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5506637 上传时间:2022-12-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88.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历史 第一单元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 新人教版必修1.docx

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学案4新人教版必修1

[课标要求] 1.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

2.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一、宰相制度的废除

1.背景

(1)明初在中央设中书省,由左右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

(2)明太祖认为丞相权势过重,妨碍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

2.措施

(1)1380年,明太祖朱元璋以谋反罪诛杀胡惟庸。

(2)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3)下令以后不许再立丞相。

3.影响

(1)秦朝以来的宰相制度宣告废除。

(2)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关键点拨]

我国封建社会一直存在着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君权与相权关系的演变及发展趋势是君权日益加强,相权日益削弱直到被废除。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使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

[深化探究]

材料一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

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

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材料二 黄宗羲说:

“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思考 

(1)从材料一可以看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采取的重大措施是什么?

其理由是什么?

起了什么作用?

(2)谈谈你对材料二中黄宗羲观点的理解。

答案 

(1)措施:

废丞相。

理由:

丞相制度是政治混乱的根源。

作用:

加强了君主专制。

(2)宰相的权力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剧了政治腐败。

二、内阁的出现

1.原因:

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由明太祖决断,政务繁多。

2.过程

(1)奠基:

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作为侍从顾问,帮助他处理繁多的政务。

但很少能参决政事。

(2)确立: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开始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内阁”由此出现。

(3)发展:

明宣宗时,大学士有了替皇帝起草批答大臣奏章的票拟权。

(4)全盛:

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六部几乎变成内阁的下属机构。

3.评价

(1)性质:

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2)原因: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易混易错]

明朝内阁制与近代西方的内阁制有着本质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制是皇权专制的产物,西方近代的内阁制是政治民主监督机制,有助于防止专制独裁。

[解读与点拨]

票拟、批红:

票拟,也称票旨、条旨,即内阁大臣草拟对各种奏疏的处理意见,用小票墨书贴在奏章上,供皇帝参考采用。

皇帝用朱笔批示,称“批红”,也称“朱批”。

在明成祖时,“批答出自御笔,未尝任之他人”。

而明中期以后,内阁大臣便拥有了票拟的权力,说明内阁的地位变得更加重要了。

但票拟是否算数,还得取决于皇帝的朱批。

[概念辨析]

明朝内阁与军机处的区别

明朝的内阁在一定时期是有决策权的,是可以决定国家政务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在某种程度上是行使相权的。

清朝军机处则纯粹是一处秘书机构,军机大臣只是提出建议,执行皇帝的决策,决策权完全在皇帝手中。

[深化探究]

材料一 据统计,洪武十七年(1384年),朱元璋曾在八天之内平均每天批阅奏章二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

他深感:

“人主以一身而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

材料二 人尝谓辅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

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再不符意,则谯让(责问)随之矣。

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皇明大政记》

思考 

(1)材料一所述现象与朱元璋对中央行政机构的哪一重大调整有关?

基于“不可无辅臣”的认识,明成祖创设了什么制度?

(2)根据材料二,明朝时称行使相权的机构为什么?

为什么行使这一职权的阁臣“无不惴惴惧者”?

(3)有人认为内阁首辅就是宰相,这种看法正确吗?

为什么?

答案 

(1)废除丞相。

明成祖创立了内阁制。

(2)机构:

内阁。

原因:

阁臣拟旨,皇帝亲自批改,唯恐不合圣意。

(3)不正确。

明朝内阁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

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的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最终还取决于皇帝的批红。

三、军机处的设立

1.背景

(1)设内阁、置六部:

清初承明制,设内阁、置六部,负责奏章票拟。

(2)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

(3)设南书房:

康熙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南书房,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三足鼎立,集权于皇帝。

2.设立

(1)目的:

办理西北军务。

(2)组成:

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

3.职能

(1)军机大臣每日接受皇帝召见,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2)军机大臣按皇帝的意旨拟写成文,经皇帝审批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4.影响

(1)军机处的设置,提高了行政效率。

(2)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深化探究]

材料 机务及用兵皆军机大臣承旨,天子无日不与(军机)大臣相见……即承旨诸臣(军机大臣)亦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

思考 

(1)据材料概括军机大臣的主要职能,它反映了清朝皇权的什么特点?

(2)为什么说军机处的设立使专制皇权发展到了顶峰?

答案 

(1)职能:

传达皇帝旨意。

特点:

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军机大臣品级不高,但都是钦定;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归纳总结]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强化的特点。

(1)既有继承又有发展。

如行省制度、选官制度体现了继承,内阁和军机处的设置体现了发展。

(2)专制程度空前强化。

主要体现在废丞相、八股取士和军机处的设置等方面。

(3)体现了时代特征。

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专制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重点精讲]

为什么说清朝军机处的设置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了顶峰?

清朝,军机处的军机大臣们百分之百成了皇帝独裁的工具,军机大臣对皇帝的命令只有惟命是从。

他们的作用只是上传下达,皇帝说什么他们就做什么,权力完全集中在皇帝手中,什么事情都由皇帝说了算。

课堂小结

1.中国古代的宰相(或丞相)是皇帝的助手,在执政过程中,帝、相之间经常发生矛盾。

最后废除丞相,解决帝、相之争的皇帝是(  )

A.秦始皇B.汉武帝

C.明太祖D.康熙帝

答案 C

解析 明太祖为了消除丞相与皇帝之间的矛盾而废除了丞相制度,故答案为C项。

2.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  )

A.决策B.行政C.监察D.司法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这一知识点。

丞相被废除后六部所掌握的是行政权。

A项决策权由皇帝掌握;C、D两项是行政事务的组成内容。

3.曾有大臣这样描述自己:

“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上委之圣裁,下委之六部。

”这位大臣是(  )

A.秦代的三公B.唐代的三省长官

C.明代的殿阁大学士D.清代的军机大臣

答案 C

解析 据材料“昭代本无相名,吾侪止供票拟。

”可知当时已经废除了宰相,同时这位大臣拥有票拟权。

而清朝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故选C项。

4.“奏章票拟,主之内阁;军国机要,主之议政处。

”这种情况的影响是(  )

A.强化了皇权B.限制了皇权

C.被历代沿用D.提高了行政效率

答案 B

解析 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力凌驾于内阁之上,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的事,连皇帝也难以更改,皇权受到很大限制。

5.当看到电视剧中出现军机大臣跪受笔录的场面时,我们知道这一场景最早出现在(  )

A.努尔哈赤统治时期

B.皇太极在位期间

C.康熙帝亲政时期

D.雍正帝在位时期

答案 D

解析 注意“军机大臣”这一信息,联系雍正时期设立的军机处这一机构可知D项正确。

学思之窗

思考:

(1)你是否同意这位学者的观点?

(2)请你谈谈宰相制度的废除,究竟有何利弊?

答案 

(1)不同意。

他的观点有些片面。

(2)利:

中国的宰相制度被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君主专制的强化,客观上有利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有利于社会安定、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封建文化的繁荣。

弊:

中央政治制度是全国政治的枢纽,宰相是君主最有力的助手,所以历代的治乱与宰相贤劣有密切关系。

明代自废除宰相后,贤能之士再难发挥辅弼作用;加上宦官乱政,阁臣争权,使明朝中期以后政治日益腐败。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分析内阁和军机处的职能,看看二者对皇权的加强有何作用?

答案 

(1)内阁制是君主专制的产物,维系了君主的绝对权力,保证了君主对全国的有效统治,进一步巩固了皇权至高无上的地位,不可能对皇权起到牵制作用。

(2)军机处的设立,不仅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处理各种文书,而且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学习延伸

分析上表,体会“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是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进而探究这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演变的关系。

答案 统一是中国历史的主流。

纵观中国古代的发展史,很明显地看到时有分裂,时有统一,但统一的朝代在时间上,远远多于分裂的时间。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下来,使中国成为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历史延绵不断的国家。

[基础达标]

1.“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这一规定主要是为了(  )

A.让“群臣”监督皇帝B.精简政府机构

C.加强君主专制D.让子孙后代有章可循

答案 C

解析 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明太祖废丞相一事。

明太祖废除丞相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

2.“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

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

A.丞相B.殿阁大学士

C.尚书令D.军机大臣

答案 B

解析 朱元璋为解决“废丞相,权分六部”给皇帝带来的繁重的工作量,设立了殿阁大学士。

3.“(封函传递迟速)判明于函外,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

有紧急则另判日行里数,或四五百里,或六百里,并有六百里加快者。

即此一事,已为前代未有者。

”按这样的方式和速度传达皇帝“谕旨”的是(  )

A.唐朝的尚书省B.明朝的内阁

C.清朝的军机处D.清朝的议政王大臣会议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内容可知皇帝旨意直达地方没有中间程序,说明了军国大事完全集中于皇帝手中,这体现了清代军机处的行政特点。

4.钱穆曾说:

“内阁只是皇帝的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的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的内厅秘书,不是外朝正式丞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变成在政府里的真正领袖。

”钱穆认为皇帝成为“政府里的真正领袖”是因为(  )

A.唐朝设政事堂B.元朝设中书省

C.明朝废除丞相制D.清朝设军机处

答案 C

解析 解题时要找到关键词句:

内阁不是一级行政机构;内阁学士也不是行政官员,不同于丞相,实权在皇帝手中。

这些关键词句说明了没有丞相后的政府的行政特点,应在明代。

5.明初,中枢机构设置结束了1600多年的宰相制度。

此后,“六部”的运行方式是(  )

A.直接对皇帝负责B.受命于殿阁大学士

C.隶属于军机大臣D.六部长官拥有相权

答案 A

解析 明太祖朱元璋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

6.清代一位军机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

“依样葫芦画不难,葫芦变化有千端。

画成依样旧葫芦,要把葫芦仔细看。

”该诗直接说明了(  )

A.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根据皇帝的旨意拟发谕旨,处理军国大事

B.军机大臣在皇帝心目中没有任何地位

C.军机大臣接替丞相职权,替皇帝处理政事

D.军机处的设置,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可知,清代军机大臣没有自主权,B、C两项与材料史实不符;D项是军机处设置的影响,材料并不能“直接说明”。

故选A项。

7.“军国大计,罔不总揽……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有学者认为此观点用于评价军机处欠妥,最恰当的理由是(  )

A.军机大臣只掌握军权

B.军机大臣有决策权

C.军机处是处理西北军务的机构

D.军机处是传达皇权决策的机构

答案 D

解析 在皇帝面前,军机处只是传达皇帝意旨的机构,没有决策权,也不掌握实际的国家

权力。

8.下列史料记载最为典型地体现了清朝设立军机处根本目的的是(  )

A.“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B.“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

C.“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D.“军机大臣……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答案 D

解析 清朝设立军机处的根本目的在于皇帝高度集权。

A、B、C三项分别反映的是军机大臣的选拔途径、组成及办公地点,D项反映的是军机大臣完全按照皇帝旨意办事。

根据材料理解,正确答案为D。

[能力提升]

9.某电视剧呈现如下情节:

关中地区发生旱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诏书,直接送工部和户部执行赈灾。

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是(  )

A.秦朝B.唐朝C.元朝D.明朝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

题干材料内容涉及内阁及六部制度,从备选项来看只有明朝符合题意。

10.据清《养吉斋丛录》载:

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处理)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

这是说军机处(  )

A.效率高B.机构干练

C.保密性强D.决策权有限

答案 C

解析 军机处自嘉庆皇帝开始,建立了严厉的保密制度,规定:

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处理当日所奉谕旨,其他部委机关的文件不准在军机处处理,一般的官员不准到军机处报告事情。

11.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

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

A.皇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答案 D

解析 政务中心靠近皇帝寝宫,有利于及时给皇帝传达信息,政务中心距离皇帝寝宫的距离,从本质上反映了皇帝对政权控制的能力。

12.下列是有关加强我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措施,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设置参知政事 ②废丞相、设内阁 ③设立军机处 ④创立三省六部制

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

C.②④①③D.④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设置参知政事是在北宋;废丞相、设内阁是在明朝;设立军机处的是雍正帝;创立三省六部制是在隋唐时期。

13.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加强,中央机构有所变化。

阅读材料并根据所学知识回答

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军机处名不师古,而丝纶出纳,职居密勿……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清史稿》

(1)据材料一,分析图中明代所示政府构架演变的时间及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军机处设置的时间及其影响。

你是否同意对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的评价?

为什么?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从根本上反映了什么趋势?

答案 

(1)明太祖时期。

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2)清朝雍正帝时。

提高了行政效率,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得到进一步巩固。

不同意,因为军机大臣必须完全执行皇帝的旨意,全国军政大权都集中到皇帝手中。

(3)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解析 第

(1)问要仔细分析图一到图二的变化,图一中皇帝下面有丞相,而图二中则无丞相,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明太祖时期废除丞相所致;原因要从废丞相的目的入手来回答。

(2)问“时间”及“影响”结合所学知识作答;关于评价,要理解题中观点,此观点认为军机处实际就是政府,此观点错误,“原因”要从军机处的职能去分析。

第(3)问由废丞相到设军机处,体现的是皇权的强化,即君主专制的加强。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太祖认为:

“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二 废丞相后与丞相地位近似官职的基本职权情况表:

时期

职位

基本职权

明中叶后期

内阁首辅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

清朝雍正年间以后

军机大臣

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有实质意义?

为什么?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案 

(1)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

(2)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

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

(3)从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到相权逐步削弱最终被废除;君主权力越来越大,使中央集权政治发展到绝对的君主专制。

解析 第

(1)问根据相权对君权的危害进行理解回答。

(2)问结合内阁首辅和军机处的职能加以归纳。

第(3)问综合以上材料分析出君权与相权的矛盾和斗争以及结果。

 

2019-2020年高中历史第一单元梭伦改革单元检测新人教版

一、选择题

1.右图是《荷马史诗》插图本的封面。

下列关于这本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20世纪至公元前12世纪

B.描写内容处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

C.描写内容会出现部落或氏族之间长期纷争不休的社会背景

D.所描述的时代被称为“荷马时代”

答案 A

解析 荷马时代的时间跨度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9世纪,这一时期部落或氏族间长期纷争不休,人们对于这一时期的了解来自于盲诗人荷马,因此以他的名字命名。

只有A表述不正确。

2.普鲁塔克在《梭伦传》中记述道:

“所有的平民都负了富人的债,他们或者是替富人耕种土地,缴纳5/6的收成,因而被称为‘六一汉’或‘塞特’;或者以自己人身作债务抵押,可以被债主押收,因而有的在本土成为奴隶,有的被卖到了外国。

”“六一汉”群体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雅典民主政治高度发展的结果

B.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C.雅典政治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

D.是雅典经济高度发展的结果

答案 B

解析 “六一汉”是指无力还债的平民,不得不为债主耕种土地,把收成的六分之五作为地租交给债主,保留收成的1/6。

“六一汉”的状况是当时雅典下层平民的生动写照。

这种现象的出现,显然是贵族对平民实行盘剥的结果。

3.塔斯鲁克是雅典郊区最著名的贵族,他经营着大片土地,拥有众多的奴隶。

他对梭伦改革的态度最有可能是(  )

A.热烈拥护B.坚决反对

C.无动于衷D.顺其自然

答案 B

解析 “解负令”的颁布,大量奴隶被释放触动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他们对改革的态度最有可能的应是反对,故选B。

4.萨拉米斯岛丢失后,在几次收复无果后,雅典统治者下令不准人们提收回萨拉米斯岛,否则格杀勿论。

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梭伦曾装扮成疯癫的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

“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  )

A.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B.梭伦是雅典改革的最佳人选

C.雅典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极点

D.雅典的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

答案 A

解析 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梭伦曾装扮成疯癫的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

5.右图为[英]哈里斯所著《古希腊生活》,书中认为,梭伦改革根据农业收入的多少将公民划分为四个等级,这一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

这一说法的依据是(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答案 B

解析 梭伦改革以财产资格取代血缘资格,这就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打破了贵族专权的局面,使工商业奴隶主分享了政治权利。

6.梭伦改革后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和司法机关的是(  )

A.中央议事会、公民陪审法庭B.长老会议、公民大会

C.公民大会、公民陪审法庭D.公民大会、长老会议

答案 C

解析 梭伦改革恢复公民大会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同时设立公民陪审法庭作为最高司法机关,行使独立的司法权。

7.为了给雅典的经济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梭伦特别注重相关制度和社会风气改革,主要表现在(  )

①改革币制与度量衡制 ②确立私有制,承认财产继承自由的原则 ③倡导节俭,抑制奢侈浪费 ④惩罚游手好闲之徒

A.①②③④B.①②④

C.①③④D.①②③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能力,考查的是梭伦改革中鼓励发展工商业的一些具体措施。

这几点都是所学知识再现,所以全选。

8.下列图片的历史人物为希腊民主制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梭伦     克利斯提尼   伯利克里

①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 ③克利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 ④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③④D.①②④

答案 A

解析 雅典民主三部曲:

梭伦改革奠定了希腊民主政治的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起雅典的民主政治;伯利克里时期,雅典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另外,克利斯提尼时期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有力武器,故A项正确。

9.观察图中的文物,它是古代雅典人防止某些人危害城邦利益的工具。

这类文物最早诞生在古代雅典的(  )

A.梭伦时代B.庇西特拉图时代

C.克利斯提尼时代D.伯利克里时代

答案 C

解析 图中的文物是“陶片放逐法”使用的陶片,创立“陶片放逐法”的是克利斯提尼。

10.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一书中提到:

“(梭伦)制定了一些新的法律。

……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的人都要发誓遵守法律。

……这些法律要实行百年不变。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治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除债务奴役 ④雅典城邦已经实现了高度繁荣的民主

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答案 A

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阅读史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的信息可以判断出①②正确。

③在材料中未体现,④表述错误。

11.公元前432年的一天,雅典公民伯克帕德的妻子米尼娜兴高采烈地和丈夫一起去参加公民大会,但她却被拒绝进入会场。

其主要原因是(  )

A.会议采用“陶片放逐法”,妇女无表决权

B.雅典民主政治制度规定女人不得干预男人事务

C.会议内容与女人无关

D.在当时妇女无政治权利

答案 D

解析 雅典的民主政治实质上仍是奴隶主的民主政治,当时的妇女、奴隶和外邦人都没有公民权,没有政治权利。

12.梭伦、克利斯提尼和伯利克里的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