?

1里有多少个0、1?

1里有多少个0、01?

2、

(1)把“1”平均分成10份,3份是多少?

(2)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

12份是多少?

(3)把“1”平均分成100份,3份是多少?

12份是多少?

125份是多少?

(4)6个0、1是多少?

6个0、01?

13个0、01?

18个0、001?

二、探索小数的数位

(一)学生自学自学提纲:

(投影出示)

1、自己写一个小数,并在方格纸上表示出来。

2、想一想或看书找一找,每个数位上的数分别表示多少,把新认识的数位在数的相应位置写出来。

3、与你的同桌相互检查学习效果,给完成好的同学画一颗星。

(二)学生汇报

1、指名汇报

(1)教师指两到三名学生对自己的数据进行汇报

(2)集体订正,学生互评。

(3)认识今天新学习的数位“分位”、“百分位”等。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2、教师出示: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很难测量准确,现在还准备重新测量,到目前,一般都沿用1975年我国测量的数字88

48、13米。

我们来看这个数,想一想,为什么要用小数?

板书:

88

48、13

(1)从左边看,第一个8表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依次边说边板书数位和计数单位。

(2)“1”表示多少?

“3”呢?

相应的数位应该叫什么?

计数单位?

三、巩固练习。

1、第5页写一写、读一读、说一说。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说一说各数位名称的意义。

2、第4页的填一填。

学生独立完成。

指名汇报,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3、第5页第4、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集体订正。

四、数学游戏。

课本第4页的数学游戏“涂一涂”。

学生两人一组,一人说,一人涂。

五、全课小结。

板书设计数位顺序表学生举例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内容并不陌生,主要是唤起回忆,让学生更进一步从数位和表示的意义上理解小数,我专门加强了第一课时的练习,为本节内容打下基础,但学生的口表能力还要加强。

第二课单位换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7页第11页的“比大小”。

教学目的

1、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2、在比较小数大小的过程中,发展推理能力。

3、在寻找小数大小的比较方法中,培养数感,获取数学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难点会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以及将几个小数按大小顺序排列。

教学准备图片,卡片。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少年宫正在举行一个个人广播体操比赛,下面是先出场的两位选手的资料介绍:

郑强,11岁,身高

1、42米;李明,11岁,身高

1、38米。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他们俩谁高?

为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42米>;

1、38米学生:

1、42米表示142厘米,

1、38米表示138厘米,142厘米>;138厘米,所以

1、42米>;

1、38米。

2、他们的成绩出来了!

郑强的得分是

9、87分,李明的得分是

9、90分。

谁的得分更高一些?

可以怎样表示?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9、87<;

9、90教师:

这两个数你是怎样比较的?

学生:

根据数位,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87<;90所以

9、87<;

9、90。

学生:

根据数位,两个数的整数部分相同,比较小数部分,先看分位,8<;9,所以

9、87<;

9、90。

教师对学生的说法给与正确的引导。

3、第三位选手出场了,张华,今年也是11岁,身高

1、40米,我们先来关心一下他的成绩:

评委说,张华的表现比李明要好,但不能得10分。

猜一猜评委可能给出多少分?

请你将这三个同学的得分按顺序排列起来。

说一说你的怎么比的。

学生回答。

4、现在他们要进行团体表演,请你按从矮到高的顺序把他们排成一队。

学生独立完成后同桌相互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5、小结。

怎样比较小数的大小?

小数比大小,先看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一样就看分位,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分位相同,就看百分位,百分位大的那个数就大。

三、巩固与应用

1、三位选手的体重是这样的:

40、26千克、

35、56千克、

35、80千克。

请你把他们的体重按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

2、第10页练一练第1第13页的“练习一”。

教学目的

1、通过练习,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2、巩固小数的大小比较及对使用小数的作用的认同。

教学重点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教学难点加深对小数意义的理解,进一步体会数与形的结合。

教学准备:

小黑板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你对小数是怎样认识的?

小数和什么样的数关系比较密切?

指一名学生回答。

如回答不够完整在指名进行补充。

二、重点练习

1、第12页第1题。

(1)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在进行订正时,教师提问:

你是怎样想的?

怎么样迅速找到

1、5的位置?

你是怎样确定C点表示的是什么数?

2、第12页第2题。

(1)教师提问:

有参加过飞机模型制作的吗?

怎样评判?

使学生明白,哪一架模型飞机飞得时间越长成绩越好。

(2)学生先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起来。

在指名说一说学生比较的方法。

3、第13页第5题。

教师:

说到比较大小,有一位同学也在比较几个数的大小,并把他们按顺序排列了起来,我们来看一看。

发现什么问题?

学生:

他过于马虎,把小数点丢掉了。

教师:

小数点丢掉了,这个式子还成立吗?

教师:

看来,小数点虽然小,但影响却很大,我们来帮他添上吧,看一看小数点可能是在什么地方,在适当的位置写上小数点,使这个式子成立。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

4、第12页第3题。

怎么样才能写得准确呢?

看一看,和什么有关系?

先让学生看清楚是以什么为单位,单位间的关系是10进制,还是100或1000进制,可以先化分数在化小数。

5、第12页第4题。

教师:

你们觉得要比较他们的身高最大的麻烦是什么?

单位问题,不同的单位很难比较。

自己想办法比较,把他们从矮到高的顺序排列起来。

三、游戏第13页数学游戏。

四、总结。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本节学生的回顾还是比较充分的,但是对小数意义的理解掌握不牢固,还应多说多练,以后的教学中多注意,换算的步骤,我觉得教得还好,但很多学生对于中间换分数会偷懒,要在改错中注意,特别是有整数部分的换算。

第五课小数加减运算

(一)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4页第17页的“量体重”。

教学目的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2、能结合具体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日常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估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的进、退位加减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出示主题图。

教师:

你能根据主题图提供的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

二、自主探究,构建数学模型

1、选择你喜欢的问题列式并说明理由。

学生列式并说明理由。

2、学生自主探究。

3、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算法。

4、汇报

让学生板演自己的竖式。

教师:

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什么问题要问他吗?

学生相互提问,讲清算理。

5、小结。

小数加减法的计算只要将小数点对齐,其他就与整数加减法一样了。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巩固练习

1、课本试一试的第1、2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进行巡视,个别辅导后进生。

2、练一练。

第4题。

让学生指出错在哪里,是什么原因,并进行改正。

(1)

(2)小题,是小数点没有对齐,导致计算错误。

第(3)小题,学生可能会出现

1、23的结果,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

第5题。

让学生说一说哪个数中的“0”可以曲调,为什么?

进一步认识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第1、2、3、6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说一说怎样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板书设计量体重课后反思:

这节课讲小数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学生有整数的基础很快都能掌握计算方法,学生计算连续进位的正确率较高,但对于用整数减小数的题,要先运用小数的性质把整数写成大小不变的的小数,才能用竖式对位进行计算,再遇到连续退位,计算的正确率不太高,练习的强度还要加强。

第七课小数加减混合运算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18页第21页的“练习二”。

教学目的

1、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学生计算的准确率。

教学准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教师出示进行练习。

注意练习和是整数的小数加法,为简便算法作准备。

(2)第21页的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笔算(注意练习有连续退位的减法)。

第21页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集体订正。

二、指导练习

1、第21页第4题。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看清图示,获取有用的信息。

再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2、第21页第7题。

让学生灵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考虑生活中的实际情况。

虽然小孩的身高和凳子的高合起来没有衣架高,但小孩可以伸出手臂,因此能摘下帽子。

3、第21页第3题。

(1)引导学生观察每一排数的规律。

(2)学生交流发现的规律。

(3)填写空格。

(4)集体订正。

三、总结,布置作业

1、练习二的第1、6题。

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这节练习课我从两个方面进行教学,一个方面是小数的口算、竖式计算、混合计算,另一方面是小数加减法的应用题,练习都让学生讲解方法和算理,并让学生讨论在解答中要注意什么,学生都做到心中有数。

对于简算方法让学生回忆总结,然后在练习。

第二单元认识图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2页第23页的“图形分类”。

教学目的

1、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2、通过实际操作,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通过分类对已学过的一些图形进行整理归类,了解图形的类别特征。

教学难点体会到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及三角形稳定性,认识这些特性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各种图形的图片,简易长方形框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我们在都市生活习惯了,有的人可能非常希望能去乡村看一看田园风光,今天我们就一起跟着这幅图来感受一下乡村的风景吧。

看,这幅图上有些什么图形?

二、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这幅图上还有许多数学图形呢?

从图上找出你认识的图形,并与同学进行交流。

你能画出你找到的图形吗?

试试看。

把你找到的图形进行分类,采用标号的方式进行。

说一说你是怎样分的。

汇报

分三种情况:

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2、找一找。

看,这些美丽的图形中就有许多基本图形组成,你能找出来吗?

学生相互说一说。

三、实践活动

1、认识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的特性。

看,老师带来了几根小棒,可以作为图形的边,请你挑选合适的小棒,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2、自主探究,形成数学模型

(1)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

用螺丝固定后:

拉拉看,你发现了什么?

平行四边形的框架容易变形;变来变去还是平行四边形。

再来拉拉看,指令:

面积变小,面积变大,面积变得最大原来就是长方形。

看来随便玩一玩都能发现好多数学的问题。

生活中你见过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这个特性的情况吗?

如果是其它图形是不是也有这样的特性呢?

试一试梯形、三角形。

拉一拉,你发现了什么?

(2)三角形有稳固性。

生活中见过运用这样的特性的情况吗?

分析怎样利用这两种图形特性的优势,避免这样的缺点。

我们再来看一块平行四边形的木板,可以拉动吗?

为什么不可以了?

不过我们也可以来研究它。

拿出平行四边形的纸片,你能剪出两个平行四边形吗?

还能剪出什么?

能剪出两个三角形吗?

看一看这两个三角形的大小和形状怎么样?

四、总结。

你对所学图形又有哪些新的认识?

板书设计图形分类按照图形是否是平面图形来分。

按照图形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

按照围成图形的边数来分。

平行四边形不稳固三角形具有稳固性课后反思:

这节课的知识点比较简单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将学过的图形分成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再将平面图形按是否由线段围成来分和按照图形的边数来分。

并结合生活中的事例讨论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有兴趣,讨论积极,课堂气氛好,学生基本掌握知识。

第二课认识各种三角形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24页第29页的“探索与发现

(一)”。

教学目的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3、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1、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

2、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出第三个角的度数。

教学难点经历三角形内角和的研究方法,感受数学研究方法。

教学准备三角形图片,量角器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教师:

一天两个三角形发生了争执,他们请你们来评评理。

大三角形说:

“我的个头大,所以我的内角和一定比你大。

”小三角形很不甘心地说:

“是这样的吗?

”。

今天让我们来做一回裁判吧。

二、自主探究,创建数学模型

1、分小组测量,比较。

鼓励学生寻找不同形状的三角形,填在书上。

2、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组内交流。

3、还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吗?

那如果把三个角撕下来,拼在一起,应该很接近平角了?

这是三角形的一个很隐秘的特征,你们的发现真了不起!

三、巩固与应用

1、那如果知道三角形三个角中的两个角,就应该可以知道另一个角的大小了。

第28页试一试第3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2、第29页“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练习,教师巡视,进行个别辅导。

3、第2题。

钝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不可能大于90度;直角三角形两个锐角的和是90度。

所以,钝角三角形所错了,直角三角形说对了。

4、实践活动。

四、总结与拓展。

这节课你了解到了什么?

等腰三角形是对称图形吗?

如果知道一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只知道其中一个底角是50,你能知道其它两个角的大小吗?

板书设计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内角和是180度课后反思:

三角形的内角和这节课我主要让学生动手操作来进行,课前让学生自己准备了四个不同种类的三角形,教学中通过学生量一量、撕一撕、折一折的方法,经历研究的探索过程,自己发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

学生充分活动,思考、探索,不仅找到了规律,还激发了成功的体验,学习的积极性很高。

第四课三角形边的关系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30页—第31页的“探索与发现

(二)”。

教学目的

1、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实验活动,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2、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3、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三角形任意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

教学难点应用发现的结论,来判断指定长度的三条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

教学准备各种长短不同的小棒。

教学过程

一、数学活动

1、出示几组长短不一的小棒,想一想,摆一摆,能用这些小棒摆成三角形吗?

第一组:

3厘米,4厘米,5厘米。

第二组:

3厘米,3厘米,5厘米第三组:

3厘米,2厘米,5厘米第四组:

3厘米,1厘米,5厘米

2、学生进行实验,并填写书上的表格。

3、组织汇报

通过实验,学生发现并不是任意三根小棒都可以围成三角形。

教师出示不能围成三角形的情况,你发现了什么?

想一想,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管营销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