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3455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9.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docx

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高二《历史必修三》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程标准:

1、知道诸子百家,掌握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学派的形成。

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1、形成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

⑴经济:

井田制崩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⑵政治:

分封制瓦解,周王室衰微,诸候、士大夫崛起

⑶阶级关系:

“士”在社会生活中活跃起来,

⑷思想文化:

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到“学在民间”,

观点: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反映。

2、“百家争鸣”的含义:

春秋战国时期,众多学者、思想流派,相互诘难批驳、彼此吸收融合。

道家:

老子、庄子

儒家:

孔子、孟子和荀子------------→诸子百家

墨家:

墨子

法家:

韩非子、商鞅

3、影响:

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⑵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发展

1、孔子创立儒家思想

⑴创立:

春秋晚期

⑵基本内容:

①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主张“克己复礼”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②在政治上:

主张“为政以德”,包含了民本思想;

③在教育上:

主张“有教无类”,创办私学,打破了官府垄断。

如何看待孔子的“仁”和“德”?

进步性:

A、调和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

B、提高人民地位,促进生产发展

保守性:

主张恢复周朝制度,维护奴隶主的统治

2、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

⑴孟子的思想

①政治思想:

把孔子仁的思想发展为更加系统的“仁政”思想;

②君民关系:

发展了孔子的民本思想,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

⑵荀子的思想

①政治思想:

施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

②君民关系:

提出“君舟民水”的观点;

③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恶论”。

比较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异同

 

孔子

孟子

荀子

仁的思想

 仁者爱人

 仁政

 仁义

民本思想

 为政以德

 民贵君轻

 君舟民水

人性论

 性相近

 性善论

 性恶论

三.道家、法家和墨家

1.道家:

①老子:

道家创始人,春秋晚期楚国人。

世界本原是“道”——客观唯心主义

认为任何事都存在对立面,并相互转化——辩证法

主张“无为”和“小国寡民”

代表没落的奴隶主的心态

②庄子:

战国时期宋国人

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主张放弃一切欲念,获取精神自由

2.法家代表:

韩非子——代表新兴地主积极进取的风貌

认为今胜于昔,主张变法,主张以法治国(此法乃帝王之法,一人之法),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3.墨家:

创始人墨子——代表小生产者追求公平的愿望(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诸子百家的阶级性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有:

老子、庄子、孔子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有:

孟子、荀子、韩非子

代表小生产者的有:

墨子

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第二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而治”

(1)含义:

“无为而无不为”——积极无为

(2)背景:

秦末战争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3)表现:

与民休养生息

(4)影响:

经济恢复和增强,社会安定、繁荣、日盛

2、汉武帝的“有为而治”:

(1)原因:

存在的社会危机

①边境不宁(匈奴)→威胁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

②诸侯国势力膨胀→威胁君权和中央集权

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尖锐

(2)目的:

加强君权和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

(1)历史地位:

是汉代儒家代表人物。

(2)思想特点:

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法家的思想

(3)著作:

《春秋繁露》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1)“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君权神授”、“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的需要

(3)“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为人处世标准,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

4)仁政:

限田、薄敛、省役→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3、新儒学的根本目的——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4、新儒学的实质——思想文化专制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汉武帝尊儒的措施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根本原因)

(1)思想方面:

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并付诸实行

(2)政治方面:

起用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

(3)教育方面:

兴办太学,儒家经典“五经”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2、西汉教育制度的初步建立(儒学的推广)

(1)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教科书:

儒家经典—五经

教官:

五经博士

(2)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官办最高学府:

太学,考试合格做官

(3)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在民间独尊

3、独尊儒术的影响

(1)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2)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多民族国家的稳定与发展。

第3课宋明理学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主要主张。

一、三教合一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教面临严重挑战

①佛教盛行;

②道教在民间的传播;---→儒、佛、道三家相互影响和融合

③儒学本身的问题和缺陷。

2、隋唐时期

隋朝:

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

唐朝:

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

佛道的发展,开始挑战儒学的正统地位,朝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二、程朱理学

1、理学的概念:

北宋时期,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的义理,从而建立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称之为“理学”

2、代表人物及主张

北宋→二程→思想主张①“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核心思想)

↓→②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

程颢、程颐③提出通过“格物致知”把握“理”

南宋→朱熹→思想主张①天理就是三纲五常。

↓→②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宋朝理学的集大成者③深化“格物致知”:

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

《四书章句集注》

3、程朱理学的在当时产生的影响

A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以后成为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朱熹编着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C学术思想流传海外,在朝鲜、日本甚至形成了“朱子学”学派。

三、陆王心学

1、南宋代表人物:

陆九渊

思想主张:

“心”作为万物的本原,“心即理也”

2、明朝代表人物:

王守仁

思想主张:

“心外无物”、“心外无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小结: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区别

同:

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②都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

③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

异:

①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

前者认为“理”是客观存在,是客观唯心主义;

后者认为“理”是主观存在,是主观唯心主义。

②把握“理”的方法不同:

前者主张“格物致知”;后者主张致良知。

第4课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一、明清时期的时代特征

政治:

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经济:

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及缓慢发展;

思想:

封建传统礼教禁锢人们的思想;传统理学阻碍社会进步。

认识:

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一定历史时期的文化是对一定历史时期政治经济的反映。

二、李贽的离经叛道

1、人生经历和性格特征:

求学——做官——入狱;正直清廉、“离经叛道”

2、代表作:

《焚书》《藏书》

3、思想主张:

(1)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2)抨击封建社会的一些传统观念,强调个性发展,肯定人的私欲。

4、评价:

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三、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

 

黄宗羲

顾炎武

王夫之

简要生平

浙江余姚人、梨洲先生

江苏昆山人、亭林先生

湖南衡阳人、船山先生

代表作品

《明夷待访录》

《天下郡国利病书》

《船山遗书》

政治主张

抨击君主专制制度,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反对君主专制;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反对君主专制;

经济主张

提出工商皆本。

经世致用。

思想主张

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本思想

反对不切实际的学风,提倡崇实致用

唯物思想、辩证法思想。

单元小结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

1、创立:

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

2、继承:

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

3、重创:

秦朝,“焚书坑儒”

4、正统:

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5、冲击:

魏晋南北朝,三教并立,儒学受到了来自于佛教、道教的冲击

6、融合:

隋唐时期,三教开始融合

7、理学:

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

8、批判继承:

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第四单元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

古希腊的神化故事的基本特点:

人格化、人性化

人文主义:

注重人的感受、强调人性、人的尊严,肯定与尊重人的价值的一种思想文化观念。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出现时间:

公元前5世纪

2、出现的背景:

古希腊经济的繁荣→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人的社会价值及作用日益突出→智者学派

3、智者学派

(1)研究对象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

(2)代表人物:

普罗泰格拉

(3)思想主张:

“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

(4)影响:

积极性:

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了神的一直的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本质。

局限性:

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

二、“美德即知识”

1、代表人物:

苏格拉底

2、苏格拉底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3、苏格拉底的主要观点: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美德即知识”

教育可以传授美德

4、影响:

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学问

苏格拉底的思想与智者学派有哪些异同?

同:

都把人类社会作为研究主体

异:

苏格拉底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更重视人的伦理道德,强调“知德合一”。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思想主张:

①关注人类社会;

②代表作:

《理想国》

③认为理念是万物的本原(唯心)

意义:

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亚里士多德

①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

②强调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③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

第六课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一、文艺复兴

1、文艺复兴在意大利首先兴起的背景

①经济基础:

资本主义萌芽首先在意大利的出现

②阶级基础:

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改变教会对人的束缚

③文化条件:

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遗存

2.文艺复兴的实质:

资产阶级性质的思想文化运动

3.文艺复兴的核心:

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肯定人性,否定罗马教皇的权威。

4、文艺复兴的代表人物及其成就

薄伽丘《十日谈》

(1)文学→文学三杰-→但丁《神曲》人文主义先驱

彼特拉克《歌集》人文主义之父

拉斐尔

(2)艺术→美术三杰-→米开朗琪罗

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

5、文艺复兴的扩展(16世纪以后)

意大利--→欧洲其他国家

文学艺术--→自然科学英国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6、作用和影响

(1)人从封建神学愚昧中被解放出来,关注人及人生活的世界。

(2)挑战天主教的权威,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3)促进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

二、宗教改革——“与上帝的直接对话”

1、背景

历史原因:

文艺复兴的影响

现实原因:

德意志是教会压榨最严重的地区

导火线:

1517年教会在德意志贩卖赎罪券

2.过程

(1)马丁·路德发表了“九十五条论纲”——拉开宗教改革的序幕

(2)观点:

“信仰即可得救”《圣经》高于教皇和教会,每个人都有解释圣经的权利

(3)扩展:

形成新教——路德派、加尔文派、英国国教。

3.实质:

是一场在宗教外衣掩饰下发动的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4.影响:

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解放了思想,人文主义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和发展,对后期资产阶级革命产生重大影响;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有何相同点?

从内容、形式和影响方面比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不同。

相同点:

(1)时代背景和社会条件相同,都是在西欧封建制度衰亡、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时期;

(2)它们都具有反封建的性质,并把矛头对准了天主教会;

(3)两者都向古代寻求和吸取养料,人文主义者借助的是古典文化,马丁·路德借助了《圣经》中的原始教义;

不同点: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内容

肯定人性,反对神权;将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主张信仰得救,强调人可以避开教会与上帝直接通话。

形式

在复兴古典文化的形式下宣扬资产阶级的世界观

是披着宗教外衣的一场反封建的社会活动

影响

意识形态领域的思想运动主要体现在文学和艺术领域。

不仅仅是一场思想运动更是一场政治运动

第7课

人文精神的发展与成熟——启蒙运动

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1、启蒙运动兴起的原因:

(1)经济: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根本原因)

(2)思想理论:

①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深入,推动了人们思想解放;

②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为资产阶级反封建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2、概况

(1)性质:

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天主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

(2)核心思想:

“理性”(含义:

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3)发展过程:

兴起(17世纪):

英国

高潮(18世纪中叶):

法国

代表人物:

伏尔泰

孟德斯鸠---→扩展:

其他国家;康德(德意志)

卢梭

二、法国的启蒙思想家

1、伏尔泰——《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主张:

①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③提倡“天赋人权”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

(1)主张:

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②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2)评价:

①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

②奠定了资产阶级有关国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首先实践:

美国1787年宪法

3、卢梭——《社会契约论》

主张:

(1)“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2)社会契约论

(3)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三、启蒙运动的扩展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1)核心是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

(2)主权属于人民,自由和平等是人生来的权利,但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光芒四射的启蒙思想

思想家

重要著作

主要观点

相似点

伏尔泰(法)

 《哲学通信》

 “反对君主专制”

“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①反对“君主专制”,

否定“教权主义”;

②主张“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

③倡导建立更加“理性”、“人性”化的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

孟德斯鸠(法)

 《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立法、行政、司法)

卢梭(法)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

“人民主权”

康德(德意志)

 《纯粹理性批判》

 “理性”“自由平等”

四、启蒙运动的意义

1、是一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着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

2、为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

3、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推动了人类历史发展进程。

第8课中国古代的发明和发现

一.走向世界的四大发明(四大发明:

造纸、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1、造纸术

(1)早期的书写材料:

龟甲、兽骨、青铜器、玉石器、竹木简、帛。

(2)蔡伦改进造纸术

2、印刷术

(1)雕版印刷术

雕版印刷术

出现:

隋唐之际。

黄金时代:

宋代

改进:

宋代已使用彩色套印技术。

(2)印刷术的创新

11世纪中叶,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

3、火药

发明:

古代炼丹家

开始用于军事:

唐末

军事上广泛使用:

宋朝

4、指南针

总之,四大发明推动了欧洲社会在经济、政治、文化、思想上的巨大进步。

(1)造纸术的发明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和人类文化的传播。

(2)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改进促使欧洲制造了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3)火药的发明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促使骑士阶层日益衰落。

(4)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鲁迅《电的利弊》

①鲁迅揭露了当时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

旧中国的愚昧落后,古代先进科学技术的沦丧。

②指南针在近代西欧和中国的不同用途说明了什么?

科学技术能否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第11课物理学的重大进展

16世纪中期以后为什么科学会出现新时期?

(即近代自然科学开始产生)

①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②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和政治上对自然科学的迫切需要

③文艺复兴、地理大发现和宗教改革地推动

④科学家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一.经典力学

1.经典力学的奠基者----伽利略

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1)成就:

①物理学:

发现了自由落体定律;外力只是改变运动状态的原因

②天文学:

用自制的望远镜发现了许多星体,证明了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说”的正确性。

(2)意义:

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的代近科学(特征:

观察和实验),为后来经典力学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2.经典力学的建立者----牛顿

(1)标志: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687)

(2)主要内容:

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

惯性定律

加速度的比例定律

作用和反作用定律

(3)显著特征:

以实验为基础,以数学为表达形式

(4)意义:

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

对解释和预见物理现象,有决定意义

二、相对论的创立----爱因斯坦 

1、背景:

19世纪科学得到了飞速发展;

出现经典力学无法解释研究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

2、相对论的提出及主要内容:

相对论狭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

打破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进一步深化对时间空间和引力现象的认识

狭义相对论认为:

时间和空间随着物质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发生尺缩效应和钟慢效应;质量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增大而增大

什么是广义相对论?

广义相对论是新的万有引力概念

广义相对论的重要结论是,加速运动与引力场的运动是等价的,要区别是由惯性力或者引力所产生的运动是不可能的。

3、意义:

①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的一次重大革命;

②它否定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论,深刻地揭示了空间、时间的本质属性;

③它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量子论的诞生和发展

1.背景:

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电子和放射线的发现

②实验表明微观粒子的运动不能用经典力学

的理论进行描述

2.诞生:

1900年,德国普朗克提出量子假说

3.发展:

爱因斯坦利用量子理论解释光电效应

波尔提出有关原子的量子理论

4.建立:

20世纪30年代,一门新的物理学分支---量子力学建立起来

5.意义:

(1)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

(2)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3)不仅推动了物理学自身的发展,而且还开阔了人们的视野,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第12课探索生命起源之谜

一、教会的禁锢

1、神创论:

神创造了人和世界万物

①神创造人和世界万物

②物种之间不存在联系

③物种不变

2、影响:

使生物学研究进展缓慢

二、拉马克和早期生物进化思想

1、细胞学说:

——为生命科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17世纪,[英]胡克发现细胞;

2、拉马克早期生物进化思想(19世纪初)

①生物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进化

②环境对物种变化产生影响(用进废退、获得性遗传)

三、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1)创立标志:

1859年《物种起源》的发表

(2)主要观点:

①生物进化而来:

低级→高级、简单→复杂

(否定了神创论观点)

②物种具有共同的原始起源

(否定了物种无联系的观点)

③自然选择是生物进化的基础

(否定了物种不变的观点)

核心观点: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自然选择”

(3)影响:

①否定了神创论,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为马克思主义理论提供了自然史基础;

(对生物学的影响)

②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促进了欧洲的思想解放;

(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

③对处于国家危亡时期的中国产生了巨大影响。

(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第13课 从蒸汽机到互联网

一、“蒸汽时代”的到来

瓦特改良蒸汽机

 1)背景:

A.工业革命开始后,纺织业的需要;

  B.早期蒸汽机用于矿井排水。

 2)过程:

A.18世纪60年代,瓦特研制出新蒸汽机(但弊端严重);

B.新蒸汽机原理及其改进(可以驱动其他机器工作,不再受动力的限制);  

C.1785年,“万能蒸汽机”投入使用并推广。

3)意义(为什么说蒸汽机是工业革命中最伟大的发明?

) 

1)解决了工业发展的动力问题;自然力(人力、畜力、水力、风力)→蒸汽   

 2)促使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展开,出现了发明和使用机器的热潮;

3)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二、“电气时代”

1、发展过程

1)科学家们对电的不懈研究

a)1831年,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理论基础)

b)1867年,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

c)1873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

2)电力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动力

(20世纪电力取代蒸汽动力而成为工业发展重要动力的原因是什么?

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涌现

2、影响(第二次工业革命开辟的时代为何称为“电气时代”?

 1)社会生产力大幅度提高;

 2)社会结构和世界形势的改变;资产阶级开始确立对世界的统治,世界日益成为一个整体。

 3)社会财富的大大增加和人类生活的丰富多彩。

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蒸汽机

发电机

都是社会生产需要直接的结果

都是经过长期的科学实验而创制成功的

主要是在英国一国且由瓦特一人完成

在多国由多个科学家的共同努力完成

主要是在早期蒸汽机的基础上改良而成

在科学理论基础上发明而成(科学与技术真正结合)

三、信息技术的发展

1、互联网的诞生

1)科学背景:

现代信息科学技术的发展

2)直接原因:

美国处于和苏联争夺世界霸权的需要

3)产生:

20世纪60年代末

发展:

20世纪90年代(worldwideweb)

互联网有什么功能和特点?

以纸质为媒介的报纸是第一媒体

以电波为媒介的广播是第二媒体

以图像为媒介的电视是第三媒体

而互联网,这种以数字化的方式存储、处理和传播,称为“第四媒体。

界面直观、音色兼备、链接灵活和高速传输

2、互联网时代,给人类带来哪些影响?

A、积极:

①生产力极大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