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1709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6.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docx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9-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8单元近现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第17讲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学案17讲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动和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和社会生活的变迁

____[时空坐标__单元概览]______

时期

1840年至20世纪初

20世纪初至1949年

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文化大革命”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整体感知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与初步发展;水运、铁路、公路、民航相继出现;清朝晚期,近代报刊业诞生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民族资本主义获得较快发展;全民族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遭受摧残;社会习俗有较大变化,交通事业有了一定发展

1953年我国开始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1956年底基本完成),的社会生活受苏联影响明显

有成功的探索,如1956年中共八大和1960年的“八字”方针;也有失误,如“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生活节俭,受计划经济影响较大

1966~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社会生活受“文化大革命”影响较大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社会生活及习俗发生巨大变化

主旨归纳

近代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在曲折中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经济迅速发展,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

考点1

欧风美雨下的求富求强——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化和民族工业的兴起

(对应学生用书第137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自然经济的解体

1.原因

(1)鸦片战争后,洋纱大量涌入东南沿海的市场。

(2)西方列强大量收购的农副土特产品。

2.表现

(1)洋纱、洋布涌入,“纺”与“织”分离、“织”与“耕”分离。

(2)农副土特产品日趋商品化,减少了在农业经济中自给自足的成分。

3.影响

(1)瓦解着社会的自然经济,动摇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2)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图解历史]自然经济的解体

二、洋务运动

1.背景

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面临内忧外患的窘境。

2.主要活动(19世纪60~90年代)

类别

旗号

表现

军事工业

“自强”

安庆内军械所(曾国藩)、江南制造总局(李鸿章)、福州船政局(左宗棠)、天津机器制造局(崇厚)

民用工业

“求富”

轮船招商局和开平煤矿(李鸿章)、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张之洞)

筹划海防

初步建成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

培养人才

创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出国深造

3.结果

甲午中日战争中清政府战败,宣告洋务运动破产。

4.影响

客观上刺激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对本国封建经济起到了一定的瓦解作用。

[易误辨析]       “近代工业”中的“近代”

“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采用机器生产的企业,是相对于手工劳动的手工工场或作坊而言的,包括外资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三、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1.产生

(1)条件

①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

②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

③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提供了客观条件。

(2)产生

①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②分布:

主要分布在东南沿海地区。

③企业:

的发昌机器厂、广东南海的继昌隆缫丝厂、天津的贻来牟机器磨坊等。

(3)影响:

经济结构发生变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

2.初步发展

(1)背景

①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的自然经济。

②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2)表现

①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

②商办企业数量增加,规模扩大。

③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3)影响: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概念阐释]实业救国

实业救国是以发展实业作为救国救民主要手段的一种经济思想。

在19世纪后期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始终作为一种社会思潮而存在,在近代众多的社会改革方案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张謇为代表,盛行于20世纪初。

该思想表达了近代民族资产阶级企图通过发展实业来挽救民族危亡的美好愿望,具有爱国的进步意义,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鸦片战争后,大批丝、茶从、广州和福州等通商口岸运出,1842~1846年,茶的出口增长了一倍,丝的出口增长近5倍。

1846~1856年,茶的出口再增长55%,丝的出口又增3倍多,除传统的丝茶贸易之外,为适应外资的需求,驼毛、羊皮、羊毛、牛皮、猪鬃、锡、豆类、原棉等新品种不断扩大输出,特别是锡和猪鬃,由于英国的需求增加,成为对外贸易的抢手货。

史料二 西洋棉货的大量进口与沿海大城市新式纺织厂的兴起,使得乡村各种副业生产的相对利益发生巨大变化。

机纱之供应诱导出一些新的手工业,例如针织品及编花边。

不过,最主要的影响是使农户把用于手工纺纱的劳动力移至手工织布……随着手工纺纱衰落同时发生的是手工织布的勃兴。

——赵冈、陈钟毅《棉纺织史》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列强经济侵略对近代的影响。

注意变化的时间“鸦片战争后”。

关键信息说明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当时的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品种不断增加;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

(2)史料二反映了西方近代工业化对近代产生的影响。

解读史料时注意第一句话的引领作用。

关键信息说明新的手工业行业增多;家庭棉纺织业的“纺”与“织”分离。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归纳该时期出口商品的特点。

这从本质上说明了什么问题。

[提示] 特点:

出口以农副产品为主;品种不断增加;传统的丝茶贸易不断增长;受外资需求影响较大。

问题:

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

(2)著名史学家陈旭麓指出“把侵略同侵略带来的社会变化分开来”。

根据史料二和所学知识,依照这一思路,应如何分析19世纪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对经济的影响?

[提示]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给中华民族带来灾难,使原有经济结构遭到破坏,社会经济出现新成分;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创办,民族工业兴起,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客观上推动了经济的近代化。

[史论归纳]

多角度认识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

晚清经济结构的变动

表现

生产

模式

商品经济发展,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自然经济仍占主体地位

经济

结构

近代工业逐渐兴起,外国资本、官僚资本(洋务企业)、民族资本是近代三种主要的工业资本形式

对外

交流

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闭关锁国”政策和状态被打破

国家

政策

从“抑商”向“扶商”转变

实质

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演进,逐步走向工业化、市场化

评价

伴随着半殖民地化的历程,是被迫和痛苦的,但客观上是进步的

 

洋务运动

史料一 洋务运动,就其主观动机而言,他们未必有真心打破旧轨,但他们的主张却历史地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

——陈旭麓《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史料二 洋务新政的主要目的是“强兵”……但这里活动内容的实效和意义已远远超出了洋务派主观目的的范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的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现代化(注:

现代化即近代化)的这辆列车。

——《历史教学》2005年第二期

史料三 “官督”是官督商办企业的成功之处,但同时也埋下了失败的伏笔……从19世纪90年代起,尤其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

曾经大力主张并亲自实践“官督商办”模式的郑观应无奈地写下了《商务叹》:

“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

官督商办模式的历史使命,到此的确已经完成。

——摘编自雷颐《历史的裂缝》

[史料解读]

(1)史料一中“旧轨”指封建制度,“包含着逸出旧轨的趋向”指对封建制度的冲击。

主要体现了洋务运动中主观目的与客观效果的有机结合。

(2)史料二关键信息“开动了现代化的这辆列车”客观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作用。

(3)史料三中“‘官督商办’企业的官权越来越重,其内在矛盾越来越深、越来越尖锐”说明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忽变,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说明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的主观动机。

在客观上又带来了哪些影响。

[提示] 主观动机:

挽救清政府的统治。

影响:

迈出了近代化的第一步,促进了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2)根据史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末官督商办模式失败的原因。

[提示] 企业所有制问题产权不明,官商矛盾尖锐;企业管理不善,多有腐败;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抵制。

[史论归纳]

洋务运动在近代进程中的作用

(1)思想上:

洋务派面对新的形势,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一最早的近代化思想,表明了统治阶级已经承认“中学”的不足,也使人的价值观由“传统人”开始向“现代人”转变,开启了思想的近代化。

(2)经济上:

洋务派创办的近代企业,尤其是民用企业,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生产方式,培养了科技人才,开启了近代工业文明的先河;为近代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及管理经验。

(3)外交上:

洋务运动使外交开始向近代化转变,建立了第一个常设的外交机构——总理衙门,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

(4)军事上:

洋务运动创建近代海军,开始了军事近代化的历程。

(5)教育上:

洋务运动设立新式学堂,培养翻译、科技、军事方面的人才,开启了教育的近代化。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2017·济宁高三模拟)据《齐民四术》记载,1845年英国输入棉布达300多万匹,以致存货山积,不得不大幅度贬价销售,使松江、太仓一带“洋布大行,价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

”这反映出当时(  )

A.自然经济依然根深蒂固

B.已形成了新的生产生活方式

C.列强已经全面打开市场

D.传统手工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冲击

D [材料反映的是的自然经济受到冲击走向解体,不是根深蒂固,故A项错误;材料中仅仅说明洋货大量涌入,冲击了传统的自然经济,并未说出现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故B项错误;当时列强主要是向倾销商品,并未全面打开市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半”可知,传统的手工业受到严重冲击,故D项正确。

]

2.(2017·珠海高三质检)下面是19世纪40—50年代丝、茶出口数据表

丝(单位:

万斤)

茶(单位:

包)

1843年

1300

1000

1855年

8400

56000

上表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在对外贸易中日渐占据优势

B.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

D.列强对丝、茶十分青睐

B [材料没有与其他国家贸易数据的比较信息,A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A项错误;19世纪40—50年代,丝、茶出口大幅度增加,这说明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在材料中无法体现,近代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故C项错误;列强对丝茶十分青睐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D项错误。

]

3.(2017·湖北高三联考)“20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许多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

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

这使他们在外国垄断势力的压迫下,不但得以坚持下来,甚至还能有一些发展。

”材料主要表明(  )

A.近代航运业因受到外国势力压迫难以发展

B.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与近代爱国思潮紧密相关

C.民办轮船企业在与外国企业的竞争中占据优势

D.民办轮船企业成为近代航运业的主导力量

B [根据材料“20世纪初,民办中型轮船企业逐渐增多”可知,航运业发展较快,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新创办的公司明确提出了收回航权的口号。

他们在同外国公司的竞争中,大都得到人民的广泛支持”可知,民办轮船企业的发展与爱国思潮紧密相关,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说明民族企业已经有了明显的优势,故C项错误;在近代主导航运的力量中,外国占了很大部分,故D项错误。

]

4.(2017·日照高三模拟)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许多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

这一现象反映出(  )

【导学号:

02990069】

A.政府管理不善导致利权流失

B.列强利用特权压制民族工业

C.中外商人勾结损害国家利益

D.民族企业合法权益缺乏保障

D [材料中反映的是政府对民族企业的压制,不是管理不善,故A项错误;材料中是企业船只悬挂外国国旗,不是列强对的侵略,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中外商人的勾结,故C项错误;材料中“许多船只悬挂外国国旗,向外国公司购买票证,享受外商待遇,沿途关卡不交税厘,并可规避被征收、敲诈等风险”说明当时我国民族工业的利益得不到合法保护,所以只能借助外国的名号,故D项正确。

]

考点2

内外交困下的生存竞争——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对应学生用书第140页)

[识记—基础知识梳理]

一、短暂的春天(1912~1919年)

1.原因

(1)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

(3)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的经济侵略。

2.表现

(1)新建厂矿、资本增加,发展最快的是纺织业和面粉业。

(2)实业家:

张謇(南通大生纱厂)、荣宗敬、荣德生兄弟等。

3.结局: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迅速萧条。

二、较快发展(1927~1936年)

1.原因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全国基本统一。

(2)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2.表现:

很多工业部门有较大发展,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

3.影响:

对列强的侵略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也为抗战奠定了物质基础。

[教材补遗]__国民政府统治前期的经济措施

(1)整顿税务。

国民政府加强对关税、盐税、统税的控制。

统税,是国民政府对国内工业产品征收的税。

统税按一物一税的原则一次性征收以后,就可以通行全国,沿途不再征收厘金、杂捐,改变了从前“厘卡林立,重叠征收”的弊病。

国民政府还实行印花税、所得税等新税目。

整顿税务增加了中央财政收入。

(2)控制金融。

国民政府先后设立了中央银行和农民银行,改组了银行和交通银行。

这四大银行负责经营国库发行的钞票和公债。

它们的分支机构遍布全国,逐渐形成一个金融垄断网。

(3)改革币制。

为了防止白银外流,国民政府于1935年实行“法币政策”。

集中货币发行和使用权。

以中央银行、银行、交通银行和农民银行发行的纸币为“法币”。

完粮纳税、公私款收,一律使用法币。

白银归国家所有,禁止流通,所有白银限期到银行兑换法币。

法币政策是货币史上一次重大改革。

它的实施对防止白银外流,稳定金融市场,促使物价回升,刺激生产复苏,起到一定作用。

(4)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935年,蒋介石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首次提出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做了简要解释。

1935年12月,国民党五届一中全会通过了《确定国民经济建设实施计划大纲案》,对于国民经济建设,做了更为具体的规定。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内容共有八条,即提倡征工、振兴农业、鼓励垦牧、调节消费、振兴工业、开发矿产、流畅货运、调节金融。

三、日益萎缩(1937~1945年)

1.原因:

日军的掠夺;战争的破坏;国民政府实施战时体制;官僚资本的压榨。

2.表现

(1)沦陷区:

民族企业被日军所毁或吞并。

(2)国统区:

国民党官僚阶层压榨民族企业,官僚资本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

四、陷入绝境(1946~1949年)

1.原因:

美国的经济侵略;官僚资本进行经济垄断;国民政府增加苛捐杂税,并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

2.表现:

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矿山、店铺纷纷倒闭。

[轻巧识记] 数字法记忆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个特点:

先天不足,后天畸形(不足:

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畸形:

地区分布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

三大障碍:

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五个阶段:

甲午中日战争后初步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短暂的春天;1927~1936年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较快发展;抗日战争时期遭到沉重打击;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

 

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和地位

[理解—史料研习归纳]

史料一 据统计,1858-1911年间全国民族资本所设立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民用工矿企业有953家,创办资本总额为2亿多元,而1901~1911年就设立了650家工矿企业,资本总额为1.4亿多元。

其中江苏162家,湖北82家,广东54家,四川42家,直隶37家,浙江36家,奉天(今辽宁)30家,福建22家,安徽21家,山东20家,湖南11家,江西10家。

各主要工业部门具体发展情况见下表。

行业

纺织业

缫丝业

面粉业

火柴业

水电业

机器业

矿冶业

数量(家)

82

70

53

28

60

20

73

资本额(万元)

1332.1

556.9

786.8

130

3813.8

352.1

2272.9

——摘编自杜

诚《民族资本主义与旧政府》

史料二 在这一时期出现了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此次工业化是一次民营资本集体崛起的盛宴,它的主角是以赢利为主要动力的新兴企业家,他们投资的产业主要集中于民生领域,以提供消费类商品为主。

面大量广的中小企业是最有活力的主流力量。

根据国内学者计算,工业增长率在1912年到1920年间达到13.4%。

——吴晓波《历代经济变革得失》

[史料解读]

(1)史料一反映了1901年到1911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的概况。

解读时注意“而”“其中”等词语的使用。

解读表格材料的基本方法是比较,通过前后上下全方位的比较,可以找出有效的信息。

1901-1911年这一时期民族工业发展较快;近代民族工业分布不平衡,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地区;同时反映了近代民族工业以轻工业为主。

(2)史料二反映了近代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出现及其特点。

解读史料时首先要粗读史料,找关键信息。

最关键的信息是时间,找到时间,就可以对知识进行准确定位。

1912年到1920年间,这一时期是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的阶段,受到辛亥革命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较大。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1901~1911年间民族工业发展特点形成的原因。

[提示]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长江流域和沿海地区受西方经济影响较深;受到外国资本的挤压。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的第二次工业化浪潮”的原因。

[提示] 原因:

辛亥革命的推动;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国民政府鼓励兴办实业的政策;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

(答出任意三点即可)

[史论归纳]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特点、地位和作用

1.特点

(1)从产生与发展看,先天不足(资本、技术、人才),后天畸形。

(2)从诞生环境看,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环境,深受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主义的多重压迫。

(3)从分布看,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内地很少。

(4)从结构看,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纺织、食品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没有形成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

(5)从地位看,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始终没有成为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

(6)从发展历程看,具有曲折发展的特点。

2.地位和作用

(1)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革命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

(2)从政治上看,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

(3)从思想上看,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基础。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冲击瓦解、最终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4)从处境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始终没有成为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因素。

地区分布不尽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外国资本主义、本国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难以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

[应用—对点强化训练]

1.(2018·长郡中学高三实验班选拔)下图反映了1894—1920年我国私人资本和国家资本所占工业总资本比重的变化情况

这种变化情况说明(  )

A.近代工业化水平有所下降

B.西方资本输出压制了工业

C.轻重工业发展不均衡加剧

D.国家工业化主导力量发生转移

D [材料反映了1894年到1920年,近代化进程中由国家资本占据主导地位变为私人资本渐次超过国家资本并占据主导地位,故D项正确。

的近代化进程是在不断前进的,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西方资本和轻重工业的信息,排除B、C项。

]

2.(2017·威海高三模拟)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

“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

”此计划(  )

【导学号:

02990070】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C [在国家的经济统制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机会是在减少而非增加,故A项错误;通篇材料都没有提及团结抗日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所谓官僚资本指的就是国家资本主义,“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在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契机而非遏制其发展,故D项错误。

]

3.(2017·大连高三模拟)下表为1933—1936年轻工业平均指数增长表,这一状况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933年

1934年

1935年

1936年

增长指数

100

103.5

105

107.6

A.列强干预经济刺激消费

B.美国扶蒋反共政策影响

C.国民政府经济政策推动

D.国家统一社会环境稳定

C [近代列强对华实行经济侵略,掠夺资源和财富,刺激经济消费不是列强经济侵略的作用,故A项错误;美国扶蒋反共政策是在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实行的,故B项错误;1927—1936年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鼓励发展工商业,推动经济增长,故C项正确;当时是国共两党对峙时期,且东三省被日本占领,故国家统一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

4.(2017·菏泽高三模拟)日本投降后,美国一些不法商人通过军舰大肆进行走私、贩私活动,使得大量低价商品长驱直入并在华倾销,青岛民族资产阶级兴办的工厂仅有四分之一勉强能够维持运转。

这反映出(  )

A.民族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