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8120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docx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精品版

青岛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23——25页(青岛版)

教材与学情分析:

“角的初步认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开始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几何初步知识的基础。

关于“角”,学生对它的认识更多的是基于生活中的经验,而非数学中的图形。

在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逐步建构起“角”的正确的表象。

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学生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形象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角、知道角各部分的名称;会用简单的方法比较角的大小,初步学会画角。

2、在认识角的过程中,发展初步的观察、想象、动手操作、形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3、体会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角

教学难点:

1、建立角的正确表象

2、角的画法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直尺、圆形纸、多媒体课件

2、为每位学生准备:

圆形纸、直尺、彩笔、(信封装:

两张硬纸条、图钉)

为每个小组准备一套学具:

三角板、红领巾、钟表、扇子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师:

今天徐老师要带着大家一起到数学王国里面认识一种新的图形——角。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采用“激趣导入”,第2次教学设计中采用“开门见山,直接导入”。

通过上课实践,发现利用学生的剪纸作品“红五星”激趣导入,吸引学生的有效力不强。

而“开门见山直接导入”,为下面学生探究角的知识节省了时间。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的导入方式。

二、实物图中找角

1、课件出示实物图:

多媒体课件逐个出示:

红领巾、三角板、小闹钟、打开的折扇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是课本23页的情境图,里面的物体多,有:

三角板、钟表、电视机、路灯、汽车、单杠、带支架的小树、打开的折扇等,第2次教学设计修改后只用了红领巾、三角板、小闹钟、打开的折扇这4种物体。

(关于实物图的修改分析:

第1次教学设计采用的情境图中出现的物体太多,学生找角用的时间太长。

所以第2次教学设计只选取了情景图里面的的三种物体:

三角板、小闹钟、打开的折扇,另外又增添了“红领巾”的实物图。

通过上课实践,发现学生对这4种物体很感兴趣,而且这4种物体与小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而且物体中的“角”的特征更明显,方便学生找“角”,认识“角”。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没做改动。

2、引导学生观察,说出物体名称。

师:

谁想说一说图上有哪些物体呀?

(学生会说出图中各物体的名称。

3、引导学生继续观察,发现各实物图中的“角”

为突出实物图中的角,课件先出示4种物体的轮廓图,再给各物体涂上不同的颜色。

指名说发现。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让学生在情境图上指角,第2次教学设计改成“让学生只是从实物中发现“角”的存在”,不再让学生指角。

(修改原因:

在情境图上指角意义不大,对角的认识还应让学生从实物中找一找,指一指,学生才有最切身的体验。

(设计意图:

通过课件动态演示,先出示4种物体的轮廓,再涂上不同的颜色。

就会让学生第一时间从实物图中发现4种物体的共同特征:

都有“角”。

引起对“角”的研究兴趣。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的教学设计。

4、小结:

师:

刚才,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地方有角。

三、实物中找角

1、从实物中找角。

①明确要求:

(说明:

本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改动的内容为蓝色。

师:

在咱们小组的桌上也有这4样东西。

现在4个人一起找一找角在哪里,互相说一说。

(修改内容:

提出小组活动要求时,第2次教学设计中的教师语言显得有些啰嗦。

删去的教师语言是: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物体上有角,在每个小组的桌子上有三角板、红领巾、小钟表、小扇子。

请你仔细观察,找一找,它们的角在哪里?

把你找到的角指给你们小组的同学看。

看哪个小组找到的角最多。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修改了教师的语言,让语言精炼、吸引学生。

(设计意图:

学生小组活动,找角,教师巡视观察,了解学生找“角”的情况。

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指角的方法。

为下一步教学角的正确指法,使学生初步建立对“角”这一图形的正确认识作准备。

②小组汇报。

(说明:

这一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师:

你们找到这4种物体的角了吗?

谁想代表你们小组来说一说呀?

师:

拿着你们的东西,到前面边说边指给大家看。

师:

你们小组对这位同学的发言还有补充吗?

师:

其他小组对这个小组找到的角有补充或不同意见吗?

(如果其他小组有不同意见或补充,教师要给机会展示。

(预设:

学生指角时可能只是指了一下角的顶点处。

(修改内容:

第2次教学设计中“小组汇报”这一环节设计过于简单,预设不够。

导致上课时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不能较好地处理。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作了修改和补充。

(设计意图:

先让一个小组的想法得到充分展示,然后再让其他小组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教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学生找角和指角的情况。

从而为下一步教学指角的方法奠定基础。

2、研究指角方法:

①提出疑问:

师:

刚才有的同学是这样指角的。

(教师演示学生指角的方法:

“只是指了角的顶点处”。

师:

老师明白了,同学们指出的角原来是这样一个图形(边说边在黑板上点一个“点”),大家看,这是个角吗?

(学生回答:

不是。

②小组讨论:

师:

对,这是个“点”。

想想看,怎样才能将你想的角的样子完整地指出来?

在小组里讨论一下,再指指看。

(添加设计意图:

让学生经历“小组讨论”的环节,可以让学生把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表达出来:

“角”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同伴之间的商量、讨论,可以让学生建立起对角的表象的印象。

③再次指角:

师:

哪位同学能指给大家看一看?

(预设:

很可能有的学生会指出角的两条边。

根据学生指角的方法,教师给予评价。

(说明:

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教师:

这样指,感觉好像这个角的两条线只有这么长。

④教师示范指角方法:

师:

你看,徐老师这样指,行不行?

注意瞧,这是一个角。

师:

会指了吗?

在小组里再互相指指。

(设计意图: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从身边物体找角、指角,使学生经历从现实生活中发现角、认识角的过程。

在这里,学生感知到的角是生活中的角。

所以在指角时很可能指的是角的顶点处。

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认知过程中的这一知识“盲点”,巧妙地引导学生把对角的认识自然地从生活实际过渡到数学知识,通过三次“指角”,使学生逐步建立了正确的“角”的表象。

四、折角,初步感知角有大小

1、提出要求:

师:

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的表面都有角。

那如果老师让你来折一个角,你会不会呀?

好,每人都有一张圆形的纸片,把它拿出来。

试一试,能不能折出一个角。

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折出不一样的角。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是:

教师出示一张圆形纸,说:

同学们看,这张纸上有角吗?

你能想法用它折个角吗?

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

第2次教学设计是直接让学生用圆形纸折角。

(修改原因:

教师问“这张圆形纸上有角吗?

”显得多余。

另外第1次教学设计中教师提出“以小组为单位比赛,看哪一组折角的方法多,样子好”不如第2次教学设计中“试一试,能不能折出一个角。

看哪个小组的同学最聪明,能折出不一样的角”的语言指向性更强。

所以本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

2、学生折角:

(说明:

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在学生折角时,教师要注意观察、了解学生折角的方法,以及折的角的大小。

为下一步展示学生作品做准备。

3、展示、评价学生作品:

(说明:

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教师可以先指名说说是怎样折的,在实物投影上展示学生折角的过程,再挑选学生的作品予以展示。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是将一组学生折的角贴在黑板上,然后贴出其他小组的不同折法的角。

第2次教学设计是教师从全班学生中挑选有代表性的作品予以展示。

从全班学生中找有代表性的作品,更容易让学生发现“角是有大有小”的这一特征。

所以本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

4、观察、发现:

让学生观察黑板上同学们折的角,说说自己的发现。

师:

仔细观察这几位同学折的角,你发现了什么?

(让学生说说哪个角最大?

哪个角最小?

(说明:

本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①先指名说出自己的发现。

②然后让其他学生补充或提出不同意见。

③最后教师小结:

有的角比较大,有的角比较小。

看来,角是有大小的。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发现角是有大小的。

五、做角,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

1、提出要求:

师:

如果让我们来动手做一个角,你能做吗?

打开信封,把里面的东西取出来。

师:

看看有什么?

(学生:

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

师:

你能用两根硬纸条和一个图钉,这3样东西来做一个角吗?

试一试。

看谁做的又好又快。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教师直接提出让学生用用两根纸条和图钉做角,第2次教学设计中,教师把这3样东西放在了信封里,给学生一个打开、看学具的过程。

把学具装到信封里,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做角的学具,这样设计在考虑学生安全的同时,更容易调动起学生做角的热情。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

2、学生利用两张硬纸条和图钉做角。

(在学生做活动角时,教师应提醒学生注意安全,不要让图钉扎到手。

3、汇报做角方法。

(说明:

本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①指名展示做好的角,并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②展示不同做法。

师:

谁跟他的做法不一样?

4、教师小结做角方法。

师:

把两个硬纸条对齐,然后把图钉钉在纸条的一端。

(设计意图:

在学生汇报完自己的做角方法后,教师应做总结,从而让学生明确做角的方法。

5、玩活动角,说发现。

①提出要求:

师:

好啦,举起你做的角来。

玩一玩,看你能发现什么?

②学生玩活动角。

(说明:

本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在学生玩活动角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并倾听来自学生的“自言自语。

学生心灵深处的声音,那是学生最真实的想法,是学生个体的独特发现。

③说发现。

师:

谁想说一说,你有什么发现?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是教师让学生把老师做的活动角变大,再变小。

这样的设计问题太具体,学生思维受到限制。

第2次教学设计是教师让学生动手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再说发现。

这样就给学生了思维的空间,而且让学生玩自己做的活动角,学生更感兴趣。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的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过程中体会、理解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叉开的大小有关这一知识点。

注重了学生的观察、操作与体验,培养了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

六、画角,掌握角的画法

1、师:

刚才同学们已经会做一个角了。

如果现在让大家来画一个角。

你能画出来吗?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是:

你能将你做成的角的样子在纸上画出来吗?

试试看。

这一问法容易引起学生的误解,不利于学生画出正确的角。

第2次教学设计中老师的语言变成:

刚才同学们已经会做一个角了。

如果现在让大家来画一个角。

你能画出来吗?

放手让学生画角,尊重学生的想法,让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的小主人。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的教学设计。

2、学生画角。

(说明:

本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添加的内容为蓝色。

在学生画角时,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画角的方法,画角存在的问题。

从而为下一步展示学生的画法和教学角的正确的画法做准备。

3、展示学生所画的角。

教师在展示学生作品时,要有目的地挑选画的好的和画的有问题的两种角。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是挑选一个小组的同学画的角。

第2次教学设计中是从全班同学中挑选画的好的和画的有问题的角。

从全班同学中挑选,选择的空间更大,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学生画角中存在的问题和画角需要注意的问题。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

(设计意图:

通过对比展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画角应注意的问题。

4、评一评。

指名说说同学们画的角怎么样?

挑出作品中画的好的角。

(设计意图:

通过评价学生画的角,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画角时的注意事项。

5、指名现场画角。

挑出画的好的角后,让画漂亮“角”的小主人现场画角给全班同学看。

(设计意图:

展示学生画好的角,学生只能看到静态的结果;至于角是怎么画出来的,只有让学生把画角的过程展示给全班同学看,学生才能了解角的画法。

所以增加一个指名现场画角的环节。

这一环节,对于下一步教学角的正确画法是有很大的意义的。

6、电脑演示画角方法。

师:

那到底正确的画角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你想知道吗?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是:

同学们想知道怎样画又快又美观吗?

第2次教学设计中老师提出的问题是:

那到底正确的画角方法是什么样的呢?

你想知道吗?

对于角的正确画法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第2次教学设计中教师的问题,问的准确,学生听的明白。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

课件演示画角方法,教师结合演示说明画角的过程。

师:

在画角的时候,我们要用到尺子。

注意往这儿看,我们可以先画一个“点”。

然后用尺子沿着这个点向不同的方向画两条线。

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角。

(说明:

在课件演示角的画法时,教师要加以说明。

(设计意图:

因为角是怎么画的,给学生看动态画法的同时,更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用语言去表达画角的过程,所以教师要结合演示说明画角的过程。

这样才能使学生较好地掌握角的画法。

师:

请你用正确画法再画一个角。

(学生再次画角)

7、教师示范画角。

师:

我也来画一个角。

请同学们看黑板。

8、评价老师画的角。

师:

同学们看,这个角画得怎么样?

(教师示范画角,为下一步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作准备。

最大的书阅读答案七、教学角的各部分名称

景山学校通州校区施工情况1、教学角的各部分的名称。

①利用活动角,认识角的各部分的组成。

校长在家长会上的讲话(设计意图:

利用活动角,学生更容易发现角的顶点。

②课件演示角的各部分的组成。

教学设计与反思免费下载师:

角这个图形的每一部分是有自己名称的,想知道吗?

(电脑边演示边出现角的各部分名称。

2、说一说。

师:

在小组内和你的小伙伴说一说角的每一部分叫什么?

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老师采用同桌说悄悄话的方式,让学生说出角各部分的名称。

第2次教学设计中是让学生在小组内和小伙伴说一说角的每一部分叫什么。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间的互动。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

3、结合黑板上老师画的角,指名说说角各部分的名称。

八、巩固拓展:

日本语言学校学费(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采用的是课本25页1、2、4、5题,第2次教学设计中设计了:

判断哪些图形是角、比角的大小、找角三个练习。

(修改原因:

因为不再认识直角,所以第1次教学设计中的练习:

课本25页第2、4题被删掉。

因为第2题是找直角,标上直角符号。

第4题是画直角。

另外,第2次教学设计中对25页第1题中的7个图形稍作修改,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25页第5题删掉,因为题目没有挑战性,学生思维的空间不大。

改成了从组合图形中找角。

(设计意图:

第2次教学设计中的三个练习,体现了本节课的重点,突出了本节课的难点,体现了对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第3个练习“找角“提高了学生思维的难度。

所以课堂练习环节,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

1、判断哪些图形是角?

课件出示7个图形,让学生判断哪些是角?

(设计意图:

通过判断,让学生进一步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角是由一个顶点和两条边组成的。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比一比。

期中质量检测分析课件出示两个角,让学生用三角板上的角比比看。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课件演示,发现两个角是一样大的。

进而让学生初步感知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3、找一找。

让学生从组合图形中找角。

期中质量检测分析(设计意图:

让学生从组合图形中找角,增加找角的难度,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九、总结升华。

机器人教学存在的问题让学生说说这节课学会了什么?

教师予以评价。

(说明:

第1次教学设计中“师生总结学习内容”是放在课堂练习前。

第2次教学设计中“课堂总结”放在课的最后,让学生来总结。

因为从课堂练习中学生也会有收获,所以把“课堂总结”放在课的最后,位置更合适。

所以第3次教学设计沿用第2次教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