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11663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docx

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

2008~2012年佛山市中考历史试题再研究

顺德一中德胜学校赵为洪

中考是继全国高考恢复的第二项考试制度,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唯一的一次选拔性考试。

它不仅对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教学效果的最重要评价,也是初中学生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必须经历的入学资格考试。

历史是一门与现实紧密结合的社会学科,历史考试的能力目标是根据课程标准来制定的,历史中考的命题是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的,试题的难度与区分度对初中历史学科的教育和教学有着较好的导向作用。

所以,每年的历史中考试题都影响着很多人的学习生涯,同时也影响着中学历史老师的教学,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对历史中考表现出极大的关注。

我国中考因为地域和教材等原因,采取的是各地区单独命题的形式,而且已经形成了制度化,历史中考也不例外。

在这种情况下,对地市中考试题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佛山市从2008恢复历史中考以来,至今已有五年,竞争一直比较激烈,作为佛山市的一名历史教师,笔者从教师的经验出发,对2008~2012年佛山市历史中考试题(简称“五年佛山中考试题,下同)的内容与结构作一简要研究,力求通过这次研究更好地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

1.从命题原则上看,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

五年佛山中考试题,体现了继承与创新相统一和在稳定的基础上逐步推进改革的命题思路。

试题严格按照历史教学大纲和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初中历史教学目标为依据,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命题思想,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关注了试题的开放性和创新性。

从对学生的历史学习水平的考查来看,五年佛山中考试题,密切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围绕主题或中心问题,以时政热点为切入点,串联各层材料来命制试题,在内容方面,突出主干,把考查重点放在了基本历史知识和人类历史发展脉络的掌握情况方面,也就是知识的基础性、探究性、实践性,侧重了历史的鉴古知今,基本没有出现过偏、过难的试题内容,没有明显超出考试说明的内容出现。

在能力方面,关注了学生运用材料、情境解释题目的能力,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引导学生形成创新精神,对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进行了全面考察。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注重与社会生活实际关系,重在考核学生初步的人文素养。

可以说,五年佛山中考试题,注重体现新课程理念和学科的教育功能,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出佛山市初中生在历史学科学习目标方面应该达到的水平,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历史课程的基础性和发展性。

2.从试卷结构和考点分布上看,变中企稳

五年佛山中考试题,结构合理、题意明确、语言精练、图文并茂、难易适度,一直与思想品德合卷,卷面总分为100分,但是历史学科的分值比重有所变化,2008、2009年占40分,2010~2012年增加到50分,历史学科的重要性明显提升。

一直采用的是闭卷考试形式。

考点分布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五年佛山中考试题考点分布比例

选择题

非选择题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2008

2009

2010

2011

2012

中国古代史

20%

20%

20%

20%

20%

0

0

0

0

0

中国近代史

10%

10%

24%

16%

8%

10%

17%

0

20%

24%

中国现代史

10%

15%

0

8%

12%

15%

0

22%

0

0

世界古代史

5%

5%

4%

4%

4%

0

0

0

0

0

世界近代史

5%

20%

8%

16%

12%

15%

0

14%

0

12%

世界现代史

10%

0

8%

0

8%

0

13%

0

16%

0

从对表1的分析可知,初中历史包括中国史和世界史两大学习板块,中国史和世界史的分值比重五年内略有变化,但基本控制在6.4:

3.6左右,这个比重既符合课标所确定的内容标准,也符合历年历史中考考试说明,这个现象对初中历史教学的侧重以及历史中考的备考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从具体命题来看,中国古代史部分,五年佛山中考试题的题型全部都是选择题,都占满分比例的20%。

中国近代史部分,除2010年没有非选择题外,其余各年均同时应用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而且分值比例很高,尤其是在2011以后都占满分比例的30%以上。

中国现代史部分,每年的题型和分值都不尽相同,多数为选择题,2011年以后基本定型,一般为两至三道选择题4-6分。

世界古代史部分考查的内容相对较少,每年只有一道选择题共2分。

世界近代史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都有出现,选择题年年有,但非选择题却是交替出现的;在分值上,基本上都占总分值的20%左右。

世界现代史部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交替出现,世界现代史部分在选择题上基本固定在两道题4分,非选择题一道。

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世界现代史在非选择题部分的出现时间正好是世界近代史在非选择题上的缺席时间,2008、2010、2012三年是在世界近代史部分,2009、2011两年是在世界现代史部分。

古代史(包括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两部分)占总分值的25%左右,而且都是选择题,而近现代史部分(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占总分值的75%。

这种分布规律,彰显了命题者对近现代史的重视程度,体现了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要“更加贴近时代、贴近社会、贴近生活”的理念,这对初三学生的中考备考工作是有相当的参考价值的。

3.从认知水平上看,总体上重记忆、轻高层次能力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在“知识与能力”的表述中,包括标点符号在内,总共使用了286个字,其中关于“知识”的表述用了50个字,关于“能力”的表述用了236个字。

从中可见,课标对培养学生的能力非常重视。

那么,五年佛山中考试题对能力的考查是否重视呢?

为便于研究的进行,笔者借鉴了修订版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布鲁姆把认知分为记忆、理解、运用、分析、评价、创造六级水平,据此对五年佛山中考试题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

在五年历史中考试卷中,“理解”层次的分值超过或等于“记忆”层次的只有1份(2009年卷),而“记忆”与“理解”层次的分值之比超过3:

1的有4份,由此可见,在佛山历史中考命题中,注重学生记忆能力而非高层次能力考查的现象比较严重,尤其是在创造层次上更是欠缺。

这种命题思路,既不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与课标所倡导的“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理念也不相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强调,应该“坚持能力为重”,要求“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技能”,考查学生对历史的整体把握能力和综合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

因此,佛山市历史中考在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基础性、获得基本的历史知识的同时,应当更加重视能力的考查与培养,这也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历史中考的一个趋势。

当然,我们也看到,有些题也是相当重视能力的考查,考查了较高的认知水平。

比如,2008年卷第15题依托日本明治维新的文化教育问题,设计了2个小问题,第2小问是:

你认为这些措施对促进日本发展有什么作用?

2012年卷第17题依托中国近代的洋务运动问题,设计了3个小问题,第3小问是:

根据材料,分析中国“封建主义”出现“些微裂缝”的原因。

这两个小问,属于修订版的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中的分析层次。

2010年卷第18题依托中国现代的工农业发展问题,设计了2个小问题,第2小问是:

材料一和材料三相比哪一段材料内容更真实可信?

为什么?

这个小问就属于考查评价层次。

4.从题型角度上看,忽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佛山历史中考题型比较简单,可以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类。

在五年佛山中考试题中,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题量、分值情况具体见表2:

表2:

五年佛山中考试题题型和分值

历史科总分

选择题

非选择题

题量/道

每题分值

分值小计

题量/道

分值小计

2008年

40

12

2

24

3

16

2009年

40

14

2

28

2

12

2010年

50

16

2

32

2

18

2011年

50

16

2

32

2

18

2012年

50

16

2

32

2

18

由表2可知,因为历史科总分的变化,两类题型的分值也有所变化。

选择题的分值从2008年恢复中考时的28分,增加到2010年及以后的32分;非选择题从恢复中考时的12分,增加到2010年及以后的18分。

两类题型的比重也相应发生变化,2008年的比重是3:

2,2009年是7:

3,2010年及以后是16:

9。

这种变化趋势,有利于减轻学生的答题压力,也有利于阅卷工作的进行。

综合试题的命制、阅卷的难易、选拔的需要、对教学的反拨等因素来考虑,笔者认为,一份好的试卷,选择题与非选择题的分值应该是相同或相近,从具体数量来看,以总分100分的试卷为例,如果不考虑作答时间,25道选择题是比较合适的。

如果选择题的题量比较大、非选择题的题量比较小,虽然有助于阅卷工作的进行,但不利于考查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解决历史问题的方法,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通过对五年佛山中考试题进行比较分析,笔者发现,题型分值的大小与试题的难易程度没有直接的、必然的联系,也就是说,每小题的分值设置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

甚至就同一份试卷来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在赋分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最典型的当属2009年的历史中考试卷。

比如:

案例一:

例1:

(2009年第5题)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侵犯过它的国家除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美国外,还有(2分)

A.葡萄牙B.德国C.沙俄D.日本

例2:

非选择题(2009年第16题第1问,3分)

材料一中梁启超如何看待教育的重要性?

列举“百日维新”中关于文化教育方面的主要措施。

答:

兴校育才(发展教育)是变法图强的根本策略。

(1分)

设立学堂和译书局;准许创办报馆与学会;废八股取士等(答对其一得1分,两个或以上得2分)

例1考查的是学生再认历史事实的能力,难度很小,2分很容易得到;例2中的第2小问考查的是学生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第1小问要求学生对文言文的阅读有一定的水准,在阅读文言文材料的基础上对史实进行高度概括,明显渗透了学生的思维过程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难度较大,正确做答的难度更大,但其赋分却少于选择题。

考查较低层次能力水平的试题,其分值却高于考查较高层次能力水平的试题,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正常情况下,做答例2,得同样的分数所需要的知识与能力,远非例1所能比,但是,难度的大小与赋分的多少不成正比。

这样来看,试题的区分度就明显不足了。

由此,笔者认为,佛山历史中考试卷还存在着轻视“过程与方法”考查的现象。

佛山历史中考命题者在2009年以后认识到了中考试卷过于轻视对“过程与方法”进行考查的现象,并且及时做出了一些修正:

一是在历史学科总体比重增加的基础上,分别增加了两种题型的分值,其中选择题的分值增加15%弱,非选择题的分值增加50%,非选择题的增加幅度远远高于选择题;二是在对再现历史事实和阶段特征的能力测试上增加了分值。

比如:

案例二:

例1:

(2010年第9题)1927年7月下旬,贺龙向周恩来表示:

“完全听共产党的话,要我怎样干,就怎样干”。

贺龙等准备“干”的是(2分)

A.武昌起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百团大战

例2:

非选择题(2010年第17题)

(1)《神曲》的作者是谁?

(2分)

(2)“新时代”的主题是什么?

(2分)并谈谈你对“新时代”的理解。

(3分)

答:

(1)但丁。

(2分)

(2)主题:

以人文主义为核心的思想解放;欧洲资本主义的兴起。

(2分)

理解:

新时代是欧洲开始从中世纪向近代社会的过渡;新兴资产阶级对世俗的物质和精神追求;主张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

(3分)

例1考查的是再认历史事实的能力,例2第

(1)问考查的是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分值是2分,与选择题相同,比以前年份有所增加,第

(2)问要求必须在第

(1)问正确做答的基础上,对“新时代”这个时间形成一定的认识,据此对相关史实进行高度概括,考查的是学生再现阶段特征的能力和材料的理解应用能力,这个能力要求高于再认再现历史事实的能力,但从赋分来看,每点1分,这仍然显得不甚合理。

由此可见,尽管命题者对忽视考查“过程与方法”的现象力图进行修正,但限于试卷的结构和分值,很难从根本上加以解决。

5.从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看,注重主流价值观的考查

一份好的试卷不是由几道孤立的试题拼凑而成的,它需要一个“灵魂”,统摄全卷的“灵魂”,这个灵魂就是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试题,作为一种教学评价,它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因此在试题中要避免出现不良的社会导向与消极的思想认识,要尽可能地体现积极向上、符合时代精神的思想观念。

借鉴《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的11个现代主流价值观,笔者对五年佛山中考试题做了一个大致的统计,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五年佛山中考试题考查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情况统计

共和

理性

科学

开放

人文精神

法律精神

社会和谐

社会保障

和平发展

制度创新

小计

2008年

6

2009年

8

2010年

6

2011年

7

2012年

6

从表3可以看出,五年佛山中考试题都在不同程度上考查了现代社会主流价值观。

而且,不少选择题在渗透主流价值观方面技术比较娴熟。

比如:

例1:

(2008年第3题)唐太宗告诫臣下:

“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这种思想源自:

A.儒家B.道家C.法家D.墨家

例2:

(2009年第4题)下列图片选自同一本著作,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些图片出自:

织布农耕炼水银、朱砂

A.《水经注》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资治通鉴》

例3:

(2010年第8题)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民主进程的丰碑”,主要是因为这场革命: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B.结束了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C.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D.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例4:

(2011年第16题)历史学家怀特在为《纽约时报杂志》撰写纪念美国建国日的文章中说,“到杰斐逊起草宣言时,人们已在战场上为那些新学到的自由而战”。

美国人新学到的“自由”来自:

A.杰斐逊B.马克思C.华盛顿D.伏尔泰

例5:

(2012年第8题)1971年10月26日,基辛格博士离开北京时说道:

“光是中美接近就会使国际形势发生革命性的变化——连我自己对此也认识不足。

”让基辛格博士惊诧的国际性事件是:

A.中国重返联合国B.中美建交C.中日建交D.万隆会议召开

例1考查了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渗透了人文精神;例2考查了《天工开物》的主要内容及其图片,渗透了科学意识;例3考查了辛亥革命的意义,渗透了民主共和的色彩;例4考查了伏尔泰的思想,渗透了理性主义;例5考查了中美关系的正常化,渗透了和平发展的理念。

6.从内容主题上看,倾向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

关注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注重历史与社会现实、热点问题的联系,考查史政渗透能力,既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近年来全国各地历史中考在能力要求上的一个新变化。

这样,历史中考在实践初中历史教学的评价功能和选拔功能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也指出,“要增加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要“减少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

与时政热点和社会现实联系密切的内容和重大历史事件都是全国各地历史中考中常考不衰的重点,如中国和平崛起、和谐社会的建立问题、中外历史上的改革、台湾问题、近现代外交史、金融危机和全球化、区域性问题、历史上三农问题和民生问题等,每年全国各地中考都从不同角度来考查与之相关的重大历史事件。

那么,五年佛山中考试题,在这方面做得怎样呢?

看表4:

表4:

五年佛山中考试题非选择题考查的热点问题统计

时间

时政热点

考查该热点的题目

占题比例

2008年

大跃进、人民公社运动50周年;明治维新140周年

第14、15题

66%

2009年

戊戌变法110周年;罗斯福新政75周年

第15、16题

100%

2010年

世界近代史开端;三农问题

第17、18题

100%

2011年

辛亥革命100周年;苏联新经济政策90周年;

第17、18题

100%

2012年

哥伦布发现美洲520周年;中国和平崛起

第17、18题

100%

从表4可以看出,五年佛山中考试题,并没有回避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而是以学生的现实生活或时政热点作为考查的切入点,根据年度的重大历史事件来命制材料,体现了关注社会现实、以史为鉴、服务社会的史学功能。

与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紧密关联的重大历史事件出现的频率较高。

这在选择题中也有相当体现的。

比如:

例1:

(2008年第7题)今年5月,中国国民党主席吴伯雄率团访问大陆,他表示:

在“九二共识”的基础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创造双赢。

祖国大陆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解放台湾、完成统一B.民间交流、维持现状

C.和平统一、一国两制D.实行三通、加强联系

例2:

(2009年第5题)台湾是祖国的宝岛,侵犯过它的国家除了西班牙、荷兰、法国、美国外,还有:

A.葡萄牙B.德国C.沙俄D.日本

例3:

(2010年第5题)18世纪中期,清朝政府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兄弟叛乱:

A.重新统一了蒙古B.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C.稳定了西藏政局D.加强了对黑龙江地区的管辖

例4:

(2011年第11题)下列是佛山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此表不能说明:

(单位:

公斤)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例5:

(2012年第10题)右边是小王同学收集的一张商品供应票(图略),下列关于此供应票的信息解读不正确的是:

A.它是计划经济的重要反映B.说明当时的物价水平低

C.可作为证据来研究南海经济史D.表明当时的食品供应紧张

例1、例2、例3考查的都是台湾问题,但角度不同,例1结合时政热点、考查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政策,例2从历史上外国对台湾的侵略入手,例3表面上看与台湾问题无关,实际上是台湾问题的延伸,台湾问题实质是祖国统一的问题,例3就是从这个角度入手。

例4、例5都考查民生问题,而且都结合了地方史,从学生现实生活入手,取材新颖、灵活、开放,体现了理论联系实际、学科知识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的时代性。

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到,课程标准中的“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是提倡历史知识的时代性,并非一味强调学科知识的时事性,它只是相对“艰深的历史理论和概念”而言的,假如在命题中过于强调或者有意追逐时事新闻,就会造成“猜题”的现象,容易误导初中历史教学方向,不利于体现教学评价在教学过程中的导向功能、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和促进功能,考试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信度和效度。

根据以上研究可知,2008~2012年佛山市历史中考试题,紧扣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题型一致,考核知识点稳定,稳定重视对主流价值观的考查,充分体现了历史教育的功能。

但是,从认知水平来看,重记忆,能力要求偏低;从题型角度看,忽视对过程与方法的考查;从内容主体上看,过分偏重社会现实和热点问题。

针对2008~2012年佛山市历史中考试题所呈现的这些问题,笔者建议:

(1)在课程标准的框架下,佛山市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研究机构能够进一步明确三维目标的要求,增强三维目标的可测量性,以便有效达成对中考命题和中考备考工作的指导作用;

(2)中学教学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基础性,中考是选拔性考试,因此,未来的佛山市历史中考仍然会一如既往地坚持历史“双基”能力的考查方向,选择的“题眼”依然会继续坚持考查学科的主体内容和主干知识;(3)能力考查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中考命题和中考备考中,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的限制,要以教材为依托,把课本用“活”,对课本知识进行再整理、再运用、再升华和再认识,从新的角度和高度去认识教材所述的基本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